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晚期血吸虫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上的影响与作用。方法对我院2013年度所治疗的32例晚期血吸虫患者展开研究与回顾性分析,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综合护理干预后晚期血吸虫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生理、心理方面均有明显提升。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晚期血吸虫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血吸虫病 晚期 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改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比检测晚期血吸虫慢性血吸虫患者的凝血指标,探讨晚血病人的凝血功能机制,及时监测晚血病人的出血倾向并为临床指导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国产雷杜RT-2204C血凝仪检测37例晚血病人和80例慢血病人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结果晚血病人PT、APTT和TT值均大于慢血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晚血患者凝血功能明显异常,处于低凝状态且纤溶系统受损,检测该指标对监测晚血病人出血倾向与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晚期血吸虫病 凝血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
  • 简介:目的研究安徽省石台县晚期血吸虫的疾病变化情况。方法采用走访抽查方式对石台县2005年和2013年的螺情及晚血疾病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当地钉螺分布区域和患病人数并进行统计学对比。结果2005年,粪便检测有5人呈阳性反应,感染率为0.08%,累计存活例数为102例。2013年,粪便检测有2人呈阳性反应,感染率为0.04%,累计存活例数为65例。当地钉螺存活环境为944处,覆盖范围总计为249.85万m2。两次调查的统计数据变化明显,2013年疾病控制情况显著优于2005年P〈0.05。结论石台地区晚血感染情况严重而复杂,在治理石台县的晚期血吸虫疾病时,必须双管齐下,既要采取消灭钉螺的措施,又要对疾病进行诊疗。

  • 标签: 石台县 血吸虫疾病 现状
  • 简介:目的:探索使用中药治疗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的效果。方法将312名腹水型晚期血吸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6例。观察组的治疗药物为淋滞疏通方,对照组使用安体舒通和速尿注射液。治疗结束后观察腹水消退和复发情况。结果31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36例,女性患者76例;年龄8~79岁,平均年龄55.28岁。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59%(146/156),对照组为74.36%(116/15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435,P〈0.05)。观察组腹水消退时间少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腹水复发率为27.52%(30/109),对照组为66.29%(59/8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9.760,P〈0.05)。观察组患者副反应发生率为7.05%(11/156),对照组患者副反应发生率为94.86%(148/156),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0.717,P〈0.05)。结论淋滞疏通方可作为腹水治疗药物在临床应用。

  • 标签: 晚期血吸虫病 腹水 治疗 效果
  • 简介:植物提取液"防蚴灵"面世时间较短,其防护效果的研究相对较少,按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血吸虫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之"防治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湖北省子项目技术要求,我们对沙市区玉壶村和西湖村因生产生活接触疫水的村民作为研究对象,观察"防蚴灵"预防血吸虫效果。

  • 标签: 血吸虫病 防蚴灵 预防 感染 植物提取液 防护效果
  • 简介:摘要血吸虫(Schistosomiasis)是热带亚热带发展中国家的严重寄生虫。该病仍然是严重影响我国人民身心健康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主要疾病之一。本文就NF-κB信号通路与血吸虫研究的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NF-&kappa B 血吸虫 血吸虫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东至县湖沼型血吸虫流行区流行因素复杂多变,血吸虫疫情有效控制困难,为本县血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地区,同时也是到2014年底全县实现血吸虫传播控制目标的主要障碍。为了探索传染源控制措施防控血吸虫效果,在省血防民生工程项目支持下,2011年在湖沼型流行区胜利镇阜康村淘汰了所有在有螺环境放牧的耕牛。现将该村通过淘汰耕牛措施防控血吸虫效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血吸虫病流行区 东至县 病效 防控 耕牛 血吸虫病传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对血吸虫脾功能亢进部分脾栓塞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将38例脾功能亢进患者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针对性围手术期护理,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血吸虫脾功能亢进在接受部分脾栓塞治疗时,对期围手术期加强护理,科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围手术期护理 血吸虫病 脾功能亢进 部分脾栓塞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诊断类型血吸虫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四项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68例慢性血吸虫患者(以下简称“慢血”)、76例晚期血吸虫患者(以下简称“晚血”,其中巨脾型52例、腹水型24例)以及78例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PLT、MPV、PDW、PCT。结果慢血组和晚血组PLT、PCT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其中晚血组随着病情的进展,肝纤维化程度加深甚至出现肝硬化,其MPV、PDW也发生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血小板各项参数值,可为血吸虫患者特别是晚血患者病情诊断提供初步评价,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病人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吸虫病 血小板参数 血小板功能
  • 简介:目的:分析安徽省当涂县2006-2012年血吸虫疫情变化,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6-2012年当涂县血吸虫病情和螺情年报及疫情监测点资料。结果2006-2012年人群血检阳性率、急感病例数、耕牛感染率总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耕牛存栏数有较大幅度的减少,钉螺面积变化不大,活螺密度、感染螺密度及钉螺感染率同样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结论通过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当涂县血吸虫病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有螺面积徘徊不降,提示今后要加大综合治理灭螺力度,提高灭螺效果。

  • 标签: 血吸虫病 疫情 当涂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晚期血吸虫患者健康教育中开展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科室品管圈小组,确定“提高晚期血吸虫患者健康教育满意率”为此次活动课题。对活动前健康教育满意率低的情况进行调查及原因分析,并制订出整改措施和组织实施,再对健康教育满意率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巩固措施。结果护士参加健康教育的积极性明显提升,晚期血吸虫患者健康教育满意率由活动前的82.5%上升到96%,提高了健康教育质量,使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有很大的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晚期血吸虫患者健康教育满意率中有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健康教育 晚期血吸虫患者 应用
  • 简介:疫情变化趋势分析是疾病控制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文旨在通过分析2008-2012年贵池区血吸虫疫情变化趋势,查找工作中的难点和存在问题,进一步明确防治实践的重点,为促进血吸虫传播控制目标实现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血吸虫病 疫情变化 贵池 池州市 疾病控制工作 传播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在血吸虫肝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临床已确诊的慢性血吸虫患者80例,正常对照组20例,常规超声多切面肝脏扫查,观察肝脏大小、形态、边缘、内部回声及肝内血管,测量肝脾大小,门静脉内径。结果100例中,70例有慢性血吸虫肝病超声声像表现,其中网格状48例(48%),粗点状22例(22%),无明显改变30例(30%),门脉增宽20例(20%),脾大29例(29%),腹水4例(4%)。结论超声检查对于慢性血吸虫肝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超声 血吸虫病 肝脏
  • 简介:目的通过调查确认藁杆双脐螺在中国大陆的输入和孳生情况,并了解其分布及扩散情况,为防控曼氏血吸虫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报告线索及藁杆双脐螺孳生环境特征,按水系和地理位置,于1981—1982年和2012—2013年,采用现场调查法对双脐螺的孳生分布、环境植被、水质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981年确认在深圳市罗湖某鱼塘采集的螺蛳为藁杆双脐螺,为中国大陆首次报告。1981—1982年在深圳市调查10个公社(镇区、街道),于深圳市罗湖与香港新界交界的交界河罗湖桥至与深圳河交接处的河段约1000m、交界河与深圳河交接处至人民公园的深圳河段约1000m、与该河段相通的3条水沟长约300m、周边6口鱼塘和1口污水塘约4030m^2等环境发现有藁杆双脐螺孳生;深圳市其他9个公社(镇区、街道)及另外11个县区均未发现有该螺孳生。对有螺环境特征及水质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显示,中性偏碱水质适合该螺孳生,活螺数多的螺点水中氯化物含量为9.0~94.0mg/L,总硬度为44.8~142.8mg/L,氨氮含量为0.02~1.50mg/L;有螺环境类型为水塘、水沟、河3种,腐殖质较丰富,活螺主要沿水边分布,喜附着于水中漂浮物上,以下段及出水口水流缓慢处较多。2012—2013年的调查发现,在深圳市的盐田河、葵涌河和大沙河等7条河道及东莞市的石马河和惠阳区的淡水河均有活的藁杆双脐螺孳生。结论1981年在中国大陆首次确认在深圳市有藁杆双脐螺孳生,范围局限;双脐螺沿水系向周边地区扩散蔓延,目前已扩散到深圳市毗邻的东莞和惠州市的部分河道。

  • 标签: 血吸虫 曼森 双脐螺
  • 简介:摘要肝吸虫作为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一种地方性寄生虫,它主要寄生在人和动物的肝脏管内,是由人民生食或半生食鱼虾所导致的,并主要寄生在人体的肝脏中,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水平产生着严重的不良影响。基于此,文章从肝吸虫概念与临床症状入手,对防治效果与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 标签: 肝吸虫病 流行状况 防治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3种青蒿素衍生物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和蒿甲醚对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童虫的体内作用效果。方法以经11轮亚治疗剂量吡喹酮筛选的日本血吸虫为吡喹酮抗性株,以未暴露于吡喹酮的日本血吸虫作为吡喹酮敏感株,收集2虫株尾蚴感染小鼠,以300mg/kg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和蒿甲醚对感染后7-8d童虫分别进行2次灌服用药(总剂量600mg/kg),所有小鼠于感染后45d解剖,收集小鼠体内成虫并计数,计算减虫率和减雌率。结果300mg/kg双氢青蒿素、蒿甲醚和青蒿琥酯2日疗法(总剂量600mg/kg)对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7-8d童虫的减虫率为69.8%-71.0%,减雌率为75.4%-79.8%;对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7-8d童虫的减虫率为64.6%-66.1%,减雌率为69.3%-7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对青蒿素类衍生物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和蒿甲醚依然敏感,青蒿素衍生物与吡喹酮在日本血吸虫中不存在交叉抗药性。

  • 标签: 日本血吸虫 吡喹酮 青蒿素 双氢青蒿素 青蒿琥酯 蒿甲醚
  • 简介:目的建立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基础的华支睾吸虫与扇棘单睾吸虫的ITS-2序列分析鉴别方法。方法在华支睾吸虫流行区采集华支睾吸虫和扇棘单睾吸虫成虫,从成虫虫体分离并收集虫卵。以蛔虫、鞭虫、钩虫、蛲虫做对照虫种,按不同虫种和虫卵数分成5个实验组,各组分别提取DNA,并扩增ITS-2序列,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作同源性分析以确保为目标片段,根据PCR扩增产物电泳获得的条带判定虫种。结果以华支睾吸虫和扇棘单睾吸虫虫卵DNA为模板的PCR产物电泳图谱分别在400bp、500bp左右各显示一条明显条带;在以两种虫卵DNA混合液为模板的PCR产物中,电泳图谱在400bp左右和500bp左右各显示明显条带。将测序得到的两种核苷酸序列进行Blast比对后,显示与GenBank中相应的华支睾吸虫和扇棘单睾吸虫序列高度同源。混入四种肠道线虫虫卵DNA的PCR产物中,除目的条带外,无其他条带。结论该方法可以对华支睾吸虫及扇棘单睾吸虫虫卵进行鉴别,且结果不受常见四种肠道线虫虫卵干扰,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可作为两虫种的鉴别检测方法。

  • 标签: 华支睾吸虫 扇棘单睾吸虫 ITS-2 鉴别方法
  • 简介:片形吸虫(fascioliasis)是由片形属的肝片形吸虫(Fasciolahapatica)和大片形吸虫(Fasciolagi-gantica)等片形吸虫感染引起的一类人兽共患寄生虫^[1,2]。虫体主要寄生于人体肝脏,急性期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腹痛,常伴有腹胀、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肝脾大、腹水、贫血等。患者的急性期症状减退或消失后,数月或数年内可无明显不适,或有胃肠道轻度不适。此期病变可逐渐向慢性期过渡。慢性期(又称成虫阻塞期)为成虫长期寄生于肝内胆管,引起胆管炎、胆囊炎和胆管上皮增生等为主要病变基础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乏力、右上腹疼痛或胆绞痛、恶心、厌食脂肪食物、贫血、黄疸、肝大并有轻微触痛等^[3,4]。

  • 标签: 肝片形吸虫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消化道症状 发育 虫卵 主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