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状细胞癌起源于状上皮或发生状上皮化生的组织,是人类实体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尽管状细胞癌可发生于不同解剖位置,其发病机制具有共性且各有特点。基因突变及状分化标志物表达异常,表观遗传修饰调节靶基因表达,肿瘤微环境诱导癌细胞免疫逃逸等机制均参与状细胞癌的发生。目前,关于状细胞癌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现结合近年来相关研究,就基因组改变、表观遗传学改变、非编码RNA调节、肿瘤微环境变化及危险因素诱导等方面对状细胞癌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为状细胞癌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鳞状细胞 遗传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突发性耳聋气滞血瘀证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技术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50例我院所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气滞血瘀证患者,选定2021年8月至2023年5月为研究的时间范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为25例。其中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医综合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耳聋、耳鸣等中医症候积分;听力障碍改善情况。结果:(1)实验组与参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耳聋积分、耳鸣积分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与参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听力改善效果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技术在突发性耳聋气滞血瘀证患者中的应用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听力情况,促进患者听力恢复。

  • 标签: 中医护理技术 突发性耳聋 气滞血瘀证 疗效
  • 简介:摘要新辅助治疗已成为局部进展期食管状细胞癌的标准治疗模式,随着免疫治疗在食管癌新辅助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残余肿瘤的评估问题给病理医师的临床工作带来了新的任务,本文总结食管状细胞癌新辅助治疗病理标本的评估相关问题,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也为今后更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 简介:摘要:宫颈低级别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是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一组子宫颈上皮内病变,因此,对LSIL进行治疗,可以使子宫颈癌的发病率明显下降。非妊娠期LSIL优先选择宫颈切除性手术治疗方式,包括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electrosurgicalexcisionprocedure,LEEP)和宫颈冷刀锥切术(coldknifeconization,CKC)。

  • 标签: 宫颈 低级别鳞状上皮 病变宫颈 锥切术后病
  • 简介:摘要肿瘤微环境是头颈部状细胞癌中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微环境中各种细胞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或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影响下游信号转导通路促进/抑制肿瘤细胞,在头颈部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未来头颈部状细胞癌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高级别状上皮内病变的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间收治的宫颈高级别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中,随机抽选60例患者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A组给予宫颈冷刀锥切术,B组给予宫颈环形电切术,两组各3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手术相关指标方面,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A组术中出血量高于B组,A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B(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结论:在宫颈高级别状上皮内病变的治疗上,两种治疗方式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虽然宫颈冷刀锥切术的手术时间较长,且出血量较大,但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为此,在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上,要基于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 标签: 宫颈锥切术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宫颈高级别状上皮内病变患者采用不同宫颈锥切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宫颈高级别状上皮内病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宫颈冷刀锥切术)、4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宫颈冷刀锥切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住院时间均更少,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病灶残留、复发、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宫颈高级别状上皮内病变患者采用改良宫颈冷刀锥切除术治疗能取得良好效果,其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不同宫颈锥切术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60岁女性患者宫颈高级别状上皮内病变累及子宫内膜及右侧卵巢表面病例,分析在子宫内膜形成浅表浸润性状细胞癌的特征、鉴别诊断及相关治疗。本例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宫颈、子宫内膜、右侧卵巢表面p16均呈弥漫强阳性表达。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总结1例原发灶不明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临床材料。总结 患者在住院期间诊断过程及临床治疗,疗效及预后。结果患者自于我院治疗开始,颈部肿块见明显缩小,肿瘤病标志物呈下降趋势。化疗过程中未见明显毒副反应。结论 铂类联合白蛋白型紫杉醇全身化疗联合PD-1免疫治疗对于原发灶不明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状细胞癌)有较好疗效

  • 标签: 原因不明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 鳞状细胞癌 铂类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病毒载量与阴道镜筛查对宫颈高级别状上皮内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齐齐哈尔市某三级医院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行宫颈癌筛查及HPV病毒载量检测的120位女性为对象,使用第三代杂交捕获-化学发光法(DH3)对hr-HPV进行分型分层病毒载量检测,病毒载量≥1pg/m L判定为阳性。分析hr-HPV病毒载量对阴道镜检出宫颈HSIL的预测作用。结果:将hr-HPV病毒载量与阴道镜检查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宫颈HSIL诊断的效果,提高宫颈癌检出率。结论:将hr-HPV病毒载量与阴道镜检查相结合,对宫颈HSIL的诊断的应用价值较高,有助于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 标签: 阴道镜 高危型HPV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前庭状细胞癌单纯手术切除治疗的可行性,以及同侧鼻唇沟穿支皮瓣修复术后缺损的疗效。方法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耳鼻整形外科的8例鼻前庭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38~75岁。明确诊断后尽快进行病灶完全切除,同时利用同侧鼻唇沟穿支皮瓣进行即时修复。术后不行进一步辅助治疗。术后分别对肿瘤复发、患者外观、供区瘢痕、通气及感觉功能等进行评估。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8例患者中肿瘤分期T1期2例,T2期6例,经32~45个月的随访,所有病例在随访期内无复发。所有皮瓣愈合良好,其中1例近端翻折嵌入鼻翼外脚缺损处出现直径2 mm左右坏死,经换药10 d后愈合;另1例早期皮瓣颜色暗黑,提示血液回流不畅,及时处理5 d后好转。4例(50%)发生针垫样畸形,即局部环形隆起,6个月后逐渐消退。4例(50%)前鼻孔形态有所改变,但均无通气障碍,患者未要求再次修复。术后外观评级为“很满意”及“满意”,供区瘢痕不明显。皮瓣感觉于3个月后与周边组织没有差别。结论单纯手术切除T1-2期鼻前庭状细胞癌是可行的治疗方法;同侧鼻唇沟穿支皮瓣一期修复术后缺损是较好的重建方法之一。

  • 标签: 鼻前庭 癌,鳞状细胞 鼻唇沟 穿支皮瓣 修复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肺混合性状细胞和腺性乳头状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总结分析1例病理诊断为肺混合性状细胞和腺性乳头状瘤(MSCGP)的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病检示肿瘤组织边界不清,肿瘤细胞呈乳头状或巢团状排列,肿瘤细胞呈双重结构,由增生的靠近乳头的状细胞和位于腔面的粘液柱状上皮细胞构成;细胞轻度异型,核略增大,深染或空泡状,核分裂像不易见。免疫组化结果:肺泡腔粘液柱状上皮、腺上皮及状上皮均表达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NapsinA和CK8/18在肺泡腔上皮及粘液柱状上皮强阳性;CK5/6、P63和P40在状上皮表达;Cga、Syn和CD56均阴性;Ki67上皮阳性指数4%。PAS染色示粘液柱状上皮细胞阳性。FISH基因检测:MAML2基因重排检测为阴性。结论:MSCGP是罕见的肺部良性肿瘤,临床及影像无特异性表现,正确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分析。提高对MSCGP的认识,可有效的减少临床误诊及漏诊。

  • 标签: 肺混合性鳞状细胞和腺性乳头状瘤 MSCGP 良性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能CT 45 keV低能级虚拟单能图像(VMI)对下咽状细胞癌病灶显示及T分期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治疗前行双能CT检查的58例下咽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采用增强静脉期图像,经双能后处理软件获得2组图像,分别为45 keV VMI和标准混合图像(30% 80 kV+70% 140 kV)。由1名高年资和1名低年资放射科医师分别以5分Likert法独立评估2组图像对下咽状细胞癌病灶的总体显示评分。高年资医师进一步对各解剖亚区(梨状窝、咽后壁、环后区)下咽癌病灶的显示以及判断深部侵犯(食管入口、带状肌、椎前肌)进行评分,并以盲法分别利用这2组图像对所有病灶进行T分期。以病理T分期(手术病例)或临床T分期(非手术病例)为金标准,计算2组图像T分期的准确度。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2组图像评分的差异,采用McNemar-Bowker检验比较2组图像T分期准确度的差异。结果高年资医师对45 keV VMI及标准混合图像总体显示评分为3.5(3,4)分和3(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03,P<0.001);低年资医师的评分为3(3,4)分和2(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93,P<0.001)。45 keV VMI对梨状窝、咽后壁及环后区病灶显示评分和侵犯带状肌的评分均高于标准混合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图像对侵犯食管入口和椎前肌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45 keV VMI和标准混合图像对下咽癌T分期的准确度分别为87.9%(51/58)和81.0%(47/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3,P=0.189)。结论45 keV VMI对下咽状细胞癌的病灶显示和评价侵犯带状肌优于标准混合图像,对T分期的准确度有限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判断食管入口和椎前肌是否受侵犯无明显优势。

  • 标签: 下咽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虚拟单能图像 T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宫颈冷刀锥切术在治疗宫颈高级别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宫颈高级别状上皮内病变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50例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组),50例采用宫颈冷刀锥切术(CKC组)。比较两组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LEEP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均优于CK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LEEP组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也明显低于CKC组,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高级别状上皮内病变的手术方式中,LEEP相较于CKC具有手术时间短、成本低、术中出血量少,且伤口愈合速度快以及术后并发症发作概率小等明显优势。

  • 标签: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环形电切术 冷刀锥切术 妇科手术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事业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女性健康问题也慢慢进入大众的视线。在全球范围内,宫颈癌在女性癌症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排名第四,中国每年的新发病例大13.15万,宫颈癌的死亡病例达5.3万,约占全部女性恶性肿瘤的第四位。宫颈癌目前作为有明确病因的癌症之一,有较长的癌前病变时期而宫颈状上皮内病变属于癌前病变,近年来其发生发展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威胁着女性身体健康。随着越来越多新型筛查、治疗技术的诞生及日益成熟,宫颈癌的发病率 和致死率有望进一步降低。但是目前对于宫颈癌分子生物学机制尚未明确,仍存在一些误诊的现象,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来辅助诊断,从而实现宫颈癌的分级诊疗。

  • 标签: P2X7受体 ATP门控 分子机制 9P21 宫颈癌 F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