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的护理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AMI患者的主要目标是抢救可逆性缺血组织,早期快速开通梗死血管、恢复心肌再灌注,挽救更多濒死心肌,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回顾性总结急诊PCI术前、中及术后的护理经验。接诊急诊PCI患者,要分秒必争,时间就是心肌,快速的做好术前准备(口服抗凝剂、抽血、备皮、行碘过敏试验、左上肢置入静脉留置针),同时不可忽略的就是患者的心理护理,由于突然发病和持续疼痛,患者会产生焦虑、恐惧感,因此,我们要耐心的向其讲解疾病的危害性和手术的大致过程,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将患者从入院到血管开通时间缩短在90min以内;中严密观察病情,出现异常情况及时主动处理;术后耐心、细心的护理,及时观察有无术后并发症,并配合医生处理,稳定患者情况,促进早日康复。结果经过精心护理,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后血运重建全部成功,康复出院。结论PCI术后良好的护理质量与患者术后恢复有密切的关系,高质量的护理能有效的预防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PCI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对急诊 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全程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收治的 20 例施行急诊 PCI手术的患者,对其进行全程护理。结果:出现 2 例心动过缓、 1 例室颤、 1 例低血压、 1 例阵发性室速、 1 例心跳过速。结论:对于施行急诊 PCI手术的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全程护理有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

  • 标签: PCI术 急性心肌梗死 全程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全程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4例,采用随机划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全程护理模式,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院内心肌梗死复发2.70%(1/37)低于对照组16.22%(6/37),心律失常5.41%(2/37)低于对照组21.62%(8/37),护理满意率观察组97.30%(36/37)高于对照组81.08%(30/37),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程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手术中,有助于患者负性心理的改善,降低院内心肌梗死复发与心律失常可能性,且对推动良好护患关系的构建可发挥重要作用,应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PCI术 全程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的全程护理。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模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采用急诊PCI护理路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医嘱执行时间、抢救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医嘱执行时间、抢救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急诊PCI护理路径可以显著提高服务质量和临床疗效,大大的缩短了住院时间,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 标签: 急诊PCI术护理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PCI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急救方法。方法选择90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对其实施急救方法。结果54例为快速型心律失常,占60%,30例自行恢复,17例室性心动过速予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后恢复窦性心律,5例心室颤动,实施电除颤后转为窦性心律,2例心脏骤停进行心脏按压、电除颤后变为窦性心律;36例为缓慢型心律失常,占40%,28例经阿托品、多巴胺静脉注射后心率恢复正常,8例需安装临时起搏器。结论医护人员在术前要做好准备工作,中要严密监控,发生心律失常时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有效降低心律失常的危害。

  • 标签: 急诊PCI术 再灌注心律失常 急救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全程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9月期间在本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围期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急诊PCI全程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其他PCI不良事件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38.46%)显著低于对照组(58.97%),观察组住院时间为(7.26±2.94)d,对照组为(10.13±3.87)d,组间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期采用全程化护理,可有效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风险,有助于改善急诊PCI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全程护理 再灌注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的全程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全程护理,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舒适护理等;结果研究组患者无论是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还是总体的护理满意度均要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程护理作为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值得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乃至其他患者护理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PCI术 全程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冠心病PCI患者时间跨度依从性对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行PCI的6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PCI医嘱时间至实际行PCI的时间跨度分为观察组(n=34,时间跨度3个月以下)及对照组(n=26,时间跨度3个月及以上)。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无症状生存率。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1年内33例无症状生存,1例发生心血管事件,无症状生存率97.06%(33/34);对照组术后1年内19例无症状生存,7例发生心血管事件,无症状生存率73.08%(19/2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符合PCI指征的冠心病患者,其预后随时间跨度延长而变差。因此,符合PCI指征的患者应尽早接受手术,避免心功能进一步受损,影响预后。

  • 标签: 冠心病 PCI 时间跨度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在介入心脏病学发展迅速的今天依然具有较高的死亡率。阻塞的冠状动脉只有在血流恢复后才能使缺血性心泵衰竭得到逆转,但临床上很难在血流动力学极端恶化的情况下完成进一步治疗1。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membraneoxygenation,ECMO)作为一种短期的体外生命支持辅助装置,因其安装简便快速、双心室辅助等优点在欧洲心脏协会及心胸外科协会心肌血运重建指南(guidelinesonmyocardialrevascularization)中得到推荐。ECMO又称体外生命支持系统,是指将患者的静脉血引流至体外,经人工肺(氧合器)氧合后再输回患者动脉或静脉的中短期心肺辅助治疗,使心肺得到充分休息,为心肺功能的恢复赢得时间,可为患者的心功能恢复及其原发病的救治赢得时机、创造条件2。2017年02月我科收治1例心源性休克患者在ECMO保驾下行急诊PCI,救治成功,现将术后护理报告如下。

  • 标签: 心源性休克体外膜肺氧合 PCI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急诊与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7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例,其中行急诊PCI治疗的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急诊PCI组,行择期PCI治疗的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择期PCI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两组患者LVEDV、LVESV、LVEF等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LVEDV、LVESV、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LVEDV和LVESV均降低,而LVEF增大,组内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较择期PCI更能有效改善急性心梗患者的心室重构和心脏功能。

  • 标签: 急诊PCI 择期PCI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PCI中慢血流现象的多因素分析。方法选择183例患者,全部以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行急诊PCI(EmergencyPCI)治疗,中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应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CSF患者各项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A组CSF患者与B组患者在CR、EF、LDL、LVD、WBC、UA、R、HGB、K、PLT、HDL、Y、HBP、OB、恶性心律失常,糖尿病等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人群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使用球囊反搏(IABP)、吸烟史(SMOKING)、血栓负荷重中使用欣维宁上(P<0.05)。结论血清HsCRP、吸烟史、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以预测冠状动脉慢血流。血清HsCRP较高的患者,提示炎症可能在CSF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血清HsCRP是CSF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冠状动脉慢血流 超敏C反应蛋白 急诊PC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差异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给予替格瑞洛治疗,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3个月不良事件、出血、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一般不良事件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率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C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cTnT水平、Cr、ALT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观察组cTnT、A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C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24h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在急诊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中疗效优于氯吡格雷,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替格瑞洛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PCI术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急诊PCI和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病例观察时间段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集我院急诊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220例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抽签方法分组,急诊组(n=110),择期组(n=110)。急诊组患者接受急诊PCI治疗,择期组患者接受择期PCI治疗。以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为对比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对比临床疗效,急诊组为95.45%(105/110),显著优于择期组78.18%(86/110),对比检出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并发症发生率,急诊组为7.27%(8/110),显著低于择期组19.09%(21/110),对比检出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的疗效较择期PCI更为确切,提示在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后原则上应尽早接受PCI治疗,以改善心肌缺血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PCI 择期PCI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入院后即刻给予尼可地尔口服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的心肌受损程度、冠脉微循环灌注水平、心脏功能的影响及主要不良事件(MACE),探讨尼可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入院的行急诊PCI的患者95例,随机分为尼可地尔组47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入院确诊后均即刻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尼可地尔组患者即刻顿服尼可地尔15mg,术后尼可地尔组继续口服尼可地尔5mg,3次/日,监测PCI中无复流、慢血流的发生率,PCI术后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室射血分数(LVEF),记录PCI术后3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两组患者,尼可地尔组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无再流、慢血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尼可地尔组的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1),PCI术后3个月尼可地尔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口服尼可地尔可减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的心肌受损程度,降低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无再流、慢血流的发生率,改善心肌微循环灌注,保护左心室功能、减少MACE事件发生。

  • 标签: 尼可地尔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PCI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弃PCI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综合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诊断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手术分为PCI手术组和非手术组,非手术组采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观察其预后情况。结果随访2年,非手术组患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死亡病例显著高于手术组,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非手术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0±0.2)年,手术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8±0.1)年,相比有较大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重冠心病患者治疗首选应为PCI手术,非手术组患者的生存率相比于PCI手术组明显较低。

  • 标签: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冠心病 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预治疗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拟行PCIACS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0)与对照组(n=40)。其中对照组患者为首次进行PCI治疗且术前未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组患者在术前连续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3个月以上,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h、24h心肌损伤标记物的变化以及炎性反应进行监测,同时观察患者术后20min靶血管前向血流的TIMI血流分级情况,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个月记录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PCI术前、术后12h及24h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PCI术前及术后的TMPG及TIMI血流分级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预治疗在ACS患者PCI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减轻患者心肌的损伤,降低炎性反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术后血流灌注并降低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阿托伐他汀钙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kari导管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传统造影导管联合指引导管完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冠脉损伤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方法入选5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年龄(55.3±10.6)岁。急诊PCI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采用Ikari导管完成急诊PCI组(A组,25例);采用造影导管联合指引导管完成急诊PCI组(B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冠脉损伤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手术时间A组为(38.7±9.1)分钟,B组为(40.6±8.9)分钟,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剂用量A组(98.7±10.2)ml,B组(116±9.8)ml,A组造影剂用量少于B组(P<0.05),存在统计学异。两组患者均无冠脉损伤事件发生。结论对于急诊PCI患者,使用Ikari导管完成手术与采用传统造影导管联合指引导管完成手术相比较能减少造影剂用量。

  • 标签: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Ikari 造影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