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优化扫描时间,提高颞颌关节组成结构及病变细节的分辨率,动静结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采用3.0T磁共振,32通道头颈高分辨线圈,双侧同时扫描静态闭口、张口的斜矢状位和斜冠状位,快速动态扫描单侧正矢状位。结果  高分辨静态颞颌关节结构显示清晰,双侧同时扫描无交叉伪影,快速动态扫描能清楚显示颞颌关节的运动过程。结论  高分辨静态及快速动态颞颌关节磁共振扫描方法,能更清晰地分辨颞颌关节组成结构及病变细节,FOV为10cmx10cm冠位成像,双侧同时扫描,提升了扫描速度,小FOV规避了交叉伪影,结合快速动态采集,提高了颞颌关节磁共振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高分辨 扫描速度 小FOV 无交叉伪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移植后复发的感知体验。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至8月我院收治的移植后复发白血病患者4例,运用现象学研究法(质性研究),将资料收集起来,在此过程中可以采用半结构式、面对面访谈形式,对遗漏对资料收集的准确性及完整性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进行有效避免,途径为将访谈内容设计并列出来。结果4例患者移植前对获得新生的强烈希望,移植中遭受巨大的身心痛苦,承担沉重经济负担带来的心理压力。结论白血病患者移植后复发的感知体验较为复杂,医护人员应该给予患者的心理体验以充分重视和了解,帮助其对心理问题进行积极应对,将完整的护理体系构建起来,使移植过程的顺利进行得到有效保证,促进移植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提升。

  • 标签: 白血病 移植后复发 感知性体验
  • 作者: 郑雪洋 王晓萍 白琳琳 王朝娟 卫冕 关琼惠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年第11期
  • 机构:河南科技大学,洛阳 471000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洛阳二O二医院内科兼老年康复中心 471000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洛阳 471000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洛阳 471000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洛阳 471000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洛阳 471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顾体验感知,为改善及提升阿尔茨海默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的整体生活质量提供资料基础。方法以解释构建主义为哲学基础,以现象学为理论指导,通过便利目的抽样,结合滚雪球方式选取27名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法收集资料,运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联合合众法分析、总结访谈资料。结果阿尔茨海默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顾体验感知包括8个主题:冲击感与落差感,矛盾痛苦中的挣扎,过山车的心情起伏,五无感,渴求更多的支持,丰富充实了生活,自我价值与意义的实现与觉知,自我成长与自我认识,其下含有不等副主题。结论阿尔茨海默患者家庭照顾者在照顾过程中消极体验与积极体验并存,干预者在干预过程中应充分关注照顾者的积极体验感知并发挥其正向力量,改善照顾者的心身现状,最终提升照顾者与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家庭照顾者 体验 感知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态动态空气垫对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的预防效果,为选择空气垫减压装置提供循证实践依据。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Elsevier、EBSCO CINAHL、PubMed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时间为建库以来至2019年6月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ails,RCTs)。研究人员独立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文献获取全文,提取资料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使用Rev Man5.3统计软件对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筛选可纳入meta分析文献共6篇,包括1 718例患者,观察组884例,对照组834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静态空气垫与动态空气垫相比对预防压力性损伤无统计学差异RR(total)=0.64;95%CI=0.39~1.05。结论静态动态空气垫对预防压力性损伤有同等效果,从资源可及性考虑推荐使用静态空气垫作为压力性损伤一级预防措施。

  • 标签: 减压装置 静态空气垫 动态空气垫 压力性损伤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Mimics软件对颌面部CT数据进行处理,建立鼻腔空间三维模型,定位鼻瓣区并测量其重要参数,以期为鼻阀功能不良的定量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行颌面部三维CT检查的无鼻部疾病汉族黄种人32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龄20~80岁,<50岁者占50%。重建鼻腔空间三维模型,定位鼻瓣区并测量以下参数:鼻瓣区与鼻骨平面夹角(θINV-B)、单侧鼻瓣区面积(AINV-R、AINV-L)、鼻瓣区总面积(AINV)、单侧鼻瓣区高度(HINV-R、HINV-L)、单侧鼻瓣角(αINV-R、αINV-L)以及鼻瓣角之和(αINV)。比较本研究所定位鼻瓣区的总面积与既往采用测量平面(垂直硬腭平面与垂直鼻骨平面)所得。分析不同侧别、性别、年龄及种族分组间上述参数的差异。采用SPSS 26及GraphPad Prism 9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制图。结果本研究所定位鼻瓣区的总面积为(214.87±52.94)mm²,较既往CT测量方法中所采用的垂直硬腭平面[(254.97±47.80)mm²]及垂直鼻骨平面[(226.07±57.36)mm²]上所得偏小。本研究测得的鼻瓣区静态参数如下:θINV-B为(82.07±7.06)°,AINV-R为(112.66±31.39)mm²、AINV-L为(102.21±27.14)mm²,AINV为(214.87±52.94)mm²,HINV-R为(24.87±4.62)mm、HINV-L为(24.35±4.86)mm,αINV-R为(20.48±2.99)°、αINV-L为(19.65±3.82)°、αINV为(40.13±6.24)°。右侧较左侧鼻瓣区面积偏大(t=2.33,P<0.05);男性的单侧鼻瓣区高度和右侧、左侧鼻瓣区面积,以及鼻瓣区总面积较女性偏大(t值分别为5.77、3.21、2.91及3.52,P值均<0.01);<50岁人群的鼻瓣区总面积较≥50岁人群的偏大(t=2.83,P<0.01);汉族黄种人的鼻瓣区与鼻骨平面夹角不同于白种人(t=2.92,P<0.01),鼻瓣角较白种人偏大(Z=-6.92,P<0.01),而单侧鼻瓣区高度较白种人偏小(Z=-3.89,P<0.01)。结论本研究在鼻腔空间三维模型中对汉族黄种人鼻瓣区进行定位及参数测量所测得的鼻瓣区总面积小于既往CT测量方法所得,不同性别、年龄组及种族的鼻瓣区参数存在差异。

  • 标签: 成像,三维 鼻瓣区 性别 年龄 种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医院医务人员院感知识及观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选择本基层医院的100名医务人员开展研究工作,分别调查所有入选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与观念,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存在的现有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入选100名医务人员中,其医院感染基本概念知晓率、医院感染监测知晓率、消毒灭菌知识知晓率、消毒管理制度知晓率、规范操作处理知晓率、病毒预防知晓率分别为58.0%、65.0%、68.0%、78.0%、79.0%、75.0%。结论: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的院感知识与观念较为缺乏,基层医院日常医务工作中存在严重医院感染隐患,因此必须采取恰当措施提高医务人员院感知识掌握度,改变他们医院感染预防观念,以此控制医院感染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基层医院 医务人员 院感知识 院感观念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动态心电图与静态心电图对间歇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接诊的110例间歇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对照组(55例)和研究组(55例),对照组检查采用静态心电图,研究组检查采用动态心电图。,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两种心电图对阳性率的诊断无差异(P>0.05),就诊断间歇性心律失常方面,研究组的诊断率高于对照组的诊断率,组间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间歇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效果显著好于静态心电图。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静态心电图 间歇性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探索洞庭湖区湖北钉螺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为钉螺生态学及螺口动力学研究提供基础信息。方法选择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洞庭湖的一块草滩为现场,在2007年10月~2008年5月洞庭湖未涨水期间进行系统抽样查螺;分框计数,压螺鉴定死活。对部分汇总数据进行对数转换,计算扩散系数C、众生指标I、平均拥挤度M^*、La指标等聚集度指标;拟合Taylor模型LgS^2-Lgm,Iwao模型M^*-m、兰星平的La-m模型,C-S2模型等对空间格局的分布进行检验。结果不不同时间点扩散系数C、众生指数I、平均拥挤度M^*、La指标都有统计学意义,取值与界限值相比均使得S2-M〉0及S2/M〉1;Taylor对数线性模型,M*-m、La-m、C-S2等线性模型均有统计学意义,参数取值组合也均使得S2-M〉0及S2/M〉1;聚集度指标随均值同方向变化。结论钉螺空间分布格局动态成聚集分布,聚集度指标随均值同方向变化。

  • 标签: 湖北钉螺 空间格局 种群生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动、静态联合疼痛评估在关节骨科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17例关节外科患者随机分为A组(采用静态疼痛评估)110例,B组(采用动态静态联合疼痛评估,即评估患者静息状态下的VAS评分和活动后的关节活动度、肌力及VAS评分)107例,2组均按照无痛护理模式实施护理,比较2组不同疼痛评估的结果在指导医生给予不同镇痛治疗后达到的疼痛缓解效果及患者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结论运用动静联合疼痛评估能够更准确全面的评估关节外科病人术后疼痛程度,使医生对患者的疼痛程度的掌握更加全面化、透明化、清晰化,为医生预先制定好关节外科病人术后镇痛及恢复的目标提供了依据,使医生能够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将疼痛程度控制在最小化,使关节外科患者的功能锻炼能顺利进行,从而提高患者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

  • 标签: 动态 静态 疼痛评估 关节外科 无痛病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县级公立医院人力资源配置方法。方法以静态动态测算医院人力资源配置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种测算方式均能较好指导人力资源调配,具有一定前瞻性和适用性。结论运用静态动态法预测人力资源配置,具有灵活优化人才结构,实现人力资源高效利用。

  • 标签: 综合医院 人力资源 静态测算 动态测算
  • 简介:摘要商洛市商州区图书馆始建于1956年,是全省最早设立的县级公共图书馆之一。多年来,商州区图书馆始终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职能,使之成为广大市民的精神家园。

  • 标签: 商州图书馆 &ldquo 鹤城文化大讲堂&rdquo 图书馆发展与规划
  • 简介:【摘要】目的:以临床患者的视角探讨其参与临床护理教育的感知体验,以此为临床护理教学的改革和完善做出参考。方法:通过现象学方法,入组资料选择本院住院治疗的20位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半结构式访谈,Colaizzi七步法给予资料评估。结果:临床科将患者参与护理教育中的角色感知归纳为教师授课的“材料”、护生实践平台、临床表现评价者、临床学习的教育者等4个维度,参与并感受护生的关怀和爱、奉献自我的价值体现、临床缺乏护理教育宣传等3个主题。结论:患者在临床护理教育的角色感知并未充分反映出患者对临床护理教育的意义,参与体验中充分说明临床护理教育的现实问题,因此,医护人员以及护理教育工作者需要增强对患者教育角色的重视,不断改进和完善临床护理教育体系。

  • 标签: 护理教育 角色体验 患者参与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龄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儿童言语感知空间听觉能力发育规律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31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儿童,男16例、女15例,年龄(2.3±1.2)岁(x¯±s,下同),分别在术前、开机6个月以及开机12个月,应用普通话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nfant-toddler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IT-MAIS)/普通话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MAIS)和普通话早期言语感知测试(Mandarin Early Speech Perception test,MESP)评估听觉能力和言语感知能力发展,应用言语空间听觉质量量表父母版问卷(Speech,Spatial,and Other Qualities of Hearing Scale for Parents,SSQ-P)评估空间听觉能力的发展。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开机时间延长,31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IT-MAIS/MAIS、MESP得分率持续提高,术前、开机6个月及开机12个月三个时间节点的得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SSQ-P(Speech)和SSQ-P(Spatial)得分:术前分别为(0.9±0.2)、(0.8±0.3)分,开机6个月为(4.6±0.2)、(2.6±0.3)分,开机12个月为(6.2±0.2)、(6.3±0.3)分,两项得分在术前、开机6个月、开机12个月三个时间节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SSQ-P(Spatial)从术前至开机12个月的增长率为675.3%、开机6个月至12个月期间的增长率为140.6%,明显高于IT-MAIS/MAIS、LV-MESP及SSQ-P(Speech)的增长率。CI开机后12个月,SSQ-P(Speech)得分与SSQ-P(Spatial)得分呈中度相关(r=0.465,P=0.008)。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儿童随开机时间延长,其听能、言语感知能力、空间听觉能力均呈现持续性显著进步。开机12个月时空间听觉能力增长率大于言语感知能力,且空间听觉能力在人工耳蜗开机6个月后仍呈现快速发育特点。

  • 标签: 耳蜗植入术 言语知觉 空间听觉 儿童,学龄前
  • 简介:目的测试正常人各年龄段之姿势图,并比较正常人与眩晕者姿势图的各参数。方法采用日本Anima公司G5500型静态平衡仪对164名正常人及167名眩晕病人进行重心动摇测试。受试者直立于平衡台上,足底中心与平台之基准点一致,睁闭眼各测60S,计算机绘制人体重心移动的图形,重心移动的外周面积、轨迹长度、XY轴偏离基准点的距离;重心摇动波谱的谱质量分析。结果(1)睁闭眼立于平台60S的各参数中,以重心移动的外周面积及轨迹长度的变量能最精确地代表平衡功能.20~49岁正常人较20岁以下、50岁以上者重心移动的外周面积小、轨迹短,有统计学差异;(2)正常人重心在矢状面(Y轴)位移,大于冠状面(X轴)位移,且有统计学差异;(3)重心动摇的频谱分析,正常人与病人谱质量集中于0.2~1.9Hz的中频段,约占54~62%;其次是0.02~0.19Hz的低频约占24~30%;2~10Hz的高频段只点12~16%;(4)正常人睁闭眼轨迹长度比值均在1.32以下,末梢与中枢眩晕病人之比值分别为1.49及1.5,与正常人有统计学差异,说明眩晕者维持平衡更多依赖于视觉代偿。结论姿势图测定是无创性、定量检查方法,可以判断前庭功能状态,是继眼震电图以后,了解前庭系统功能的另一途径。

  • 标签: 前庭 姿势图检查法 晃动轨迹
  • 简介:【 摘要 】 感知脆弱是父母对孩子实施照顾的过程中,内心的一种感受,通常这部分孩子之前会有体弱多病或者经历过大的创伤,但是目前已经恢复健康,但是 父母主观认为自己的 孩子更容易患病、死亡可能性更高。这部分孩子的父母在实施照顾的过程中会表现 焦虑、抑郁水平高等心理现象 ,使得 生活质量下降。 本文通过对感知脆弱的影响因素与评估方法进行综述,并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通过不同的临床检验方法来证明感知脆弱的发生机制,鼓励社会及医务人员对这部分家长给予心理上的照护,提高其应对压力的能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应用咬肌神经-面神经转位联合阔筋膜静态悬吊术治疗早期完全性面瘫后的静态对称性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应用咬肌神经-面神经转位联合阔筋膜静态悬吊术修复早期完全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静态口角歪斜程度(即口角静态对称性)将患者分为2组,口角轻度不对称(Ⅱ级)为A组,重度不对称(Ⅲ级)为B组。在术前和术后1年随访时,通过Terzis微笑功能评级量表评估患者面部肌肉收缩活动情况,分为Ⅰ、Ⅱ、Ⅲ、Ⅳ、Ⅴ级,级别越高,面部肌肉收缩越好,与健侧面部肌肉动态对称性越好;通过口角静态对称性评级量表评估患者口角静态对称性,分为Ⅰ、Ⅱ、Ⅲ、Ⅳ级,级别越高对称性越差;通过Face-gram软件测量健侧和患侧口角位置垂直向差值(D1)和水平向差值(D2),客观评估术后面部静态对称性效果。应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58例患者,其中A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43.5±8.1)岁;B组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40.6±9.6)岁。2组在性别、年龄、瘫痪侧构成、瘫痪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 2组患者术前Terzis微笑功能评估均为Ⅰ级,术后1年A组中有30.%(9/30)达Ⅲ级,70.0%(21/30)达Ⅳ级,B组中35.7%(10/28)达Ⅲ级,64.3%(18/28)达Ⅳ级,2组微笑功能均比术前明显改善,且组间微笑功能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角静态对称性评分量表显示,术后1年A组中有73.3%(22/30)口角静态对称性评分达到Ⅰ级,26.7%(8/30)仍为Ⅱ级;B组中有39.3%(11/28)达Ⅰ级,42.9%(12/28)达Ⅱ级,17.8%(5/28)仍为Ⅲ级。A组达到面部静态对称效果(Ⅰ级)的比例较B组高(P<0.01)。术前和术后1年,A组D1值分别为(5.27±0.74) mm、(2.24±0.57) mm,B组D1值分别为(8.22±1.37) mm、(4.42±0.95) mm,A组D2值分别为(6.11±1.18) mm、(2.98±1.13) mm,B组D2值分别为(8.84±2.16) mm、(5.24±1.85) mm, D1值和D2值组内术前后比较、组间术前比较、组间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咬肌神经-面神经转位联合阔筋膜静态悬吊术适用于不同程度口角不对称的早期完全性面瘫患者,在明显改善面部动态对称性的同时,可显著提高其静态对称性;术前口角不对称程度可能会影响术后的面部静态对称效果。

  • 标签: 面瘫 静态对称性 神经转位 咬肌神经 静态悬吊术
  • 简介:目的观察人体于不同的头位倾斜条件下诱发的OCR反应特征,为建立其检测方法和实际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受试对象为地面人员22名和飞行人员11名,端坐于装有特制头托的座椅上,通过头位在冠状面内分别处于左右各倾斜30°、50°、70°的位置诱发静态OCR反应.采用红外视频眼动记录方法分别随机测定从头直位到左右各30°、50°、70°的眼动视频信号.最后以动头前即刻的眼球位置为零位,以眼球虹膜纹理为标志,对各时刻虹膜纹理与初始状态虹膜纹理进行互相关分析,找出相关度最大的一点为各时刻眼球位置,测量该时刻眼球与初始眼球位置的角度即为眼球扭转角度.结果头位倾斜引起的典型OCR反应曲线特征是,头位倾斜动作开始,首先引起一个幅度较大的与头动方向相反的眼球反方向旋转,随之,眼球反转角度逐渐减小,在头位倾斜到固定角度后,眼球反转角度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或不变,未发现头位向同一方向倾斜不同角度引起的OCR有显著差异.飞行员与正常地面人群OCR反应未见显著差别.结论静态头位倾斜可以诱发出OCR反应,可用来评价耳石器功能.

  • 标签: 人体 静态眼球反旋转 检测 头位倾斜 反应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从感知益处的理论基础、影响因素以及干预措施等方面对国内外感知益处研究现况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学者及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借鉴。

  • 标签: 感知益处 积极心理学 影响因素 干预措施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