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阿力亚·尼比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克州人民医院产科,新疆 阿图什 845350
  • 简介: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模式提高宫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母乳喂养、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效果。方法:研究以宫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为观察对象,从2022年3月-2023年2月间筛取30例进入研究,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一组实行集束化护理(观察组,n=15),一组实行常规护理(对照组,n=15),对比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中产妇母乳喂养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产妇产褥病、失血性休克、生殖道感染等并发症总发生6.67%(1/15)低于对照组20.00%(3/15),(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宫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母乳喂养、降低并发症发生,效果显著,推荐参考使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模式;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产妇母乳喂养率;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主要探讨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妇宫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8月到2022年8月收治的30例宫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展开研究,并将患者分成两组(A、B组),A组行宫素治疗,B组行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对比疗效。结果:B组产后2h、24h出血量均低于A组,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上B组低于A组,P<0.05。结论:针对产妇宫乏力性产后出血选用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可以降低出血量,安全性高。

  • 标签: 缩宫素 米索前列醇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宫乏力性产后出血采用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实际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选为宫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共计38例,研究时间为2021.1-2023.1,予以所有产妇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比38例产妇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38例产妇第三产程平均用时为(6.28±0.67)min,产后2h出血量与产后24h出血量分别为(167.30±24.15)ml、(182.11±16.17)ml;第1d、产后第3d、产后第5d的子宫底高度分别为(15.29±4.15)cm、(13.66±2.16)cm、(11.54±2.18)cm;治疗后FIB与D-dimer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P<0.05。结论 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使用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不仅能够缩短产程时间,还可控制产后出血量,改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D-二聚体(D-dimer)水平,值得临床应用与借鉴。

  • 标签: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缩宫素 卡前列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宫乏力性产后出血采用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实际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选为宫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共计38例,研究时间为2021.1-2023.1,予以所有产妇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比38例产妇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38例产妇第三产程平均用时为(6.28±0.67)min,产后2h出血量与产后24h出血量分别为(167.30±24.15)ml、(182.11±16.17)ml;第1d、产后第3d、产后第5d的子宫底高度分别为(15.29±4.15)cm、(13.66±2.16)cm、(11.54±2.18)cm;治疗后FIB与D-dimer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P<0.05。结论 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使用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不仅能够缩短产程时间,还可控制产后出血量,改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D-二聚体(D-dimer)水平,值得临床应用与借鉴。

  • 标签: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缩宫素 卡前列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素治疗宫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效果的因素。方法 以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宫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为对象,均采用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统计治疗有效率,分析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100例患者,治疗有效率是82.00%,显效42例(42.00%),有效40例(40.00%),无效18例(18.00%)。多因素回归分析,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娩出时子宫平滑肌收缩幅度、娩出时子宫平滑肌收缩频率、娩出时子宫平滑肌收缩活动力、妊娠期贫血、产前焦虑症、治疗前血小板聚集、治疗前凝血酶原时间,P<0.05。结论 宫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素治疗,具有显著效果,但治疗效果受到年龄、娩出时子宫平滑肌收缩情况、产前焦虑症、产前凝血功能影响。

  • 标签: [] 影响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缩宫素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宫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实施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宫素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将本院产科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61例宫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分成两组,A组30例产妇实施宫素治疗,B组31例产妇加用马来酸麦角新碱治疗,对比两组产妇的疗效。结果:两组产妇治疗后的产后出血量、止血时间、APTT、PT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宫素治疗宫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十分明显,能尽快达到止血的目的,减少产后出血量,且联合用药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马来酸麦角新碱 缩宫素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讨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素及米索前列醇治疗宫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宫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52例,进行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宫素、米索前列醇治疗,实验组加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出血量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出血量减少,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素及米索前列醇治疗宫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较好,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米索前列醇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缩宫素
  • 简介:摘要:产后出血比较常见,若未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则可引起较大危害,甚至危及产妇生命安全。而宫乏力是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的一个主要病因。所以,要想预防产后出血,需消除或控制产妇宫乏力,且一旦发生宫乏力性产后出血,也要及时进行有效治疗,降低危害,促进产妇身体康复。本文将阐述宫乏力性产后出血防治的护理,以供有关人士参考。

  • 标签: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防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宫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通过合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麦角新碱以及宫素的治疗价值。方法:对照组应用宫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为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麦角新碱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达到97.22%、对照组86.11%,P<0.05;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横向对比产后2h、24h的出血量均为观察组较少P<0.05;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组为2.78%,对照组为5.56%,P>0.05。结论:对宫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合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麦角新碱以及宫素的治疗效果满意,可有效控制产后出血,且安全性高。

  • 标签: 产后出血 宫缩乏力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麦角新碱 缩宫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2月到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64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按照信封随机法进行分组,参照组32例接受单纯宫素治疗,研究组32例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观察对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产后出血量以及第三产程时间较参照组更少,治疗有效率较参照组更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患者的止血,这样就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产后出血量,缩短其产程时间,避免出现严重的后果。

  • 标签: 产后出血 缩宫素 米索前列醇 治疗效果 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麦角新碱联合宫素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法,将选出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40例,对照组采用单一宫素治疗,观察组采用麦角新碱联合宫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麦角新碱联合宫素组治疗成功率为90.0%,单一宫素组为65.0%,两组治疗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麦角新碱联合宫素组血红蛋白升高明显,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麦角新碱联合宫素治疗产后出血能够快速有效止血,降低出血量、提高血红蛋白水平,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

  • 标签: 麦角新碱 缩宫素 产后出血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无痛人工流产术后宫痛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间本院妇科内开展无痛人流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计对照研究,抽签法随机分2组,35例/组。对照组予以常规麻醉干预,观察组则于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妇科综合干预。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得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结果 观察组苏醒时VAS得分(3.12±1.12)分、苏醒后30 min VAS得分(2.06±0.68)分、苏醒后2 h VAS得分(1.02±0.46)分均较对照组低(T=4.4661;T=6.6784;T=6.9242;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较对照组低(X =4.2424;P<0.05)。结论 妇科综合干预可有效减轻无痛人流术后宫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利于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无痛人工流产 术后宫缩痛 麻醉 妇科综合干预 术后疼痛得分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宫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预防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62例阴道分娩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参照组(n=31)、研究组(n=31)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综合护理,并对比护理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8月-2022年8月。结果 研究组产后出血量更低,满意度更高,有差异(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在宫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出血量,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提高患者围产期的安全性,让患者对工作更加满意,有应用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宫素治疗产后出血中应用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1年3月-2023年3月为研究时段,抽选该时段内在我院分娩的产后出血的产妇76例,按照护理方式分38组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其余38例为观察组行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产后2h出血量和产后24h出血量。结果:观察组的患者产后2h和产后24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用宫素治疗产后出血时,应用循证护理可以降低出血量,保障产妇生命安全的同时降低预后障碍,对产妇平安生产有明显的医学意义。

  • 标签: 循证护理 缩宫素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中药热熨包应用在顺产产妇产后宫痛中的止痛效果。方法 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60例生理产产妇,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行常规产后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在一般护理干预基础上对宫痛产妇行中药热熨法。结果 对2 组宫痛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方面比较,试验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生理产宫痛产妇实施中药热熨法可以降低产妇宫痛,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中药热熨 生理产 宫缩痛
  • 简介:摘要:目的:宫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中,探究临床治疗时生化汤的应用价值。方法:电脑随机法指导下,将本次筛选研究患者分为2组,即:对照组、实验组,统计发现,2组患者总例数为62,抽取时间起于2020年8月,止于2022年12月,临床检查后,各项指征与“宫乏力性产后出血”诊断指南所涉内容相符;在治疗阶段,将卡贝宫素用于对照组,生化汤用于实验组,各组抽取样本数31例,比较2组宫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治疗有效性。结果:关于总有效率,评测实验组抽取研究对象后,数值(96.77%,30/31)和对照组抽取研究对象(77.42%,24/31)比较,实验组居更高水平,P<0.05。结论:临床上,在改善出血症状,提高宫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总有效率方面,卡贝宫素、生化汤效果更佳,可推行、应用。

  • 标签: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总有效率 卡贝缩宫素 生化汤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宫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从我院收治的有宫乏力性产后出血风险的患者中随机挑选74例,且分为两个小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两个小组病例数均为37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使用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宫乏力性产后出血发生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2小时出血量为(174.20±10.30)ml、产后24小时出血量为(244.26±11.19)ml,对照组患者产后2小时出血量为(205.30±10.54)ml、产后24小时出血量为(345.20±10.36)ml,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量要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宫乏力性产后出血发生为2.70%,对照组患者宫乏力性产后出血发生为18.92%,观察组患者宫乏力性产后出血发生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宫乏力性产后出血预防中综合护理干预具有较为积极影响,可以有效减少患者产后出血量,降低宫乏力性产后出血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后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产后宫痛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在常规产后治疗的基础上接受TEAS治疗,而对照组则接受常规产后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小时和治疗后48小时的数值评定量表(NR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和疼痛发作次数、疼痛缓解、产后宫疼痛总持续时间和镇痛满意度。结果:治疗后24小时和48小时,两组的NRS评分、疼痛发作次数和疼痛持续时间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48小时,上述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经皮穴位电刺激 产后宫缩痛 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