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期间我院静脉用药配置中心所开具的全静脉营养处方作为研究资料并具体分析,从而对全静脉营养处方的合理性应用加以探讨。方法:本研究的研究时间为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整理并总结上述时间范围内我院静脉用药配置中心所开具的所有全静脉营养处方,分析处方的具体成分并探讨其合理性。结果:通过具体深入探究可知我院所开具的全静脉营养处方相对合理,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配方中的非蛋白热卡不足或者含氮量偏低等。结论:在静脉用药配置中心开具全静脉营养处方时,必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在达到较好治疗效果的同时,加强审核工作。

  • 标签: 静脉用药配置中心 全静脉营养液处方 处方分析 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静脉注射胺碘酮所致局部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取60例胺碘酮所致静脉炎患者,分2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症状消失等均优(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确切,用药安全性高,能减少静脉炎产生,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输注 胺碘酮 静脉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静脉配置中心全静脉营养(TPN)的处方进行分析,并实施相应的管理办法,以提升临床使用合理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1-6月医院静脉配置中心的500张TPN处方,患者50名;再取2021年6-12月静脉配置中心的500张TPN处方,患者50名。统计分析上半年TPN处方的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并在下半年开始在静脉配置中心施行针对性的管理办法。对比上半年和下半年的不合理处方比例。结果:上半年500张TPN处方中共有42张不合理处方,占比是8.40%;下半年500张TPN处方中共有16张不合理处方,占比是3.20%;两组不合理处方所占比例对比,组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静脉配置中心 全静脉营养液 处方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羊水过少孕妇的治疗中,应用静脉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探究对象均为我院接收的羊水过少孕妇,接收时间2019年5月~2021年5月。将“随机数字表”作为分组参考依据,分为参照组(n=20例)执行饮水疗法对孕妇进行治疗,探究组(n=20例)执行静脉对孕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孕妇经过不同治疗方式后的羊水情况。结果 探究组孕妇经过治疗后最大羊水池垂直深度、羊水指数等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羊水过少孕妇治疗中,采用对静脉对孕妇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孕妇羊水情况,这对孕妇妊娠结局改善具有重要作用,临床应用价值更加显著。

  • 标签: 静脉补液 羊水过少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静脉中减少西林瓶残余药量的方法与效果。方法:从静脉西林瓶中抽选120支列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静脉,统计西林瓶中残余药液量;再选择120支列为实验组,采取新型配药法进行静脉,统计西林瓶中残余药液量;对比两种不同配药方法对于减少西林瓶残余药量的效果。结果:实验组西林瓶中平均残余药量为(0.094±0.007)mL/10mL;对照组西林瓶中平均残余药量为(0.315±0.011)mL/10mL;实验组西林瓶中平均残余药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5.677,P

  • 标签: 静脉配液 西林瓶 残余药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静脉中减少西林瓶残余药量的方法与效果。方法:从静脉西林瓶中抽选120支列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静脉,统计西林瓶中残余药液量;再选择120支列为实验组,采取新型配药法进行静脉,统计西林瓶中残余药液量;对比两种不同配药方法对于减少西林瓶残余药量的效果。结果:实验组西林瓶中平均残余药量为(0.094±0.007)mL/10mL;对照组西林瓶中平均残余药量为(0.315±0.011)mL/10mL;实验组西林瓶中平均残余药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5.677,P

  • 标签: 静脉配液 西林瓶 残余药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门诊补室应用有效的护理方法对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门诊补室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98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9)采用基础护理方法,观察组(n=49)采用心理干预及使用静脉穿刺技巧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93.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穿刺成功率73.47%,差异具有统学意义(P

  • 标签: 门诊补液室 静脉穿刺 成功率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5%葡萄糖注射对盐酸胺碘酮注射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我院112例静脉使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干预组66例,患者均使用外周留置针。对照组遵医嘱予以5%葡萄糖注射加盐酸胺碘酮注射300mg以30-50ml/h静脉泵入2-3天,干预组在对照组静脉治疗基础上同时予以5%葡萄糖注射作为载冲管,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静脉炎20例(43.5%),干预组发生静脉炎14例(21.2%)。结论:静脉泵入胺碘酮注射的同时使用5%葡萄糖注射作为载冲管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 标签: 5%葡萄糖注射液 胺碘酮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左静脉角逆行胸导管入乳糜胸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的16例乳糜胸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腹股沟结内淋巴管造影术,并尝试经左静脉角逆行胸导管超选择性插管,成功插管的患者行逆行胸导管直接造影,显示胸导管破裂口位置后用微弹簧圈和组织胶栓塞。结果16例患者的腹股沟结内淋巴管造影均获得成功,胸导管末端显示开放良好。所有患者均尝试行经左静脉角逆行胸导管超选择性插管,插管成功10例,其中6例造影中显示明显对比剂外溢,用微弹簧圈结合组织胶栓塞胸导管。所有16例患者术后乳糜胸均有好转,6例完全治愈。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左静脉角逆行胸导管入行乳糜胸介入治疗是有效可行的方法。

  • 标签: 乳糜胸 胸导管 淋巴管造影 逆行胸导管造影
  • 简介:摘要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成为老年主动脉瓣狭窄的主流治疗方式。股动脉入是TAVR的首选入,90%以上的患者可经股动脉完成TAVR,替代入包括经锁骨下动脉、经腋动脉、经颈动脉、经升主动脉和经心尖入。对于常规经股动脉或上述替代入均不适合的患者,近年来国际上报道了经腔静脉,但该入操作步骤相对复杂、技术要求高,在国内尚未见报道。该文报道1例具有明确TAVR指征,但股动脉入和常规替代入均不适合的主动脉瓣狭窄病例,通过建立腔静脉至腹主动脉通路成功完成TAVR,植入球扩式脉瓣系统。

  • 标签: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经腔静脉入路 主动脉瓣狭窄 二叶式主动脉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茂菲氏滴管内不同量对静脉输液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12-2021.12,这1年内收治的400例静脉输液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对照组采用茂菲氏滴管内1/2量进行排气输液,观察组采用茂菲氏滴管内2/3量进行排气输液,比较两组静脉输液时的一次排气成功率和输液时发生的堵管、回血情况。结果:经选择不同量输液治疗后,观察组的一次排气成功率一定程度上高于对照组,堵管、回血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茂菲氏滴管内的不同量对静脉输液的成功率有一定影响,在滴速保持匀速的情况下,2/3的管内量比1/2的管内量成功率要高。

  • 标签: 茂菲氏滴管 液量 静脉输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治疗与口服药物在脑梗死患者后期治疗中的应用成效。方法:于本院神经内科2019年1月份到2020年9月份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选定56例,活动截止时间2022年9月份,以患者意愿分为实验组(血塞通片+尼莫地平片+血塞通注射+长春西汀片)与参照组(血塞通片+尼莫地平片),对比复发率、显著疗效率、ADL与MMSE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治疗后里昂年内复发率分别为0.00%、21.43%;显著疗效率96.43%、71.73%;ADL评分(67.62±10.03)分、(53.72±9.26)分;MMSE评分(28.27±1.02)分、(23.62±2.82)分,实验组较高,组间数据比对呈现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静脉联合口服治疗药物在脑梗死后期治疗中疗效显著。

  • 标签: 脑梗死 静脉补液 口服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急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的效果。方法 在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作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丁苯酞注射,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据统计,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较高于对照组,组间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丁苯酞注射液 急性脑卒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急性肺栓塞患者应用双入介入方法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实验对象是本院接收3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急性肺栓塞患者,实验时间为2021年12月16日~2022年7月16日,所有患者均接受双入介入方法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 治疗后患者整体的恢复效果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急性肺栓塞患者时,应用双入介入方法治疗,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影响,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拥有临床中推广的意义。

  • 标签: 治疗效果 双入路介入方法 急性肺栓塞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两种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长度和留置时间对患者疼痛及渗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在给患者静脉穿刺时,2组均采用20G留置针,观察组采用留置针置入皮肤及血管长度为(2.5±0.1)cm方法,对照组留置针全部置入皮肤及血管方法,观察比较2组患者在留置针置管完成时、置管48h、72h等时段患者穿刺部位疼痛程度及渗情况。结果 穿刺置管完成时、置管48h、72h等时段,患者疼痛程度,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置管48h、72h等时段渗发生率,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留置针 置管长度 留置时间 疼痛 渗液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心内科患者应用肝素钠封管注射(10U/ml)冲封管后对患者的静脉留置针情况及留置针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观察223例心内科患者,应用10U/ml 的肝素钠封管注射,抽取 5ml 进行封管后的静脉留置针情况以及静脉留置针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评价各项观察指标。结果 223例心内科患者在应用肝素钠封管注射冲封管后,患者的静脉留置针最长留置时间为5天,所有患者留置期间均未发生堵管、静脉炎、液体渗漏、非计划性拔管等静脉留置针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通过研究,对于心内科的患者应用肝素钠封管注射冲封管可以有效的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降低患者留置期间静脉留置针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此外,肝素钠封管注射对比传统需要护士配置的肝素封管操作更为简单,可节省配置肝素盐水的时间,有效减轻护士工作量,也可避免了自行配置的封管不易保存、抽吸药液等环节很容易造成污染、引发患者输液反应等问题。

  • 标签: 肝素钠封管注射液液 静脉留置针 导管维护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肠外营养的规范化配置与稳定性。方法: 随机选取静脉用药调配中心[1]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2020年1月~2021年1月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处方198份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全肠外营养配置不规范情况,根据处方是否规范分为两组(规范组、非规范组),对规范组全肠外营养多元回归分析探讨肠外营养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1)198份肠外营养处方中不规范处方8份(纳入非规范组),分析非规范组处方原因原因包括TPN处方的溶媒与溶剂选择不当、配伍禁忌、成分比例不适宜。(2)规范组190份全肠外营养符合稳定标准的182份,发现因配置操作不规范、运输不当、存储不当造成不符合标准8份,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肠外营养稳定性受脂肪乳种类、pH值、阳离子浓度、溶液总体积以及包装材料的影响和贮存的温度和时间因素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外营养不规范的原因包括不合理医嘱处方、配置操作不规范、存储不当、运输不当,针对此种情况,加强TPN处方合理审核,规范配置、运输、存储等流程,推动肠外营养的规范化配置。为确保肠外营养的稳定性,需要注重脂肪乳氨基酸种类、pH 值、阳离子浓度以及溶液总体积的管理。

  • 标签: 肠外营养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采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预防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价值。方法:本院于2018年9月~2020年9月纳入64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开展研究。随机数字表法选出32例患者开展常规治疗(甲组),另外32例实施常规治疗+丹参多酚酸盐注射(乙组),比较两组DVT发生情况及凝血指标。结果:乙组DVT发生率(0.00%)明显低于甲组12.50%;乙组患者治疗后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含量低于甲组,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长于甲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注射用于脑梗死后偏瘫患者DVT预防中具有显著效果。

  • 标签: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 脑梗死 偏瘫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