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临床实验室分子诊断涉及病原体核酸、人类基因和各种蛋白等大分子的测定, 在许多临床疾病的诊断方面, 有极为关键的作用。在日常检验工作中应用标准物质, 分子诊断为遗传病诊断的重要手段,因其具有直接诊断性、高特异性、灵敏性、早期诊断性的特点,弥补了表型诊断的不足而被广泛应用。遗传病的分子诊断是利用分子遗传学技术在DNA或RNA水平上对某一基因进行突变分析,从而对特定疾病进行诊断。

  • 标签: 分子诊断 标准化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在现代医学领域、食品检测及环境污染治理中,有一种技术发展迅速。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应用领域,都对其的发展十分看好,这种技术就是分子生物技术。为了使其发展壮大,对其深入研究成为了当今学术界的重中之重。

  • 标签: 分子生物学 现代技术医学 食品控制 环境污染
  • 简介:【摘要】受饮食结构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现如今疾病越来越多样化和年轻化,给人们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这就需要加大生物制药研发力度,保证药物生产能够满足人类发展需求。药物研发是指新药研究和开发,涉及了计算机科学、生命科学、医学、药学、化学。药物研究的对象包括药物、受体,直接针对该对象的理想策略。计算机技术能够模拟受体大分子性质,预测配体与受体结构变化产生的新性质,并通过观察受体大分子与小分子在靶点的互相作用,确定药物与受体结合位点,同事还可修饰配体小分子结构,不断完善药物的动力学性质、药效学。

  • 标签: 分子对接 药物研发 应用 
  • 简介:摘要纳米抗体凭借其优越的靶向性、稳定性、溶解度及组织穿透能力,已成为分子影像领域中的热门靶向分子。多种基于纳米抗体的分子影像探针在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中均已展现出良好的诊断效能。笔者主要介绍纳米抗体分子影像探针在肿瘤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进一步讨论其临床转化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 标签: 分子探针 纳米抗体 放射免疫显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肿瘤诊断
  • 简介:摘要分子核医学是利用核医学技术研究生物体中分子水平的变化,从而了解其功能变化的新型学科。2021北美放射学会年会有40余篇以分子核医学为主题的学术报告,主要内容有新型显像剂和新影像学显像方法在肿瘤(前列腺癌、乳腺癌、直肠癌等)以及其他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中的应用。该文将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核医学 分子显像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淫羊藿是重要的中药材之一,自古以来在我国众多中药典籍中都有所记载。然而淫羊藿种类较多,在全国范围内的分布较为广阔,中国黔东南、中部、西北、东北以及安徽浙江等地都有着广泛的分布。而分布在不同地区、在不同地域环境下生长的淫羊藿在性状、理化性质等多方面有所差异。而为了有效针对中药材淫羊藿进行鉴定,采用DNA分子鉴定技术能够有效规避淫羊藿在鉴定过程中受自然环境和生物体生长所产生的不确定性而带来的影响,本研究将结合中药材淫羊藿的DNA分子鉴定技术进行总结,综述DNA分子鉴定技术鉴定中药材淫羊藿的方法。

  • 标签: 淫羊藿 DNA分子鉴定 序列比对 PCR扩增
  • 简介:【摘要】淫羊藿是重要的中药材之一,自古以来在我国众多中药典籍中都有所记载。然而淫羊藿种类较多,在全国范围内的分布较为广阔,中国黔东南、中部、西北、东北以及安徽浙江等地都有着广泛的分布。而分布在不同地区、在不同地域环境下生长的淫羊藿在性状、理化性质等多方面有所差异。而为了有效针对中药材淫羊藿进行鉴定,采用DNA分子鉴定技术能够有效规避淫羊藿在鉴定过程中受自然环境和生物体生长所产生的不确定性而带来的影响,本研究将结合中药材淫羊藿的DNA分子鉴定技术进行总结,综述DNA分子鉴定技术鉴定中药材淫羊藿的方法。

  • 标签: 淫羊藿 DNA分子鉴定 序列比对 PCR扩增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越鞠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TCMSP筛选出越鞠丸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利用HERB、BATMAN-TCM数据库结合文献对越鞠丸有效成分靶点进行补充。通过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筛选出FD靶点,将二者靶点取交集利用String平台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利用Metascape平台进行GO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越鞠丸成分-FD靶点-通路”网络,运用在线作图工具获取越鞠丸与FD及其相关发病机制的交集靶点韦恩图,利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越鞠丸治疗FD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槲皮素、汉黄芩素、木犀草素、山柰酚等,主要靶点有AKT1、MAPK1、JUN、RELA、IL6、BCL2、BAX、MAPK8、EGFR、ESR1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靶点与药物活性成分结合能力较好。GO富集分析得到生物学过程2 273个,分子功能152个,细胞组成91个条目。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有344条通路与FD相关,主要有PI3K-Akt信号通路、AGE-RAGE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结论越鞠丸可能通过AKT1、MAPK1、JUN、RELA、IL6、BCL2、BAX、MAPK8、EGFR、ESR1等靶点,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和IL-17信号通路来达到治疗FD的作用。

  • 标签: 越鞠丸 功能性消化不良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模拟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联素分子受体3(PAQR3)下调Twist蛋白水平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免疫共沉淀(Co-IP)等一系列生化技术检查PAQR3下调Twist蛋白水平的机制。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OE19-PAQR3过表达组(OE19-PAQR3 OV)Twist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OE19-Vect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26±0.025比1.423±0.088,t=27.486,P<0.05);NCI-87-PAQR3过表达组(NCI-87-PAQR3 OV)Twist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NCI-87-Vect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98±0.022比1.528±0.076,t=29.337,P<0.05)。(2)过表达PAQR3,再加入MG132抑制剂,发现OE19-PAQR3过表达组(OE19-PAQR3 OV)Twist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OE19-Vector),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18±0.075比1.423±0.088,t=5.173,P>0.05);NCI-87-PAQR3过表达组(NCI-87-PAQR3 OV)Twist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NCI-87-Vector),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12±0.081比1.528±0.076,t=4.957,P>0.05);(3)过表达PAQR3慢病毒(PAQR3-OV)感染OE19细胞,采用放线菌酮(CHX)对细胞进行不同时间处理,发现OE19-PAQR3过表达组(OE19-PAQR3 OV)Twist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OE19-Vect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 h:0.426±0.025比1.423±0.088,t=27.486,P<0.05;2 h:0.306±0.022比1.148±0.073,t=35.624,P<0.01;4 h:0.228±0.021比0.993±0.085,t=38.729,P<0.01;6 h:0.135±0.022比0.088±0.066,t=44.237,P<0.01)。(4)OE19-PAQR3过表达组(OE19-PAQR3 OV)泛素蛋白酶体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OE19-Vect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85±0.418比2.386±0.141,t=8.982,P<0.05);NCI-87-PAQR3过表达组(NCI-87-PAQR3 OV)泛素蛋白酶体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OE19-Vect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918±0.423比2.336±0.121,t=9.265,P<0.05);且泛素单体Ub mRNA的表达是呈时间依赖性的,多聚泛素蛋白水平上调,在8 h达到最大值。OE19-PAQR3过表达组(OE19-PAQR3 OV)多聚泛素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OE19-Vect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31±0.069比0.438±0.024,t=26.825,P<0.05);NCI-87-PAQR3过表达组(NCI-87-PAQR3 OV)多聚泛素蛋白水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OE19-Vect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12±0.073比0.421±0.232,t=28.33 5,P<0.05)。(5)OE19-PAQR3过表达组(OE19-PAQR3 OV)20S蛋白酶体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OE19-Vect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48.452±24.124比1267.788±21.467,t=24.235,P<0.05);NCI-87-PAQR3过表达组(NCI-87-PAQR3 OV)20S蛋白酶体活性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OE19-Vect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968.577±25.346比1 382.526±23.357,t=25.526,P<0.05)。(6)采用Co-IP和Western blot检测Twist/泛素共聚物的水平同对照组比较有变化,OE19-PAQR3过表达组(OE19-PAQR3 OV)Twist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OE19-Vect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12±0.022比1.536±0.077,t=26.833,P<0.05);NCI-87-PAQR3过表达组(NCI-87-PAQR3 OV)Twist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NCI-87-Vect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12±0.023比1.566±0.079,t=28.754,P<0.05)。结论Twist介导PAQR3对EMT和转移的调节功能,表明靶向Twist可提高PAQR3控制肿瘤转移。

  • 标签: 脂联素分子受体3 食管-胃交界腺癌 转移
  • 简介:摘要细胞焦亡是一种基因调控的炎性细胞死亡,其依赖于炎性小体的形成与活化,随后切割pro-IL-1β、pro-IL-18与焦孔素D蛋白(GSDMD),后者在细胞膜上形成孔道,最终导致细胞肿胀破裂、炎性因子释放。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细胞可识别感染信号产生焦亡,有利于清除入侵的病原体,然若炎性小体过度激活,也会引起不同程度机体损伤;病毒也可通过多种机制对焦亡过程进行抑制,以利于自身复制。焦亡过程中,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可调控细胞焦亡,与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病毒感染导致的细胞焦亡,可为病毒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探索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病毒 细胞焦亡 分子机制
  • 简介:摘要随着磨玻璃结节(GGN)检出率的升高,对其进行正确认识和处理已成为当前肺癌外科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从分子演化特征和免疫微环境等角度探究GGN惰性进展的潜在机制。GGN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主要突变基因,纯GGN的肿瘤突变负荷和基因组不稳定性最低,随病理学进展呈现出逐渐进化的基因组突变特征。GGN型肺癌中免疫细胞浸润程度低,处于免疫监视压力下且免疫逃逸较少,而随着实性成分增加,抑制性免疫环境逐步建立,免疫逃逸逐渐增强。对于GGN多维度分子特点的进一步探索将有助于更加精确地区分这类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病变,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奠定基础。

  • 标签: 肺肿瘤 病理学 磨玻璃结节 惰性自然病程 分子特点
  • 简介:摘要CD1d分子是CD1家族的一员,广泛表达于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表面。CD1d可以将脂类或糖脂类抗原提呈给自然杀伤T细胞,使其活化并产生一系列细胞因子,直接或间接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研究发现,CD1d分子提呈抗原以及T细胞受体识别CD1d-抗原复合物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方式。本文对CD1d分子的主要特征及其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哮喘 CD1d 自然杀伤T细胞 抗原提呈
  • 简介:摘要骨转移常继发于多种恶性肿瘤,尤其是在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中更为常见,由此导致了骨转移瘤的高患病率和对医疗资源的占用。同常规显像相比,SPECT/CT、PET/CT和全身MRI弥散加权成像等分子影像技术提高了骨病变分期的准确性,同时增加了早期制定个体化治疗的可行性。随着几种有效的骨转移瘤治疗方法的应用,准确检出骨转移瘤及监测其治疗后反应变得更为重要。X线、CT、MRI和骨显像等常规影像技术在特定临床时期内对骨转移治疗反应监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欠佳。有研究表明,包括全身MRI在内的分子影像或融合影像技术可以更早期更准确地预测转移性骨病灶对治疗是否产生反应,但目前尚未常规应用于临床。该文总结了包括SPECT/CT、PET/CT和全身MRI在内的新型分子影像方法在骨转移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作用。与常规影像检查相比,上述显像模式可以提高对肿瘤骨转移的分期和治疗后反应评价的准确性,同时还可以量化与骨微环境和肿瘤细胞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因这些检查方法提升了骨转移检出和治疗后反应评价的效能,其已经开始在一些中心得到了临床应用,同时也为临床试验中对骨转移治疗反应的评价提供了更好的思路。

  • 标签: 骨转移 骨显像 SPECT/CT PET/CT 全身MRI
  • 简介:摘要:分子生物学技术是现代先进技术,该技术研究方向为生物大分子结构,及其相关功能,通过此种研究揭示生命现象本质。为提高中药开发质量和效率,本文针对中药开发中分子生物学应用进行研究,主要阐述了利用DNA分子技术进行中药种类鉴定、分子生物学中药药效成分分析以及药理分析等方法和成效。

  • 标签: 中药开发 分子生物学 DNA分子检定 药物成分分析 药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期间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于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肺癌患者14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分组研究,对照组(72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72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预防护理干预),收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分子靶向治疗肺癌患者实施预防护理干预可改善肺癌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药物治疗安全性及生存质量。

  • 标签: 分子靶向 药物治疗 肺癌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子靶向治疗对于肺癌患者来说是一种新的治疗方式,也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本次研究设置为对照实验,探讨分析针对不同肺癌患者选择不同的护理方式的效果。方法:医务人员随机抽取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间,我院中收入的肺癌患者62例进行研究,并且在患者基本资料明确后,分为两组开展对照实验,根据实验习惯和便于区分的原则记名为对照组(n=31)与实验组(n=31)。在开展护理工作时,对照组内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接受优质护理,记录所有患者护理完成后的个体状况分析护理质量。结果:实验结果中显示各指标进行对比以后,发现实验组内患者的个体状况优于对照组,指标进行分析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肺癌患者在接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时,对于护理工作的需求较高,所以护理人员应当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给予患者优质护理,才能够使患者的情绪状态得到改善,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

  • 标签: 肺癌状况 心理状态 优质护理 分子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白化病是一类因基因突变而导致黑色素细胞中黑色素生物合成完全缺失或减少的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毛发、眼部的色素减少或缺失,少数综合征型患者除全身色素减退外还伴有其他系统的表现。如Chediak-Higashi综合征(Chediak-Higashi syndrome,CHS)和Hermansky-Pudlak综合征(Hermansky-Pudlak syndrome,HPS)。CHS还可表现为血液学改变、感染、出血和神经问题的高度易感性;HPS有炎症性肠病、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引起的出血死亡和肺纤维化等。白化病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为主,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目前已发现20个基因与白化病的不同临床表现有关,如非综合白化病眼白化病(ocular albinism,OA)致病基因GPR143、AROA;眼皮肤白化病(oculocutaneous albinism,OCA)主要致病基因TYR、P基因、TYRP1、SLC45A2、OCA5、SLC24A5、C10ORF11;白化病综合征CHS致病基因仅为LYST,而HPS致病基因多达10个,分别为HPS1、AP3B1、HPS3、HPS4、HPS5、HPS6、DTNBP1、BLOC1S3、BLOC1S6、AP3D1。白化病基因突变类型主要以点突变为主,有错义突变、无义突变、移码突变和剪切位点突变等。白化病目前还没有根治的方法,患者因皮肤、毛发、眼部的色素减少或缺失,极易受到紫外线辐射的损伤和皮肤癌的风险,患者定期预防性检查或对症治疗可以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通过遗传咨询禁止近亲结婚,同时进行产前基因诊断也可预防此病患儿出生。对许多白化病患者来说,自卑、社会生活能力相对较差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负担可能比医疗问题更大,值得更多关注。

  • 标签: 白化病 临床特点 分子机制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分子影像学是一个正在发展的研究领域,已成为目前研究热点,它融合了分子生物化学、数据处理、纳米技术、图像处理等技术,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和图像分辨率高的特点,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定性、定位、定量的资料。在临床上有30%的癫痫患者发展为难治性癫痫,而磁共振不能发现结构性病变,这部分患者需要进行精准定位,方能提高癫痫外科手术的有效性。由于目前的术前定位手段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有一部分癫痫患者术后仍反复发作,为此,学者们不断探究特异性高、灵敏性强的靶向示踪剂,运用各种纳米技术,各种功能磁共振成像手段来研究癫痫的精准定位手段。本文总结分析国内外分子影像技术的最新研究,如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的分子显像最新研究、各种纳米技术结合功能磁共振手段在癫痫精准诊治中的应用以及目前发现的各种靶向示踪剂,结果提示,定量图像分析的不断改进、多模式成像的集成、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放射性示踪剂的开发、纳米和功能磁共振的结合将使人们对癫痫的病理生理机制有更全面的了解,有望实现难治性癫痫的精准诊疗。

  • 标签: 分子影像技术 示踪剂 功能磁共振 癫痫
  • 作者: 熊光萍 李丹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学病毒和病毒病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06 甘肃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兰州 73000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学病毒和病毒病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06
  • 简介:摘要A组轮状病毒(group A rotavirus,RVA)是5岁以下婴幼儿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最主要的病原体之一。RVA感染所导致的腹泻给全球婴幼儿带来了巨大的疾病负担,目前针对RVA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只能通过接种疫苗来达到预防目的。疫苗的有效性与RVA基因型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对国内外RVA分子分型特点的最新进展进行总结,提供基因型多样性的重要信息,为当前和未来疫苗研制中毒株基因型的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A组轮状病毒 基因型 疫苗
  • 简介:摘要自噬在维持细胞能量平衡、适应细胞应激、去除老化损伤细胞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自噬参与正常造血干细胞(HSC)的增殖、分化,在恶性造血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与急性白血病(AL)的发生、发展相关。笔者从基因及蛋白质合成层面,对正常造血、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自噬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为AL患者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自噬 造血系统 白血病,髓样,急性 前体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信号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