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探讨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存放区的管理办法,目的是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采取的主要方法是重视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存放间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加强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完善各项监测措施。这样才能为临床科室提供合格的灭菌物品,有效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使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存放区的管理逐步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正规化。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存放区 无菌物品 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烧烫伤药膏的无菌检查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的要求,采用薄膜过滤法进行无菌检查,冲洗液用量为每筒300ml,通过接种7株阳性代表菌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7株阳性代表菌株在试验组与阳性对照组均生长良好。结论本法可消除烧烫伤药膏的抑菌作用,适用于该制剂的无菌检查。

  • 标签: 烧烫伤药膏 无菌检查 方法学验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科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无菌观念的培养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0级的护理专业学生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共150人,分为实验组75人和对照组75人。实验组实施分组兴趣小组、课外教学视频学习、优化实验课考核内容等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实验授课步骤。对两组学生的无菌操作达标情况进行考核,并对实验课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学生对无菌操作原则有了清晰的认识,对无菌操作的掌握程度显著较高,无菌操作达标率为90.7%。实验操作考试的成绩为(93.5±5.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实施护理实验课程的改革,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动手能力得到提高,为今后的就业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 标签: 外科 护理 教学 无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有效的做好供应室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减少无菌物品的再次污染,确保医疗安全。方法通过加强对供应室无菌物品储藏室环境的管理、无茵物品的管理、供应室医院感染监测的管理、完善供应室各项制度及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来提高管理质量。结果供应室无茵物品的管理实现了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了无菌物品临床使用的安全性,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结论严格规范供应室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是提高无菌物品供应质量的的关键。

  • 标签: 供应室 无菌物品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中药小包装解决了传统称药调配中的一些常见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传统称药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在使用过程中耶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完善。

  • 标签: 中药小包装 利弊 存在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对31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行股动脉造影,选择股骨头的供血动脉旋股内、外侧动脉,注入溶栓、扩血管药物,即在每支血管内注入稀释后的罂粟碱25mg、尿激酶25万单位、复方香丹注射液40毫升,低分子右旋糖50ml,术后每日静脉滴注尿激酶5万单位,连用5d,治疗后行股骨头X线平片及CT、股动脉造影检查,随访、评估疗效。结果术后患者患髋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关节功能不同程度改善,随访6~24个月(平均15.5个月),股骨头X线平片及/或CT显示Ⅰ、Ⅱ期患者介入治疗后股骨头修复明显。结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介入治疗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的方法。

  • 标签: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介入治疗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为保证注射用头孢硫脒无菌检验质量,对所用无菌检验方法必须经过验证,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本试验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无菌检查法进行试验并进行验证,以确认供试品在该实验条件下无抑菌活性或其抑菌活性可以忽略不计。若供试品的生产工艺、原辅料组分或检验条件发生改变时,检验方法应进行重新验证。

  • 标签: 注射用头孢硫脒 无菌检查 验证
  • 简介:摘要目的在无信息化追溯管理系统的情况下,通过环节管理、利用表格书写追溯完成无菌物品的追溯管理。方法通过对无菌物品的环节管理,采用表格手工方式记录达到无菌物品追溯。结果经过一年的实践,在硬件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完成了无菌物品追溯管理。结论无菌物品质量安全是医疗安全的重要保证,在无信息化追溯管理系统的情况下,通过环节管理、表格细化、详细记录等方法是能完成无菌物品追溯管理。

  • 标签: 环节管理 表格 无菌物品 非信息化追溯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质量控制措施,保证无菌物品质量,确保医疗使用安全。方法从无菌物品有效性的确认、存储、发放以及科室无菌物品的管理等环节加强质量控制。结果通过实施各环节措施,无菌物品外包装合格率,无菌物品发放合格率及无菌物品存放区工作质量评分有明显提高。结论对无菌物品实施全面的质量控制,保证了无菌物品的绝对安全,使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科学化、规范化、零缺陷,确保了医疗安全。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无菌物品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股动脉介入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ANF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09年2月我科收治的39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注入溶栓、扩血管等药物。结果本组39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计45例髋经股动脉介入治疗后,疼痛消失26例、明显减轻12例、减轻7例;治疗后综合评价正常27个、Ⅰ级8个、Ⅱ级6个、Ⅲ级2个、无变化或加重2个,好转率95.6%。结论经股动脉穿刺注入溶栓、扩血管等药物治疗ANFH,可促进股骨头的新生骨形成和死骨的吸收,对股骨头的修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说明此法对改善股骨头的血液供应具有重要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介入治疗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无菌技术是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以及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1。通过我校中专护理专业的在校护生进行无菌技术考核,对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教学反思,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便于进一步提高无菌技术操作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关键词中职护生无菌技术教学反思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9-0280-01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我校中专护理专业2012级5、6班共118名护生,其中男生2人,女生116人。在完成“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之无菌技术”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后进行操作考核。1.2方法根据教材《护理学基础》,结合《临床护理技能实训指导与考核标准》(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之无菌技术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在模拟无菌间对两个班的护生逐一进行操作考核。2存在问题由于在操作中,护生们出现的问题比较多,并且每个人不止犯一个错误,因此在统计时只能以人次数来计算。2.1操作前的不足(1)准备工作不充分。有18.6%(22/118)的护生在进行操作前未洗手或未按七步洗手法来洗手,有11%(13/118)的护生未戴囗罩就准备物品并开始操作。(3)用物准备不合理。有15.3%(18/118)的护生准备的手套型号不对,有32.2%(38/118)的护生手套包忘记放滑石粉等。2.2操作中的不足①使用无菌持物钳时,有35.6%(42/118)的护生在使用过程中将无菌持物钳倒转,并触及容器的边缘和外部。②打开无菌包时,有19.5%(23/118)的护生在开包之前未检查灭菌时间及效果,取出无菌巾后,包带未按原折痕包好,且包带的放置位置不正确,未注明开包时间。③铺无菌盘时,有16.1%(19/118)的护生的双手拇指和食指分别捏住无菌治疗巾的内、外面来向外折叠,从而使内面被污染;有17.8%(21/118)的护生往无菌盘内放置无菌物品时,反复跨越了无菌区;有23.7%(28/118)的护生未记录铺无菌盘的时间。④打开无菌容器时,有18.6%(22/118)的护生在取用无菌物品时,持物钳触及无菌容器边缘,物品取用后未及时盖好无菌贮槽。⑤倒无菌溶液时,有17.8%(21/118)的护生未仔细检查溶液的质量、时间,有12.7%(15/118)的护生在使用前未冲洗瓶口,有14.4%(17/118)的护生在使用时未将瓶签对手心,有16.1%(19/118)的护生在盖好瓶塞后未记录开瓶时间。⑥戴手套时,有20.3%(24/118)的护生出现手套污染,如戴手套时手的位置低于腰部或高过头部,未戴手套的手接触手套的外面等。2.3操作后的不足体现在用物处理不当,如使用过的物品为放置在治疗车下层。2.4其他方面的不足(1)心理素质较差。部分护生在考核时较紧张,如使用无菌持物钳时手颤抖致使无菌物品掉落,不能以平常心应对考核。(2)应变能力较差。部分护生在考核中出现自己已发现的错误时(如未铺好无菌治疗巾就准备放治疗碗)不能及时应对处理。3教学反思护生作为初学者还未接触临床,无菌观念薄弱,无菌物品的污染通过肉眼难以分辨,并未了解违反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会给患者带来的严重后果,只能停留在对无菌技术理论概念的理解。学生在单独做一项无菌操作时,失误较少,但若将几项操作一起做,便会出现以上各种问题,当出现差错时,又不能及时正确应对,因此综合上述分析,提醒教师在操作示范时,用图片、视频等手段向护生展示临床上真实的案例,提高操作时的警觉性,并且加强护生基本功的训练,适当增加训练课时,必要时增加实训室的开放时间,鼓励护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操作训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应考时的心理素质。参考文献1黄淮清,段艮芳.护理学基础M.第1版.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106.2周汉伟.浅议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24)26.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消毒供应中心(CSSD)检查包装区的质量控制,提高包装质量,减少包装差错的发生。方法从提升职业素质、提高业务能力、细化分工、重视包装质量检查、严格执行包装质量要求、建立包装质量检查记录和无菌物品质量追溯制度方面加强质量控制。结论通过CSSD包装环节质量控制,有效的提高了包装质量,从而保障了医疗安全。

  • 标签: CSSD 包装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用无纺布的特点,阻菌效果,包装无菌物品存放时间,使用无纺布应注意的问题,无纺布取代棉布进行包装灭菌的意义。结论医用无纺布对器械物品进行包装,大幅度延长灭菌物品有效期,在保证灭菌效果的同时,节约了成本,减轻了工作量。可代替全棉布用于重复利用的医疗器材的包装,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医用无纺布 棉布 灭菌 阻菌 成本 有效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引起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对手术时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引起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随机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实验组,针对引起感染的主要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并将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情况进行对比讨论。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病史资料分析显示,引起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为手术类型、地点、手术时间、手术部位及是否进行接台手术等;对照组患者中共计有7例患者感染,感染率5.6%,实验组共计有2例患者感染,感染率2.2%,实验组患者感染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对引起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 感染相关因素 手术室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追踪法对供应室(CSSD)包装质量的促进作用,降低包装缺陷的发生率。方法采用历史性对照研究。对开展追踪法管理前后包装中漏放器械、漏放敷料、器械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修改、完善包装流程,对存在问题实行追踪管理。结果包装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由2009年的0.4%减至2012年的0.02%,实施前后比较结果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消毒供应室包装中应用追踪法进行质量管理,能够降低包装缺陷发生率,保障医疗安全。

  • 标签: 追踪法 供应室 包装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门诊无菌手术及早期清创缝合术不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门急诊收治的286例外科无菌手术和早期清创缝合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仅依靠彻底清创和严格无菌术而不用任何抗生素,对照组则在前述基础上同时使用抗生素来预防术后感染,比较两组的术后感染率和切口愈合率。结果两组的术后感染率和切口愈合率,经统计学处理,P值大于0.05,说明使用抗生素和不使用抗生素的术后感染率和切口愈合率并无差异。即使在基层医院门诊条件比较简陋的情况下无菌切口和早期清创缝合伤口,只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均没有必要使用抗生素。

  • 标签: 无菌切口 早期清创 抗生素应用 感染 切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介入疗法在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2月至2013年12月共47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采用双介入(药物灌注及髓芯减压)疗法治疗均3次,并对临床疗效及影像资料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疼痛缓解率达100%,关节活动度评级改善达93.6%,髋关节影像学评价股骨头坏死改善达79.7%。结论双介入疗法在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药物灌注 髓芯减压 介入疗法 血管造影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