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经舟骨月周围脱位临床治疗过程中外固定支架与空心螺钉克氏固定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于2020年01月--2022年04月就诊于我院78例经舟骨月周围脱位患者作为临床对象,根据患者所用的治疗方式而设为试验组(外固定支架与空心螺钉克氏固定联合治疗)、常规组(空心螺钉克氏固定治疗),各39例。评价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治疗前后腕关节活动度,观察有无并发症。结果:试验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87%,较常规组更高(P

  • 标签: 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 外固定支架 空心螺钉 克氏针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骨折牵引及外固定道感染预防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本院骨伤五科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并予牵引或外固定的骨折患者96例,将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常规牵引及固定道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外固定期间道感染的发生情况。  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牵引或外固定期间道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四肢骨折 骨牵引 外固定 针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骨折牵引及外固定道感染预防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本院创伤中心二区于2022年1月~2023年6月收治并予牵引或外固定的骨折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予常规牵引及固定道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两组患者外固定期间道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比较。   结果:观察组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牵引或外固定期间道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持续质量改进通过识别和分析骨折牵引及外固定道感染的风险因素并优化和改进护理流程,有效预防并减少了外固定期间道感染的发生,对促进预后、确保治疗效果有着积极意义。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骨折 骨牵引 外固定 针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静脉留置改良固定方法应用效果观察。方法:以我科收诊的210例静脉留置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改良固定方式方法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皮下红肿、液体渗漏、静脉炎、管路脱出对比,有差异,(P=0.046、0.005、0.005、0.041<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对固定方法的满意度97.14(102/105)和88.57(93/105),有差异,(P=0.002<0.05)。结论:静脉留置改良固定方法在临床上运用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对固定方法的满意度比较高,这种措施有推广的意义。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改良固定方法 应用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的护理影响与效果。方法:将本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之间在本院治疗的四肢长管骨折的患者,采用随机法,抽取了11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进行康复实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固定支架治疗,对比护理后患者的疼痛评分(VAS)以及QOL-100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QOL-100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固定支架治疗运用到四肢长管骨折的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能有效帮助患者缓解腿部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 标签: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 四肢长管骨骨折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四肢长管骨折治疗中使用固定支架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本院2022年8月至2023年4月间接受治疗的110位四肢长管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55名,给予固定支架治疗)和对照组(55名,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疼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疼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四肢长管骨折患者使用固定支架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情绪问题,减轻患者症状,降低不良反应。

  • 标签: 四肢长管骨骨折治疗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 病情缓解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医用弹力网套改良固定法对小儿外周静脉留置(PIVs)的固定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2年12月我科行PIVs穿刺输液的80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3M透明敷贴固定,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增加医用弹力网套并改良固定方法。比较两组PIVs留置时间,敷贴卷边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患儿PIVs留置时间>72h率为90%,平均留置时间为(84.95 ±9.78)h,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医用弹力网套 改良固定法 小儿 外周静脉留置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刀微创术治疗跟骨刺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21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62例跟骨刺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采取刀微创术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刀微创治疗)与实验组(31例:封闭给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79%),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针刀微创术治疗 封闭给药治疗 跟骨骨刺
  • 作者: 张明珠1,邓慧1,冷娟娟2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1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一科,江西九江332000;2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三科,江西九江332000
  •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自制的留置保护套在河面骨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到2021年11月在我院颌面骨科住院行静脉输液患者共30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静脉留置保护套,对照组使用常规自粘性透明敷贴,观察两组平均留置时间及静脉炎,液体渗漏,导管松脱,敷贴卷边情况。结果:研究组平均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静脉炎、液体渗漏、导管松脱及敷贴卷边,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留置保护套制作简单、方便、经济、有效、较传统的常规固定方式有明显优势,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临床工作。

  • 标签: 留置针保护套、静脉输液、静脉留置针、脱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克氏预弯弹性内固定治疗前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10月至2022年12月采用克氏预弯弹性内固定治疗前臂骨折62例,其中桡、尺骨双骨折34例, Monteggia骨折4例,Galeazzi骨折20例,桡骨头颈 “歪戴帽”骨折4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放射暴露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DASH问卷调查和Grace-Eversman疗效评级以评估克氏预弯弹性内固定治疗前臂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6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5个月,术中出血量20~60ml,平均50ml;放射性暴露时间1~6min,平均2.2 min;手术时间30~60 min,平均50 min。62例均骨折顺利愈合,愈合时间8~24周,平均13.3周。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术后拇长伸肌腱断裂,1例术后弹性预弯克氏在骨髓内旋转导致骨折明显移位。DASH评分 0~16分,平均12分; Grace-Eversman评价结果,优55例,良5例,可2例,差0例。结论:克氏预弯弹性内固定治疗前臂骨折具有损伤小,出血少,复位好、固定牢靠,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前臂骨折 克氏针 预弯 弹性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改进小儿静脉留置穿刺及固定方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减少患儿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和恐惧,提高治疗、抢救效率及家长的满意度。方法:将100名患儿分为常规组和改进组,常规组采取双手送管方法,无菌透明敷贴固定,延长管U型高举平抬法固定。改进组采用单手送管方法;在常规无菌透明敷贴固定,延长管U型高举平抬法固定的基础上,使用弹力网套、输液固定板进行加固。结果:常规组穿刺成功率82%,非计划拔管率18%。改进组穿刺成功率94%,非计划性拔管率6%,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穿刺固定组。

  • 标签: 小儿 静脉 留置针 穿刺 固定 改进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改良留置固定方法在小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23年1月-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92例患儿,均分为两组,各46例。参照组行常规留置固定法,研究组行改良留置固定法。对比固定效果。结果 研究组较参照组留置留置时间更长;疼痛评分更低;家属满意度更高;意外脱管、药液外渗、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儿科 改良留置针固定法 效果 疼痛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lon骨折采用临时牵引外固定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在进行实验时,选择实验时间段为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在该时段内将我院中收入的35名Pilon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中采用分期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一期手术时采用临时牵引联合外固定下,对患者骨折进行稳定改善患者组织条件,二期手术时对患者的关节面进行精确复位,根据患者的骨折原始畸形和粉碎程度,选择对应的支撑钢板对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完成后,研究人员针对患者的个体状况进行评价,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35名患者均得到随访研究人员对患者进行为期13~20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在手术完成后,切口恢复正常状态,无切口感染或复位丢失的问题,患者在接受治疗后,骨折愈合状况良好,愈合时间为10~16周,患者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4.2周。末次随访中针对患者的优良状况进行评价,发现本次研究中恢复结果:优21名,良12名,差2例。结论:在针对Pilon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手术术作为治疗方式,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通过分析手术的处理方案能够降低二期手术内固定手术时的复位难度,使患者手术后的恢复质量得到提升。

  • 标签: Pilon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 胫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固定支架患者发生针孔感染的风险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行外固定支架患者(n=300)的资料,以术后病例记录中是否发生针孔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确立发生针孔感染的风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同时采用赋值法构建风险预测等级分级。结果300例固定支架患者中,发生针孔感染者103例(34.33%),未发生感染者197例(65.6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础疾病[OR=4.726(糖尿病、肺部感染之一)、17.053(糖尿病、肺部感染、心血管疾病之二)]、术后白蛋白水平[OR=0.082(<25 g/L)]、术后血红蛋白水平[OR=3.715(>90~120 g/L)、9.720(>60~90 g/L)、7.338(30~60 g/L)]、术中出血量[OR=2.196(200~400 ml)、OR=3.256(>400 ml)]及消毒液类别[OR=3.897(氯己定)、3.625(碘伏+氯己定)]是固定支架患者发生针孔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出模型≥7分为高风险组,5~6分为较高风险组,4分为中风险组,3分为低风险组,0~2分为较低风险组。结论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骨科外固定架患者发生针孔感染的风险,为医护人员及时识别外固定感染风险提供参考,尽早预防感染的发生。

  • 标签: 骨科 外固定器 针孔感染 等级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胫腓骨骨折患者固定支架治疗中护理工作起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这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使用固定支架治疗方式,对照组治疗中应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应用针对性护理方式,通过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分析来了解不同护理方式起到的护理效果。结果:应用针对性护理方式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胫腓骨骨折患者固定支架治疗中应用针对性护理方式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细致的护理服务,也能从护理质量保障中实现患者疾病的快速康复。

  • 标签: 骨外固定支架 胫腓骨骨折 护理方式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钢板固定联合开槽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100例股骨远端难治性不连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钢板固定与植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双钢板固定联合开槽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双钢板固定联合开槽植的疗效及安全性高,可推广使用。

  • 标签: 双钢板固定 开槽植骨 股骨远端难治性骨不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系统化护理在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21年7月~2022年7月选取84例四肢长管状骨折患者分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系统化护理,比较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的自我护理效能评分更高,不良事件率更低(P<0.05)。结论:在四肢长管状骨折患者治疗期间,采用系统化护理可以帮助护士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系统化护理 四肢长管状骨骨折 自我护理效能 不良事件率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及研究TomoFix钢板固定胫骨高位截术治疗膝关节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本次选择70例患者,时间为2020年8月份至2022年8月份,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程度、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疼痛程度明显降低,治疗效果显佳,P

  • 标签: TomoFix钢板固定 胫骨高位截骨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效果分析
  • 作者: 包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呼伦贝尔市中蒙医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0
  • 简介:目的:观察并分析蒙医温治疗膝关节性关节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膝关节性关节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以及实验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同时服用西药,实验组给予蒙医温疗法,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僵硬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90.00%);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僵硬评分进行比较,相差不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僵硬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呈现为P<0.05。结论:蒙医温针对于治疗膝关节性关节病,能改善患者膝关节疼痛、僵硬程度,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加以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蒙医温针;膝关节骨性关节病;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