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思想为理论基点,从"美的规律"的角度对人的"二重性"与现代性问题进行重新思考。认为,马克思的关于"美的规律"的思想,从人类学的意义上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合理性,也是在人类学的意义上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被一种更合理、更符合人性的生产方式所取代。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技术中心主义不合理的同时,也从人的对象机制的二重性和历史辩证法的角度,清醒地看到科学技术对于社会进步以及未来社会可能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心理学、生物学、"人类学",包括文化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思考和把握未来提供了重要的实证科学的基础。在美学和人文学科研究中,引入当代人类学等实证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的方法,诸如数量统计与分析、田野调查、精神分析方法和自然科学研究中的新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把人文学科的问题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法尽可能结合起来,从而对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审美、伦理、信仰等一系列社会危机和文化问题做出深入研究,就有可能找到解决这些问题和危机的可能性及其途径。

  • 标签: “美的规律” 现代性 美学 跨学科 实证科学
  • 简介:为了从知识基础和创造性思维视角探讨跨学科知识整合的条件,以125名高二学生为被试采用相关研究设计考察了学业成就、创造力与跨学科概念图创造能力的关系。结果发现:(1)学业成就与跨学科概念图创作能力正相关:高成就组在命题、交叉和总分维度上的表现优于低成就组;而中成就组在命题和总分维度上的表现优于低成就组;(2)创造力与跨学科概念图创作能力正相关;创造力的流畅性和独创性与跨学科概念图的所有维度正相关;灵活性与概念图创作的命题、交叉、范例和总分正相关;(3)学业成就与创造力能够中等程度地预测跨学科概念图创作不同能力组被试的分布。这表明学业成就和创造力是跨学科知识整合的基础。

  • 标签: 学业成就 创造力 跨学科概念图 跨学科知识整合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两个基本问题:一是施教者的知识面扩大、职称上去了,教学水平是不是就提高了?不然,高深而广博的学术知识固然是讲好课的基础,但不能说有渊搏的知识和高学历的人都能胜任教师工作。有的人满腹经纶,但在教学工作中却常常失败,

  • 标签: 教学思维能力 学科 教学水平 学术知识 教师工作 教学工作
  • 简介:社会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认为“十九世纪思想史的首要标志就在于知识的学科和专业,即创立了既生产新知识又培养知识创造者的永久性制度结构”。尽管沃勒斯坦的这番评论指涉的是欧洲和美国的思想史发展情况,在十九世纪的最后十年,西方的学科模式就已经挑战并改变了中国知识分类的传统方法。科举制度在1905年被废除,皇权体系在1911年被推翻,儒家经典失去了维系它两千年之久的制度支持。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儒家经典的地位、内容和生存能力。

  • 标签: 学科化 不确定性 知识分类 困境 现代 十九世纪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是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两个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命题。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核心概念与命题内涵的认识尚不尽一致,有多种不同的观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研究学科的核心命题,是本学科基本理论和方法建构的逻辑前提和基础。而对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经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核心命题相关的重要命题的厘清,有助于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成果,也有助于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及其学科建构。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中国 转化 核心命题
  • 简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科,为这一领域研究的长足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契机。推动跨学科合作、拓展思想史视野和夯实社会史基础是其不断提升研究水平和品质的三项基本工作。这三项基本工作,一方面源自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要求,另一方面则是目前学科发展瓶颈问题的矫治,这些问题集中于:排斥人文社会研究其他学科的'自我保护'意识,就事论事的碎片式研究,以及脱离社会史的逻辑优先方法或文本解读做法。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 思想史研究方法论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在整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通过该学科博士生导师的科研成果类型、专业研究方向和课程设置的分类统计分析可知,从事该专业教学和研究相关教师及研究人员在知识背景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共通性,研究方向集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基本经验和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具体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历史进程等方面。然而,该学科发展还不够成熟,学术队伍有待进一步整合,学术传统尚未形成,学术规范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学科建设上尤其不能简单地诠释党的历史理论和创新理论,更不能与党史、党建学科雷同,混淆学术研究与一般性宣传的关系。事实上,该学科基本研究取向是为中国共产党正确地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提供学术支撑,为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该学科的知识基础包括:中国国情、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共产党历史、近代世界史。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学科 中国化 博士点
  • 简介:语文——人生之旅就像标点符号,有逗号、叹号、问号、省略号,但愿我们能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数学——人生有曲线,但没有直线,因为人生没有捷径可走。人生之路布满挫折与坎坷,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勇敢地微笑前行。

  • 标签: 人生 学科 标点符号 省略号 语文 逗号
  • 简介:有关宗教人类学、宗教社会学、宗教心理学、宗教哲学等交叉学科,虽说有的在古典时期已经有所建树,但其真正被人们作为综合研究的方法加以运用,来注意宗教的真正特性及其在人类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中的职能、意义,从而使这些旨在探研宗教的相关交叉学科领域,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则是19世纪以后之事。而对中国来说,这些门类的开发,起步尤晚。除少部分外,大多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才真正崭露头角。本文希冀能够借助学术上的扫描,来展示国内在这些研究领域内的丰硕果实。若有错谬浅陋之处,还望大家厘正。

  • 标签: 20世纪 中国 宗教学 交叉学科 社会生活
  • 简介:一、引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重要依托,并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包括自我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为更好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科教师应尝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首先,学科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表现出各种心理品质、心理状态、人际关系、人生观、价值观等,这使得教师容易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其次,中小学学科教学教材本身就含有大量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材料。如语文课文《谈骨气》,在学习这篇课文后,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人的强烈自尊和骨气所在,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此外,中小学学科教学是在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这个过程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极大,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可以使教师自觉地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在课堂上营造促进心理健康的氛围。

  • 标签: 心理健康教育 渗透 学科教学
  • 简介:本文经过对江苏十多所地方本科院校的调研,概述了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形势下高校学科建设的走势,分析了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对地方本科院校如何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提出了带有探索性的方法和措施。

  • 标签: 地方本科院校 学科建设 学科发展 学科带头人 队伍建设
  • 简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立十年来在人才培育、科学研究、资政育人、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如何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以进一步增强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影响力,如何进一步厘清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研究的领域、边界及其相互关系以体现学科的自身特色,如何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支撑作用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需要认真研究并且着力解决的现实问题。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整体发展 学科群 建设
  • 简介:西方学术机构中的和平研究对西方大学来说,和平研究作为一门学科是比较新的,大致开始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20年内,学术机构对和平问题很少研究.当时,英国和美国的政治状况比较稳定,由两个传统政党的精英人物控制;两国政府以及几乎所有的对立党派都坚定地推行一种大力发展军力、以核武器为后盾、针对苏联的战略.

  • 标签: 和平学理论 学科建设 联合国 国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