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皮肤状细胞癌是非黑素瘤皮肤癌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以及诊断技术、Mohs显微描记手术、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发展,皮肤状细胞癌的诊疗取得了较大进展。该共识在国内外近期文献及诊疗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诊疗现状,重点阐述皮肤状细胞癌的临床表现及分型、病理活检及报告规范、风险等级评估、分级分期以及规范化治疗等,为临床医生的诊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肿瘤,鳞状细胞 皮肤 诊断 临床方案 专家共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眼表状细胞瘤(ocular surface squamous neoplasia,OSSN)是眼科常见的眼表肿瘤,眼局部药物治疗具有非侵入性、创伤小的优点,有逐渐取代手术切除成为其首选治疗方式的趋势。目前局部药物除采用抗代谢、抗肿瘤、免疫调节作用的药物(丝裂霉素C、5-氟尿嘧啶、干扰素α2b、维甲酸等)外,一些抗肿瘤血管及病因治疗的药物(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药物、西多福韦等)也被用于OSSN临床治疗研究中。(国际眼科纵览,2020, 45: 380-386)

  • 标签: 眼表鳞状细胞瘤 局部药物治疗 非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眼表状细胞瘤(OSSN)是眼表最常见的无色素肿瘤,手术切除是该类疾病最根本的治疗方式。"零接触"手术方式辅助冷冻疗法有助于避免肿瘤向周围组织扩散,但对于较大、累及视轴、复发性、多灶性或弥漫性病变,手术可能无法完全清除病灶,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并且存在术后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瘢痕形成和睑球粘连的风险。局部药物治疗由于药物接触整个眼表而具有明显优势,可以靶向治疗多灶性或弥漫性病变。应用较广泛的药物有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C和干扰素α2b三种,以及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维甲酸、芦荟、西多福韦等。这些药物可以单独局部使用或者联合使用,也可以辅助术前减容、术后预防复发。了解OSSN的药物治疗现状有助于促进该领域研究。

  • 标签: 鳞状细胞瘤,眼表 5-氟尿嘧啶 丝裂霉素C 干扰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甲状腺原发性状细胞癌临床少见,而甲状腺低分化癌合并状细胞癌极罕见,此例患者肿瘤具有甲状腺低分化癌及状细胞癌组织学特点,且两种肿瘤存在相互过渡、移行现象,提示可能存在甲状腺滤泡上皮状化生、癌变过程。PAX8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有助于原发性甲状腺状细胞癌的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喉癌前病变及状细胞癌是头颈部常见的疾病,自2017年第4版WHO头颈部肿瘤分类出版以来,关于喉癌前病变及状细胞癌病理诊断出现了一些新的进展,该文从病因学、癌前病变的命名及分级、状细胞癌的病理学诊断、分级和肿瘤TNM分期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加强病理医师对其最新进展的认识,了解和掌握新的诊断标准,提高头颈部常见疾病的病理诊断质量和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胰腺状细胞癌少见,其中透明细胞亚型尤为罕见,容易误诊为其他肿瘤。我们报道1例胰腺原发性透明细胞状细胞癌,镜下以透明细胞形态为主。该病例侵袭性强,诊断时淋巴结已转移,术后20余天发现肝、骨多发转移灶。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放疗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状细胞癌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接受放疗的60例ⅣB期食管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放疗剂量将患者分为标准剂量组(放疗总剂量<50.4 Gy)和高剂量组(放疗总剂量≥50.4 Gy),每组各30例。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分析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困难评分,采用χ2检验对比两组患者放疗有效率、吞咽困难缓解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差异。结果标准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放疗前及放疗后吞咽困难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232,P=0.876;Z=1.506,P=0.278)。全组患者放疗后吞咽困难症状得到缓解,吞咽困难评分较放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347,P<0.001)。标准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放疗有效率分别为76.7%(23/30)和83.3%(25/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7,P=0.519);吞咽困难缓解率分别为80.0%(24/30)和90.0%(27/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3,P=0.470);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3.3%(13/30)、83.3%(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35,P=0.001)。标准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1个月和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90,P=0.256)。结论标准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晚期食管状细胞癌患者在近期疗效、症状缓解及远期预后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接受标准剂量放疗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食管肿瘤 肿瘤,鳞状细胞 肿瘤转移 放射疗法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晚期食管状细胞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2014年3月至2018年12月接受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的50例局部中晚期食管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放化疗所致的放射性食管炎、急性放射性肺损伤、血液学不良反应等以及不同化疗方案所取得的pCR率,根据病理反应程度分为pCR组和非pCR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无病生存(DFS)及总生存(OS)。结果50例患者均达R0切除,pCR率为50%(25/50)。紫杉类+铂类pCR率38%(11/29),氟尿嘧啶类+铂类pCR率69%(9/13),氟尿嘧啶单药pCR率63%(5/8)。放化疗导致的Ⅲ级以上骨髓抑制主要为白细胞下降(4例),Ⅲ级以上放射性食管炎4例,其中放化疗中发生食管纵隔瘘1例,手术后发生膈疝1例。pCR组与非pCR组相比,DFS及OS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能取得较高的pCR率,且pCR组的DFS、OS率较非pCR组高。治疗不良反应可耐受,手术并发症可控。

  • 标签: 食管肿瘤 癌,鳞状细胞 同步放化疗 外科手术 新辅助放化疗
  • 简介:摘要口腔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由口腔上皮细胞发展而来的一种常见癌症,具有高患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畸率的特点,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Hippo信号通路在肿瘤发生、干细胞稳态的调控、组织再生以及器官大小的控制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在OSCC中,激活Hippo通路信号可抑制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上皮-间质转化和远处转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考虑到Hippo信号通路在癌症发展中的重要性,本文总结了它的组成和调控机制,阐述了它在O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同时,对临床上针对该通路,OSCC患者的潜在治疗方法及降低耐药性风险的策略进行简单归纳。

  • 标签: 口腔鳞状细胞癌 Hippo信号通路 分子靶向治疗 耐药性 联合用药
  • 简介:摘要心脏转移瘤较为罕见,常来源于胸部等部位的恶性肿瘤。该病因病情进展迅速且无特异的治疗方法,预后通常较差。现将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首诊伴心脏转移的食管状细胞癌病例报告如下,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和文献复习。

  • 标签: 食管肿瘤 心脏转移 远处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状细胞癌(CS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其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2019年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皮肤科、整形外科、烧伤科及口腔颌面外科组织病理诊断为CSCC的279例手术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按术后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n=114)和未复发组(n=165),对其临床资料、病理特征等多个方面进行回顾性总结,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CSCC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279例CSCC手术患者中,男女比例约为1.82∶1;发病年龄(59.3±14.2)岁,年龄≥60岁的患者占比58.1%;发病病程平均24个月;暴露部位的发病率(88.2%)明显高于非暴露部位(11.8%);病理分化程度以高分化多见,为182例(65.2%);术后术区愈合良好244例(87.5%),愈合不良35例(12.5%);首次切缘病理阴性239例(85.7%),阳性40例(14.3%);确诊CSCC时发生淋巴结转移60例(21.5%),未发生淋巴结转移219例(78.5%)。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程、发病部位、术后术区愈合情况、首次切缘病理情况,确诊时有无淋巴结转移与CSCC复发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OR>1.6,此外,性别、年龄、皮损长径、术前皮损破溃情况、病理分化程度、辅助放疗等因素对CSCC复发的相关性尚不明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病程(≥20个月)、发病部位(头面暴露部位)、术后创面愈合情况(否)、首次切缘病理情况(阳性)及确诊时淋巴结转移状况(有转移)均为CSCC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早期、准确的诊断对CSCC的预后和转归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有独立危险因素的患者早期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可早期发现转移、及时处理,从而改善CSCC患者的预后。

  • 标签: 癌,鳞状细胞 皮肤肿瘤 复发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状细胞癌(CS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其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2019年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皮肤科、整形外科、烧伤科及口腔颌面外科组织病理诊断为CSCC的279例手术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按术后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n=114)和未复发组(n=165),对其临床资料、病理特征等多个方面进行回顾性总结,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CSCC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279例CSCC手术患者中,男女比例约为1.82∶1;发病年龄(59.3±14.2)岁,年龄≥60岁的患者占比58.1%;发病病程平均24个月;暴露部位的发病率(88.2%)明显高于非暴露部位(11.8%);病理分化程度以高分化多见,为182例(65.2%);术后术区愈合良好244例(87.5%),愈合不良35例(12.5%);首次切缘病理阴性239例(85.7%),阳性40例(14.3%);确诊CSCC时发生淋巴结转移60例(21.5%),未发生淋巴结转移219例(78.5%)。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程、发病部位、术后术区愈合情况、首次切缘病理情况,确诊时有无淋巴结转移与CSCC复发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OR>1.6,此外,性别、年龄、皮损长径、术前皮损破溃情况、病理分化程度、辅助放疗等因素对CSCC复发的相关性尚不明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病程(≥20个月)、发病部位(头面暴露部位)、术后创面愈合情况(否)、首次切缘病理情况(阳性)及确诊时淋巴结转移状况(有转移)均为CSCC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早期、准确的诊断对CSCC的预后和转归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有独立危险因素的患者早期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可早期发现转移、及时处理,从而改善CSCC患者的预后。

  • 标签: 癌,鳞状细胞 皮肤肿瘤 复发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新辅助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状细胞癌预后的病理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10例经术前同期放化疗并手术治疗的局部晚期食管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顺铂+氟尿嘧啶方案化疗,并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放疗剂量为40 Gy,常规分割,并在完成新辅助放化疗结束后4周左右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治疗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之后每6个月随访1次,末次随访时间为2019年6月30日。记录患者的1、3、5年生存(OS)率,并发症发生率,围术期病死率,术后病理情况,以及随访期内的复发、转移情况。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OS率,并行Log-rank检验及单因素分析,应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110例食管状细胞癌患者中,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达病理完全缓解(pCR)34例,非pCR 76例,pCR率为30.9%。110例患者的1、3、5年OS率分别为90.0%、58.5%和50.7%,中位OS期为72.4个月;pCR患者与非pCR患者的1、3、5年OS率分别为97.1%、72.4%、65.7%和86.8%、52.6%、44.6%(P=0.020)。pN0期患者的1、3、5年OS率为93.8%、64.2%、54.8%,pN1期患者的1、3、5年OS率为82.6%、52.2%、47.8%,pN2期患者的1、3、5年OS率为80.0%、20.0%、20.0%,pN3期患者的1、3、5年OS为50.0%、0、0(P=0.002)。单因素分析显示pCR状态、脉管癌栓、pT分期、pN分期是OS率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N分期是影响OS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24)。结论pN分期是新辅助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状细胞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食管 鳞状细胞癌 放射疗法 化学疗法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银屑病继发皮肤状细胞癌老年患者实施护理的效果。方法:择48例患者,分为常规、观察两组(n=24),前者常规护理,后者全面综合护理。结果:两组相关指标相比,观察组负性情绪得分较低、护理满意度较高(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部转移瘤非典型多层螺旋CT(MSCT)多形性表现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和陕西省肿瘤医院168枚肺部转移瘤的MSCT胸部影像学资料,根据病理类型分为转移性腺癌(88枚)及转移性状细胞癌(80枚)。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肺部转移瘤非典型MSCT的影像学征象,逐一标记后归类,比较两组非典型MSCT影像特征间的差异,分析转移性腺癌及转移性状细胞癌组内病灶大小与非典型MSCT影像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肺部转移性腺癌和转移性状细胞癌毛刺征分别为61枚(69.32%)、28枚(3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11,P<0.001);胸膜凹陷征分别为48枚(54.55%)、16枚(2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06,P<0.001);空泡/空洞征分别为10枚(11.36%)、61枚(76.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03,P<0.001);含气支气管征分别为43枚(48.86%)、13枚(16.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57,P<0.001);晕征/磨玻璃影分别为58枚(65.91%)、37枚(46.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91,P=0.010)。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转移性腺癌结节大小与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呈正相关(r=0.270,P=0.011;r=0.226,P=0.035);转移性状细胞癌结节大小与非典型MSCT影像特征均无关(均P>0.05)。结论肺部转移性腺癌非典型MSCT多表现为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含气支气管征及晕征/磨玻璃影,转移性状细胞癌多表现为空泡/空洞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与肺部转移性腺癌结节大小有相关性。

  • 标签: 肺转移性肿瘤 肺腺癌 肺鳞状细胞癌 多层螺旋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