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8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常规放疗过程中摆位偏差的测量分析。方法本次医学观察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之间收治的4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放疗,回顾分析患者放疗过程中的摆位偏差测量和分析情况。结果无固定装置治疗与有固定装置治疗时的SI和RL平均平移偏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食管癌常规放射治疗过程中,应用固定装置,能够减小随机误差所导致的摆位偏差。

  • 标签: 食管癌 常规放疗 摆位偏差 测量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运用FOCUS—PDCA程序预防控制重症监护室(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效果。方法运用FOCUS-PDCA程序分析中心静脉置管以及护理操作流程中的各个环节,明确CRBSI发生的具体原因;成立持续质量控制(CQI)小组并对ICU护士进行培训,对操作流程进行改进和监督,形成良性循环。结果运用FOCUS—PDCA程序干预前(2010年1—12月),ICU的CRBSI发病率为8.29‰;经干预后(2011年1月-2012年12月),CRBSI的发病率降至3.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6,P〈0.001)。结论运用FOCUS-PDCA程序控制CRBSI的发病率是有效的。

  • 标签: FOCUS—PDCA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中心静脉置管 血流感染 医院感染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讨药品检验的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及其有效措施和办法。方法对于药品检验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结果不正确的诸多影响因素。结果能够确保对药品质量进行科学性的分析和正确的评价。结论对药品的检验过程可大致分为了三个步骤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的质量控制

  • 标签: 药品检验 质量控制 安全措施 必要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借助中医药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的实施,探寻建立高效可行的质量控制方法,为提高中医药临床试验过程管理的质量提供参考.通过召集专家论证与会议研讨,在试验实施之前明确质控的方法和操作流程,如健全质量控制体系,明确管理人员及职责,制定全面详尽的标准操作规程,加强对研究者的培训,通过定期召开数据安全监查会议、发挥电子数据库的质量监管作用、加强二级监查和国际联合监查等探索质控的措施.通过采取一系列合理可行的措施,创新了质控管理模式,加快了入组速度,使方案实施更加规范,提高了临床试验的透明度,取得了较好的质控效果.为今后中医药临床科研“国际化”和“创新”管理提供了依据.

  • 标签: 临床试验 中医药 质量控制 监查 标准操作规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x射线源焦点尺寸对于图像质量有显著影响,在高放大比和大焦点情形下,焦点模糊会降低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此外,焦点尺寸也是衡量x射线源X-作性能的标准。本文介绍了焦点尺寸测量的相关概念和研究现状,对X射线源(包括X射线管和直线加速器)焦点尺寸的测量方法和标准进行了分析总结,也对焦点测量技术的最新进展和相关应用进行了介绍。

  • 标签: X射线源 焦点尺寸 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测量不确定度在临床常规生化检验中的应用。方法使用日立7080型生化分析仪和迈克试剂及配套标准品、郎道质控品等,测定常规生化检测指标测量不确定度。结果各常规生化指标测量不确定度为总蛋白为4.22%,白蛋白为4.47%,总胆红素为6.89%,直接胆红素为14.7%,尿素氮为10.69%,肌酐为5.87%,尿酸为7.18%,葡萄糖为8.42%,结论测量不确定度(U%)可反映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分散性,在临床应用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临床生化检验 测量不确定度 标准差 百分变异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测量生化检验指标的不确定度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采用《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中的A、B类测量方法测量不确定度的生化检验标本设为观察组,将采用常规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的生化检验标本设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生化检验标本中的P(磷)、TP(总磷)、LDH(乳酸脱氢酶)和AS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不确定度进行测量。结果4种生化常规项目的不确定度存在一定差异,观察组生化检验标本中的P、TP、和LDH的不确定度测量结果与对照组标本比较差异显著(P<0.05),AST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生化检验中,对不确定度进行测量,可有效反映出生化检验结果的分散性和准确性,对于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临床生化检验 不确定度 测量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临床凝血检验项目测量不确定度的使用情况。方法使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进行凝血检验项目测量,主要凝血检测项目包括凝血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水平(FIB)、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时间(TT)。结果PT、FIB、APTT、TT在靶值分别为11.32s、2.45g/L、23.12s、15.09s水平时,扩展测量不确定度分别为1.24s、0.89g/L、1.68s、0.44s。结论临床检验医生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掌握和了解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才能合理理解和向患者解释检验单上的数据,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 标签: 凝血检验项目 测量不确定度 误差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桡骨远端骨折不同部位X线灰度测量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05月—2013年05月桡骨远端骨折(闭合性)患者60例。针对患者在入组时以及出组时标准腕关节X线片,通过特有计算机软件完成灰度值的测量。并且针对测量数据实施统计学分析,最终得出针对患者桡骨远端骨折部位骨量发生变化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对灰度值数据实施统计学分析后发现,患者在出组时,患者患侧头状骨与健侧头状骨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在出组时患者患侧第2掌骨基底同健侧的第2掌骨基底之间表现出差异(P<0.05)。在出组时患者患侧第3掌骨基底同健侧的第3掌骨基底之间表现出差异(P<0.05)。剩余部位都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通过第2掌骨基底、头状骨灰度值以及第3掌骨基底能够成功反应患者局部骨量表现为丢失的程度。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X线片 灰度测量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OculyzerⅡ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与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这两种仪器测量最薄角膜厚度的差异,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对20例(40只眼)角膜正常者最薄角膜厚度使用OculyzerⅡ及A超进行分别测量,以对比两种测量方法的差异。结果使用OculyzerⅡ和A超对40只正常角膜测量后发现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测量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OculyzerⅡ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获得的最薄点角膜厚度与A型超声测厚仪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在临床工作中,可以考虑相互替代。

  • 标签: 最薄点角膜厚度 OculyzerⅡ A型超声 一致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临床中运用阴道超声测量宫颈长度的方法在对早产进行预测方面的效果。方法本院近年来共有四个月孕期的164例产妇进行产前检查,其中各项检测指标正常产妇100例,有迹象早产产妇64例,运用阴道超声的方式测量每例产妇的宫颈长度,并对产妇的妊娠情况进行跟踪回访,对早产与宫颈长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00例正常产妇均顺利分娩,64例先兆早产产妇中35例正常分娩,29例产妇出现早产。三类产妇宫颈的平均长度依次为37.9毫米、35.7毫米、23.4毫米,其结果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运用阴道超声的方式对颈长度的进行测量,其操作相对较为简单,应用方便。且随着宫颈长度的缩短,孕妇出现早产的几率将会有所提升,尤其是针对宫颈长度低于30毫米的产妇而言。

  • 标签: 阴道超声 宫颈长度 早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测量不确定度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收治86例生化检验临床患者,分别抽取静脉血,进行各项生化检验,对不同检测指标的不确定度进行统计。结果统计86例患者的生化检验结果发现,γ-谷氨酰转移酶不确定度为13.89,Na+的不确定度为1.33,K+为2.41,各项生化检验指标中的不确定度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应用不确定度进行临床生化检验,可对检测结果的分散性和准确性进行充分反映,有效的降低了检测误差,值得推广。

  • 标签: 测量不确定度 临床生化检验 检测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成分制备过程中差错的发生,保证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方法对发生的57例差错按照差错发生性质进行统计分类,并对其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结果57例差错以记录不及时或不完整、未遵守标准操作规程为主,占差错的82.46%,主要由于工作人员质量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培训力度不够,以及接口科室配合不畅造成。结论针对57例差错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对措施的落实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验证,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将工作中的差错作为一种早期预警,及时了解发生差错的环节和关键控制点,防止小差错演变为大事故。

  • 标签: 成分制备 差错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称粉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的原因,以期降低血液报废率,充分利用血液资源。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血站采集的4000袋血,并将其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正常报废和非正常报废血液各个环节中是否出现问题,并对所研究报废学样的原因进行分析、归类。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在抽取的4000袋血液报废样本中,合格报废袋数有3800袋,占研究对象的95%;不合格报废的袋数为1200袋,占研究地想的5%。其中不合格报废血液样本中,由于抗-HCV、血脂、抗-HIV等原因造成血液报废的数量有800袋,由于采集数量不足、血脂不足等原因导致血液样本报废的数量有400袋。结论在血液收集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收集措施,加强对手机血液的管理,控制血液保管的各项条件,提高血液成分制备的水平,可以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率,节约血液资源。

  • 标签: 成分制备 血液报废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外线耳温计在危重症患者使用中的影响因素,从而提高测量准确性。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危重症患者,采用红外线耳温计进行测量,进行相关性检验,分析体位、局部创伤、冷敷、输液等对体温测量值的影响。结果红外线耳温计与肛温测量结果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及颜面部手术、颈部冷敷、加温湿化器的使用、脑损伤、性别对耳温测量结果的具有影响(P<0.05),不同卧位间耳温测量结果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线耳温计可安全用于危重症患者体温的监测,但其受一定因素的影响,临床使用中应掌握正确使用方法,以获得准确、安全、有效的体温。

  • 标签: 红外线耳温计 体温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