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应用视网膜厚度分析仪(RTA)对青少年正常眼黄斑视网膜厚度进行测定,以确定国人参考值范围及正常地形图的特点.方法:对100眼经眼科检查确认的正常眼按同一方法进行黄斑RTA图像采集,使用随机软件对其厚度进行测量,并按照青少年黄斑地形图特点,人工测量不同黄斑分区距中心小凹的跨度,计算黄斑不同分区的范围及视网膜厚度的平均值.对结果应用多元回归方法探讨年龄、性别、眼别对视网膜厚度的影响.结果:黄斑可分为中心小凹、中心凹、旁中心凹,中心小凹直径为428±165μm,中心凹平均直径为1356±277μm,旁中心平均直径为1450±226μm;黄斑部视网膜平均厚度168±14.3μm,黄斑各部位测量所得数值为:中心小凹为128±22μm,中心凹为138±17.6μm,旁中心凹为169±15μm,不同分区视网膜厚度有明显差异(P<0.05),年龄对中心凹和中心小凹平均厚度影响最大(P<0.05);不同性别、眼别对视网膜厚度无影响(P>0.05).我国青少年不同分区视网膜平均厚度低于RTA软件的正常参考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RTA能够对活体视网膜厚度进行精确的量化测定,青少年黄斑厚度测定值可作为我国正常青少年人群黄斑视网膜厚度的正常值参考.

  • 标签: 青少年 黄斑区 活体测量 分析
  • 简介:目的评价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黄斑视网膜分析系统(macularedemamodule,MEM)的三个技术参数,了解其变异性及可重复性来判断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8例(78只眼)正常健康志愿者应用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黄斑视网膜分析系统进行检查。分析扫描深度值(Z)、视网膜信号宽度值(W)、水肿指数值(E)三参数的均值及变异系数,并分析黄斑反射图、地形图、信号宽度图、水肿指数图的图像特征。结果黄斑中心0.5mm范围内视网膜扫描深度均值(Z)为1.4430848,变异系数55.6%。W值为795.27±193.53,变异系数17.6%。E值为1.13±0.35,变异系数27.8%。不同个体三参数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个体变异较大。不同时间段三参数测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EM可对黄斑视网膜厚度进行量化分析,个体变异较大,但重复性好,HRT-Ⅱ检查适合黄斑疾病的个体随诊观察。

  • 标签: 黄斑水肿 视网膜 诊断
  • 简介:视网膜脱离是指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之间的分离,为眼科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属于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视网膜脱离.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5.4~14.4%.我科自1995年元月份以来,对56例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膨胀气体或滤过空气玻璃体腔内注入术.通过术后配合医生精心护理,视力均有所恢复.

  • 标签: 视网膜脱离/外科学 手术后护理 视网膜脱离/护理
  • 简介:目的:探求累及黄斑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40眼累及黄斑的视网膜颞侧分枝静脉阻的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26眼累及黄斑的视网膜颞侧分支静脉阻塞患者给予静脉点滴葛根素后行激光治疗:14眼患者未静脉点滴葛根素,眼底出血吸收缓慢,躲避出血行激光治疗,随访6个月,前组20/26(76.9%),视力提高>2行,后组4/14(28.6%),视力提高>2行,经X2检验,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静点葛根素配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有利于视力提高。

  • 标签: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氩激光 葛根素 药物疗法 激光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护理。方法通过对35例(35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实行全方位的整体护理,制定护理措施并监督执行。结果35例病人经手术治疗和实施各项护理措施,34例(34眼)视网膜复位,视力提高。结论规范的护理可以巩固和提高手术疗效。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黄斑裂孔 玻璃体手术 护理
  • 简介:在64例成人整尸(男41女23)的128侧下肢观察大隐静脉、隐神经和腓浅神经等结构在踝前的位置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测量大隐静脉、足背动脉等血管的外径、隐神经等神经的宽度、厚度与深度,它们与内、外踝及胫骨前肌腱等结构的距离及彼此间的距离.结果与结论:①大隐静脉均经内踝前外侧上行至小腿,在内踝平面位置浅表恒定,是理想的静脉切开的部位.静脉距内踝前缘最突点1cm,距胫骨前肌腱1.5cm,关系较恒定,可用此二结构作为静脉的标志,多数情况静脉经此二结构连线内侧2/5与外侧3/5交点深面;足背动脉在伸肌支持带深面且距静脉在2.5cm以上,静脉切开不会伤及动脉;且动、静脉关系恒定,动脉可以作为静脉的标志.②腓浅神经均于浅筋膜内经踝关节前方下行布于足背与趾背皮肤,在踝前行于足背动脉外侧,可用动脉作为神经阻滞的标志;腓浅神经多为其两条终支经踝前下降,在足背多与隐神经和腓肠神经吻合,故当其阻滞时最好从动脉搏动点进针向外踝方向注药同时阻断其两条终支并最好同时阻滞隐神经与腓肠神经.③腓深神经与腓浅神经可能存在吻合,腓浅神经阻滞时最好同时阻滞腓深神经;腓深神经与足背动脉伴行,动脉搏动即为其标志.④足背动脉在踝前位置恒定,恰位于两踝之中点,是踝前神经阻滞时有用的标志.

  • 标签: 前区 区解剖 踝前
  • 简介:2 颗粒细胞瘤的组织起源  自从1893年发现第1例鞍GCT以来,1 颗粒细胞瘤的结构特点  鞍GCT在手术或尸检中发现,发现鞍区有91例GCT

  • 标签: 区颗粒 鞍区 颗粒细胞瘤
  • 简介:为了解新建住宅环境本底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采用FD-71A型闪烁辐射仪,对新建住宅环境进行了γ辐射空气照射量率测定,用酚试剂比色法检测甲醛,用气相色谱法分析苯及本系物、酯类。结果结果:γ射线平均值室内大于室外;甲醛、苯及苯系物、酯类均在最低检出限以下,新建住宅环境属正常本底水平。

  • 标签: 新建住宅 环境本底水平 室内空气 采样 空气监测
  • 简介:放线菌病越来越多的被认为是牙髓治疗后根尖病变仍顽固存在或复发的一个原因。本病例报告展示了根尖放线菌病的典型临床表现:持续存在的根尖病变,反复发作的瘘管。第一次牙髓治疗后无痛无肿胀,但是根尖病变扩大。经过再治疗后,根尖病变仍然存在,并且出现了瘘管。抗生素治疗后瘘管愈合,但几个月内又复发。出现瘘管后就用抗生素治疗反复持续了5年。取活检在根尖病变的组织学切片中发现了典型的“硫磺样颗粒”,诊断为根尖放线菌病。为防止放线菌感染扩散至上颌窦,进行了6周的抗生素治疗。外科根尖手术和抗生素治疗后5个月复查根尖病变有明显的愈合。

  • 标签: 根尖病变 放线菌病 抗生素治疗 反复发作 治疗后 组织学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