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碳酸联合氟康唑治疗口腔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口腔真菌感染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6例,对照采用碳酸治疗,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氟康唑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4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与对照组3.5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联合氟康唑可以显著提高口腔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碳酸氢钠 氟康唑 口腔真菌感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氟康唑与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治疗小儿鹅口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小儿鹅口疮患儿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58例,对照组应用氟康唑联合碳酸治疗,观察组采用氟康唑、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治疗,比较两组症状消失时间、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消息时间为(4.08±0.76)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27±1.3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4.49%,显著高于对照组5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康唑、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治疗小儿鹅口疮起效迅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小儿鹅口疮 氟康唑 制霉菌素 碳酸氢钠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氟康唑与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治疗小儿鹅口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68例鹅口疮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氟康唑与制霉菌素联合碳酸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氟康唑进行治疗,观察治疗第5天后的临床效果以及1,3,5,7d“患儿乳凝块”消失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乳凝块消失时间分布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凝块平均消失时间治疗组为(4.471±1.4)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529±1.7)d(P<0.05)。疗效分布情况方面,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氟康唑与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治疗小儿鹅口疮虽不能提高总有效率,但可显著缩短患儿乳凝块消失时间,提高治愈率。

  • 标签: 氟康唑与制霉菌素联合 碳酸氢钠 小儿鹅口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碳酸与异丙嗪联合治疗急诊眩晕症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急诊内科治疗的90例眩晕症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丁咯地尔治疗,观察组采用碳酸与异丙嗪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33%、73.33%,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P<0.05);治疗30min及3h后分别评估两组的眩晕评分,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包括眩晕加重、体位性低血压、恶心呕吐、肠胃道不适等,观察组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碳酸与异丙嗪联合治疗急诊眩晕症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眩晕症状,且不良反应轻微,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眩晕症 急诊 碳酸氢钠 异丙嗪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赛丹又名硫丹,属于高毒广谱有机氯杀虫剂,常用于防治于农作物害虫。赛丹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可出现强直性、阵率性、持续性抽搐,可引起呼吸、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轻者表现为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头疼头晕、精神症状。重者表现为全身强直抽搐、脑水肿、呼吸衰竭、脑疝而死亡1。赛丹中毒至今尚无特效解毒剂,治疗原则为尽早彻底清除毒物,迅速控制抽搐等临床症状,积极防治脏器损害,加强对症治疗2。

  • 标签: 碳酸氢钠 血液灌流 赛丹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体外碎石联合枸橼酸颗粒对肾结石治疗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78例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89例)及对照组(B组,89例),予B组体外碎石术,在此基础上予A组枸橼酸颗粒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排石效果及腹痛、小便带血症状消失时间。结果与B组相比,A组排石有效率显著升高(P<0.05);A组腹痛、小便带血症状消失时间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体外碎石联合枸橼酸颗粒治疗肾结石可显著提高排石有效率,显著缩短症状消失时间。

  • 标签: 体外碎石 枸橼酸氢钾钠颗粒 肾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食物饮食和禁食时间在基础呼气浓度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8年4月-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因腹痛查因入院的患者100例,测定所有患者晨起状态下的基础呼气浓度,结合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前2d的食物摄取种类以及前1d的晚餐时间,分析饮食和禁食时间对患者基础呼气浓度的影响。结果100例患者中①禁食时间高于12h的患者有63例,这其中有10例患者为48h非产饮食,10例患者为24h非产饮食,12例患者为早餐产饮食,17例患者为中餐产饮食,14例患者为晚餐产饮食,对比所有患者的基础呼气浓度,晚餐产饮食患者的基础呼气浓度明显高于48h非产饮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禁食时间低于12h的患者有37例,对比禁食时间高于12h的患者,空腹浓度明显增高,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48h禁产食物患者在基础呼气浓度方面的数据与24h禁产食物患者无明显差异,禁食时间高于12h的患者在基础呼气浓度方面的数据低于禁食时间低于12h的患者,因此,患者接受呼气试验前,禁食时间需要高于12h,禁产食物时间需要高于24h。

  • 标签: 饮食 禁食时间 基础呼气氢浓度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碳酸锂是预防和治疗双相障碍发作的一线用药,治疗用量和中毒剂量相近,在治疗过程中较易引起急慢性中毒。本病例为患者在维持治疗剂量时因并发肺部感染表现出中毒反应。表明使用碳酸锂患者在较小的维持剂量时,若并发感染或使用氨茶碱、碳酸等时可能影响碳酸锂血药浓度,不及时进行锂浓度监测,会导致中毒反应。使用碳酸锂治疗的患者,特别是合并其它疾病或年龄较大体质较差及共同用药时,中毒的一些症状和表现容易被掩盖和忽视,在临床应用中应引起重视。

  • 标签: 碳酸锂 中毒 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西药药剂头孢哌酮舒巴坦在临床中的运用。方法:选择我院 2017年 1月 ~2018年 1月治疗的 110例炎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记录资料。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配 110例患者为观察组和対照组,各 55例,对照组采用静脉输注头孢他啶治疗,观察组给予西药药剂头孢哌酮舒巴坦加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运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74.55%);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出现 1例反胃, 2例腹胀腹泻, 1例呕吐,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出现 3例反胃, 4例腹胀腹泻, 3例呕吐,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7.27%)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8.18%),两组间数据差异较大,均表现出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西药药剂头孢哌酮舒巴坦在临床运用中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西药药剂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临床运用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1例64岁女性患者,因咳嗽、乏力两天就诊,患者具有冠心病史,先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维生素C2.0g,然后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舒巴坦(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3.0g静脉滴注),在输注过程中突发呼吸气促、呼吸困难,予以吸氧、地塞米松5.0mg静滴,再使用肾上腺素1.0mg肌注、复方丹参滴丸舌下含服等护心治疗并送至上级医疗机构,抢救成功。后再次发生无血压、心率下降等情况,进行第二次抢救治疗后转入ICU,约6小时候再次发生心率下降,无血压,经抢救无效死亡。

  • 标签: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 不良反应 病例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本文主要为了深入探究注射用阿莫西林舒巴坦的含量,以测定其中物质的实际含量,保证其药效以及药性。方法:本文主要运用了 HPLC法、文献法等对其含量进行测定,具体而言,主要采用的 C18的色谱柱,用 0.03mol/L磷酸二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分析。流速为 1mL/min,而进样量则为 20μL,柱温控制在 30摄氏度。结果:经观察分析可知,阿莫西林以及舒巴坦的含量在 0.10—3.0mol/L之间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都为 100%,而 RSD为 0.51%以及 0.57%。结论:经过分析可知, HPLC方法测定注射用阿莫西林舒巴坦含量的效果良好,其结果具有一定的精确性以及准确性,而且居偶遇专属性强、耐受性良好等优点,因此,值得人们进行广泛的应用,为以后的临床研究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 标签: 阿莫西林 钠舒巴坦钠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需要开展抗炎治疗的患者应用西药药剂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并给予炎性治疗的患者110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手段,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手段基础上增添应用西药药剂头孢哌酮舒巴坦展开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应数值(P<0.05)。结论对需要开展抗炎治疗的患者应用西药药剂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方式实施救治,临床治疗结果显著,对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不良反应情形发生率显著下降,治疗过程中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应用效果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所引发的药品的相关不良反应以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6月30日到2018年6月30日期间在本院应用了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药物的其中300例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研究的观察和分析对象,对这300例患者在使用了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药物后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简要的回顾性分析。结果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药物会引发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皮肤黏膜过敏、全身性过敏反应、血液系统反应、泌尿系统反应和神经系统反应以及其他不良反应,其中发生率最高的不良反应是血液系统反应,占44.75%,其次是全身性过敏反应和皮肤黏膜反应,分别占23.74%和18.49%;在本次的300例患者当中,所有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均在出现不良反应后立即停药,并根据患者的具体不良反应症状给予对症治疗,有7例过敏性休克患者经过抢救后病情好转痊愈,其余患者均在停药和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药物容易引发多种不同的不良反应,一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时,立即采取停药和对症治疗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使其痊愈。

  • 标签: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临床应用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孢哌酮舒巴坦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100例患者进行分组,一组进行头孢他啶静脉的滴注治疗,为比对组,另一组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静脉滴注治疗,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6.0%,比对组为70.0%,观察组明显优于比对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方面,比对组出现8例(16.0%),观察组出现16例(32.0%),P>0.05,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可用于炎症治疗,效果明显,有效,但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比例较高,应对药剂用量及使用方式进行合理的控制。

  • 标签: 临床应用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92例炎症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软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46例患者采取头孢他啶进行治疗,研究组46例患者给予头孢派酮舒巴坦进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进行比较。结果①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5%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6.1%,数据差异显著(P<0.05)。②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0.8%与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5%比较并无差异(P>0.05)。结论头孢派酮舒巴坦治疗炎症的效果较为理想,在使用前好做皮试并控制好使用剂量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与使用。

  • 标签: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吗啡酮应用于术中镇痛中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72例,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包括对照组与观察组36例,观察组患者缝皮前15min取吗啡酮静脉注射,对照组缝皮前不给予镇痛药物,对两组患者时候不同时间段内疼痛表现、哌替啶药物使用情况与用药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结果疼痛评分观察,术后1h组间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h、术后8h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哌替啶药物使用率对照组(33.33%),与观察组(5.5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8.33%)与对照组发生率(5.56%),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患者镇痛药物选择吗啡酮,对缓解术后疼痛感、降低哌替啶药物使用率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应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术后镇痛 氢吗啡酮
  • 简介:摘要吗啡酮为半合成强效阿片麻醉药物,能够通过对中枢神经μ-阿片受体进行刺激,起到镇痛效果,因其与吗啡相比,能够在有效镇痛的同时降低副作用,故目前已逐渐替代吗啡作为术后镇痛药物。以下本文就以吗啡酮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从吗啡酮的药理作用入手,在此基础上对吗啡酮替代吗啡在改善术后镇痛的临床应用方法及效果展开综述。

  • 标签: 氢吗啡酮 吗啡 术后镇痛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癌症患者使用吗啡酮的镇痛效果。方法将本次研究的110例癌症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对常规口服镇痛类药物吗啡缓释片的治疗方法进行使用,观察组患者对肌肉或者皮下注射吗啡酮的治疗方法进行使用。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8.2%,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4%,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要远远低于观察组的,两组间的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要远远低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两组间的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要远远高于观察组的,两组间的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癌症患者在镇痛治疗中使用吗啡酮的治疗方法,可以将患者的镇痛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大大提升,同时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应该将这种治疗方法的推广力度不断加大。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