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患有晚期血吸虫的患者予以饮食治疗与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1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患有晚期血吸虫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60例。对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性的治疗与护理,对实验组患者予以饮食治疗以及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饮食治疗与心理护理后,实验组6个月、12个月、18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均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在统计学中存在意义。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的总概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差异在统计学中存在意义。结论对晚期血吸虫患者予以饮食治疗以及心理护理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 标签: 晚期血吸虫病 饮食治疗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不用药物对于晚期血吸虫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之间收治的58例晚期血吸虫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比组各2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病原治疗,对照组给予大黄蛰虫丸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肝纤维化指标、ALT水平与参比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大黄蛰虫丸的基础上应用拉米夫定具有安全、可靠的治疗成效。

  • 标签: 血吸虫病 乙型病毒性肝炎 大黄蛰虫丸 拉米夫定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血吸虫患者进行吡喹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站2009年1月-2011年8月接收的慢性血吸虫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接受保肝治疗的同时并行吡喹酮治疗,随访3年,观察本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期间采用B超行腹部检查联合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以观察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本组60例患者随访期间,大部分患者的肝脾肿大与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其中,经治疗1年后随访,未见1例转阴,转阴率为0;第2年见9例转阴,转阴率为15.0%;第3年见31例转阴,转阴率为51.67%;部分患者见轻度恶心呕吐、疲倦、头痛、皮疹等症状,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慢性血吸虫患者行吡喹酮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较轻,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血吸虫病 吡喹酮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血吸虫是一种慢性寄生虫,在世界上多个国家广泛传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数据统计表明,全球大约有超过2亿人患有血吸虫。由于血吸虫对人体危害极大,因此各个国家对其防治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我国为此修订了《血吸虫防治标准》,在推进我国消除吸血虫规划中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自该标准修订以来,血吸虫疫情在我国得到了明显的下降,血吸虫流行区,如成都市青白江区清泉镇、龙王镇、人和乡以及福洪乡等地已经达到了血吸虫的控制标准,也为继续完善该标准提供了更加规范、可靠的依据。

  • 标签: 血吸虫病 防治标准 传播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慢性期及晚期血吸虫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60例慢性期及晚期血吸虫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存图、临床质料,并对此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肝实质损害的程度与病程、年龄存在正相关。60例患者中肝实质回声Ⅱ级纤维化改变21例,Ⅲ级纤维化改变39例,Ⅱ级肝纤维化患者脾肿大9例,Ⅲ级肝纤维化患者脾肿大24例。超声表现主要有肝脏肿大或缩小,以左叶肿大为主,肝实质内有密集中等或较大的高回声光点或光斑,分布不均匀,或有地图状、破棉絮样改变,晚期伴有腹水,门静脉扩张等表现。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血吸虫检查较为敏感,可作为肝血吸虫患者肝脏损害、追踪医学检查、调研重要检查方法。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肝血吸虫病 临床运用价值评价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304-01
  • 简介:摘要目的在对晚期血吸虫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寻找提升患者检测精准性的临床方法。方法以随机法选择本院2013年09月-2015年09月接收的44例晚期血吸虫肝硬化患者(实验组),同期选择44例慢性血吸虫患者(对照组)作对照,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凝血功能检测,并对2组入选患者的TT(凝血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以及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检测值。结果本研究的所有入选患者中,实验组入选患者凝血酶时间(16.4124±1.1587)s,对照组(11.8962±0.8102)s;实验组凝血酶原时间(18.0141±4.3120)s,对照组(10.2543±1.0247)s;实验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9.0145±9.6875)s,对照组(25.0347±3.7251)s,2组比较有差距(P<0.05)。结论对于晚期血吸虫肝硬化患者而言,予以凝血功能检测可客观判断其凝血功能和出血倾向,对于临床医师用药起着指导意义,可推广。

  • 标签: 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 凝血功能 检测 凝血酶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 简介:目的探讨脑型血吸虫误诊的原因,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3年收治误诊的15例脑型血吸虫人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15例脑型血吸虫中,误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11例、癫痫4例,误诊时间最长9年,最短12天。结论脑型血吸虫易误诊,应加强疫区非血吸虫防治医院的临床医务人员血防知识培训和居民健康教育,重视病史采集,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

  • 标签: 脑型血吸虫病 误诊 救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腹水型晚期血吸虫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腹水型晚期血吸虫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对症治疗和临床护理后,93例腹水型晚期血吸虫患者中,80例痊愈,86.02%,10例基本痊愈,占10.75%,3例好转,占3.23%,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并且治疗期间,无1例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均顺利出院。结论临床上在对腹水型晚期血吸虫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一方面可以控制患者的病情,另一方面还能使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明显降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腹水型 晚期血吸虫病 护理
  • 简介:2014年11月13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印发《全国血吸虫监测方案(2014年版)》(以下简称'方案')。笔者参与了'方案'研讨与拟订,现就'方案'背景、思路、内容、特点等试作解析,并就教于同仁。背景一、发展过程我国自1990年开始在重点流行区设置了13个国家血吸虫监测点(以下简称国家监测点),后逐步增加。根据'方案'安排,2014年设置国家监测点454个,

  • 标签: 血吸虫病 疾病监测 方案 预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观察在巨脾型晚期血吸虫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使用护理程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巨脾型晚期血吸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7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56例患者结合护理程序,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9%,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为1.8%,显著低于对照组17.0%的死亡率,P均<0.05。结论在巨脾型晚期血吸虫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当中,使用护理程序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护理服务的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心理干预对巨脾型晚期血吸虫围术期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收集行手术治疗的巨脾型晚期血吸虫患者共106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51例对照组和55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围手术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心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53.7±4.9)分、(56.8±5.7)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3±4.5)分、(69.6±5.1)分,P均<0.05。结论在巨脾型晚期血吸虫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配合度,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观察对晚期血吸虫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收集晚期血吸虫患者共107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52例对照组和55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远期生活质量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以及24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晚期血吸虫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192例血吸虫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研究如何提高对血吸虫的诊治水平1。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元月~2012年十二月我院住院确诊的5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腹部B超、实验室检查、电子结肠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资料。结果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14例,年龄16~76岁,52例均有疫区接触史,最常见的症状为腹部隐痛、腹泻、大便次数增多38例(75%),黏液血便14例(25%)及不同程度的消瘦、乏力;血沉增快14例(16.7%),嗜血酸粒细胞增多12例(8.3%),粪便集卵实验均为阴性(100%),腹部B超均无肝硬化及门脉高压表现,32例(83.3%)经电子结肠镜发现虫卵,22例患者曾以其它肠道感染性疾病治疗。结论慢性血吸虫没有特异性临床表现,容易误诊2,电子结肠镜及组织活检是有效的诊断方法,但须结合粪便检查、血沉、嗜酸粒细胞及环卵实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和间接血冷凝实验。

  • 标签: 慢性血吸虫肠病 诊治水平 肠道镜检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晚期血吸虫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对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晚期血吸虫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46例以及对照组4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以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同时经过不同的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针对于晚期血吸虫患者来讲,给予患者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晚期血吸虫病 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评估湖北省公安县2009~2013年血吸虫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与效果,为湖北省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后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公安县2009~2013年血吸虫综合防治措施开展情况及疫情相关资料,结合随机抽取3个流行村开展的人群病情、耕牛病情和螺情现场调查,综合评价防治效果。结果卫生、农业、林业、水利等血防综合治理措施实施5年以来,全县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从2009年的2.75%降至2013年的0.69%,下降率74.91%,连续5年未发生急感病例;全县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从2009年的2.41%,降至2013年的0,下降率100.00%;2012年、2013年连续2年未查到感染性钉螺。结论全县5年实施血吸虫综合治理成效明显,但当前疫情仍不稳定,今后需继续加强巩固与监测。

  • 标签: 血吸虫病 综合治理 效果评估 公安县
  • 简介:目的利用GPS定位技术表达洞庭湖区防治血吸虫综合示范区干预措施及各项疫情指标,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并建立相关图库,为疫区血吸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谷歌地球为平台,以自带作图功能,点、线、面描绘其空间特征,表达洞庭湖区防治血吸虫综合示范区的疫情特征。结果洞庭湖区防治血吸虫综合示范区干预措施建设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成果在Googleearth电子地图上得到清晰的空间表达。结论该检测管理平台操作方便、构建简单、表达具体,适合血吸虫长期监测的工作需要。

  • 标签: 血吸虫病 防治 谷歌地球
  • 简介:目的分析汉川市血吸虫监测点疫情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湖北省血吸虫监测方案》,在汉川市10个监测点开展监测工作。结果2009~2014年,居民血吸虫感染率由2009年的1.76%下降到2014年的0.47%,下降了73.30%;6年间,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均为0%;感染螺平均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均呈下降趋势,均下降了100%。结论汉川市血吸虫监测点疫情总体得到了控制,今后防治工作重点是加强巩固监测,为达到血吸虫传播阻断标准奠定基础。

  • 标签: 血吸虫病 疫情 监测点 汉川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晚期血吸虫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标准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该院从2013年2月到2015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晚期血吸虫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0例,把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传统护理方法以疾病为中心,护理人员被动机械地护理。观察组采用标准化护理。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实施不同护理程序,观察并记录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数据对比发现,采用标准化护理的观察组出现3例坠积性肺炎,2例皮肤感染,两种并发症出现例数占观察组患者例数的比率分别为12%,8%;对照组出现8例坠积性肺炎,5例皮肤感染,两种并发症出现例数占对照组患者例数的比率分别为32%,20%。比较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并发症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晚期血吸虫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标准化护理,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增强治疗效果,该标准化护理程序为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晚期血吸虫病 上消化道出血 标准化护理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