学科分类
/ 11
20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心电图异常的临床特点,以及其相关性,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思路。方法将我院128例因急性脑血管病入院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给予不同的临床干预后,分别描记其心电图变化,分析其结果并做出统计学判断。结果结合其各自心电图改变分析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心电图结果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入院查心电图时其异常率高,提示脑源性心肌损伤,并随着脑血管的恢复而恢复。且临床上给予营养心肌、抗心率失常治疗后能有效的改善心脏状况。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心电图异常 相关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就急性脑血管患者合并心血管病心电图异常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急性脑血管患者合并心血管病心电图异常临床分析,同时,选取同期所收治的59例单纯心血管病患者为B组,心电图诊断仪器采用EKl0型心电图仪,心电图诊断标准采用黄宛主编的《临床心电图学》的标准,以患者第一次入院心电图为准,对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的特点与预后、临床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B组患者出现心电异常的比例要高于A组患者,主要原因在于第一,B组患者为单纯心血管病患者,因此,其出现心电图改变、体征改变必然会大于A组;第二,A组患者中多数患者病情相对较轻,梗死范围或者出血量及不大,脑组织受损情况还远远达不到、引起继发性心电图异常的程度。结论诊治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心血管并发症,应该加强心动能监测、心电图检查、心脏超声检查。

  • 标签: 脑出血 缺血性卒中 急性脑血管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使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旨在找到最有效的诊断方法。方法随机选取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份我院收治的85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本次的研究,以上患者均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并且同期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测。对两种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动态心电图的冠心病检出率为83.5%(71例),常规心电图检出率为50.6%(44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房性、室性早搏早发的患者两者的检出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于除房性、室性早搏早发现的患者外,其他类型的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较常规心电图高,有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治。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总结急性肺栓塞心电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收治的例急性肺栓塞患者33例入院时、溶栓后及治疗2~4周后心电图的变化。结果33例肺栓塞患者中心电图异常者29例占(87.8%),正常4例占(12.2%)。结论心电图变化特征及在急性肺栓塞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心电图 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妊娠中晚期妇女心电图变化状况。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妊娠中晚期妇女为实验组,并择取同时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妇女90例为对照组,分析其心电图变化状况。结果实验组心电图异常率(42.22%)明显优于对照组(13.33%),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孕妇心电图异常率较高,多见于心律失常,必须要引起重视。

  • 标签: 妊娠中晚期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归纳总结几种常见病因所致心电图QT间期延长的特征性心电图表现及治疗,让临床工作者对心电图QT间期延长有更深的认识,从而较早的从心电图上QT间期的异常中识别患者的危险因素,并及时治疗,从而减少患者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 标签: 心电图 QT间期延长 猝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运动平板心电图(TET)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应用于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冠心病患者,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运动平板心电图组(TET组)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组(DCG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对应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两组患者行心脏冠脉造影检查。结果78例冠心病患者心脏冠脉造影检查出冠脉狭窄70例,检出率为89.7%。78例冠心病患者心电图确诊73例,其中TET检查出43例,检出率为58.9%。DCG检查出30例,检出率为41.0%。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TET与DCG两种检测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均可完成对患者的检测,其敏感性检测与阳性检测效果也比较明显,尤其是TET方法检测,可在很大程度上检测出患者的病症,两种方法有机结合,可有效完成冠心病的检测,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 临床症状 TET DCG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6月份-2014年2月份某医院进行心电图检查的280名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40名,观察组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测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分析。结果观察组采用的动态心电图检查方法对于房室肥大、阵发性房颤、期前收缩、窦性停搏、阵发性室上速以及缺血性ST-T异常改变等各种心电异常的检出率为100%,而对照组对于心电异常的检出率为58.57%,两组数据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效果明显高于常规性心电图检查,应大力推广临床使用。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临床诊断 价值 应用
  • 简介:摘要心电图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能够反映出患者心脏跳动状态,虽然心电图不能准确表达出疾病的特异性,但从动态心电图中诊断医师能够通过波长、高低差等方面的变化掌握患者生命体征状态。本文基于这一背景,以心电图的使用为主线,分析了心电图在临床方面的应用价值。旨在优化心电图适用范围,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方式。

  • 标签: 心电图 临床使用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检查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2例,分别对其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比观察两种检测方法对心律失常的检测效果。结果动态心电图检出心律失常阳性率以及在房室性早搏的二三联律/成对、短阵室上速多方面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可以更容易查出心律失常及其具体状况,在心律失常患者的诊断中具有比常规心电图更为突出的作用及效果。

  • 标签: 冠心病 心律失常 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胸痛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03月~2014年04月在我院接受胸痛治疗的患者9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患者中筛选出异常心电图68例,发生率70.83%;其中男性异常人数37例,占62.71%,女性异常患者人数31例,占83.78%。患者的心电图异常情况随着年龄的增加不断增加,就年龄分段情况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原发性ST-T改变,其次是心律失常。结论胸痛患者的心电图异常与年龄以及性别有密切关联,对于胸痛患者采用心电图分析,可以指导患者的临床诊断以及针对性治疗,也可以作为患者预后判断的指标。

  • 标签: 胸痛 心电图分析 诊断效果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29-0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冠心病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心率失常的效果对比,为日后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接收的冠心病心率失常患者88例,分别使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对患者进行心率失常的检查。结果本研究144例冠心病患者中,使用常规心电图诊断为心律失常阳性患者78例,阴性66例,阳性检出率为54.17%;使用动态心电图诊断为心率失常阳性患者87例,阴性57例阳性检出率为60.42%。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存在室性早搏二、三联律的患者共76例,室性早搏成对的患者68例,存在房性早搏二、三联律的患者88例,存在房性早搏成对的患者56例;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存在室性早搏二、三联律的患者共32例,室性早搏成对的患者19例,存在房性早搏二、三联律的患者40例,存在房性早搏成对的患者20例,且均P<0.05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具有临床参考价值。结论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心率失常
  • 简介:现代人吃得好了,运动少了,血脂就高了。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统称为血脂。血液中的脂类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非游离脂肪酸等,它们在血液中是与不同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大部分胆固醇是人体自身合成的,少部分是从饮食中获得的。甘油三酯恰恰相反,大部分是从饮食中获得的,少部分是人体自身合成的。

  • 标签: 血脂异常 合理用药 甘油三酯 自身合成 脂肪类物质 游离脂肪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意义与特点。方法对我市附属医院心内科室102例冠心病患者分别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来进行检测和诊断,在下一步,对诊断结果加以比较和分析,同比后发现,这两组结果对冠心病诊断的阳性率没有特别的明显的差异,但是,动态心电图对该组冠心病的病人心律失常的率及其特点和程度要远远高于常规心电图。结论动态心电图是医学科技发展的新一步的有效的诊断仪器,对心脏疾病的检测与诊断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心律失常 比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77例拟诊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给予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心电图检查阳性60例,其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45例,其中单支病变27例,双支病变8支,三支病变7支,左主干3支。轻度狭窄26例,重度狭窄19例。受累血管58支,其中右冠状动脉31支,左前降支17支,左旋支6支,左主干4支。心电图检出冠心病敏感性为77.6%,特异性21.1%,阳性预测值77.6%,阴性预测值21.1%,预测准确性75.3%,假阳性率78.9%,假阴性率22.4%。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阳性率达91.9%。结论在诊断过程中,只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合并症,科学地进行分析,心电图仍可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心电图 冠心病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态心电图(DCG)中最长R-R间期≥2.0S进行分析,提高对最长R-R间期的认识,探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动态心电图中长RR间期≥2.0S者统计导致长R-R间期的各类病因和心电图改变。结果最长R-R间期最多见于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其次为心房纤颤伴长R-R间距和期前收缩后代偿间歇,其它依次为窦性心动过缓与不齐,窦房阻滞,心动过速终止后间歇,二度Ⅰ型房室阻滞,二度II型窦房阻滞,III度房室阻滞。结论最长R-R间距可发生于多种情况,且多发生在夜间,熟悉导致长间期的病因和各类心电图改变诊断指标,有利于提高诊断的正确率,更利于辅助临床诊断和治疗。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长R-R间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动态心电图特点。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30例心力衰竭患者,并对30例心衰患者进行了为期2年的随访,以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心衰诊治中的临床意义。结果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随心衰级别的加重而升高。结论动态心电图监测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对病情估计及预后判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癌症晚期疼痛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份到2014年7月份接收的40例癌症晚期疼痛患者为主要对象,同期选择我院接收的40例癌症晚期不伴疼痛患者为对照组,依次对两组患者进行24h长程12通道心电图记录,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情况。结果在Holter异常、窦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ST-T改变比较上,实验组发生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即数据资料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癌症晚期疼痛患者存在一系列的心脏应激性反应,动态心电相比不疼痛患者存在明显异常,医师需要及时给予治疗,防止心脏受损。

  • 标签: 癌症晚期 疼痛 动态心电图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肺栓塞(APE)的心电图(ECG)变化,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被确诊为APE患者的ECG临床资料。结果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30例,不完全性RBBB12例,典型的SIQⅢTⅢ型10例,VI-V3导联T波倒置21例,V1、V2导联T波倒置26例,Vl、V2导联ST段抬高<0.lmv者12例,Vl、V2导联ST段抬高0.1mv~0.2mv者6例,心房颤动3例,肺型P波9例。结论APE的ECG改变呈一过性及多变性,虽属非特异性但如能紧密结合临床及动态观察ECG改变,则有助于APE的诊断。

  • 标签: 肺栓塞 ECG ST段改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本单位和兄弟干休所老年高血压患者337例,年龄60~85岁,平均(72.5±12.5)岁,按照常规采集体表12导联心电图进行检查,与对照组88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3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电图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改变,应积极治疗。

  • 标签: 老年 高血压 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