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工置换术是最有效的缓解疼痛,改善髋关节活动度和恢复正常生活的手术方法。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共收治82例患者。人工关节有骨水泥型和生物性两种,由于骨水泥毒性及副作用大,我院近年来大多使用生物型固定,效果均满意,现就手术配合的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全髋置换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人工置换术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小切口人工置换术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髋关节疾病患者,其中观察组30例采用小切口人工置换术,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后外侧入路人工置换术,对比观察两组疗效、并发症和手术一般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下地负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6周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人工置换术与常规后外侧入路人工置换术疗效和安全性相当,但前者手术创伤小,并能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 标签: 微创小切口 常规切口 人工全髋置换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经过临床实践,观察高龄患者人工置换术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间进行人工置换术的82例高龄患者,将其按照11的比例,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基础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对比分析这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有1例,发生率为2.4%;对照组有5例,发生率为12.2%,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JOA肢体功能评分比较上,观察组为(12.5±2.1)分,对照组为(8.3±1.6)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100%,对照组为73.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患者人工置换术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显著地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增进了医患之间的情谊。

  • 标签: 高龄患者 人工全髋置换术 基础护理 综合护理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人工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应用人工置换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21例,其中股骨颈骨折15例,股骨头骨折3例、粗隆部骨折3例。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评价疗效。结果21例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10~64个月),臼及股骨柄假体位置良好,未出现假体松动和下沉,也未出现截骨处骨不愈合。Harris评分平均由手术前的35.30分增加至术后82.30分。结论人工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是安全有效的,但应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

  • 标签: 股骨骨折 近侧 老年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进行围手术时期,采取干预护理的临床效果及患者髋关节的恢复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所治疗的86名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个小组。每分别是43例患者,在护理时,对照组采取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的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获得的优良率为97.7%,对照组为93.0%,同时患者髋关节活动能力实验组也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护理干预能够做到提升手术治疗效果,提升患者髋关节活动能力,从而使患者早日康复,应在临床护理时加以推广。

  • 标签: 髋关节 全髋置换术 围手术期 护理效果
  • 简介:张勇等[8]经统计后认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骨溶解在骨水泥假体和无骨水泥假体均存在,假体周围骨水泥断裂为肯定松动,说明假体断裂松动与假体周围原本骨质量和骨吸收有关

  • 标签: 假体松动 全髋 断裂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手术室护理在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人工关节置换患者50例,时间2022年7月-2023年2月,以统计学软件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25例。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选用快速康复手术室护理,对比研究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后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快速康复手术室护理 全髋人工关节置换 护理效果 恢复情况
  • 作者: 桑恩海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          (辽中区人民医院骨科  辽宁辽中  110200)  【摘  要】目的:观察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关节疾患的疗效.方法:5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髋关节疾病患者232例,经后外侧入路施行全髋置换,随访1-5年。结果:骨水泥术后第3天,混合型第4周左右患者可以下地行走,基本恢复正常功能,优良率达92%。结论:加强术后管理,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
  • 简介:目的探讨一期关节置换手术选择性治疗陈旧性臼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在掌握手术指征的基础上,对12例陈旧性臼骨折患者一期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中通过固定骨折、颗粒状松质骨植骨、金属钛网的使用等方式来重建臼。结果治疗优良率达75%,2例患者需要再次翻修手术,无感染、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部分臼骨折的患者可以通过假体置换手术,恢复关节功能,早日下床活动,避免了关节病残及继发的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 标签: 关节 置换术 髋臼骨折 翻修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工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置换组和股骨头置换组,各33例。置换组患者接受人工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置换组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指标、术后12月和术后24个月的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股骨头置换组和置换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这三个指标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股骨头置换组和置换组在术后12个月和术后24个月的Harris评分均有明显的不同;置换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股骨头置换组。结论:人工置换术手术风险更高,但人工置换术更有利于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康复,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因此对于能耐受手术的老年患者可推荐人工置换术治疗。

  • 标签: 人工全髋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工髋关节可保持关节的稳定性,有效地恢复关节功能,能解除疼痛及适当调整双下肢长度等,近期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手术。其疗效除与技术的优劣有关外,还与手术前后的护理密切相关。我科2008年1月—2012年12月对30例髋关节疾患病人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由于加强了术前、术后护理,从而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 标签: 全髋置换 围手术期 康复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不同锉臼方法重建臼,比较臼假体试模植入后的稳定性,得出何种方法重建后植入的臼假体试模更稳定,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集皖西卫生职业学院解剖教研室完整防腐骨盆标本10具。使用同心圆形顺序和非顺序锉臼、非同心圆形顺序和非顺序锉臼,4种锉臼方式。同一骨盆的两侧臼设置成一区组。一侧使用同心圆形锉臼重建臼,两种方式先顺序锉臼,压配假体试模、测量;在此基础上非顺序锉臼重建臼再次测量;另一侧使用非同心圆形锉臼重建臼,使用相同方式顺序和非顺序锉臼,压配假体试模。测量臼假体试模的抗旋转扭矩和抗拔出力。4种处理手段分别为4个处理组,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行SNK-q检验。结果同心圆形顺序锉臼重建后臼假体试模的抗拔出力(83.8±3.3)N,抗旋转扭矩(26.5±2.6)Nm;与同心圆形非顺序锉臼重建抗拔出力(93.6±2.2)N,抗旋转扭矩(34.8±2.2)Nm。非同心圆形顺序锉臼重建抗拔出力(69.2±2.9)N,抗旋转扭矩(12.1±2.6)Nm,与非同心圆形非顺序锉臼重建抗拔出力(75.3±2.2)N,抗旋转扭矩(16.8±1.9)Nm。经过统计学分析,在抗旋转扭矩实验中,各处理组间扭矩有差异(F=443.8,P<0.05),每区组间扭矩有差异(F =6.2,P <0.05)。为进一步了解处理组间均数两两比较情况,SNK-q检验显示各处理组间抗旋转扭矩均值完全不相等。在轴向抗拔出力实验中,各处理组间抗拔出力有差异(F =187.2,P <0.05),每区组间抗拔出力无差异(F=1.9,P>0.05)。组间均数两两比较显示各处理组间抗拔出力均值完全不相等。抗拔出力和抗旋转扭矩呈现出同心圆形非顺序锉臼>同心圆形顺序锉臼>非同心圆形非顺序锉臼>非同心圆形顺序锉臼的结果。结论在尸体骨盆标本实验中得出同心圆形重建臼后半球形臼假体试模更稳定;在非顺序锉臼重建的臼窝中,假体试模植入后稳定性更强。同心圆形和非顺序两种锉臼重建方式重建臼操作简单、可行。

  • 标签: 假体 生物力学
  • 简介:患者,男,22岁,因“右疼痛2年,关节活动受限半年”入院。2006年2月因翻墙时着地,右臀部碰到硬物后,致皮肤裂伤约3CM,当时予以清创缝合,半月后出现右髋部疼痛,站立及行走时为重,当时行局部理疗,但症状不见好转,拍骨盆平片发现患有石骨症,但未见股骨头异常病变,后在多家医院间断就诊,症状稍有缓解,近半年来感觉明显加重,出现活动明显受限,

  • 标签: 石骨症 全髋置换 关节活动受限 皮肤裂伤 清创缝合 髋部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