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后调节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经过规范验配后配戴角膜的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患者 58 例 (116 只眼 ) 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与观察组年龄、性别、屈光状态相匹配的配戴框架的患者 58 例 (116 只眼 ) 作为对照组。观察 2 组患者经过不同矫正方式 6 个月后 正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调节滞后量、单眼调节幅度、单眼调节灵敏度和双眼调节灵敏度的变化,并对 2 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正相对调节、单眼调节幅度、单眼调节灵敏度和双眼调节灵敏度增加,调节滞后量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 . 05)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负相对调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 05) 。结论角膜配戴可以改善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患者的调节功能,这也可能为角膜术延缓近视进展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青少年 中低度近视调节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佩戴角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青少年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00只眼,对50例患者均给予角膜治疗,比较50例患者使用角膜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安全性。结果50例患者佩戴角膜12个月后,平均裸眼视力由佩戴前的0.43±0.34提升到平均裸眼视力1.03±0.56,治疗前后患者视力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青少年近视患者在佩戴角膜的12个月中,共有16例患者出现轻度眼角膜上皮损伤,其中10例患者是随访发现6例患者为主动向医生反馈,16例出现眼角膜上皮损伤的患者均接受了医院检查,并对眼角膜损伤程度进行分级,根据眼角膜损伤程度再次进行佩戴方法培训,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后,患者均获得痊愈,继续进行角膜治疗。讨论运用角膜治疗青少年近视,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角膜塑形镜近视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84例青少年近视长期配戴角膜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的分析比较。方法选取2014年02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进行近视验配角膜的84例青少年近视患者,将所有患者在戴后不同时间的裸眼视力、残余屈光度以及其相关并发症等进行分析观察。结果①84例患者168眼在佩戴角膜后1周、4周、8周、12周时其裸眼视力与佩戴前均有较好的改善,与未佩戴时视力差距明显较大,即P<0.O5;②84例患者168眼在佩戴眼镜后1周、4周、8周、12周时其残余屈光度与佩戴前均有较好的改善,与未佩戴时差距明显较大,即P<0.O5;③佩戴眼镜后有眩光、角膜感染等并发现象。结论青少年近视患者长期配戴角膜对于患者近视屈光度具有较好的改良结果,其佩戴期间并发症状较少,改善了近视症状,值得临床推广重视。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青少年 近视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矫正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方法选择至我院就诊的60例(96眼)近视性屈光参差青少年患者(2015年6月25日-2016年6月25日),对所有患者均给予角膜矫正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病情随访,得知裸眼视力≥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1.0以上的共有87眼,占据百分比为90.63%,治疗前后屈光参差度分别达到(3.13±1.20)D与(0.34±0.35)D,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相比治疗前,治疗后患者近视加深速度有所减慢,P<0.05,治疗前的高度数眼与低度数眼分别为(-3.85±2.05)D与(-1.04±1.30)D,治疗后的高度数眼与低度数眼分别为(-4.22±1.82)D与(-1.24±1.53)D。结论采取角膜矫正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便于将双眼视觉功能有效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双眼视觉 角膜塑形镜 近视性屈光参差 青少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角膜对青少年近视眼视力、眼压和生物测量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眼科就诊并佩戴角膜的青少年近视眼患者共68例(120只眼),观察患者戴前、戴1周、戴1月、戴3月和戴6月的裸眼视力和平均屈光度、眼压、眼轴长度、前房深度、角膜曲率、角膜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进行角膜佩戴后,患者进行角膜佩戴后的裸眼视力较戴前出现明显的提高(P<0.05),患者的平均屈光度较配前出现下降(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行角膜佩戴后,患者的眼轴长度和前房深度较戴前对比无差异(P>0.05),患者佩戴角膜角膜曲率和角膜厚度较佩戴前出现降低(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青少年近视眼患者进行角膜佩戴后,能有效的控制近视效果,提高了患者的裸眼视力,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眼压及生物测量参数,临床运用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青少年 近视 眼压 生物测量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夜戴型角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7例青少年近视患者进行配戴夜戴型角膜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眼部状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配戴角膜治疗后,裸眼视力、等效球于配戴一周内有明显变化(P<0.05),配戴1个月后无明显变化(P>0.05);角膜曲率配戴1周内明显降低(P<0.05),1周后无明显变化(P>0.05);配戴前后角膜厚度、眼压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夜戴型角膜有助于青少年近视患者的治疗,帮助患者改善视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青少年近视 夜戴型 角膜塑形镜
  • 简介:摘要:评价配戴夜戴型角膜矫治青少年轻中度近视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 我院眼科门诊改为我院角膜验配中心门诊 2013 年 1 月 -2014 年 6 月 收治的 12-18 岁轻中度近视患者 160 例 320 眼,随机分组,观察组配戴夜戴型角膜,对照组戴单焦点框架眼镜,分别在配戴后 2 年,观察两组屈光度数、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变化。 结果 在戴 2 年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屈光度数、角膜曲率及眼轴的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近视矫治效果显著。结论 角膜具有快速、安全、可逆的特点,长期配戴可有效控制和延缓青少年近视的发展,是矫治青少年近视的安全有效的临床方法。

  • 标签: 塑形镜 控制青少年近视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矢量分析法对比近视伴较高散光的青少年配戴球面和环曲面角膜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5年 2月 -2016年 8月接诊的 30例青少年儿童,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20例行球面角膜,对照组 10行环曲面角膜,分析两组裸眼视力、角膜散光情况。结果两组戴 3个月裸眼视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同时两组角膜散光 J0在配戴后各时间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但两组角膜散光 J45在配戴后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 0.05)。结论针对较近视合并高散光青少年儿童配戴普通球面与环面角膜,虽然前者可以获得良好的裸眼视力,但角膜散光较差,值得借鉴。

  • 标签: 近视 散光 角膜塑形术 球面 环曲面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角膜板层切除联合多层羊膜移植术后的病人佩戴角膜绷带对舒适度、疼痛度及病灶预后的改善情况。方法 :收集 26例行角膜板层切除联合多层羊膜移植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常规护理联合角膜绷带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适程度。结果:观察组中的患者术后各种不适症状均比对照组减轻或减少,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角膜板层切除联合多层羊膜移植术后佩戴角膜绷带可以显著减轻术后患者眼部诸多不适症状和疼痛。

  • 标签: [ ] 绷带镜 无菌性角膜溃疡 羊膜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双侧鼻翼缘切口隆鼻联合鼻翼软骨术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6年10月接受隆鼻手术病人94例,利用抽签将其平分为两组,每组47人,1组为对照组,采用双侧鼻翼缘切口隆鼻整形;2组为观察组,采用双侧鼻翼缘切口隆鼻联合鼻翼软骨术整形。对比两组病人隆鼻美学评分和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各项隆鼻美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87%和89.3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侧鼻翼缘切口隆鼻联合鼻翼软骨术进行隆鼻效果明显,美观度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双侧鼻翼缘切口隆鼻 鼻翼软骨整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微型钛板内固定整复术在眼眶骨折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2月-2016年3月期间该院接收治疗的眼眶骨折患者共103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采取的内固定方式将10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55例患者采取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为观察组,48例患者采取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板内固定治疗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愈合情况。结果本次微型钛板内固定整复术中,一次性整复微型钛板固定成功27例,粉碎性眼眶骨折患者进行II期整复微型钛板固定38例,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整复固定手术,手术后未出现排斥反应或脱落等并发症。随访3个月,经CT扫捕检查,55例复合眼眶骨折,骨性眶壁解剖复位良好,整复材料无不良反应,无脱出、移位及感染。眼球内陷、移位恢复50例,占90.1%。52例中全部生活范围复视消失,3例(5.4%)残留周边复视。对照组中整复材料3例出现不良反应,2例脱出、1例移位并发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眼球内陷、移位恢复36例,占65.5%。观察组患者的恢复率为90.1%,不良反应率为0.0%。对照组患者的恢复率1为65.5%,不良反应率2为6.2%。两组患者在恢复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6.384,P<0.05;X?2=5.937,P<0.05)。结论在眼眶骨折的复位固定处理过程中,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整复术可以很好的对眼眶受损软组织进行整复,该方法操作简单,对患者影响较小,是整复眼眶和颜面部骨折理想材料之一,有利于促进患者眼球运动功能的恢复。

  • 标签: 眼眶 骨折 微型钛板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应用三维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院2011年1月-2017年1月间接诊的颅骨缺损患者中随机选取4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对病患实施分组治疗,24例采用传统手工方式治疗的为对比组,24例采用三维钛网方式治疗的为实验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时间、钛钉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随访1年患者对修补后外观的满意度观察组为97.6%,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结论应用三维钛网修补颅骨缺损,具有手术时间短,钛钉用量少,外观满意度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具有非常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三维塑形钛网 修补 颅骨缺损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翼状胬肉切除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硬性角膜接触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03/2016-03经我院诊断为单侧翼胬肉老年患者90例90眼进行分组对比研究。观察组45例45眼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跑移植术后硬性角膜接触,对照组45例45眼行单纯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两组患者观察指标包括:角膜愈合时间和术后1、3、5、7d时两组患者疼痛程度(VAS评分)、胬肉复发几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角膜刺激症状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角膜愈合时间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显示,术后1、2d时对照组患者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胬肉愈合复发几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术后结合硬性角膜接触对老年翼状胬肉效果明显,患者愈合较快,还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同时不会增加胬肉复发率。

  • 标签: 原发性单侧翼状胬肉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硬性角膜接触镜 干预效果 VA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面部年轻化及面部轮廓中应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面部年轻化及治疗者37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术,对所有治疗者治疗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分析。结果37例治疗者中26例接受1次手术后达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其余11例治疗者接受2~3次手术后达到满意效果。所有治疗者中2例出现红肿、结节的不良反应,1例出现过度充填。结论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在面部年轻化及中的应用效果良好,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整形手术,可在临床中广泛开展应用。

  • 标签: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 面部年轻化 塑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绷带在翼状胬肉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接受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患者42例(42眼睛)作为对象,随机地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1例,研究组患者术后角膜表面配绷带型角膜接触,5d后取下,对照组患者不做任何处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和术后角膜上皮荧光色素染色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的每个时间点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角膜上皮荧光染色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翼状胬肉术后使用角膜绷带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疼痛,减少刺激症状,促进术后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属于简单、有效、便于掌握的辅助治疗措施,可在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 标签: 翼状胬肉 角膜绷带 疼痛 角膜上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角膜病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眼膜病患者60例(60眼)。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行穿透性角膜移植。结果角膜植片透明者54例,视力≥0.3者20例,≤0.04者7例,0.05~0.2者32例,出现免疫排斥反应5例。结论角膜穿孔或角膜瘢痕者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应重视防治术后免疫排斥反应。

  • 标签: 角膜病 穿透性角膜移植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 目的 观察分析不同位置角膜切口对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和视力的影响。方法 在本院 2016年 9月— 2017年 9月间接诊的白内障患者中随机选取 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50例角膜切口位置选择在颞侧角膜缘后上方 11—1 点钟位置做反眉状切口 的为 A组, 50例角膜切口位置选择在颞侧角膜缘后 做反眉状切口,左眼选择在 2—4 点钟位置,右眼选择在 8—10 点钟位置 的为 B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术后角膜散光和视力情况。结果 B 组 患者术后 3d 末祼眼视力达到( 0.4—0.8 )的百分比为 80.00% , 术后 1 月末祼眼视力达到( 0.4—0.8 )的百分比为 94.00% ,明显高于 A 组的 56.00% 和 82.00% ;术后 7d 末的平均散光屈光度为( 1.12±0.55 ),术后 1 月末的平均散光屈光度为( 0.76±0.49 ),明显低于 A 组的( 1.39±0.55 )和( 1.17±0.52 ); 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白内障囊外摘除 手术切口选择在颞侧角膜缘后 做反眉状切口,左眼选择在 2—4 点钟位置,右眼选择在 8—10 点钟位置,能够有效促进术后视力恢复,降低对 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

  • 标签: 角膜切口 白内障 角膜散光 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维生素C局部应用治疗角膜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99例角膜炎、角膜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9例,给予常规眼科方式治疗,观察组50例,采用维生素C局部应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00%,复发率为6.0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9.39%,复发率为22.45%。两组比较,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C局部应用治疗角膜角膜溃疡具有显著疗效,且不易复发,治疗效率高、安全性好。值得借鉴应用。

  • 标签: 维生素C 角膜炎 角膜溃疡
  • 简介:背景:去骨瓣减压治疗后需进行缺损颅骨的修补。既往使用的自体骨、异体骨、有机材料等存在效果不理想、感染等风险,而钛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颅骨修补材料,数字化三维成型可以使其与颅骨缺损完好匹配,较好地还原患者缺损部位的解剖原貌。目的:探索三维钛板颞肌下修补额颞区颅骨缺损修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国南通大学附属吴江医院(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进行治疗,应用三维钛板颞肌下修补治疗的颅骨缺损患者38例的手术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评价指标为术后12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次要评价指标为修复后1,6,12,18,24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分级评分、卡氏功能状态评分、NIHSS评分和头颅CT检查结果。试验方案已于2017-10-11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为ChiCTR-IOC-17012947。结果与结论:目前已完成的部分数据分析结果:38例患者已进行6-24个月不等的随访,未见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头颅CT结果均显示钛网及钛钉固定良好,颅骨形态对称,未见皮下积液及颅内出血。通过额颞区颅骨缺损患者并发症、神经功能及影像学的结果,为临床定制三维钛板颞肌下修补额颞区颅骨缺损提供了试验依据。

  • 标签: 颞肌 颅骨 组织工程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角膜异物患者各相关因素的分析,探讨角膜异物发生、发展、及预后的规律。方法:对 928例角膜异物病人各相关因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统计结果显示:男:女 =22.81:1,左眼:右眼 =1.30: 1; 20—40岁 占 人群发病人数的

  • 标签: 角膜 角膜异物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