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患者女,65岁,绝经20年。因腹痛2年入院,B超示盆腔实质性占位,体检左下腹触及一包块,即行剖腹探查,术中于宫底浆膜面见一圆形突起,剔除送检。大体椭圆形组织8.0×7.5×5.0㎝,表面见2个淡黄色圆形突起,有灰白色薄层包膜。切面为淡黄色脂肪组织,其间夹杂少量灰白色区。镜下瘤组织主由平滑和成熟脂肪细胞构成。子宫平滑脂肪瘤是一种罕见的子宫良性肿瘤,并且瘤体一般较小,而本例瘤体较大,平均直径6.8cm,实属罕见。且绝经近20年后发生,故可排除平滑肌瘤脂肪变性。

  • 标签: 子宫肌壁 平滑肌 脂肪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超定位沟臂丛神经阻滞与神经刺激仪引导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我院需要进行沟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征得患者同意后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麻醉方式,研究组采用B超定位下的麻醉方式,比较两组麻醉方式下患者的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以及镇痛的维持时间均明显少于参照组,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为优所占比例为67.5%,参照组患者麻醉效果为优者所占比例为47.5%,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成功率为97.5%,参照组患者的麻醉成功率为80.0%,对比P<0.05。结论采用B超定位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更佳,明显提高了患者的阻滞效果,对其手术期间的管理也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 标签: B超定位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神经刺激仪
  • 简介:摘要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在规范临床用药,提高用药质量,促进药物合理使用,保障病人用药安全,预防职业暴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院从层流台管理、配置清洁消毒管理、设备维护管理、废弃物管理等方面加强有效管理,确保药物成品质量,保证输液安全,收到满意的效果。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配置间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研究,对比传统麻醉、超声引导下麻醉的效果,分析超声引导的利弊。方法从2015年5月筛选患者,以手外科收治的择期或急诊手术患者入组,截至2016年12月,入组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传统组、超声组各100例,分别采用传统的手法解剖定位麻醉以及超声引导下麻醉,对比阻滞与麻醉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超声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成时间低于传统组,超声组超声组镇痛持续时间、阻滞效果Ⅰ级比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与传统组麻醉满意度分级对比差、优率、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出现1例刺破血管。结论超声引导下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相较于传统的麻醉方法,有助于加速阻滞起效速度,提高阻滞效果,但不会影响麻醉效果评价。

  • 标签: 臂丛神经 阻滞麻醉 肌间沟 超声引导
  • 简介:目的:对超声引导下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接受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两组。解剖定位组采取解剖定位进行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超声引导组则进行超声引导下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麻醉药物用量、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超声引导组患者麻醉效果高于解剖定位组,P〈0.05;超声引导组麻醉药物用量、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优于解剖定位组,P〈0.05;超声引导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解剖定位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缩短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延长镇痛持续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麻醉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沟加颈深浅丛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70例锁骨骨折手术患者进行研究,按患者麻醉方式将患者分为沟组(n=35,沟神经阻滞麻醉)和联合组(n=35,沟联合颈深浅丛阻滞麻醉),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症状。联合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与沟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沟加颈深浅丛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患者中的运用效果优良,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肌间沟 颈深浅丛阻滞麻醉 锁骨骨折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患有肩周炎的高原地区患者当中,同时给予患者沟注射与手法松解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6 年 5 月至 2017 年 9 月收治的 62 例高原地区肩周炎患者为相关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均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常规组患者需要接受沟注射治疗,联合组患者需要在上述基础上接受手法松解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联合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常规组,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后差异十分明显( P < 0.05 )。 结论: 针对高原地区患有肩周炎的患者治疗方式选择来讲,将手法松解疗法与沟注射相结合的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肩周炎 手法松解 高原 肌间沟注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相同剂量不同容量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5年4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右侧前臂骨折术后取内固定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0.5%罗哌卡因20ml和0.75%罗哌卡因13.3ml,对阻滞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甲组和乙组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实践证明,甲组不良反应率为4.7%,乙组不良反应率为9.5%,甲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乙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平静呼吸时和用力呼吸时的各级移动度明显少于乙组。结论相同剂量不同容量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明显,但是0.5%罗哌卡因20ml的优势更为突出,更容易引起膈麻醉,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相同剂量 不同容量 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 阻滞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超声引导的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和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需要进行上肢手术的患者列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实验组使用超声引导的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完全阻滞的概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高达100.0%,显著高于单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于相关神经痛觉阻滞的效果显著,且麻醉效果理想,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 标签: 超声引导 肌间沟 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麻复合枕小神经阻滞在面痉挛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行面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患者60例,分为全凭静脉麻醉复合枕小神经阻滞组(观察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对照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诱导时、切皮时、分离骨膜、术毕,术后1h、2h、4h、8h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VAS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以及术后苏醒质量和住院时间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诱导时、切皮时、分离骨膜、术毕、术后1h、术后4h和术后8h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1h、2h、4h和8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下降,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复合枕小神经阻滞有效提高面痉挛患者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患者苏醒质量,减少全麻药用量并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全凭静脉麻醉 枕小神经阻滞 面肌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腕横纹以远手外伤患者探讨以腕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疗效和沟臂丛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以60例我院收治的腕横纹以远手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观察A组和观察B组,分别以不同方式展开麻醉后对比其麻醉时间、满意度以及病情并发症情况。结果在麻醉起效时间上和满意占比上,观察A组比观察B组更短或更高;观察A组并发症发生概率比观察B组更低,以上资料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腕横纹以远的手外伤,对其行肌肉沟臂丛麻醉或腕部神经阻滞麻醉临床的麻醉效果均较好,但后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更快、并发症更少。

  • 标签: 腕部神经阻滞麻醉 肌间沟臂丛麻醉 腕横纹以远手外伤 麻醉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上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行上肢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对照1组24例,对照2组24例。观察组患者行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1组患者行单纯的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2组患者行单纯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评价3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统计患者的麻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的优良率为91.66%,对照1组为75%,对照2组为79.16%,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的优良率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均<0.05),平均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均<0.05)。结论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上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上肢手术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肌间沟麻醉 腋路麻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罗哌卡因浓度对于超声引导下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0月期收治的106例肩部或上臂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超声引导下沟臂丛神经阻滞中应用罗哌卡因,将其分为A组(0.250%浓度35例)B组(0.375%浓度)36例以及C组(0.500%浓度)35例,比较各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罗哌卡因的浓度越高,麻醉用药后的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效果更强,镇痛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相对更长。结论在超声引导下沟臂丛神经阻滞中,合理控制罗哌卡因的浓度和剂量,可以获得更好的麻醉效果。

  • 标签: 罗哌卡因 不同浓度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时采取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104例进行上肢手术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其中52例患者采取浓度为0.3%的罗哌卡因作为低浓度组,另52例患者采取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作为高浓度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经过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不同位置神经阻滞情况看出,高浓度组麻醉起效时间比低浓度组时间少,但是高浓度组镇痛保持时间以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比低浓度组时间长;且高浓度组患者各位置神经阻滞率比低浓度组阻滞率高,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均具有一定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效果更好,麻醉起效时间快,镇痛保持时间较长,但是同时延长患者运动阻滞时间。

  • 标签: 罗哌卡因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不同浓度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上肢手术患者120例,根据罗哌卡因浓度分为低浓度组和中度浓度组(各60例)。其中低浓度组患者给予浓度为30mL0.3%的罗哌卡因麻醉,中浓度组患者给予浓度为30mL0.5%的罗哌卡因麻醉,然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神经阻滞满意度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罗哌卡因麻醉后,中浓度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神经阻滞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将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应用于超声引导下沟臂丛神经阻滞,均有显著的麻醉效果且无不良反应,浓度越高麻醉效果和神经阻滞满意度越高。

  • 标签: 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