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晚期血吸虫诊断中前白蛋白的应用价值。方法43例慢性晚期血吸虫患者进行此次研究(2017年1月5日至2018年5月26日),对照组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两组均予以前白蛋白检测。观察两组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分析观察组不同肝损伤患者前白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分别为(208.19±6.70)mg/ml、(40.11±2.52)g/L,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前白蛋白异常概率为74.42%,较白蛋白异常数据更高,P<0.05,不同肝损伤患者数据差异不大,P>0.05。结论慢性晚期血吸虫诊断中前白蛋白的应用价值较高,可准确诊断疾病。

  • 标签: 前白蛋白 慢性晚期血吸虫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吸虫的临床检验现状的研究,早期诊断对于血吸虫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临床检验的方法,包括病源学检测、免疫学检测及分子生物学检测。各种检测方法均有其适用范围及优劣势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我所2016年8月--2017年8月进行治疗的血吸虫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各50例,A组患者采用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B组患者采用环卵沉淀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测效率。结果A组的检测率为60%,B组的检测率为96%,两组患者检测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卵沉淀法属于免疫学检测范筹。结论能准确的诊断出血吸虫,减少误诊,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客观的检测依据。

  • 标签: 血吸虫病 临床检验 现状的研究
  • 简介:摘要血吸虫是临床上常见的寄生虫晚期会引起患者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等危重疾病,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分析了晚期血吸虫门脉高压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晚期血吸虫病 门脉高压 上消化道出血 内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血吸虫患者心理分析与护理措施。方法随机收集本院收治的200例慢性血吸虫患者,2017年4月至2017年12月为研究时段,以入院顺序奇偶性分组,分对照组、试验组,每组样本容量100例。对照组采纳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纳针对性护理。对比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并比较焦虑、抑郁评分。结果两组护理前的焦虑、抑郁评分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试验组较低,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根据慢性血吸虫患者心理特征,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心中的负性情绪,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 标签: 慢性血吸虫病 心理分析 护理措施
  • 简介:目的报告并分析2016年全市血吸虫监测数据。方法根据《武汉市血吸虫监测方案(2015年版》,在全市开展常规监测,对全市12个血吸虫流行区的28个监测点,开展常住居民、流动人群、家畜的血吸虫感染情况,钉螺分布和感染情况以及野粪等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结果2016年全市网络报告血吸虫病例51例,均为慢性临床诊断病例;监测点本地常住居民血吸虫血清学筛查15399人,血检阳性343人,粪检342人,粪检阳性0人,血检阳性率为2.23%;流动人群血清学筛查5122人,血检阳性14人,粪检14人,粪检阳性0人,血检阳性率为0.27%;监测点共检查家畜473头,粪检阳性0头。监测点调查钉螺面积2055.82hm^2,查出有螺面积975.47hm^2,无新发、复现钉螺面积,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全市血吸虫疫情呈稳中有降的低度流行态势,但钉螺分布仍面广量大,需坚持开展低度流行区的血吸虫监测巩固与防治工作。

  • 标签: 钉螺 血吸虫病 监测 武汉市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血吸虫患者护理需求进行分析,据需求采取护理对策,观察护理效果。方法将我县人民医院2016年2月-2018年5月纳入的慢性血吸虫患者作为实践对象,探求患者心理需求,分析患者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护理方式,观察患者护理后的焦虑及抑郁指标。结果采取针对性护理后,慢性血吸虫患者机体状态明显改善,焦虑及抑郁指标不断优化,表明患者需求得以满足。讨论慢性血吸虫患者施以针对性护理干预,患者基本需求得以满足,治疗依从性提升,有利于提升临床护理质量。

  • 标签: 慢性血吸虫病 护理需求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护理干预改善晚期血吸虫患者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82例晚期血吸虫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n=41,予以常规护理方案)与实验组(n=41,予以全面护理干预),较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参照组,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参照组也更高(97.56%>82.9%),组间比较P<0.05。结论为晚期血吸虫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均有积极作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方案。

  • 标签: 护理干预 晚期血吸虫病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红曲对改善血吸虫肝纤维化的实验结果。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吡喹酮组、吡喹酮+红曲组,每组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小鼠均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并诱导肝纤维化模型,并在感染42d后分别对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进行生理盐水灌胃,而药物组则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进行灌胃。再持续治疗42d后,将所有小组的小鼠肝脏取出并观察形态和记录重量,同时光镜下对4组小鼠的肝脏纤维化程度进行分级比较。结果吡喹酮+红曲组治疗较单纯吡喹酮组治疗肝脏形态学得到了明显改善。正常对照组小鼠的肝、脾指数均显著低于其他3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吡喹酮+红曲组的肝、脾指数与模型组和吡喹酮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吡喹酮组、吡喹酮+红曲组的肝纤维化评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吡喹酮组、吡喹酮+红曲组的肝纤维化评分虽然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曲能够显著改善血吸虫肝纤维化程度。

  • 标签: 红曲 血吸虫病 肝纤维化
  • 简介:目的掌握武汉市蔡甸区血吸虫疫情动态,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武汉市蔡甸区2012~2016年血吸虫确诊病例进行回顾性流行学调查、分析。结果武汉市蔡甸区共调查血吸虫例197例,病例末次接触疫水时间2007、2009、2010、2012年分别为105、58、33、1例,2012~2016年杏出确诊病例分别为82,82、22、11、0例,其中漏查75例,占38.07%;漏治29例,占14.72%;治疗不规范未愈66防例,占33.50%;药物疗效不佳26例,占13.19%;死亡1例,占0.51%。结论血吸虫例流行学调查能掌握我区血吸虫疫情,提高血吸虫监测预警,促进开展科学防治.

  • 标签: 流行病学 血吸虫病 确诊病例 回顾性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环境改造灭螺对血吸虫的防控效果并进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采用环境改造以灭除螺的地区,并对改造前后螺的数量变化进行对比,并对周边8岁以上的人群进行血吸虫血清检查,以统计患有血吸虫的病例数,对灭螺效果以及血吸虫的防控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施数年的环境改造后感染性钉螺的数量明显减少,因此引发的血吸虫患者也明显减少,改造前后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境改造能有效的减少感染性钉螺的数量以及由此引发的血吸虫患者的数量,效果明显。

  • 标签: 环境改造 灭螺 血吸虫病 防控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血吸虫与肠道微生态的相关性。方法将50例老年血吸虫患者设为观察组,将50例老年非血吸虫者设为对照组。采集每位老人的粪便,通过16SrDNA技术比较肠道细菌总的变化趋势与规律,利用荧光定量PCR法比较肠道内主要菌群的含量变化,比较老年血吸虫患者与老年非血吸虫者肠道菌群含量变化。结果老年血吸虫患者组肠杆菌数量大于对照组,老年血吸虫患者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血吸虫患者中存在肠道微生态紊乱,主要表现为有益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减少,而有害菌(肠杆菌)增多。

  • 标签: 老年 血吸虫病 肠道微生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吸虫防控技术与示范II疫情纵向防治策略。方法示范区域封洲轮牧、改水改厕,健康教育,组织开展血吸虫疫情调查和问卷调查,对防控效果与疫情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持续3年血吸虫防控技术和疫情纵向防治使示范区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从3.5%下降至0.8%,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下降至0,洲滩螺情检查也未见阳性钉螺。结论封洲轮牧、改水改厕以及健康教育等防控技术集成和疫情纵向防治措施能够有效控制血吸虫,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血吸虫病 防控技术 疫情纵向防治
  • 简介:目的对武汉市6个区的20个街(乡)进行血吸虫传播阻断与消除达标考核。方法按照《血吸虫控制和消除(GB15976—2015)》,对武汉市4个传播控制区的15个街(乡)和2个传播阻断区的5个街(乡)开展人群、家畜、螺情、档案资料考核以及现场钉螺调查。结果2012~2016年15个传播阻断达标考核街血检223361人,血检阳性数6872人,共粪检6839人,累计阳性290例,2012~2016年分别为137、116、26、11、0例,粪阳者全部进行流行学调查,均为既往感染的历史遗留病人;累计存栏牛27316头,粪检未发现阳性;5年内均未发现阳性钉螺,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为0.029、0.018、0.035、0.024、0.015只/0.11m^2,抽样30个流行村,现场查螺活螺平均密度为0.12只/0.11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连续5年未发现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人、畜与感染性钉螺。5个消除达标考核街至少连续10年内无粪阳病人,为无牛区,共调查了8个流行村,现有钉螺面积为0,现场调查2500框未查出钉螺。结论2017年武汉市江夏、汉南、蔡甸、黄陂4区的15个街各项疫情指标已达血吸虫传播阻断标准,武昌、武汉开发区2区的5个街已达血吸虫消除标准,为下一步全区达标提供了充分依据。

  • 标签: 血吸虫病 传播阻断 消除 武汉市
  • 简介:目的了解安庆市2005~2017年血吸虫发病情况,分析血吸虫流行趋势和强度。方法收集血吸虫病情、螺情相关资料,分析血吸虫流行状况和特点。结果全市人群血吸虫感染率2005~2017年呈下降趋势,(χ^2趋势=16447.217,P<0.001);全市血吸虫人数由2005年9082人下降到2017年1704人,下降了81.24%;全市已连续7年未发现急性血吸虫病例;近两年未查出阳性耕牛。2017年钉螺面积6464.11万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了6.98%;全市自2013年以来,连续5年未查出阳性钉螺;全市钉螺密度和阳性钉螺密度逐年下降,2017年钉螺密度和阳性钉螺密度分别是0.13只/0.1m^2、0.00只/0.1m^2较2005年0.84只/0.1m^2、0.00316只/0.1m^2下降了84.66%、100%。结论安庆市通过血吸虫综合防治策略的实施,已有效控制血吸虫疫情,但钉螺存在扩散的风险。

  • 标签: 血吸虫病 流行强度 钉螺 地方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