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腋窝前哨淋巴结(SLN)1~2枚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腋窝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预测nSLN转移风险。方法选择2002—2017年手术治疗的、SLN 1~2枚阳性的乳腺癌患者917例,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手术时间将患者分为建模组(497例)和验证组(420例)。以nSLN是否转移为因变量,建立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验证。结果917例患者的nSLN转移率为27.4%。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级、原发肿瘤脉管瘤栓、淋巴结包膜外受侵、SLN阳性数、SLN阴性数、SLN是否宏转移与乳腺癌患者腋窝nSLN转移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LN阳性数、SLN阴性数和SLN是否宏转移为乳腺癌患者腋窝nSLN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以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建立了列线图模型。建模组预测nSLN转移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18,验证组预测nSLN转移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2。结论利用6个危险因素建立的nSLN转移风险预测模型有较高的准确性,可能有助于临床医师进行临床决策。

  • 标签: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 非前哨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 列线图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充气经腋窝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浙江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采用单侧无充气经腋窝腔镜甲状腺手术(腔镜组)与采用单侧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开放组)的患者334例,其中男45例,女289例,年龄12~72岁。腔镜组患者139例,开放组患者19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8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1例,甲状腺腺瘤11例。绘制腔镜组手术探索发展曲线,划分技术探索期和技术稳定期,并比较技术稳定期腔镜组与开放组在手术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切口满意度上的差异。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年龄上腔镜组小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3±9.5)岁比(48.1±10.6)岁,t=11.31,P<0.01]。根据探索发展曲线,腔镜组技术探索期为51例,技术稳定期为88例。在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和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上,技术稳定期腔镜组的手术时间[(90.6±18.6)min、(93.5±22.0)min]和术后引流量[(121.5±87.6)ml、(155.5±69.1)ml]大于开放组手术时间[(61.6±15.6)min、(46.5±8.4)min]和引流量[(93.2±42.3)ml、(78.9±48.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28、7.23、3.35、3.05,P值均<0.05),这2组在手术出血量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7±6.8)ml比(13.5±7.7)ml,(16.3±14.1)ml比(11.9±5.1)ml,t值分别为0.74、1.05,P值均>0.05]。术后并发症方面技术稳定期腔镜组在颈前吞咽不适发生率以及切口满意度评估方面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比29.2%,P<0.01;(1.1±0.5)分比(2.8±0.7)分,t=21.12,P<0.01],但其术后锁骨上(下)区域麻木的发生率较开放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比0,P<0.01)。在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术后出血、术后血肿、术后感染、术后淋巴漏或乳糜漏的发生率上,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单侧无充气经腋窝腔镜甲状腺手术是一种安全性好且美容满意度高的手术方式。

  • 标签: 甲状腺切除术 外科手术,微创性 甲状腺肿瘤 腋窝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腋窝切口与传统乳晕切口手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的效果。方法2018年7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乳房整形美容中心手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患者50例,年龄18~40(25.3±6.0)岁,其中内窥镜辅助腋窝切口组24例,传统乳晕切口组26例。术后对手术效果、患者满意度进行定量评估及组间比较。结果内窥镜辅助腋窝切口组24例出现血肿1例(4.2%)、血清肿1例(4.2%)、切口愈合不良1例(4.2%);传统乳晕切口组26例出现血肿2例(7.7%)、乳头感觉减退2例(7.7%)、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方面,内窥镜辅助腋窝切口组瘢痕满意度明显优于传统乳晕切口组(t=2.064,P<0.05)。结论内窥镜辅助腋窝切口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瘢痕隐蔽,显著改善乳房外观,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男性乳腺发育 内窥镜 修复外科 前瞻性队列研究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的相关临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福建省立医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根治术的乳腺浸润性癌病例,共纳入1 002例,均为女性,腋窝清扫范围为腋中组或腋下组水平,收集临床病理因素及分子分型,采用χ2检验筛选ALNM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进行多因素分析,并得到相应的比值比(OR)。结果χ2检验发现年龄、组织学分级、脉管侵犯、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是ALNM的危险因素,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肿瘤大小(OR=1.900,P<0.05)与脉管侵犯(OR=3.390,P<0.05)是ALNM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分子分型间ALNM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的意义(χ2=19.418,P<0.05)。管腔A型与三阴型肿瘤ALNM率较低(37.50%与35.24%),Her-2阳性型及管腔B(Her-2阳性)型与ALNM紧密相关(64.95%与60.50%),其中Her-2型肿瘤ALNM风险是管腔A的2.55倍(P<0.05)。结论不同特征的乳腺癌伴随不同的ALNM风险,术前充分评估ALNM风险,合理选择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或腋窝清扫术,避免手术评估过度或不足。

  • 标签: 乳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分子分型 腋窝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乳腺癌患者早期乳腺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切除肋间臂神经和加强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其临床疗效,揭示加强保留肋间臂神经对乳腺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远期作用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年 3月 至2017年 5月 来我院接诊的行乳腺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29例乳腺癌早期患者的临床资料,上述患者依据有无保留肋间臂神经分为保留组( 15例)和切除组( 14例)。通过对上述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的对比分析;并于术后不同时间分别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如感觉障碍发生率、上肢水肿发生率、局部复发率和远端转移率差异。 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纳米碳混悬液作图法与无染料法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清扫中淋巴结检出数目及腋窝微小淋巴结检出数目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四川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7月1日经新辅助治疗后拟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的乳腺癌患者66例,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纳米碳作图法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分别使用术前24 h皮下注射纳米碳后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与不使用染料直接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两种方法,统计两组患者腋窝淋巴结检出数目及腋窝微小淋巴结检出数目情况。结果纳米碳作图法组腋窝淋巴结检出数目及微小淋巴结检出数目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腋窝淋巴结数目:(19.3±6.2)枚与(14.9±6.7)枚,P=0.007;腋窝微小淋巴结数目:2.0(0.5,3.0)枚与0(0,1.0)枚,Z=-4.328,P<0.001]。结论纳米碳混悬液作图法可以增加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清扫中淋巴结检出数目,同时对一些不易发现的腋窝微小淋巴结的检出也具有优势。

  • 标签: 乳腺癌 纳米碳混悬液 腋窝淋巴结清扫 微小淋巴结 新辅助化疗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 癌前哨淋巴结活检 代替腋窝 淋巴结 清扫的护理配合方法。 方法: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和手术间及各种特殊器械的准备工作;术中巡回护士实施有效安全的体位管理、胃管护理及仪器摆放,器械护士熟悉手术步骤、密切配合医生,严格无菌无瘤技术操作。 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并发症发生。行保腋手术的患者术后引流量及引流时间明显减少,术后上肢功能明显改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减少。 结论:以乳腺癌前哨检淋巴结活代替腋窝清扫的保腋手术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同时,也显著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腋窝淋巴结清扫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癌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抽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癌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开放式甲状腺癌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疼痛评分、围术期指标、淋巴清扫情况、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甲状旁腺误切率、术后低血钙病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2天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第5天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癌切除术与传统开放甲状腺根治术相比,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且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较低。

  • 标签: 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腺癌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泛影葡胺局部注射联合上肢弹力绷带包扎法治疗老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腋窝积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腋窝积液患者68例,其中34例(观察组)行泛影葡胺局部注射联合上肢弹力绷带包扎法+负压引流并局部加压包扎治疗,34例(对照组)行单纯负压引流并局部加压包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腋窝引流量、腋窝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观察组腋窝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腋窝引流管留置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89、5.831,P<0.05或0.01)。两组患者均无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泛影葡胺局部注射联合上肢弹力绷带包扎法可明显减少腋窝引流量、显著缩短腋窝引流管留置时间,简便易行、安全性高。

  • 标签: 乳腺肿瘤 改良根治术 腋窝积液 泛影葡胺 弹力绷带
  • 简介:摘要随着个体化精准治疗时代的到来,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状态的评估对乳腺癌患者显得尤为重要。超声在评估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存在大量假阴性的弊端,本文拟对导致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超声诊断假阴性的因素进行综述。

  • 标签: 乳腺癌 超声 腋窝淋巴结转移 假阴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乳腺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1~至2019年12月我院收入的3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前哨淋巴结切除,并送术中快速病理和术后病理检测,再做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将得到的淋巴结送病理检查。分析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检测结果。结果:此次研究检出前哨淋巴结30例,成功率为100%。结论:在乳腺癌手术治疗中,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在保乳方面有积极影响,值得在临床运用及大力推广。

  • 标签: 乳腺癌 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蒂胸背动脉穿支(TDAP)皮瓣整复腋窝中重度瘢痕挛缩畸形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7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29例腋窝中重度瘢痕挛缩畸形患者,其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为14~42岁,双侧腋窝瘢痕挛缩畸形3例、单侧腋窝瘢痕挛缩畸形26例。完善术前相关检查,控制基础疾病后,在气管插管麻醉下行腋窝瘢痕切除松解,瘢痕切除松解后创面面积为7.5 cm×5.0 cm~21.0 cm×8.5 cm。采用带蒂TDAP皮瓣进行整复,皮瓣转移前根据需要进行适当修薄,皮瓣面积为9.0 cm×6.0 cm~22.0 cm×10.0 cm。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观察皮瓣修薄情况,术后和随访时皮瓣成活情况及随访时肩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共切取32个带蒂TDAP皮瓣,其中14个皮瓣未修薄,厚度为9.0~15.0 mm,平均13.6 mm;18个皮瓣进行修薄处理,修薄后皮瓣厚度为5.0~8.0 mm,平均7.5 mm。3例患者术后72 h内3个皮瓣远端局部出现小面积变黑和坏死,其中2个为修薄皮瓣、1个为未修薄皮瓣,经高压氧、换药等治疗后愈合。1个皮瓣术后8 h因蒂部受压出现静脉淤血,当压力解除后皮瓣颜色明显好转,其余皮瓣存活良好。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9~36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皮瓣均存活良好,皮瓣颜色与受区基本一致,未出现明显挛缩;患者肩关节运动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肩关节外展角度90.0~145.0°,平均130.0°。结论带蒂TDAP皮瓣是整复腋窝中重度瘢痕挛缩畸形较佳的选择,如果能根据腋窝缺损情况进行适当修薄将会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 标签: 外科皮瓣 瘢痕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 整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早期护理应用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水肿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探讨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产生的影响。方法:录入数据库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中接受腹腔镜手术的阑尾炎患者的基本资料,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加入样本池中,根据随机均分法分为两组,按照实验习惯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内纳入20名患者样本。护理完成后,记录所有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显著(P

  • 标签: 早期护理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应用效果 护理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腋窝入路无充气腔镜下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淮北市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单侧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及观察组(40例)。观察组采用经腋窝入路无充气腔镜下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性手术方案治疗。记录两组患者中央区清扫淋巴结数、分离皮瓣及建腔时间、手术总时间、引流量及住院天数;对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估并详细记录;术后3 d、1个月及3个月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颈部及胸前疼痛情况;治疗前及治疗结束24 h后检测患者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术后3个月对患者美容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分离皮瓣及建腔时间、手术总时间、引流量、住院天数分别为(34.27±4.38)min、(130.75±12.28)min、(143.49±15.48)ml、(7.21±1.95)d,对照组分别为(12.43±1.83)min、(90.38±8.65)min、(87.48±12.11)ml、(5.48±1.32)d,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098、17.002、18.024、3.576,均P<0.01)。观察组术后3 d胸前疼痛V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24 h后观察组CRP水平及WBC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美容满意度评级观察组Ⅰ级6例、Ⅱ级31例、Ⅲ级2例、Ⅳ级1例,对照组Ⅰ级1例、Ⅱ级10例、Ⅲ级24例、Ⅳ级5例,观察组美容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伤口感染、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皮下血肿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腋窝入路无充气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及美容效果,并可有效减少患者体内炎症反应。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经腋窝入路无充气腔镜 开放性手术 甲状腺癌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X线影像组学方法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病理证实为乳腺癌女性患者的临床及X线资料。共入组214例患者,年龄30~85(53±11)岁,并按照3∶1的比例随机分成训练集(n=153)和验证集(n=61)。根据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分为腋窝淋巴结阳性组99例,阴性组115例。对获得的双乳内外斜位(MLO)和头尾位(CC)X线图像进行病灶分割和特征提取。应用LASSO回归模型分别从CC、MLO和CC联合MLO图像的高维特征中依次筛选出3、9和7个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的组学特征。根据影像组学特征和临床特征构建预测模型。使用10折交叉验证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腋窝淋巴结阳性组病灶大小大于腋窝淋巴结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1,P<0.05)。在验证集中,单独CC、MLO、CC联合MLO图像、临床特征及临床特征联合CC和MLO图像的组学特征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效能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680、0.723、0.740、0.558和0.714,其中,CC联合MLO图像的预测效能最大,AUC值均高于单独CC、MLO图像、CC联合MLO图像预测效能。结论乳腺X线组学特征可术前定量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但仍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

  • 标签: 乳腺肿瘤 淋巴转移 乳房X线摄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腋窝入路Ⅰ型双平面假体隆乳术后远期乳房感觉异常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发病原因。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由同一术者实施的内镜辅助下腋窝入路Ⅰ型双平面假体隆乳术患者临床资料,并让患者于2018年7~10月来院复查,通过整复外科医师对患者进行问询和乳房触诊,以及患者填写问卷,随访乳头乳晕复合体(NAC)、乳房下皱襞(IMF)及乳房其他区域是否存在感觉减退、感觉消失、感觉过敏、乳房疼痛等并发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3例女性小乳症隆乳患者,年龄26~41岁,术后随访21~52个月。医师触诊及问诊结果:53例患者中10例出现乳房感觉异常或疼痛,其中6例(11.3%)出现NAC感觉减退,1例(1.9%)出现NAC感觉过敏,2例(3.8%)IMF感觉减退,1例(1.9%)出现术后乳房长期疼痛,无NAC感觉消失、IMF感觉消失、IMF感觉过敏病例。共51例患者完成乳房感觉问卷调查,其中33例(64.7%)存在乳房疼痛,12例(23.5%)存在乳头感觉减退,5例(9.8%)存在一过性乳头感觉减退。结论内镜辅助下腋窝入路Ⅰ型双平面乳房假体隆乳术后远期乳房感觉异常发生率较低,可能主要是由术中离断支配NAC的周围神经所导致。

  • 标签: 内窥镜 乳房植入物 感觉异常 隆乳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乳腔镜腋窝入路与传统乳晕切口在男性乳腺发育症手术治疗上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46例在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确诊为男性乳腺发育症的患者,行乳腔镜下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术和传统乳晕切口手术的临床资料,对比腔镜组与传统组术式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近期并发症情况、住院总费用、术后6个月满意度等情况。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包辅助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在年龄(t=-0.550,P=0.473)、BMI(t=0.695,P=0.353)、病变位置(χ2=1.657,P=0.198)及Simon分类(χ2=0.762,P=0.683)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腔镜组与传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t=-0.528,P=0.596)、术中出血量(t=0.489,P=0.999)、拔管时间(t=-0.148,P=0.755)、术后近期并发症情况(t=0.453,P=0.370)、平均住院时间(t=-0.450,P=0.676)、住院总费用(t=-0.340,P=0.486)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乳腔镜手术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较传统开放手术微创美观,且较为安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腔镜 男性乳腺发育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早期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应用,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 1日到 2019年 12月 1日在我院外科接受手术治疗后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 90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通过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乳腺以及腋窝淋巴结,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出回顾性的总结和分析,其中 50例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组,剩余 40例乳腺癌未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组。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患者术前经过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早期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学价值指标。结果: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皮质明显增厚呈向心性生长,淋巴结内钙化灶以及淋巴结长短径比(L/S),淋巴结边界模糊等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检出率高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未转移患者( P< 0.05);发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血流分布类型主要表现为周边型( P< 0.05)。结论:在早期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方面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所呈现的影像学都有一定特征,能够为患者后期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可推广应用。

  • 标签: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 早期诊断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