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鳖甲芪归汤联合DSG-Ⅲ治疗血吸虫晚期肝硬化腹水疗效。方法:将2021年9月-2022年8月收治的80例患者分成A、B两组,分别以常规西药和鳖甲芪归汤+DSG-Ⅲ治疗,对比疗效。结果:治疗后B组24h尿量显著更多,腹围水平显著更短,ALT、PT、TBIL水平显著更低,ALB水平显著更高,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更低(P<0.05)。结论:鳖甲芪归汤联合DSG-Ⅲ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并提升患者24h尿量和降低患者腹围水平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助力患者获得理想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鳖甲芪归汤 DSG-Ⅲ 肝硬化腹水
  • 简介:摘要:为了加强对血吸虫的有效预防,需要在地理空间等多种因素出发,在空间流行学基础上,通过对地理和空间信息的整合,实现对相关数据的处理。同时,还要分析影响疾病的因素,通过对自然环境因素的有效应用,实现对血吸虫流行学特征的深入研究。

  • 标签: 空间流行病学 血吸虫病 防控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四种检测方法在血吸虫传播控制区病情监测中的检测结果对比情况。方法:选择某传播控制区≥6周岁的常住居民作为检测对象,共514人。选择的检测方法分别为ELISA法、DDIA法、集卵孵化法、Kato-Katz法,对比检测结果。结果:对514例监测对象的血液和粪便进行检测,发现四种不同方法的阳性率分别是3.31%(17/514),3.50%(18/514),0.39%(2/514),0.39%(2/514),这意味着血清学检测方法的阳性率与个体的抗体水平有一定关系。结论:在血吸虫传播控制区,先使用免疫学检测方法进行过筛,之后对其中的阳性者再使用病原学检测确定体内是否存在活虫,有更准确的检测效果,对于疾病防治意义更加突出。

  • 标签: 血吸虫病 检测方法 传播控制区 病情检测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青蒿琥酯(Art)和扶正化瘀方治疗血吸虫肝纤维化对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将80只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健康组、感染组、Art治疗组和扶正化瘀方治疗组,每组20只。感染组及治疗组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16条。6周后,吡喹酮(300 mg/kg)2日疗法杀虫。Art治疗组采用每天100 mg/kg腹腔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扶正化瘀方治疗组采用每天饲料给药,每1 kg饲料含16 g扶正化瘀方,6周后,取4组小鼠新鲜肝组织。Masson染色观察、蛋白质印迹分析肝组织中参与线粒体三羧酸循环反应的琥珀酸脱氢酶亚单位A(SDHA)、苹果酸脱氢酶(MDH2)、柠檬酸合酶(CS)、酮戊二酸脱氢酶(OGDH);雷帕霉素靶蛋白1(mTORC1)通路;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线粒体自噬通路激酶(PINK1)的相对表达水平。提取各组肝脏组织样品的线粒体检测线粒体的耗氧率。双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Masson染色显示,感染组小鼠肝脏纤维化面积显著高于健康组并且Art治疗组和扶正化瘀方治疗组小鼠肝脏纤维化面积均低于感染组。蛋白质印迹法分析结果显示,SDHA蛋白相对表达量感染组(0.82±0.05)与健康组(1.00±0.05)相比显著下降(t = 11.23,P = 0.004),并且Art治疗组(0.73±0.05)显著高于感染组(t = 10.79,P = 0.007),但是扶正化瘀方组(0.98±0.05)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925,P = 0.127);感染组p-AMPK的蛋白质相对表达量(1.15±0.05)显著高于健康组(0.98±0.07,t = 12.18,P = 0.003),Art治疗组(0.50±0.05)相比较于感染组p-AMPK的表达显著降低(t = 11.78,P = 0.003)。感染组AMPK的蛋白质相对表达量(0.80±0.05)显著低于健康组(1.00±0.05,t = 10.53,P = 0.005),Art治疗组(0.54±0.05)相比较于感染组AMPK的表达显著降低(t = 13.98,P = 0.004);感染组p-mTORC1的蛋白质相对表达量(0.93±0.08)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2.28,P = 0.065),而Art治疗组的表达量(0.63±0.05)显著低于感染组(t = 10.58,P = 0.029);感染组p-mTORC1/m-TORC1(0.98±0.03)相对于健康对照组(0.97±0.03,t = 0.98,P = 0.0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t治疗组(0.48±0.05)相对于感染组显著下降(t = 14.58,P = 0.009)。感染组PINK1的蛋白质相对表达量(0.55±0.05)显著低于健康组(1.00±0.03,t = 13.49,P = 0.001),Art治疗组(1.21±0.05,t = 9.98,P = 0.005)和扶正化瘀方治疗组(1.31±0.35,t = 6.98,P = 0.027)均显著高于感染组。线粒体功能检测显示,加入复合物Ⅱ底物(琥珀酸)后感染组耗氧量低于健康组而Art治疗组和扶正化瘀方治疗组均高于感染组,加入复合物IV底物(抗坏血酸+三甲基戊二醇)后感染组耗氧量低于健康组而Art治疗组和扶正化瘀方治疗组显著高于感染组。结论Art通过抑制AMPK/mTORC1信号通路活性并增强线粒体耗氧量和自噬及SDHA表达而缓解血吸虫肝纤维化。

  • 标签: 肝纤维化 线粒体 青蒿琥酯 扶正化瘀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综合防治策略实施5年后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疫区中4000名人员资料,实施综合防治策略,分析5年后疫情控制质量。结果:试点5年后试点区域居民感染率由1.25%降至0.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点5年后试点区域捕获活螺数、活螺平均密度均显著低于试点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点前100头耕牛(羊)感染率8.00%,试点5年后感染率1.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通过综合防治策略的实施可对疫情进行更加理想的控制,可降低传播率,提升防控意识,防治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传染源控制 血吸虫病 综合防治策略 效果
  • 简介:摘要肺吸虫是由肺吸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食源性寄生虫,很少累及肝脏,罕见于胰腺。现报道1例以肝脏、胰腺占位,首发症状为急性胰腺炎且术前诊断为胰腺癌肝转移,但术后病理确诊为临床罕见的肺吸虫病例,为进一步认识肺吸虫的临床表现拓宽思路,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降低致残率。

  • 标签: 胰腺肺吸虫 肝肺吸虫 治疗经验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血吸虫肝病合并高血压中主动脉硬化的发生率与影响因素。方法:根据795例血吸虫肝病合并高血压社区居民DR摄片结果有无主动脉硬化分成2组比较,并分析各类指标与主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结果:主动脉硬化组年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甘油三酯明显高于无主动脉硬化组(P=0.000;0.012;0.007;0.009);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02)。 女性、年龄增加、甘油三酯、HCY及心电图异常是血吸虫肝病合并高血压发生主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OR=0.421;1.058;1.082;1.027;1.495,P均

  • 标签: 血吸虫肝病 高血压 主动脉硬化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摘要]  目的  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血清IL-2、IL-4及IL-10的动态变化,探讨IL-2、IL-4及IL-10在日本血吸虫感染中的应答特征。 方法  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小鼠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感染后2、4、6、8、10、12周血清中IL-2、IL-4及IL-10水平。同时设立正常小鼠对照组。结果  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血清IL-2在第2周迅速增加,第4周达到高峰,之后从第6周开始下降,但至12周仍维持高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小鼠(P

  • 标签: []  日本血吸虫 小鼠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10
  • 简介:摘要现报道1例以咳嗽、咳痰、咯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无异常,但胸部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示具有典型"隧道征"的肺吸虫误诊病例,予吡喹酮治疗后症状好转,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识别能力,减少误诊。

  • 标签: 肺吸虫病 嗜酸性粒细胞 误诊
  • 简介:摘要笔者报道了1例肝肺吸虫18F-氟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的病例,该病临床较为少见,易误诊为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或肝脓肿等。肺吸虫进入人体后可以导致多系统、多器官的病变,PET/CT作为全身检查可以发现更多器官的受累情况。笔者通过对该病例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加深了对肝肺吸虫分子影像学特征的认识,以期对肝肺吸虫作出更准确的诊断,加强认识,减少误诊。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PNS)应用于晚期癌症恶质患者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晚期癌症恶质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在干预治疗中应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PNS),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血白蛋白、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及白介素-6的变化。结果: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后,恶质期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白介素-6均有下降,但仅白蛋白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质前期患者治疗后白蛋白、前白蛋白均明显升高(P<0.05),白介素-6、C反应蛋白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晚期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但是,患者在恶质前期经营养支持治疗后,炎性反应改善显著,自身营养指标有很大的提升,而患者在恶质期经营养治疗后炎性状态及营养状况改善不明显。

  • 标签: 晚期肿瘤 癌症恶病质 营养支持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例老年大肠黑变(melanosis coli,MC)合并晚期直肠癌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1例MC合并晚期直肠癌的患者做好围术期护理并进行文献学习。结果术前个体化综合评估,加强肺功能锻炼,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和充分的肠道准备。术后合理的营养支持,实施多模式镇痛策略,加强管路护理、注重黑变结肠造口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防治并发症,加强健康宣教指导。经过19 d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康复出院。结论MC临床少见,伴发直肠癌也罕有报道,总结其围术期护理,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大肠黑变病 直肠癌 老年 围术期护理 Hartmann术 肠造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chronic lymphocytic leukaemia,CLL)累及皮肤,与麻风(leprocy)均可引起以皮肤结节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病变。现报道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与麻风同时发生在皮肤的罕见病例,旨在提示组织活检的必要性,以及精准诊断需要紧密结合临床和病理形态学仔细观察的重要性,从而减少对于少见疾病的误诊和漏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时代,慢性粒细胞白血(CML)已具有"慢化管理"的趋势。虽然四代TKI药物相继出现,但是CML的治疗需求仍有许多未被满足,无治疗缓解的实现及停药后复发仍是当前CML治疗关注的重点。文章对2021年第63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关于CML研究进展的报道作一介绍。

  • 标签: 白血病,粒细胞,慢性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停药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