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ICU机械通气患者不同于一般患者,其大部分患者状态为昏迷、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等,多数患者的肌力较差,在使用多种管道或者医疗器械时,他们非常容易发生压力损伤。面对这个问题,如何进行患者痛苦的减轻,减少压力损伤发生的频率,就需要更多的经验和预防措施来补救,本文以下将从压力损伤的多个角度阐述其相关因素和护理进展,希望可以对患者给予病情上的对症处理和及时帮助。

  • 标签: ICU机械压力性损伤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证据构建无创机械通气相关面部压力损伤预防方案,为预防面部压力损伤提供指导。方法在前期证据总结的基础上初步构建无创机械通气相关面部压力损伤预防方案专家函询问卷,于2020年11月—2021年3月,通过德尔菲法构建基于证据的无创机械通气相关面部压力损伤预防方案。结果2轮专家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4,变异系数分别为0~0.29、0~0.22。最终构建的无创机械通气相关面部压力损伤预防方案包括评估、预防策略、多学科团队合作、教育培训、实施流程。结论基于证据构建的无创机械通气相关面部压力损伤预防方案具有较高的可靠,对于面部压力损伤的预防具有较强的临床指导作用,同时对于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通气机,机械 压力性损伤 预防 德尔菲法 方案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对PICC 穿刺患者实施针对护理干预,评价对预防机械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肿瘤科接受PICC穿刺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予针对护理,对照组60例,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机械静脉认知评分和静脉炎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ICC置管患者实施针对护理,可提高患者对机械静脉炎的认知,提供自护能力,降低机械静脉炎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PICC 预防 机械性静脉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复张术对ICU机械通气肺不张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本院ICU收治的100例机械通气肺不张患者,均采取肺复张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呼吸力学各参数指标的变化情况,判定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在10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气胸,6例患者出现低氧血症,整体治疗总有效率为%;治疗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患者动脉血气、呼吸力学各参数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

  • 标签: 肺复张术 ICU 机械通气 肺不张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讨论ICU机械通气病人开展全面护理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本次所选取的60例研究对象均来自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ICU机械通气的病人,同时以等分两组形式展开本次研究,研究组病人所接受护理措施为全面护理干预,参照组病人所接受护理措施为常规护理干预。借助统计学相关工具对两组护理前后 SAS、SDS 评分进行分析,并进行组间对比,根据对比结果判定检验是否有意义,同时判定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研究数据分析结果显示SAS、SDS综合评分以研究组显低,心理情绪波动较小,数据对比(P<0.05)。结论 全面护理干预应用到ICU机械通气病人中,护理效果突出,对病人负性情绪有很明显地改善作用,故此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全面性护理 ICU机械通气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急性机械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子。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住院治疗的487例成人急性机械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487例中,259例为绞窄小肠梗阻(绞窄组),228例为非绞窄小肠梗阻(单纯组)。绞窄组均经术中探查或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诊断;单纯组中167例经保守治疗痊愈而确诊,61例经术中探查确诊。比较两组术前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与体征(性别、年龄、腹痛、呕吐、压痛、反跳痛、肌卫等16项指标),CT检查常见征象(移行带、肠襻扩张征、肠壁密度增高征等15项指标),实验室检测指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水平等16项指标)共47项观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方程对47项指标进行分析,对导致绞窄小肠梗阻的相关危险因子进行分析。结果两组47项术前指标比较, 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共15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分别是性别(χ²=4.35,OR=0.67)、反跳痛(χ²=170.98,OR=45.12)、肌卫(χ²=113.79,OR=29.32)、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3分(χ²=12.94,OR=51.58)、外周血白细胞计数≥9.5×109/L(t=6.19,OR=1.14)、血乳酸脱氢酶≥245 U/L(t=2.37,OR=1.00)、C反应蛋白≥8 mg/L(t=2.23,OR=1.01)、白蛋白水平≤40 g/L(t=2.04,OR=0.97)、肠系膜积液征(χ²=49.44,OR=5.40)、肠壁密度增高征(χ²=222.78,OR=62.66)、肠壁增厚征(χ²=43.81,OR=3.49)、腹水征(χ²=237.29,OR=43.01)、鸟嘴征(χ²=231.50,OR=56.62)、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征(χ²=242.65,OR=34.90)、缆绳征(χ²=224.79,OR=53.48)。对此15项指标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肠系膜积液征(OR=12.94)、肌卫(OR=7.28)、腹水征(OR=6.42)、肠壁密度增高征(OR=4.30)、肠壁增厚征(OR=1.8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9.5×109/L(OR=1.14)共6项指标为发生绞窄小肠梗阻的相关危险因素(均P<0.01),而男性(OR=0.50)则为保护因素。487例急性小肠梗阻患者中具有6个相关危险因素≤3个者260例,发生绞窄小肠梗阻59例(22.69%);具有≥4个相关危险因素者227例,发生绞窄小肠梗阻200例(88.11%)。结论对于成人急性机械小肠梗阻患者女性、腹水征、肌卫、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以及CT影像呈现肠系膜积液征、肠壁密度增高征、肠壁增厚征等发生绞窄肠梗阻的可能大。

  • 标签: 肠梗阻 小肠 绞窄性小肠梗阻 危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急性机械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子。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住院治疗的487例成人急性机械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487例中,259例为绞窄小肠梗阻(绞窄组),228例为非绞窄小肠梗阻(单纯组)。绞窄组均经术中探查或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诊断;单纯组中167例经保守治疗痊愈而确诊,61例经术中探查确诊。比较两组术前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与体征(性别、年龄、腹痛、呕吐、压痛、反跳痛、肌卫等16项指标),CT检查常见征象(移行带、肠襻扩张征、肠壁密度增高征等15项指标),实验室检测指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水平等16项指标)共47项观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方程对47项指标进行分析,对导致绞窄小肠梗阻的相关危险因子进行分析。结果两组47项术前指标比较, 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共15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分别是性别(χ²=4.35,OR=0.67)、反跳痛(χ²=170.98,OR=45.12)、肌卫(χ²=113.79,OR=29.32)、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3分(χ²=12.94,OR=51.58)、外周血白细胞计数≥9.5×109/L(t=6.19,OR=1.14)、血乳酸脱氢酶≥245 U/L(t=2.37,OR=1.00)、C反应蛋白≥8 mg/L(t=2.23,OR=1.01)、白蛋白水平≤40 g/L(t=2.04,OR=0.97)、肠系膜积液征(χ²=49.44,OR=5.40)、肠壁密度增高征(χ²=222.78,OR=62.66)、肠壁增厚征(χ²=43.81,OR=3.49)、腹水征(χ²=237.29,OR=43.01)、鸟嘴征(χ²=231.50,OR=56.62)、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征(χ²=242.65,OR=34.90)、缆绳征(χ²=224.79,OR=53.48)。对此15项指标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肠系膜积液征(OR=12.94)、肌卫(OR=7.28)、腹水征(OR=6.42)、肠壁密度增高征(OR=4.30)、肠壁增厚征(OR=1.8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9.5×109/L(OR=1.14)共6项指标为发生绞窄小肠梗阻的相关危险因素(均P<0.01),而男性(OR=0.50)则为保护因素。487例急性小肠梗阻患者中具有6个相关危险因素≤3个者260例,发生绞窄小肠梗阻59例(22.69%);具有≥4个相关危险因素者227例,发生绞窄小肠梗阻200例(88.11%)。结论对于成人急性机械小肠梗阻患者女性、腹水征、肌卫、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以及CT影像呈现肠系膜积液征、肠壁密度增高征、肠壁增厚征等发生绞窄肠梗阻的可能大。

  • 标签: 肠梗阻 小肠 绞窄性小肠梗阻 危险评估
  • 简介:摘要机械能是指呼吸机为实现肺通气而传递给呼吸系统的能量。近年来,有研究者认为机械能或许是一个从总体上评估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良好指标,可用于指导最佳的机械通气策略。本文在介绍机械能的定义、计算方法的同时,重点阐述了机械能与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联系和潜在机制,旨在为临床理解呼吸机相关肺损伤提供新的视角和研究方向。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能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老年机械小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90例机械小肠梗阻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经鼻肠梗阻导管减压的肠梗阻导管组(40 例)和经鼻胃管减压的鼻胃管组(50 例)。结果肠梗阻导管组患者留置时间为(91.0±33.5) h,短于鼻胃管组的(149.3±82.3)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3,P=0.002)。肠梗阻导管组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X线检查气液平消失时间及结肠造影剂显影时间均短于鼻胃管组[(55.9±40.9) h比(127.6±59.1) h,t=5.149;(69.8±42.3) h比(134.9±48.4) h,t=5.371;(104.3±35.1) h比(178.3±79.8) h,t=4.297;(106.2±36.6) h比(175.8±79.1) h,t=4.050;(101.4±37.3) h比(172.4±72.9) h,t=4.407,均P<0.05]。肠梗阻导管组住院时间短于鼻胃管组、药品费用少于鼻胃管组 [(8.1±3.8) d比(11.6±6.7) d,t=2.248;(8 236±5 451)元比(15 329±9 582)元,t=3.293,均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可快速有效缓解老年人机械小肠梗阻症状,提高保守治疗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肠梗阻 导管插入术 老年人 减压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属于呼吸内科常见的疾病类型,此类病情具有反复性,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在实际的治疗阶段也缺乏特效的药物和方法。机械通气属于目前常用的治疗措施,通过此类治疗方式对患者的呼吸道造成刺激,但随着机械通气的时间不断延长,容易引发呼吸机肺炎问题,需要充分的掌握呼吸机的指征和参数调节方法,对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策略进行调整和改进,保障治疗措施的周密,为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 标签: 慢性 阻塞性 肺疾病 合并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策略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ICU机械通气病人获得肌无力危险因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选择50例ICU机械通气获得肌无力病人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50例ICU机械通气无获得肌无力的病人作为对照组,分析危险因素。使用合适护理对策。结果:两组患者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无创通气时间,制动时间,每日进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持续时间,镇静药物的使用天数以及累计剂量相比(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NICU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NICU新生儿76例,均应用机械通气治疗,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时间、通气次数、家长满意度评分、院内感染及VAP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通气次数、院内感染、VAP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家长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NICU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缩短患儿的治疗时间,降低其院内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借鉴。

  • 标签: NICU 新生儿 机械通气 综合性护理干预 院内感染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肺康复锻炼在慢性阻塞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份至2021年1月份在医院中接受治疗的94例慢性阻塞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组法,每组47例。常规护理方法用于对照组,早期肺康复锻炼方法用于观察组。观察两组临床指标、肺功能指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PaCO2、PaO2、FEV1、TLC、PaO2/FiO2高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早期肺康复锻炼中应用慢性阻塞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治疗中,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指标,优化肺功能,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机械通气 早期肺康复锻炼 肺功能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集束化护理也称预前或超前护理,是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前及实施护理的过程中运用医学护理知识全面评估患者,对患者具体病情和发病先兆或潜在诱发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判断,预测并分析患者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确定护理重点,及早采取有效预防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意外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实现由被动救治向主动治疗与护理的转变的过程。本文对1例危重型肺炎患者实施机械通气联合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患者由医护合作共同制定集束化护理方案,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患者进行10d的机械通气及6次CRRT治疗期间无机械通气及CRRT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顺利脱机。因此,集束化护理可提高护理安全,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肺损伤、谵妄、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肺炎 集束化护理 机械通气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肌无力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我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ICU重症患者中,从中选择了9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按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例数均为46例,前者加强早期康复训练,后者则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明显较好,差异较为明显(P<0.05);两组的ICU 治疗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感染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分别为(6.78±1.32)d、(31.03±7.49)d、6.52%,对照组分别为(7.13±2.17)d、(34.22±9.40)d、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重症患者加强早期康复训练,可保证较高的护理质量,有效避免感染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早期康复训练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ICU慢性阻塞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后,患者VPA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ICU慢性阻塞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共54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27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VPA发生率。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ICU慢性阻塞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VPA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ICU慢性阻塞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VPA发生率,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机械通气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在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术后行早期护理的措施并分析其预防机械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05例肿瘤患者分对照组(n=52)和研究组(n=53),对比两组护理结果。结果:研究组机械静脉炎发生率、机械静脉炎发生时间、平均置管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行PICC置管术肿瘤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早期护理对预防机械静脉炎的发生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同时也能够减轻已发生静脉炎患者的严重程度。

  • 标签: 早期护理 肿瘤 PICC置管术 机械性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重症呼吸衰竭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共84例COPD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机械通气总时间、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对照组出现8例,发生率19.05%。两组差异明显(X2=8.842,P=0.003)。结论: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重症呼吸衰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安全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序贯机械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重症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呼吸衰竭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在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收治的患有慢性阻塞肺疾病且存在呼吸衰竭症状的患者中选择50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无创机械通气处理,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患者康复,缩短其住院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无创机械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