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社会视角,对湖北省武汉市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服务成本估算,为我国未来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方法通过政策文件检索与文献复习、访谈调查与专家咨询等方法调查并确定估算模型及其取值,估算2019年12月27日至2020年4月26日的武汉市新冠肺炎医疗服务成本。结果经估算,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服务总成本为8 152 670 867元,其中医保支付医疗费用部分721 800 387元(8.85%),非医保支付医疗费用部分434 813 725元(5.34%),其他医疗服务相关措施投入6 996 056 755元(85.81%)。结论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服务总成本投入巨大,结合成本估算结果可为政府提供疫情医疗投入的基础信息、决策依据及相关建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医疗服务 成本估算 武汉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地常见变应原分布特征,为合理防治变应性鼻炎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间接酶联免疫冷光分析技术,对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进行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筛查的1 19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测,其中,男性708例,女性482例。按年龄将受试患者分为0~6岁、7~17岁、18~50岁、51~80岁组。采用SPSS 23.0分析受试者年龄、性别以及季节等因素对变应原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最常见的变应原是粉尘螨阳性率为86.89%(1 034/1 190)。受试者中变应原组合数量以2种最为常见(46.47%,553/1 190)。男性和女性人群最常见的变应原均为粉尘螨(男性86.86%,615/708;女性86.93%,419/482)。但男性猫毛、德国蟑螂、牛奶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女性(P<0.05)。尘螨类变应原均在7~17岁组中阳性率最高,花粉类变应原在18~50岁组及51~80岁组中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春季尘螨类变应原阳性率要高于夏季,猫毛阳性率在秋季最低,牧草阳性率在春季最高,而豚草阳性率在秋季最高。鸡蛋白、牛奶、蟹阳性率也存在季节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武汉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最常见变应原为粉尘螨,且尘螨类变应原在不同年龄组及不同季节均存在明显差异。花粉类及食物类变应原阳性率存在季节差异,提示吸入性及食物性变应原对武汉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诊疗及预防过敏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鼻炎, 变应性 变应原 免疫球蛋白E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同甲状腺容积校正方法对武汉市学龄儿童的适用性,探索适宜武汉市学龄儿童的甲状腺容积的校正方法。方法2019年5 - 8月,在武汉市洪山、汉阳、汉南、江夏、东西湖区,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划分5个抽样片区,每个片区抽取1所小学,每所小学抽取8 ~ 10岁非寄宿学生40人(性别均衡)作为调查对象,采集随机1次尿样、家庭食用盐盐样检测尿碘、盐碘含量,测量儿童身高、体重、甲状腺容积。同时,采用身高容积指数1(HVI1)、体重身高容积指数(WHVI)、体质容积指数(BMIV)、体表面积容积指数(BSAV)和身高容积指数2(HVI2)对甲状腺容积进行校正。结果共调查8 ~ 10岁儿童1 000人,其中男生499人、女生501人;8、9、10岁儿童各269、321、410人。尿碘中位数为247.50 μg/L;盐碘中位数为23.20 mg/kg;身高、体重、甲状腺容积分别为140.00(133.00,146.00)cm、31.00(27.00,37.00)kg、2.56(2.13,3.21)ml。共检出甲状腺肿大儿童30人,甲状腺肿大率为3%(30/1 000)。男、女生甲状腺容积分别为2.57(2.16,3.28)、2.56(2.10,3.16)ml,不同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 = - 0.981,P > 0.05)。8、9、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分别为2.31(1.98,2.81)、2.68(2.13,3.30)、2.74(2.28,3.35)ml,不同年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 47.585,P < 0.01)。经Spearman相关分析,8、9、10岁儿童原始甲状腺容积与身高、体重均呈正相关(P均< 0.01)。经HVI1校正后,8岁儿童甲状腺容积与身高未见相关性(P > 0.05),与体重呈正相关(P < 0.01);9、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与身高、体重均呈正相关(P均< 0.01)。经WHVI校正后,8、9、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与身高、体重均呈负相关(P均< 0.01)。经BMIV校正后,8、9、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与身高均呈正相关(P均< 0.01);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与体重呈负相关(P < 0.05)。经BSAV校正后,9岁儿童甲状腺容积与体重呈正相关(P < 0.05)。经HVI2校正后,9岁儿童甲状腺容积与体重呈正相关(P < 0.01)。5种校正方法得出的甲状腺容积均小于原始甲状腺容积,其中BSAV校正后的甲状腺容积最接近原始甲状腺容积,差异在0.87% ~ 13.87%。结论武汉市学龄儿童甲状腺容积受年龄、身高、体重因素影响,甲状腺肿大的判定应对这些因素加以校正。BSAV校正方法相对独立,较为稳定,可消除身高、体重对甲状腺容积的影响,初步认为其适用于武汉市学龄儿童甲状腺容积的校正。

  • 标签: 儿童 甲状腺容积 校正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51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例临床特征,为本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收治511例COVID-19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11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0.8±15.9)岁,痊愈组(440例)和死亡组(71例)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9.5±16.1)岁、(69.1±11.1)岁,两组在平均年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11例患者中,男性247例,女性264例;男女比例是1:1.06;两组在性别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常见基础疾病为高血压(191例,37.38%),两组在无基础疾病、合并两种及以上基础疾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肿瘤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患者中首发临床症状以发热(382例,74.76%)最常见,急性肝损伤是最常见并发症(124例,24.27%),两组在急性肝损伤、细菌感染、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急性肾损伤、ARDS、MODS、急性冠脉综合征、感染性休克、真菌感染、消化道出血、DIC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抗病毒药物、抗生素、中药、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鼻导管/面罩给氧、经鼻高流量氧疗、无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的应用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VID-19患者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数患者预后良好,老年、男性、基础疾病多是COVID-19死亡高危因素,重症患者更易出现细菌感染及肝、心、肾等脏器功能障碍,重症患者治疗更为全面综合。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武汉地区居民胃幽门螺杆菌的确切感染率及其感染危险因素。方法 对武汉地区2180名居民进行尿素14C呼气试验测定,同时运用调查表进行相关生活方式的调查。结果 在2180名健康体检居民中尿素14C呼气阳性者为1025名,武汉居民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为47%,且;男女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危险因素 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新冠肺炎患者的心理状况,揭示心理健康状况对疾病恢复的影响,依据患者心理变化特点制定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为今后再 次发生紧急疫情,提供护理经验。方法 选取我院 2019年 12月-2020年 3月收治的 120例

  • 标签: 武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 人性化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2020年1月开始,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的蔓延,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队伍迅速集结,驰援湖北,投入到一线工作中,展开医疗救援。全新的团队,全新的工作环境和流程,再加上紧缺的医疗资源,缺乏实战经验的感染防护操作,繁重的工作负荷,巨大的心理压力,给我们这些援助武汉的医护人员带来极大挑战[1]。管理团队快速建立了应急培训、紧急联络、分级管理、监测与处置等多项管理措施,并给予我们必要的心理状态评估和干预,为我们在援助武汉期间的各项医疗护理工作提供了保障。

  • 标签: 新冠肺炎疫情 援助武汉 护理人员 自我管理经验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湖北省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141例死亡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资料,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至3月6日湖北省武汉市金银潭医院141例确诊COVID-19死亡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和影像学资料及临床治疗方法进行。结果141例COVID-19死亡患者中,年龄24~92岁,中位年龄77岁,其中男92例、女49例;3例(2%)有华南海鲜市场接触史,6例(4%)为家庭聚集性发病,8例(5%)为院内感染,116例(72%)无明确流行病史;101例(72%)合并慢性基础疾病,最常见为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14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121例(85%)、咳嗽77例(54%)、气促23例(16%)、胸闷15例(10%)、乏力7例(4%)、头痛3例(2%)、意识障碍2例(1%)、腹泻2例(1%)、腰痛1例(0.7%)。141例患者实验室检查方面,132例(94%)淋巴细胞减少,但141例(100%)C反应蛋白、121例(89%)降钙素、140例(99%)血清淀粉样蛋白A明显增高。141例患者中,101例(72%)患者CT表现为双肺多发散在磨玻璃阴影并以双下叶为主,15例(10%)右肺病变重于左肺病变,4例(3%)出现白肺,20例(14%)肺磨玻璃阴影与实变影共存,1例(0.7%)患者出现气胸。141例患者均使用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其中49例(35%)合并使用免疫丙种球蛋白,45例(32%)使用类固醇激素,24例(17%)接受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12例(9%)使用体外膜氧合(ECMO)。141例患者均使用氧疗,其中61例(43%)行气管插管、65例(46%)无创通气、15例(11%)经鼻导管给氧。141例患者的死亡原因中,90例(64%)死于ARDS,24例(17%)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11例(8%)死于心源性猝死,8例(6%)患者死于病毒性心肌炎,4例(3%)患者死于急性心肌梗死,3例(2%)患者死于脑血管意外, 1例(0.7%)患者死于消化道出血。结论COVID-19死亡病例大多数合并慢性疾病,老年男性伴慢性疾病的患者病死率高,死亡原因依次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心源性猝死、病毒性心肌炎。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肺炎,病毒性 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COVID-19流行期间皮肤科门诊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及疾病谱。方法回顾性比较COVID-19流行期间(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4月15日)及2019年同期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人次、性别、年龄以及病种等。计数资料采用Pearson χ2检验统计分析。结果COVID-19流行期间,本院皮肤科门诊量大幅下降,日均门诊量(236人次/d)仅为2019年同期(2 678人次/d)的8.81%;男女患者比值由2019年的1∶1.37逆转为2020年的1.16∶1;0~6岁、7~12岁、13~17岁、18~45岁患者比例较2019年下降(均P<0.001),46~69岁及>69岁患者比例上升(均P<0.001)。COVID-19疫情期间皮肤科门诊病种171种,较2019年同期(442种)减少;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病毒感染性皮肤病及细菌感染性皮肤病患者就诊人次占比较2019年同期增多(均P<0.001),皮脂腺及汗腺疾病、色素性皮肤病及物理性皮肤病患者占比减少(均P<0.001)。结论与2019年同期相比,COVID-19流行期间皮肤科门诊患者数量、性别比、年龄分布、病种等均出现较大变化,本研究为皮肤科医务人员今后应对各种疫情流行、自然灾害提供了参考数据。

  • 标签: 皮肤疾病 肺炎,病毒性 冠状病毒属 流行病学研究 武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武汉城区空气中气传花粉种类和浓度及其与变应性鼻炎患者就诊人次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武汉城区花粉播散特征和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就诊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人次数以及同期过敏反应科变应性鼻炎患者花粉过敏原检测结果。花粉资料来源为同期采用容量法在武汉市进行的为期1年的空气采样,对采样进行镜检鉴别气传花粉种类并计数,计算出各种花粉的浓度。搜集同时期来院就诊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资料,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花粉浓度与患者就诊人次数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7至2018年共采集到气传花粉35类。春季优势花粉为桑科(68.46%,1 042/1 522)、悬铃木属(12.22%,186/1 522)及柏科(2.30%,35/1 522);夏秋季优势花粉为蒿属(3.81%,58/1 522)、葎草属(4.01%,61/1 522)及豚草属(0.59%,9/1 522)。变应性鼻炎患者就诊人次数高峰期出现在3至4月份以及7至9月份,均超过2 200人次,最高达2 545人次。就诊人次数与花粉总浓度间存在极弱相关性(r=0.17,P=0.001)。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月平均花粉点刺阳性率在3至5月份最高,均超过40.00%,最高达45.73%,花粉点刺阳性率与花粉的月平均浓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62,P=0.031)。结论武汉城区花粉种类和浓度随时间变化不断波动,春季3至4月份和秋季8至9月份为花粉播散高峰期,花粉浓度高峰期时变应性鼻炎患者就诊人次数以及花粉点刺阳性率相应增加。

  • 标签: 花粉 变应性鼻炎 相关性研究 门诊病人 皮肤点刺试验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虽已得到基本控制,但境外疫情仍持续蔓延,全球第二波疫情正在暴发中,我国境外输入性病例频现,使得中国难以独善其身。在即将到来的冬季,全国各医疗机构在快速恢复消化内镜正常诊疗秩序的同时,应借鉴武汉疫情暴发时的经验,因地制宜地加强防控工作。本文梳理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在疫情期间预约筛查流程、护技人员培训与管理、安全防护、消毒管理、空气管理及患者心理护理6个方面的工作,总结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消化内镜中心护技人员的防控和管理经验,并探讨重点关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向,以期为消化内镜中心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应对秋冬季节疫情反弹提供参考。

  • 标签: 肺炎,病毒性 冠状病毒感染 消化内镜中心 护技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