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盂状细胞癌的诊治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9年9月上海仁济医院收治的28例病理检查确诊为肾盂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9例,女9例。中位年龄56岁。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18例,腰背痛11例,腹部包块1例。28例均行CT或MRI检查,发现肾盂或肾占位26例,肾内大量积液2例。2例行PET-CT检查,发现骨转移1例。术前诊断为肾盂肿瘤13例,肾肿瘤13例,肾脓肿2例。合并肾结石或肾盂结石19例。28例均行手术治疗,根治性肾切除术13例,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12例,姑息性切除术1例,脓肾切除术2例。术中发现肿大淋巴结9例,行局部淋巴结清扫术。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肿瘤平均直径8.5 cm;高分化9例,中分化11例,低分化8例;pT2期1例,pT3期15例,pT4期12例;淋巴结转移9例;合并肾静脉癌栓5例。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共同特征为CK5(+),34βE12(+),p63(+),CK20(-),GATA3(-)。术后12例行放疗、化疗或免疫治疗。中位随访时间6(1~8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0个月。15例死亡,均死于肿瘤进展。结论肾盂状细胞癌是一种罕见且高度恶性的肿瘤,与长期肾结石、尿路积水、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诊断基于术后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染色检查CK5、34βE12和p63(+)有助于状细胞癌的诊断。本病确诊时常处于进展期,手术是首选治疗方式,但是复发和转移风险高,预后极差。

  • 标签: 癌,鳞状细胞 肾盂 病理学,临床 预后
  • 简介:摘要宫颈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中状细胞癌占全部宫颈癌的80%~85%,其发病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密切相关,转移方式可通过直接蔓延或淋巴转移,但宫颈状细胞癌转移至卵巢极为少见,诊治也较困难,目前国内外已发表的个案报道均为术前按宫颈癌标准治疗,术后通过病理结果进一步确诊为卵巢转移。本例患者术前通过临床检查及活组织检查均无法确诊原发癌灶,为术后确诊宫颈状细胞癌转移卵巢,诊治过程困难。

  • 标签: 宫颈肿瘤 卵巢 肿瘤转移
  • 简介:摘要皮肤状细胞癌(CSCC)是起源于表皮及其附属器角质形成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且尚不明确。CSCC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使得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日渐增多。表观遗传不改变基因组序列,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染色质重塑等方式调控基因表达。其可逆、稳定的遗传特征将为CSCC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皮肤肿瘤 肿瘤,鳞状细胞 DNA甲基化 组蛋白密码 非编码RNA
  • 简介:摘要肾盂状细胞癌(SCC)发病率低,由于其临床表现和传统影像学特征缺乏特异性,临床上诊断十分困难。本文报告1例既往有双肾结石多次手术史的患者,因右肾输尿管结石、左肾复杂性结石、慢性肾功能不全、尿路感染等先后两次入院。其间共行6次手术,其中第1次住院19 d,分别行右输尿管镜取石术和右肾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20 d后第2次入院,共进行4次左肾PCNL,住院27 d。两次住院期间,3次尿路增强CT检查均未报告肿瘤。患者第4次行左肾PCNL后仍持续发热,抗感染治疗无效。临床考虑左肾盂肿瘤,与患者沟通后建议切除左肾。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肾盂SCC。左肾切除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术后10 d出院,术后3个月因全身多发转移死亡。

  • 标签: 癌,鳞状细胞 肾盂 肾造口术,经皮
  • 简介:摘要表皮囊肿为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恶变报道较少。报道1例表皮囊肿并发状细胞癌患者诊治经过,以提高对表皮囊肿恶变的认识。

  • 标签: 表皮囊肿 鳞状细胞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甲状腺状细胞癌(primar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thyroid,PSC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9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PSCCT患者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总结其声像图特征。结果患者均为单发病灶。92.3%(12/13)病灶呈实质性低回声;69.2%(9/13)病灶最大径≥5 cm,并累及甲状腺的一侧叶;76.9%(10/13)病灶形态不规则;69.2%(9/13)病灶边界不清晰;61.5%(8/13)病灶突破甲状腺包膜,呈浸润性生长;钙化少见,多为粗大钙化,23.1%(3/13)病灶内部见条状钙化,7.7%(1/13)病灶内部见蛋壳样钙化;15.4%(2/13)病灶内Adler血流分级为1级;53.8%(7/13)病灶内Adler血流分级为2级;30.8%(4/13)病灶内Adler血流分级为3级;69.2%(9/13)病灶内测及高阻力指数血流频谱;53.8%(7/13)病灶伴颈部转移淋巴结,转移的淋巴结超声特点为低回声,淋巴门结构消失,内部可伴有少许囊性变。结论PSCCT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识别其声像图特征有助于提高PSCCT的超声诊断水平。

  • 标签: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甲状腺 鳞状细胞癌
  • 简介:摘要头颈部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head and neck,SCCHN)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高度异质性。吸烟、酗酒和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SCCHN的高风险因素。尽管放化疗和手术切除可将SCCHN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高到40%~50%,但近30年来进展不明显。SCCHN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以及对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深入研究,将为揭示SCCHN致病机制和发展肿瘤免疫治疗提供可能。本文就SCCHN分子机制及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癌,鳞状细胞 基因组 免疫疗法
  • 简介:摘要利用传统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对食管状细胞癌(ESCC)进行分型用以指导临床治疗存在较大局限性,建立ESCC的分子分型是精准治疗/个性化治疗的必然要求。目前ESCC的分子分型尚未形成共识,也未在临床广泛应用。从蛋白质水平、基因多态性、DNA甲基化到非编码RNA等层面的分子标志物与ESCC的发生发展、治疗应答、预后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有望基于这些分子标志物建立ESCC的分子分型体系,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 标签: 食管肿瘤 肿瘤,鳞状细胞 分子分类 分子标志物
  • 简介:摘要纳武单抗在肺状细胞癌治疗中已广泛应用,但目前对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和处理了解有限。现报道1例纳武单抗治疗老年肺状细胞癌的临床诊治经过,以此提高对该疾病治疗的相关认识。

  • 标签: 肺肿瘤 纳武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状细胞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浆miRNA-210(miR-210)表达的变化及其体外对食管状细胞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5年3月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22例初治食管状细胞癌患者(食管癌组)根治性放疗前后及15名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血液标本。以miRNA-21(miR-21)为阳性对照。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患者放疗前后血浆miR-210和miR-21的表达水平及常氧和乏氧食管状细胞癌Eca109细胞中miR-210的表达。采用EdU细胞增殖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未转染组(空白对照组)、转染miR-210模拟物阴性对照RNA组(阴性对照组)、转染miR-210模拟物RNA组(miR-210组)Eca109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食管癌组及健康对照组共采集合格血液样本59份。食管癌组放疗前血浆miR-210、miR-21的相对表达量[中位数(P25,P75)]较健康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04×10-4(2.06×10-4,6.68×10-4)比0.54×10-4(0.28×10-4,0.77×10-4),397.07×10-4(181.77×10-4,742.93×10-4)比127.43×10-4(21.97×10-4,184.65×10-4);U值分别为37.0、49.0,均P<0.01]。食管癌组患者治疗前血浆miR-210、miR-21表达水平与肿瘤部位和分化程度均无关(均P>0.05)。根治性放疗1周后,食管癌组血浆miR-210、miR-21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65.33×10-4(22.15×10-4,160.87×10-4)、437.23×10- 4(327.18×10-4,749.09×10-4),均较放疗前升高(U值分别为32.0、154.0,均P<0.05),其中miR-210升高更为显著。Eca109细胞乏氧培养12 h后, miR-210的表达水平较常氧组增高,24 h后达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dU细胞增殖实验显示,miR-210组转染24、48 h后Eca109细胞增殖活力较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转染24 h后,同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miR-210组Eca109细胞G2/M期比例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48 h后,G2/M期比例增高更明显(P<0.01);转染24、48 h后,三组凋亡细胞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iR-210在食管状细胞癌患者血浆中高表达,尤其是在根治性放疗后血浆miR-210表达水平明显升高。miR-210在乏氧食管状细胞癌Eca109细胞中高表达,miR-210过表达可抑制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G2/M期阻滞相关。

  • 标签: 食管肿瘤 癌,鳞状细胞 miRNA-210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经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bronchial artery chemoembolization, BACE)治疗老年肺状细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山东省临沂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6例老年肺状细胞癌患者,均接受CalliSpheres载药微球加载表柔比星40~60 mg行BACE治疗,术后采用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功能评分采用生命质量核心问卷(QLQ-C30版本3.0)进行评价,观察不良反应,统计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组间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16例老年肺癌患者均成功完成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经BACE治疗,术后1个月客观缓解率75.0%,疾病控制率100%,术后3个月客观缓解率75.0%,疾病控制率87.5%;6个月生存率100%,12个月生存率69.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7个月,总生存期14个月;介入治疗后1个月,躯体功能、情绪功能、总体健康状况、疲乏、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失眠等的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Z=3.220、2.484、3.091、4.642、2.250、6.988、2.484,P<0.05或0.01)。术后不良反应主要为胸痛、发热、刺激性咳嗽等,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未出现脊髓损伤、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经BACE治疗老年肺状细胞癌近期疗效明显,安全性好。

  • 标签: 老年人 非小细胞肺癌 鳞状细胞癌 载药微球 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 简介:摘要Hippo信号通路是一种新型的、高度保守的哺乳动物信号通路,其核心成分的突变和表达改变在多种肿瘤细胞的侵袭、迁移及化疗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喉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LSCC)是喉癌中最常见的病理学类型,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存质量。近年的研究显示,Hippo信号通路与喉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信号通路与其它信号通路以及非编码RNA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也逐渐得到揭示。针对Hippo通路的新药不断涌现,有望成为治疗SLCC的新策略。围绕着这几个方面,以下针对Hippo信号通路在喉状细胞癌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Hippo信号通路 喉鳞状细胞癌 非编码RNA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食管状细胞癌(ESCC)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了一种预后评分系统,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如皋医院135例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随访至2020年2月1日。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70例)和死亡组(65例)。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根据HR值构建预后评分系统,并将患者按低、中、高死亡风险进行划分,比较不同死亡风险患者的预后。结果135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1(3~7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51个月。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预后营养指数(PNI)和C-反应蛋白(CRP)是影响E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低死亡风险患者1、3和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7%、77.7%、65.2%,高于中死亡风险患者的91.7%、75.6%、37.1%及高死亡风险患者的87.9%、42.2%、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62,P < 0.01)。结论该评分系统是ESCC患者预后的有效评估系统,有助于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并给予个体化治疗。

  • 标签: 食管肿瘤 癌,鳞状细胞 预后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口腔状细胞癌(OSCC)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头颈部状细胞癌(HNSCC)之一,目前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为主、放化疗为辅,多种治疗方式联合的综合治疗方式来应对,由于其术后可能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仍然不足50%,因此仍然需要寻找新的治疗方案。Hippo信号通路在调控器官大小、细胞数量和调节组织稳态平衡,以及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Hippo信号通路在调控OSC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凋亡和维持肿瘤干细胞特性等生物学行为中亦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Hippo信号通路可能为OSCC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本文综述了Hippo信号通路的组成、调节机制及Hippo信号通路在OSCC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OSCC的研究和防治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 标签: 癌,鳞状细胞 细胞增殖 肿瘤转移 Hippo信号通路 生物学功能
  • 简介:摘要女性,55岁,主因呼吸不畅5 d入院。入院后CT检查提示甲状腺肿瘤,肿瘤与气管分界不清,穿刺活检提示甲状腺癌,初步诊断为侵袭性甲状腺癌。全麻术中见:右甲状腺及峡部肿物大小约3 cm×2 cm,实性,质硬,包膜不完整,侵犯2~5气管环间的右侧壁,肿物后壁至气管膜部,右侧喉返神经及下甲状旁腺受侵。术后病理结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气管状细胞癌。术后行放化疗以及靶向治疗。随访疗效评价为病情进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面部基底细胞癌(基癌)和状细胞癌(鳞癌)切除后缺损的修复方法,分析影响术后美容效果的主要因素。方法2013年1月至2019年5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整形修复科行手术扩大切除并一期美容修复的90例面部基底细胞癌和状细胞癌患者,男46例,女44例,年龄19~97(64.5±15.3)岁。探讨肿瘤部位、手术切除范围、修复方式等。由其他医师和患者分别对出院时的美容效果(包括对称性、器官牵拉变形、局部平整度、色泽、质地)进行评分。结果局部皮瓣是基底细胞癌修复常用方法,其次为游离植皮、直接缝合。游离植皮是状细胞癌修复常用方法,其次是局部皮瓣,直接缝合、游离皮瓣。70%患者(基癌患者40例、鳞癌患者23例)修复后美容效果评价为优,20%(基癌患者15例,鳞癌患者3例)为良,10%(基癌患者4例,鳞癌患者5例)为差,两组肿瘤的美容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缝合的美容效果显著高于其他几种修复方式。结论面部基底细胞癌和状细胞癌通过扩大切除和选择适当的修复方法,均可达到较好的肿瘤学和美容效果。

  • 标签: 癌,基底细胞 癌,鳞状细胞 修复外科手术 美容技术 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宫颈状上皮内病变在阴道镜下的异常图像表现,并通过活检后病理诊断结果证实进行分析。方法选择36例阴道镜下醋酸反应异常和碘试验阴性的病例有针对性进行活检。结果检出宫颈疾病32例,包括低级别病变6例,高级别病变26例,宫颈原位癌1例。结论阴道镜指导下进行活检,可明显提高诊断的阳性率,减少临床上误诊和漏诊的发生,为宫颈疾病的早期干预提供了可靠、方便的诊断依据,同时也减少患者不必要的活检。

  • 标签: 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阴道镜检查 活体组织病理检查
  • 作者: 邢洁 李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 消化疾病癌前病变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科 100050
  • 简介:摘要我国是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病理类型上我国以鳞癌为主。提高早诊早治意识,识别高危人群并进行筛查,规范早期食管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与治疗,并对治疗后患者进行高效随访,对提高食管状细胞癌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其病死率至关重要。

  • 标签: 食管鳞状细胞癌 早期诊断 癌前病变 筛查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