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单边外固定支架行搬运技术治疗肱骨大段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深圳市人民医院骨关节科治疗的9例肱骨大段缺损患者资料。男5例,女4例;年龄21~41岁,平均29岁。缺损原因:外伤导致缺损2例,慢性骨髓炎6例,骨肿瘤1例。缺损长度4.2~9.0 cm,平均5.9 cm。手术安置单边外固定支架,术后7~10 d定期调整外固定支架行搬运,逐步恢复肱骨长度,复查X线片见有3~4层皮质后,可拆除外固定支架。记录肱骨延长长度、延长率、骨折愈合时间、外固定支架携带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同时记录并比较术前与术后15个月上肢功能评分(DASH)。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5~36个月(平均19个月)随访。延长长度平均5.9 cm,延长率平均26%,平均愈合指数为31 d/cm。愈合时间平均8.3个月,外固定支架携带时间平均10.8个月。DASH评分从术前的(25.0±2.4)分改善至术后15个月的(12.0±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肱骨大段缺损均得到良好的矫治,除1例暂时性的桡神经麻痹外,其他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肩肘关节功能基本正常。结论采用单边外固定支架行搬运治疗肱骨大段缺损可较快治疗缺损,恢复患者的上肢功能。

  • 标签: 肱骨 骨延长术 外固定器 大段缺损 Ilizarov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3DCT观察青少年第五掌颈骨折(Fifth metacarpal neck fracture, FMNF)的移位情况并模拟手术,探讨顺行髓内克氏固定的疗效,总结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采用顺行髓内克氏固定治疗的23例青少年FMNF的临床资料。本组均为男孩;年龄14~18岁,平均16.5岁;左手4例,右手19例。术前第五掌骨头干角为55°±7°,范围在46°~69°。患儿术前均行患手CT检查并模拟骨折复位,构建髓腔空间3D模型,测量拟植入克氏的直径、长度以及弯折位置和角度;髓腔直径<2.5 mm时单固定,≥2.5 mm时双固定。导入克氏模型并模拟预弯,观察进针位置、角度和固定效果。据此行骨折闭合复位髓内克氏固定术。末次随访时,以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指关节总活动度系统评定方法与健侧手做比较。比较拔时及末次随访时双手掌指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差异,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23例均获解剖复位;手术时间(9±3)min,范围在4~17 min。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19个月,平均16.5个月;骨折均于术后4~6周内愈合。末次随访时,第五掌骨头干角为14°±1°(12°~16°)。拔时患手掌指关节主动活动范围为88°±3°(85°~92°),末次随访时为89°±3°(85°~95°),对侧为89°±2°(86°~93°),三者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患儿手部及上肢功能均恢复良好,手指关节总活动度系统评定均为优。1例患儿于术后5周功能锻炼时针尾磨破皮肤,拔换药后痊愈,未遗留过多瘢痕。所有患儿均未出现感染、断、退以及伸肌腱、皮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亦未见掌骨头骨骺坏死发生。术后皮肤瘢痕均小于0.5 cm,掌指关节外观正常无畸形。结论闭合复位结合顺行髓内克氏固定技术治疗青少年FMNF简单、微创、费用低廉且效果良好。在3DCT模拟手术的辅助下,可以更为精确地观察骨折形态、指导制备植入器械并直观预见治疗效果,适合早期康复锻炼,利于患手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青少年 克氏针 掌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髓外固定股骨近端接骨板(PFP)及锁定加压接骨板(LCP)辅助双植骨头钉孔道内松质、异体混合打压植不连断端结构植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髓内固定术后不连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下肢病区收治且完整随访的21例股骨转子下骨折髓内固定术后不连患者资料。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52.3岁(27~65岁)。不连类型:萎缩型18例,缺血型3例。患者不连手术与骨折初次手术的时间间隔平均为10.3个月(9~13个月),骨折手术均采用髓内固定(PFNA):闭合复位10例,切开复位11例(其中钢丝捆扎8例)。不连均采用髓外固定(PFP+LCP)辅助双植(头钉孔道内松质、异体混合打压植+不连断端结构植)治疗。术后12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21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1.4个月(10~12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术后不连均获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2个月(4~6个月)。1例患者术后出现皮下血肿,再次行清创术。术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平均为85.7分(84~92分)。结论PFP接骨板能够有效纠正内翻畸形并坚强固定,LCP接骨板+皮质结构植能够提供内侧力学支撑,松质+异体混合打压植能够有效增加头钉孔道内量,增加近端螺钉的把持力。该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骨折愈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能获得较好的髋关节功能。

  • 标签: 髋关节 骨折,不愈合 骨折固定术,髓内 髓外固定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措施在固定支架治疗下肢长管骨折患者术后功能中应用价值。方法:共纳入92例患者,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分别行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优良率较高,护理满意度较高(均P

  • 标签: 下肢长管骨骨折 骨外固定 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髓内固定结合转棒技术治疗第5掌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骨科采用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髓内固定结合转棒技术治疗26例第5掌颈骨折患者资料。男23例,女3例;年龄12~53岁,平均25.2岁。所有患者均采用末端预弯成10°~15°的克氏作为髓内钉从第5掌基底部穿入髓腔,闭合手法复位,透视确认骨折复位满意后,髓内钉穿过骨折端进入掌骨头,再利用克氏转棒技术进一步复位固定骨折。术后石膏外固定2周,去除石膏后开始功能锻炼。术后10~16周X线片提示骨折愈合后门诊局麻下拔除克氏。记录手术时间、患侧第5掌骨头干角、掌指关节主动活动度及末次随访时手部功能采用总主动活动度(TAM)评定。结果手术时间平均21 min(12~35 min)。23例患者骨折获解剖复位,3例未达到解剖复位,但掌骨头干角明显改善且对位良好。所有患者术后获6~29个月(平均15.8个月)随访,均达到骨折牢固愈合,无感染等发生。第5掌骨头干角从术前的61.2°±11.2°改善为术后的14.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头干角与健侧(14.6°±1.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侧掌指关节主动活动度(89.3°±4.2°)与健侧(90.7°±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依据TAM评定疗效:优22例,良3例,可1例。结论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髓内固定结合转棒技术治疗第5掌颈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能实现二次复位、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掌骨 骨折固定术,髓内 骨钉 第五掌骨颈骨折 转棒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固定支架对于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案。方法:于 2018年 7月到 2019年 7月我院部分胫腓骨骨折患者为例进行回顾对比研究。采用数字法方式进行分组。总共选取 60例患者。常规组采用传统内固定方案,实验组采取固定支架固定。回顾性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常规组与实验组的愈合时间数据不适用统计学标准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明显优于常规组,数据适用统计学标准( P< 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临床疗效数据差异明显,实验组的数据优势显著,数据适用统计学标准( P< 0.05) 。结论:针对固定支架对于胫腓骨骨折患者提供行之有效的护理具备较高实践性价值,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综合康复效益,值得普及。

  • 标签: 骨外固定支架 内固定治疗 胫腓骨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固定治疗钩骨骨折合并第四、五掌基底骨折脱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我们共诊治6例钩骨骨折合并第四、五掌基底骨折脱位患者,其中摔伤3例,拳击伤2例,碾压伤1例。按钩骨-掌骨关节损伤分型标准,Ⅱb型4例,Ⅲb型2例。均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固定治疗。结果术后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3~7个月,平均4.5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10~14周,平均12周,无延迟愈合及不连发生,未见创伤性关节炎表现。手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4例,良1例,可1例。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固定治疗钩骨骨折合并第四、五掌基底骨折脱位,术后临床疗效较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钩骨 骨折固定术 掌骨基底 腕掌关节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静脉留置固定方法改进的护理体会。方法 在本院儿科进行治疗的患儿中随机挑选出100例患儿,争取家属同意之后将其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分析,选取病人的入院时间2020年1月~2020年10月范围之内,所有患儿均进行静脉留置输液。应用静脉留置常规固定方法的50例患儿划分为对照组,应用静脉留置改进固定的50例患儿划分为试验组,经过不同方法固定静脉留置之后,两转患儿护理效果各不相同,将其进行对比。结果 经过改进之后,试验组患儿穿刺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固定方法改进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 Ilizarov架、搬移技术治疗下肢长管状骨折合并大段缺损的疗效。方法 通过对下肢长管状骨折并大段缺损共 11例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术后观察、随访。结果 11例此类患者应用 Ilizarov架、搬移技术经过 6-20个月的延长治疗,缺损处实现等长对接,愈合良好,拆除外固定架后,患者最终能完全负重行走,疗效达到预期效果,患者生活得到满意保障。结论 在下肢粉碎性骨折合并大段缺损患者中,应用 Ilizarov 架、搬移技术治疗,创伤小 ,风险小,疗效确切。

  • 标签: Ilizarov架 骨搬移技术 长管状骨 大段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功能留置敷贴在小儿外周静脉留置固定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3月在某三级医院输液室输液的21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7例)与试验组(109例)。试验组患儿采用多功能留置敷贴固定,对照组患儿采用留置自带透明贴膜固定。观察两组患儿的静脉留置留置时间、留置脱出或移位、敷贴卷边、皮肤破损及胶布残留的情况,比较两组的静脉输液配合度与家属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儿的留置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留置脱出或移位、敷贴卷边、皮肤破损及胶布残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儿的配合度及家属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功能留置敷贴牢固性强,能减少皮肤破损,延长静脉留置留置时间,可以提高患儿的配合度及家属满意度,推荐应用于小儿临床护理中。

  • 标签: 革新推广 儿童 静脉输液 多功能留置针敷贴 外周静脉留置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lizarov搬移联合髓内引导技术治疗胫骨创伤性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11月— 2018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17例胫骨创伤性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4例;年龄19~60岁[(37.2±13.4)岁]。清创后缺损长度为4.6~14.0 cm[(8.6±2.8)cm]。所有患者采用Ilizarov搬移技术治疗,通过联合髓内导引导控制搬移块的力线。记录创面愈合情况、外固定时间、外固定指数(EFI)、患肢力线恢复情况。末次随访时根据Ilizarov方法研究与应用协会(ASAMI)评分系统评定和功能结果。根据Paley分类标准记录并发症情况。根据健康调查简表(SF-36)记录生理功能维度得分(PCS)、精神健康维度得分(MCS)评价生活质量,并与我国人口常模比较。结果患者外固定架去除后随访12~37个月[(29.9±4.4)个月]。创面在搬移后均实现闭合,无须皮瓣转移手术。外固定时间为242~801 d[(436.5±154.6)d],EFI为35.7~60.5 d/cm[(50.6±6.2)d/cm]。1例患肢残留成角畸形,其余均力线恢复。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获得愈合,无感染复发。ASAMI评分愈合优良率88%,功能优良率94%。Paley分类并发症包括12个问题、7个障碍、1个后遗症。SF-36中PCS为(85.8±11.6)分,MCS为(69.6±11.1)分;与我国人口常模[PCS(87.6±16.8)分;MCS(78.8±15.4)分]相比,P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izarov搬移联合髓内引导技术可实现创面和骨折愈合,控制感染,恢复良好的患肢力线,虽然伴有一些并发症和心理影响,但可恢复患肢生理功能,是治疗胫骨创伤性缺损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胫骨 伊利扎罗夫技术 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跟固定法治疗粉碎性跟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目标选择为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这一时间段中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粉碎性跟骨折患者,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运用1:1随机分组的理念,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以及观察组(42例),分别为不同小组中患者制定不同的临床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选择组间对比的方式来开展研究。结果:研究中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方式选择为根固定法,对不同小组患者的临床指标、ODI评分、骨折复位情况进行对比发下,小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治疗粉碎性跟骨折患者时,选择跟固定法来对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很好的提升患者的恢复速度,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根骨内固定法 粉碎性跟骨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和研究跟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折的有效性。 方法: 筛选本院在 2017 年 9 月至 2019 年 6 月期间接诊治疗的 48 例 跟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比对组( n=24 ,克氏固定 )、研究组( n=24 , 跟锁定钢板内固定),对比 2 组患者最终的治疗效果。 结果: 通过对 2 组跟骨折患者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比对组, P < 0.05 ;与比对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明显较高, P < 0.05 。 结论: 在对跟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跟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方法,其效果较为显著,可在临床中应用、推行。

  • 标签: 跟骨骨折患者 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跟塑形复位钳联合外固定架闭合螺纹微创治疗跟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6例单侧跟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2例;于术前、术后3 d和术后6个月测量Bohler角、Gissane角、跟宽度、高度、长度,术后6、12个月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3 d和6个月Bohler角、Gissane角、高度、长度、宽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28.82 ± 1.72)°和(25.84 ± 1.96)°比(16.71 ± 2.74)°、(120.92 ± 3.85)°和(119.65 ± 3.84)°比(103.63 ± 4.62)°、(35.23 ± 1.94)和(36.51 ± 2.01)mm比(39.52 ± 1.26)mm、(48.52 ± 2.16)和(48.86 ± 1.98)mm比(46.94 ± 2.48)mm、(71.23 ± 2.49)和(70.94 ± 2.36)mm比(67.53 ± 2.5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各项指标较术后3 d有轻微丢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平均AOFAS评分明显高于术后6个月(80.6分比6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最后的随访AOFAS评分中,获优11例,良3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14/16。术后6个月平均AOFAS评分60.1分,12个月AOFAS最后随访平均评分明显高于术后6个月平均AOFAS评分(80.6分比60.1分)(P < 0.01)。在最后的随访AOFAS评分中,获优11例,良3例,中1例,差1例。结论应用跟塑形复位钳联合外固定架闭合螺纹撬拨复位可有效治疗移位跟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有效减少皮肤软组织等并发症,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骨折 外固定器 微创技术 跟骨复位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孔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将 136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纳入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实施带孔治疗,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安全性以及治疗前、治疗后 6个月的下肢运动功能和随访 1年期间的疾病复发情况。结果: 136例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 100.00%,并发症发生率为 0.74%,治疗后 6个月的下肢 Fugl-Meyer评分较治疗前低( P<0.05),随访 1年期间的疾病复发率为 1.69%。结论:带孔、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安全性较高,近远期临床疗效可靠、

  • 标签: 带孔圆针 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运动功能 并发症 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经皮克氏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代谢和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接收经皮克氏固定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血清中代谢指标的含量情况、骨折愈合质量、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胶原C端肽(CTX)含量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钙素(BGP)含量和护因子(OPG)含量、桡骨茎突高度、掌倾角和尺偏角明显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心理护理效果较理想。

  • 标签: 心理护理 经皮克氏针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骨代谢 骨折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代谢比较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固定与 L形外侧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6年 4月 -2018年 3月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跟骨折患者 56例,经随机数表法分为接受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固定治疗的 A组( n=28)、接受 L形外侧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 B组( n=28),术后进行为期 1年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术后 3月成代谢指标 [Ι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 PINP)、钙素( OC)、术后 1年患肢功能分级、随访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差异。结果: 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 B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 B组患者( P< 0.05)。 A、 B组患者的骨折在随访期结束时均获得性愈合,骨折线模糊愈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标签: 跟骨骨折 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固定 L型外侧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骨代谢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跟骨折患者经不同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以指导跟骨折患者手术方案的优化。方法抽取郑州市骨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青少年跟骨折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传统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术,研究组行跗骨窦切口联合跟腱旁纵行切口钢板内固定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恢复相关情况。术前及术后1、3个月,检测并比较两组跟解剖数据。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足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足部功能恢复优良率相近(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3个月,研究组Bohler角、Gissane角、跟高度均高于对照组,跟宽度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2/40)低于对照组(22.50%,9/40),P<0.05。结论跗骨窦切口联合跟腱旁纵行切口钢板内固定术与传统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跟骨折疗效相近,但前者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较短,且术后跟生理解剖结构恢复情况更好,患者整体获益较理想。

  • 标签: 跟骨骨折 青少年 传统L型切口 跗骨窦切口 跟腱旁纵行切口 钢板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四肢长管骨折手术采用固定支架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收治容量:66例四肢长管骨折患者;全部患者手术均行固定支架治疗,随机分组,小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各33例,比较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护理优良率较高,护理认可度较高(P<0.05)。结论:四肢长管骨折手术采用固定支架治疗时行针对性护理,可提高患者护理优良率与护理认可度。

  • 标签: 四肢长管骨骨折 骨外固定支架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