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低位与高位交替的反复体位改变模式(head-downandhead-uptilt,HDT/HUT)对人体立位耐力的影响。方法12名受试者进行HDT/HUT模式的反复体位改变试验,试验前、后分别进行头高位立位耐力测试,取测试时平卧位和立位第1min(HUT1min)的心率(heartrate,HR)、收缩压(systolicblood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bloodpressure,DBP)、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pressure,MAP)、每搏量(strokevolume,SV)、心输出量(cardiacoutput,CO)、总外周阻力(totalperipheralresistance,TPR)数据,用于比较分析。结果反复体位改变前、后立位耐力测试相比,试验后平卧位HR、SV、CO明显降低(P〈0.05、P〈0.01),TPR明显升高(P〈0.01);HUT1min时,DBP、MAP、SV、CO明显降低(P〈0.05、P〈0.01),TPR明显升高(P〈0.01)。结论低位与高位反复体位改变降低了人体立位耐力。

  • 标签: 头高位 头低位 反复体位改变 立位耐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计压肠板托胎娩出法在位剖宫产取困难中的应用。方法2013年1月-2015年12月剖宫产术中取困难者286例,采用压肠板助娩。结果286例徒手娩胎失败后,改用压肠板助娩成功280例,无新生儿产伤及死亡,无子宫切口下段撕延,产后出血无增加。结论剖宫产术中取困难时使用压肠板助娩,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且使用方例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剖宫产 取头困难 压肠板托胎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位难产的临床表现、原因、处置方法。方法选取202例2011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位难产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剖宫产组(112例)和阴道分娩组(90例),采用回顾分析法对临床效果、产程、产后出血情况进行研究。结果两组在宫缩乏力发生率、胎方位、枕后位、宫颈水肿的差异明显(P>0.05),引产率差别不大(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胎儿因素、产力异常、心理因素可导致位难产。通过心理疏导、产前检查、保健可降低头位难产对母婴的伤害。

  • 标签: 头位难产 患者 临床治疗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头位难产产妇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8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位难产产妇94例,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实验组(接受产程护理干预)各47例,对两种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自然分娩率而言,实验组产妇明显高于参照组68.09%vs.21.28%;就剖宫产率而言,实验组产妇明显低于参照组17.02%vs.48.94%;就总产程时间而言,实验组产妇明显短于参照组;就母婴并发症发生率而言,实验组产妇明显低于参照组14.89%vs.51.06%,因为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程护理干预应用于位难产产妇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头位难产 产妇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高空坠落伤患者实施综合创伤急救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50例高空坠落伤患者,设立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创伤急救,观察组实施综合创伤急救,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经急救后,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意义。结论对高空坠落伤患者实施综合创伤急救的效果,能够有效的降低死亡率,并在极大程度上提高急救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高空坠落伤患者 常规创伤急救 综合创伤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位难产剖宫产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位难产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收治的50例位难产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在宫口开大≥6cm时采取剖宫产分娩方式,予以观察组在宫口开大<6cm时采取剖宫产分娩方式,对比两组的分娩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切口裂伤、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三种情况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口开大小于6cm时为处理头位难产的最佳时机,行剖宫产时能降低产后出血、子宫切口裂伤及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

  • 标签: 头位难产 剖宫产 时机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程中头位难产的识别与临床处理方式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科室进行分娩且临产后经四步触诊法结合B超检查而筛查出的横枕位和枕后位的产妇100例,按照产妇入院顺序的奇偶性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组内均设置50例研究对象。对照组产妇均给予顺其自然分娩,不给予任何特殊临床处理;观察组产妇给予人工破膜、产妇体位、徒手扩张宫颈和徒手旋转胎处理。对于两组宫缩乏力的产妇均给予催产素加强产力,行胎心监护。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92.0%,对照组产妇仅为74.0%,P<0.05组间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潜伏期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的先露下降平均速度、宫口扩张速度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组间比较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活跃期观察组产妇的先露下降平均速度、宫口扩张速度,都明显的短于对照组产妇,P<0.05组间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结论熟练掌握位难产的征象,严密观察产程,及早识别位难产,并及时给予人工破膜、产妇体位、徒手扩张宫颈和徒手旋转胎头等临床护理,可显著降低产程胎难产发生率,对于确保产妇与胎儿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头位难产 识别 临床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脐带脱垂分娩方式选择,分娩时间与新生儿预后关系。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住院患者中发生位脐带脱垂8例救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性脱垂5例,隐形脱垂3例,剖宫产7例,阴道分娩1例,正常评分新生儿5例,新生儿重度窒息2例,新生儿死亡1例。发现隐性脐带脱垂多发生在临产前,显性脐带脱垂多发生于活跃期及第二产程。结论脐带脱垂剖宫产率明显增加,围产儿病死率明显增加,脐带受压的程度和脱垂的时间长短与新生儿预后密切相关。脐带脱垂重在预防,及时发现,早期诊断,正确处理可以明显改善围产儿结局。

  • 标签: 脐带脱垂 剖宫产率 围产儿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陶瓷对陶瓷髋臼和陶瓷对聚乙烯髋臼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56例,分别按照髋关节置换术方式不同分成陶瓷-陶瓷组76例,陶瓷-聚乙烯组80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及Harris评分结果。结果两组患者随访时间12~58个月,随访平均时间(26.35±579)个月;两组患者无1例出现任何感染、脱位、神经损伤以及骨折等不良并发症;陶瓷-陶瓷组患者Harris术前、末次随访评分分别为(41.28±3.50)分、(90.86±3.67)分,陶瓷-聚乙烯组患者Harris评分术前、末次随访分别为(41.35±3.58)分、(88.89±3.36)分;两组患者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无法获得统计意义,P<0.05。结论陶瓷对陶瓷髋臼和陶瓷对聚乙烯髋臼髋关节置换术均能获得良好治疗效果,而且差异不明显,但远期预后需进一步研究、随访。

  • 标签: 陶瓷头对陶瓷髋臼 陶瓷头对聚乙烯髋臼 髋关节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治疗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效果。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8例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分组法将其均匀分成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2个组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增加针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及认知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认知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治疗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改善其认知功能,临床价值极高。

  • 标签: 头针治疗 脑卒中 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于位胎膜早破孕妇临产时做好体位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间收治的56例位胎膜早破孕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普通组28例与干预组28例,普通组孕妇接受常规低臀高位体位,提供常规临产期护理,干预组孕妇接受阴道检查后观察胎先露部位到达位置,当发现到达坐骨棘以上两横指以下时,可嘱咐孕妇下床活动,观察两组孕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用时、产后出血量,总结患者对于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普通组患者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等用时均较高,干预组用时较少,且干预组产后出血量低于普通组,P<0.05。普通组患者接受剖宫产率为71.43%,干预组患者为17.86%,且干预组患者接受导尿率为21.43%,低于普通组(75%),P<0.05。普通组患者满意度为67.86%,干预组为92.86%,干预组患者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对于胎膜早破孕妇加强围生期护理干预措施,重点做好体位干预措施,大部分孕妇表示对于临床服务感到满意,且孕妇产程用时较短,术后出血量较少,孕妇自然分娩率较高。

  • 标签: 胎膜早破 体位 生产方式 护理干预
  • 简介:摘 要 目的 : 对头针配合体针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 选取 1994年至 2016年 我院收治的 210例 急性腰扭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针中的双侧顶颞前斜线上1/5以及顶旁 1线较长时间留针,再配以循经取穴 开展 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 有效率达100%。 结论 : 提示针配合体针治疗急性腰扭伤,方便易行,康复迅速。

  • 标签: 急性腰扭伤 针灸疗法 头针 体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位难产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入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本院位难产患者72例,按数字随机表分两组。一组为对照组,有36例,护理方法选择常规模式;另一组为实验组,有36例,护理方法选择循证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自然分娩率高,剖宫产率低,并发症率低,满意率高,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位难产采用循证护理方法,护理效果好,产妇自然分娩率高,剖宫产减少,并发症少,值得应用。

  • 标签: 头位难产 循证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位难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位难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将所有位难产产妇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分娩结局和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阴道助产分娩率37.50%/35.00%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3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0%,剖宫产率30.00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婴并发症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结论循证护理在位难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自然阴道分娩率,减少剖宫产率,并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头位难产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徒手旋转在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月位难产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按照常规产程行自然分娩及助产护理,观察组给予徒手旋转胎助产护理。结果两组产妇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剖宫产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平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头位难产产妇进行护理干预时,施以徒手旋转,能够减少产妇的痛苦,使其变难产为顺产,降低剖功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胎儿窘迫率,在一定程度上为母婴健康提供了保障,临床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徒手旋转 头位难产 助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头部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徒手旋转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出现头部难产产妇90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分成A(45例)和B(45例)两组,A组对出现头部难产给予徒手旋转胎助产干预;B组给予常规的自然分娩和助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例数、阴道助产例数、刨工产例数等内容。结果A组自然分娩有25例,剖腹产有4例,阴道助产有16例;B组自然分娩有9例,剖腹产26例,阴道助产有10例,两组产妇在剖腹产和自然分娩方面,A组明显由于B组(P<0.05),A组第二产的用时也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对于头部难产的产妇通过徒手旋转胎助产干预,能够减少胎俯屈下降的难度,而且也能加快产妇第二产的时间,母婴安全较高,大大降低了临床剖腹产率。

  • 标签: 徒手旋转 助产护理 头位难产
  • 简介:目的探讨初产妇位难产诊断中新旧产程图应用的对比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8月在清华大学玉泉医院产科病房的212例位难产初产妇,根据产程图分为新产程图组和旧产程图组,比较两组产程时间、产科干预措施、临床表现及妊娠结局。结果新产程图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均较旧产程图组有显著变化,产科干预措施明显减少、剖宫产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临床表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新产程图处理头位难产初产妇能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科干预措施,有助于对初产妇位难产做出及早的诊断。

  • 标签: 头位难产 初产妇 产程图 产程处理 剖宫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在脑梗死早期运用对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运用常规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上肢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在脑梗死早期运用对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显著,可促进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进而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头针 早期 康复训练 脑梗死 上肢运动功能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胎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于2014年1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医的枕后位难产患者(88例),通过动态化随机单双号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处理、胎旋转法治疗,探究2两与对照组患者的结果相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胎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胎头旋转法 枕后位难产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