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4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在64排双下肢CTA扫描中降低千伏值对保证图像质量以及降低患者吸收辐射剂量的意义。方法 取本院需行双下肢CTA扫描患者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管电压分别为120kVp、100kVp。使用飞利浦64排螺旋CT进行扫描,采取阈值120HU自动触发扫描方式,其余扫描条件均一致。后计算患者所受有效辐射剂量。利用统计学spss23.0软件根据计量资料用(`x±s)实行标识,进行t检验结果两组检查均达到了诊断要求,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所受辐射剂量(ED)降低30%。 结论 将双下肢CTA扫描使用的120KVp降低到100KVp同样能达到诊断要求并且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对降低双下肢CTA检查所增加的不良反应有积极意义。

  • 标签: 64排螺旋CT 双下肢 CTA 低剂量 千伏值
  • 作者: 陈俊锴 孙玉春 陈虎 曹悦 柯怡芳 周永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医学数字化研究中心 口腔修复教研室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卫生健康委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口内三维扫描扫描精度的定量评价方法,评价6种口内三维扫描仪的扫描精度,明确扫描范围与扫描精度之间的变化规律。方法计算机辅助设计全牙列固定义齿预备体简化模型,借助加工正确度为5 μm的数控机床,使用7075铝合金制作实体模型5个,用测量精度为0.7 μm的三坐标测量机检验加工偏差,选取5个模型中加工偏差最小的模型作为后续口内三维扫描扫描精度定量评价的实体模型,导出模型设计数据作为扫描精度定量评价真值。6种口内三维扫描仪采用相同扫描路径扫描实体模型各10次,共获得60个数字模型。导入Geomagic Studio 2014软件中,提取数字模型肩台外缘线以上预备体,分为单冠组、三单位组、五单位组、全牙列组,分别与设计数据配准以及组内两两配准,进行三维偏差分析,计算扫描精度(包括扫描正确度与精密度)。结果6种口内三维扫描仪单冠组、三单位组、五单位组和全牙列组的扫描正确度中位数范围分别为13.3~29.6、15.4~30.9、17.0~66.1和24.0~107.9 μm,扫描精密度中位数范围分别为7.6~20.7、8.7~26.5、11.3~44.2和24.6~150.1 μm。结论随着扫描范围的增加,6种口内三维扫描仪的扫描精度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 标签: 牙科印模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 精度 三维扫描仪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评价仿真头颅模型环境下口内扫描仪3种全牙弓扫描策略的扫描精度和扫描时间,探讨临床适应性更强且可获得高扫描精度的全牙弓扫描策略。方法采用相互对照实验设计,使用光学扫描仪ATOS Core扫描上颌模型,获取“.stl”格式数据作为参考数据。将上颌模型固定于仿真头颅模型上,由1名具有3年口内扫描经验的主治医师使用4种口内扫描仪[A(TRIOS 3)、B(CS 3600)、C(CEREC Omnicam)、D(iTero)],分别使用3种扫描策略(扫描策略1、2、3分别由10、5、7段路径组成)各扫描9次,获取“.stl”格式数据作为口扫数据,并记录扫描时间:完成所有扫描路径、获得1个完整的全牙弓数字化模型的时间为全牙弓扫描时间;补扫模型表面图像空缺处的时间为补扫时间;全牙弓扫描时间与补扫时间之和为总扫描时间。使用Geomagic Wrap软件的最佳拟合功能,获得口扫数据与参考数据三维偏差的均方根值,以评价扫描正确度;对同一口内扫描仪同一扫描策略9次扫描获得的口扫数据进行两两比较,获得均方根值以评价扫描精密度。结果使用同一扫描仪的条件下,3种扫描策略扫描正确度的总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扫描策略扫描精密度的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扫描策略3在各扫描仪中的扫描精密度均为最高。扫描策略1、2、3的全牙弓扫描的时间分别为(130±24)、(72±17)和(90±19)s,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策略1和3的补扫时间分别为(26±18)和(25±21)s(P>0.05),均显著少于扫描策略2[(50±24)s](P<0.05)。扫描策略2和3的总扫描时间[(122±30)和(115±29)s(P>0.05)]显著少于扫描策略1[(156±31)s](P<0.05)。结论仿真头颅模型环境下使用扫描策略3进行全牙弓扫描,可获得高精度扫描数据,操作更便捷,扫描时间更短,且普适于目前临床常用的口内扫描仪。

  • 标签: 牙科印模技术 牙模型 成像,三维 扫描策略 精度 全牙弓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腰椎间盘轴位扫描和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后行三维重建两种方法进行腰椎间盘扫描的图像效果及辐射剂量。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行腰椎间盘CT扫描患者100例,根据扫描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各50例,分析两种方法获得的图像质量、扫描时间以及患者的辐射剂量。结果:实验组的扫描时间和所受的辐射剂量均低于对照组,两种扫描方法所得的图像质量无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轴位扫描 螺旋扫描椎间盘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高压蒸汽灭菌次数对口内扫描扫描精度的影响,为临床消毒规范化操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0个未经使用的口内扫描仪(Trios,3Shape,丹麦)扫描头,经1、20、40、60次高压蒸汽灭菌后扫描同一标准牙列石膏模型,获得灭菌1、20、40、60次组数据,每个扫描头每次灭菌循环后重复扫描模型5次。使用模型扫描仪(D2000,3Shape,丹麦)扫描标准牙列石膏模型,将扫描数据作为对照组。用游标卡尺及测量软件分别测量石膏模型和4个灭菌组模型跨弓长度(上颌双侧第一磨牙近中颊尖的距离)和牙弓前后长度(上颌右侧中切牙舌隆突至上颌右侧第一磨牙颊尖的距离)。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4个灭菌组数据测量结果分别与石膏模型测量结果的差异;将所有扫描数据导入Geomagic Studio 2013软件中,比较灭菌组和对照组结果的三维偏差,将拟合对齐后得到的均方根估计值作为正确度,将每个灭菌组中每个扫描头重复测量结果的标准差作为精密度,用方差分析比较4个灭菌组正确度值和精密度值差异。结果4个灭菌组跨弓长度随着灭菌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与石膏模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弓前后长度与石膏模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4个灭菌组正确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确度由高至低依次为灭菌1次组[(114.85±3.75) μm]、灭菌20次组[(124.65±3.85) μm]、灭菌40次组[(131.45±3.04) μm]和灭菌60次组[(144.64±3.34) μm];4个灭菌组精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蒸汽灭菌次数可影响口内扫描扫描结果的正确度,且随着灭菌次数的增加,扫描的误差也呈增大趋势,灭菌次数对扫描的可重复性无影响。经高压蒸汽灭菌60次后口内扫描数据精度仍可满足临床需要。

  • 标签: 牙科印模技术 灭菌 消毒 数字化口内扫描系统 正确度 精密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增强CT扫描护理风险管理的意义。方法:选取本院在2019年4月-2020年4月确诊并治疗的86例接受增强CT扫描的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护理风险管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差错及投诉事件发生比率水平及差异;两组的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护理差错及投诉事件发生比率水平比对照组显著性的更低(P<0.05)。研究组满意率比对照组显著性的更高(P<0.05)。结论:在增强CT扫描中使用护理风险管理,可显著降低在增强CT扫描过程中发生相关风险事件的风险及比率,提高满意率。

  • 标签: 增强CT扫描 护理风险管理 满意率 风险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低辐射剂量+低剂量对比剂扫描技术在甲状腺CT增强扫描中的可行性。方法 将120例接受甲状腺CT增强扫描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2019年8月—2020年9月期间,前瞻性将120例甲状腺CT诊断扫描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分别为A组、B组、C组、D组,所有患者均实施甲状腺CT增强扫描检测,分析4组应用的可行性。结果 C组及D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B组、A组(P

  • 标签: 低辐射剂量 低剂量 甲状腺 CT增强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CT增强扫描的影响。方法:选取800名 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0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加强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各项身体数据。结果:在这两组的对比中,实行加强护理干预的一组的数据均低于实行常规护理的一组。结论:护理干预可以减少CT扫描患者的各种异常反应。

  • 标签: CT增强扫描 护理干预 异常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CT增强扫描的影响。方法:选取800名 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0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加强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各项身体数据。结果:在这两组的对比中,实行加强护理干预的一组的数据均低于实行常规护理的一组。结论:护理干预可以减少CT扫描患者的各种异常反应。

  • 标签: CT增强扫描 护理干预 异常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增强扫描静脉注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CT增强扫描静脉注射患者临床资料,来源是神经内科,均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本组探究中,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97.50%(39/40)。结论:CT增强扫描静脉注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将患者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明显提高。

  • 标签: CT增强扫描 静脉注射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损伤的CT和MRI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5例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脊柱外伤病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椎体骨折95例,伴相应脊髓损伤38例;附件骨折35例,伴脊髓损伤10例;椎间盘损伤67例;单纯脊髓损伤13例。结论螺旋CT扫描可清晰显示脊柱的三维结构,明确椎体及附件的骨折情况,可观察椎管形态及受累程度;MRI检查能全面显示脊柱损伤时脊髓、骨质结构、椎间盘及周围软组织的各种病理变化,两者结合能客观、全面评价脊柱的损伤,对临床治疗计划的制定和患者的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脊柱损伤CT扫描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在针对关节微小骨折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分析ct扫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诊的98例关节微小骨折患者为临床观察对象,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需要接受ct扫描诊断,用ct扫描诊断的结果对比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病理诊断的结果,分析两组结果的相似度。结果: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患者在接受ct扫描诊断之后,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整体并不具备显著差异。结论:临床上在针对微小骨折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ct扫描诊断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整体较高。

  • 标签: ct扫描 关节微小骨折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扫描对肺栓塞(PE)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将PE患者2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2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2组均行CT扫描检查,以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为金指标,计算CT扫描检测的敏感度,比较2组栓塞指数。结果:CT扫描与肺动脉血管造影诊断PE的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栓塞指数为(55.3±19.8)%高于对照组的(20.9±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扫描速度快、敏感、无创,对肺栓塞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肺栓塞 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剂量胸部CT扫描诊断肺癌的价值。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2例肺癌确诊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胸部CT扫描时是否应用低剂胸部CT扫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未应用低剂量胸部CT扫描而应用常规剂量胸部CT扫描)与实验组(31例:应用低剂量胸部CT扫描),比较两组患者肺癌检查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肿瘤病灶直径≤5mm、6-10mm、11-20mm以及≥21mm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胸部CT扫描图片优良率(87.10%)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肺癌患者低剂量胸部CT扫描在降低期稻苗剂量的同时具有较高的肿瘤检出能力。

  • 标签: 低剂量 常规剂量 胸部CT扫描 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部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临床中应用价值。方法:筛选50例实施胸部CT扫描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50例受检者均选自2020年1月~2021年8月区间,并按“随机法”分2组(每组25例),对照组常规剂量扫描,观察组采用低剂量扫描,对比2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结果:观察组总管球剂量(1591.36±113.92mAs)、有效管球剂量(55.42±5.71mAs)、放射容积剂量(4.31±0.25mGy)低于对照组(P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