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百草中毒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百草中毒患者43例病历资料展开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43例患者中33例救治成功,10例死亡,总死亡率为43.5%。结论:尽早洗胃,及时进行血液灌注,术后给予患者优质护理治疗,可有效降低百草中毒死亡概率。

  • 标签: 百草枯 中毒 急救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敌草快(DQ)混合百草(PQ)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日至2022年3月31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45例百草、敌草快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混合组、百草组(PQ组)和敌草快组(DQ组)。对比三组临床指标、器官功能不全,不同中毒剂量与预后的差异。根据混合组患者90 d存活情况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对比生存组与死亡组各指标差异。将各指标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经Log-Rank检验后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混合组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混合组31例,PQ组92例,DQ组22例。三组对比年龄、中毒量、器官功能不全个数、PSS评分和APACHE II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组主要损伤器官为肠道、肾脏、肝脏、肺脏和神经系统,各器官损伤比例高于PQ组和DQ组。三组对比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HB、肌酐、AST、乳酸、PT和APTT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中毒组口服<20 mL均存活,口服20 ~50 mL共8例,均死亡,口服51 ~100 mL共11例,死亡8例(72.7%),口服>100 mL共10人,死亡9人(90%)。混合中毒组中敌草快浓度>5 000 ng/mL患者均死亡。31例混合中毒患者中有30例(96.78%)患者毒物检测敌草快浓度明显高于百草浓度。混合中毒患者生存组与死亡组性别、年龄、中毒至入院时间、中毒剂量、淋巴细胞计数、Hb、BNU、CK、总胆红素、pH、PT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中毒剂量、入院血浆PQ浓度、入院血浆DQ浓度、乳酸为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敌草快混合百草中毒可造成多器官功能损伤,主要损伤脏器为肠道、肾脏、肝脏、肺脏、神经系统。混合中毒相比PQ或DQ中毒具有更高的脏器损伤发生率,病情更加严重,具有更高的病死率。中毒剂量、入院血浆PQ浓度、入院血浆DQ浓度、乳酸为混合除草剂中毒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百草枯 敌草快 混合中毒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粪移植(FMT)对砷染毒子代大鼠神经行为及肠道群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4月,选择36只8周龄SPF级SD大鼠,根据大鼠体重按随机区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砷染毒组(As组)、砷+生理盐水组(As+NaCl组)和As+FMT组,各组中雌鼠6只、雄鼠3只;选取对照组大鼠粪便作为粪菌液供体。大鼠饮用含75 mg/L亚砷酸钠的自来水1周后进行合笼,至子代大鼠出生终止砷暴露。雌鼠出现阴栓后在神经发育致畸窗口期进行粪菌液灌胃,灌胃体积为1 ml/100 g,间隔2 d 1次,共3次。子代大鼠断乳后每周记录体重变化,出生第6周后,采用水迷宫试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旷场试验观察大鼠自主探索行为与紧张度的神经行为表现;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检测As组和As+FMT组大鼠粪便样本中群多样性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s组大鼠在目标象限的游泳距离比和停留时间比,以及穿越平台的次数均明显下降,且大鼠在中心区的运动路程、进入次数和跨格数均明显降低(P<0.05);与As组比较,As+FMT组大鼠在目标象限的停留时间比,在中心区的运动路程和进入次数均明显升高(P<0.05)。肠道群多样性分析显示,As+FMT组大鼠粪便群在门水平上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高于As组(68.34%比60.55%),厚壁门相对丰度低于As组(28.02%比33.48%);在属水平上,As+FMT组普氏相对丰度明显高于As组,成为优势属(42.08%比21.78%)。此外,对比As组,As+FMT组大鼠粪便群中有22个上升的属,21个下降的属(P<0.05)。LEfSe法分析结果显示,As+FMT组差异属中的优势为普氏和UCG_005,其相对丰度明显高于As组(P<0.05)。结论FMT可能缓解砷染毒子代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受损和焦虑样行为,改善紊乱肠道群。

  • 标签: 大鼠 子代 粪菌移植 神经行为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合并艰难梭感染(CDI)的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肠道群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IBD患者54例。根据是否合并CDI,将患者分为CDI组(n = 20)和非CDI组(n = 34)。同时设健康对照40例。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进行肠道群的测定,比较3组样本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物种组成的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非CDI组和CDI组α多样性(Chao1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更低(均P<0.05)。两组与健康对照组在β多样性(肠道群结构)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CDI组和非CDI组间α多样性及β多样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非CDI组和CDI组中粪杆菌属相对丰度更低,而变形门和肠杆菌科相对丰度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非CDI组相比,CDI组副拟杆菌属和罗斯氏属相对丰度更低,而拟梭属相对丰度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efse分析显示活泼瘤胃球菌、梭属的无害梭和类腐败梭、香肠乳杆菌以及消化链球菌科是CDI组中对差异贡献显著的标志物种。结论与健康人群及未合并CDI的IBD患者相比,IBD合并CDI患者肠道群物种组成存在特异性改变。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艰难梭菌 肠道菌群 机会性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肥胖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病之一,而腹型肥胖对人类危害更大,我国人群又以腹型肥胖为主,腹型肥胖容易伤及内脏,因此控制腹型肥胖意义重大。通过对腹型肥胖人群粪便的研究,发现腹型肥胖人群肠道群组成不同于一般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菌群失调。腹型肥胖的原因除与菌群失调有关,尚存在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缺乏体力活动。本文通过探讨腹型肥胖与肠道群之间可能存在的各种关系,希望能为腹型肥胖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个方向。

  • 标签:    腹型肥胖 肠道菌群 菌群失调
  • 简介:摘要:随着制药科技的不断发展,除过滤技术也广泛应用于该领域,尤其在液体制剂生产过程中除过滤是无菌保障的关键因素,故本文将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除过滤(液体)的原理、滤器选型、验证、完整性检测及其在无菌液体生产过程中的运用进行分析研究。

  • 标签: 除菌过滤 微生物 兼容性 溶出物 完整性 无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百草(PQ)摄入量、尿蛋白及心肌酶指标在判断急性PQ中毒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于2021年9至12月,选取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01例急性PQ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中毒后60 d的随访结果,将研究对象分成存活组(78例)和死亡组(123例)。分析两组患者中毒信息、治疗方案、PQ摄入量、尿蛋白、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等资料的差异性,用logistic回归和Cox回归分析中毒结局与PQ摄入量、尿蛋白和各心肌酶指标之间的关联,用ROC曲线和主成分分析探索高效能预测急性PQ中毒结局的指标。结果死亡组患者的PQ摄入量[50(20,100) ml]、尿蛋白(总秩次为15 570.50)、肌酸激酶[(336.36±261.96) U/L]、肌酸激酶同工酶[(43.91±43.74) U/L]、乳酸脱氢酶[(346.01±196.50) U/L]、α-羟丁酸脱氢酶含量[(271.23±11.92) U/L]均高于存活组[分别为15(10,20) ml、4 730.50、(187.78±178.06) U/L、(18.88±15.50) U/L、(190.92±60.50) U/L、(152.60±48.34) U/L](P<0.05)。急性PQ中毒结局与PQ摄入量、尿蛋白、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均呈正向关联(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与急性PQ中毒患者预后均呈正向关联(P<0.05)。ROC曲线和主成分分析显示,PQ摄入量、尿蛋白和各心肌酶联合指标在判断患者预后的效能和权重最高(AUC=0.91,权重系数=0.19,灵敏度=0.76,特异度=0.89);当联合得分≥4分时,准确预测患者死亡的概率为91%(阳性预测值=0.91)。结论PQ摄入量、尿蛋白联合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判断急性PQ中毒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百草枯 口服 中毒 尿蛋白 心肌酶 预后
  • 作者: 闫永吉 李双 马瑞敏 范亚丽 马婧 叶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23年第02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间质性肺疾病临床诊疗中心,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北京 100020 航空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北京 10001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间质性肺疾病临床诊疗中心,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北京 100020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北京 10130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间质性肺疾病临床诊疗中心,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北京 1000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百草(PQ)中毒大鼠模型,探讨吡非尼酮(PFD)干预PQ所致肺纤维化的作用。方法于2017年4月,选取雄性6~8周龄Wistar大鼠,PQ一次性腹腔注射给药,PFD在染毒后2h灌胃给药,每天灌胃剂量为100、200和300 mg/kg,分为生理盐水组、PQ组、PQ+PFD 100组、PQ+PFD 200组、PQ+PFD 300组,每个观察时间点每组各10只大鼠,观察染毒后不同时间点(第1、3、7、14、28、42、56天)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情况及不同剂量PFD干预后对PQ诱导大鼠肺纤维化的作用,肺组织病理评估采用Ashcroft评分法。选取PQ+PFD 200组进一步探讨其肺组织的病理改变,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同时测定血清和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B、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A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以及PQ浓度。结果PQ染毒后第1~7天,大鼠出现肺脏炎症,第7~14天大鼠肺脏炎症较前加重,第14~56天出现肺纤维化。与PQ组比较,染毒后第7、28天PQ+PFD 200组和PQ+PDF 300组大鼠肺组织纤维化Ashcroft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Q+PFD 100组大鼠肺组织纤维化Ashcrof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Q染毒后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第28天达峰值;与PQ组比较,PQ+PFD 200组大鼠第7、14、28天时羟脯氨酸水平降低,第3、7天时丙二醛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血清和肺组织TNF-α、IL-6水平于PQ染毒后第7天达峰值,TGF-β1、FGF-B、IGF-1于染毒后第14天达峰值,PDGF-AB于第28天达峰值;与PQ组比较,PQ+PFD 200组大鼠第7天血清IL-6水平明显下降,第14、28天血清TGF-β1、FGF-B、PDGF-AB和IGF-1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Q+PFD 200组大鼠第7天肺组织TNF-α、IL-6水平明显下降,第14天肺组织TGF-β1、FGF-B和IGF-1水平明显下降,第28天肺组织PDGF-AB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D通过抑制氧化应激、降低血清及肺组织中促炎、促纤维化细胞因子水平,部分地缓解PQ所致肺脏炎症和纤维化,但不影响血清和肺组织PQ浓度。

  • 标签: 肺纤维化 百草枯 中毒 吡非尼酮 氧化性应激 细胞因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