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在规范的手术、选择性131I治疗、TSH抑制治疗下多数预后良好。131I治疗目标分为清甲治疗、辅助治疗及清灶治疗,其可完善疾病分期、便于随诊、降低疾病复发及死亡风险,但临床实践中仍在存诸多待明确的问题,如术后131I治疗前评估中,亚临床病灶判断困难,且无用以指导治疗的Tg临界值,增加了辅助治疗的决策难度;治疗后随诊中,尚无评价结构性病灶131I治疗疗效的标准;TgAb的存在会影响病情判断;131I累积剂量相关并发症亦需监测管理。本期重点号刊登了数篇DTC患者131I治疗相关的文章,多方位讨论了当下131I治疗中的难点和我国学者的探索。

  • 标签: 分化型甲状腺癌 碘放射性同位素 近距离放射疗法 争议
  • 简介:摘要放射性碘治疗是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由于131I是一种放射性核素,接受131I治疗后患者成为活体放射源,对周围人群及环境造成放射性损害。本文对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辐射安全指导的必要性、住院期间及出院后辐射安全指导的内容进行综述,旨在为接受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提供有关辐射安全的合理指导,为今后制定符合国情的辐射安全管理方案提供参考。

  • 标签: 综述 辐射安全 放射性碘治疗 131I 分化型甲状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压氧(HBO)辅助放射性131I在老年甲亢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老年甲亢患者185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91例和研究组94例,对照组给予放射性131I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HBO辅助治疗。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评估生存质量,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甲减发生、甲亢复发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生存质量。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43% vs. 76.92%,P<0.05)。治疗后2组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促甲状腺素(TSH)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生理健康、心理状态、个人信仰、社会关系、周围环境、独立能力评分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19% vs. 5.49%)、甲减发生率(10.64% vs. 13.19%)、甲亢复发率(2.13% vs. 3.3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O辅助放射性131I治疗老年甲亢患者,可有效改善甲状腺激素水平,提高生存质量和治疗疗效,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甲减发生以及甲亢复发。

  • 标签: 高压氧 放射性碘131 老年甲亢 甲状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核医学科碘治疗工作人员甲状腺内131I的活度,并估算年待积有效剂量,分析碘治疗人员的内照射现状。方法选择甲状腺内照射碘测量仪,对山东省6家医院进行调查并进行甲状腺131I活度测量,得出6家医院核医学科碘治疗工作人员甲状腺131I的检出率和活度值,进而计算摄入量和年待积有效剂量。结果6家医院共有63名碘治疗工作人员接受测量,其中有52人甲状腺内检测到131I,检出率83%,测得131I活度大多低于200 Bq。估算的年待积有效剂量范围为0.23~7.78 mSv,其中有84.6%的人年待积有效剂量<2 mSv。结论核医学科碘治疗工作人员应进行常规内照射个人监测,各医院在辐射防护制度方面需进一步完善。

  • 标签: 内照射 131I 甲状腺 辐射剂量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核素治疗的护理方式。方法:本实验涉及的对象是2019年8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核素治疗的102例患者,根据单双数法将患者进行组别的划分,观察组与参照组各涵盖患者51例。参照组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舒适度、护理前后依从性评分,探究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核素治疗的护理方式。结果:对比发现,与参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舒适度与护理后依从性评分均更高,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特征(P

  • 标签: 分化型甲状腺癌 131I核素 综合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碘治疗场所工作人员甲状腺131I活度水平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配额抽样的方法,按照碘治疗场所医院的不同类型,在山西省和山东省共选择6家开展碘治疗的医院,采用直接测量法,对76名碘治疗场所工作人员的甲状腺131I活度进行了测量,并进行内照射剂量估算。结果共有5家医院的29人甲状腺131I活度高于仪器的探测限,占全部被检测人员的38.16%,其中最高值为2 468.45 Bq,是1名负责手动分装放射性碘的医师。6家医院碘治疗场所工作人员甲状腺131I活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动分装131I的医院测量结果高于自动分装的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5,P<0.01),两家手动分装131I医院的12名碘治疗场所工作人员甲状腺测量结果全部高于探测限,中位数分别为324.59 Bq和331.98 Bq,4家使用自动分装仪的医院测量结果的中位数均低于探测限,甲状腺131I检出率分别为32.61%、25.00%、10.00%和0。对于同一家医院,参与分装131I的医生和保洁人员甲状腺131I活度高于不参与分装的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4、2.12,P<0.05)。结论不同碘治疗场所工作人员内照射水平差异较大,使用自动分装仪可有效降低碘治疗场所工作人员内照射水平,应进一步加强碘治疗场所控制区工作人员的内照射监测。

  • 标签: 核医学 甲状腺 131I 内照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131I治疗后周围剂量当量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辐射防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131I治疗的42例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30例,年龄14~68(38.7±11.9)岁。测量131I治疗后2、4周距离患者颈部正前方0、0.3、1.0、2.0、4.0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分析其变化规律,并探讨患者的性别、年龄、甲状腺摄碘率、131I的有效半衰期及服药剂量与周围剂量当量率的相关性。2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周围剂量当量率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甲亢患者131I治疗后2、4周的周围剂量当量率随测量距离的增加逐渐降低。131I治疗后2周,距离患者≥2.0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均<25 μSv/h;131I治疗后4周,距离患者≥0.3 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均<25 μSv/h。不同性别患者不同测量距离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67~1.766,均P>0.05)。131I治疗后2周,测量距离为0、0.3、4.0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均与131I的有效半衰期呈正相关(r=0.318~0.487,均P<0.05);测量距离为2.0、4.0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均与服药剂量呈正相关(r=0.546、0.491,均P<0.01);不同测量距离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与患者的年龄和甲状腺摄碘率均无相关性(r=-1.158~0.162,均P>0.05)。131I治疗后4周,测量距离为0、0.3、1.0、2.0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均与131I的有效半衰期呈正相关(r=0.319~0.380,均P<0.05);测量距离为0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与患者的年龄呈正相关(r=0.429,P<0.01);测量距离为2.0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与甲状腺摄碘率呈正相关(r=0.353,P<0.05);不同测量距离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与服药剂量均无相关性(r=0.020~0.157,均P>0.05)。结论甲亢患者131I治疗后4周内应尽量避免与家属亲密接触,临床医师应根据周围剂量当量率的测量结果及131I在患者体内的有效半衰期对甲亢患者的居家隔离进行辐射防护指导。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辐射防护 碘放射性同位素 周围剂量当量率 有效半衰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转移的中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给予较高剂量131I治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DTC全切术后的378例中高危DT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3例、女性275例,中位年龄45(13~85)岁。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给予首次131I清甲和(或)辅助治疗,剂量3.70~5.55 GBq。同时131I治疗前行术后残留甲状腺99TcmO4-显像,治疗后2~7 d行131I治疗后全身显像(Rx-WBS)。所有患者在131I治疗后至少6个月进行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6.3个月。依据2015年美国甲状腺协会(ATA)指南的疗效反应评估体系进行术后131I治疗疗效反应评估并分析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术后残留甲状腺99TcmO4-显像靶/非靶比值(T/NT)与Rx-WB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所有观察指标在疗效满意(ER)组与疗效欠佳(nER)组间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ER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获得最佳诊断临界值。结果ER组与nER组间在肿瘤最大径、术后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sTg)水平、N分期、术后与首次131I治疗间隔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7.127、-2.702,Fisher确切概率法,χ2=6.783,均P<0.05);年龄、性别、被膜受累、肿瘤多灶性、T分期、复发风险分层、首次131I治疗剂量、TSH水平、尿碘水平、甲状腺99TcmO4-显像半定量指标T/NT、131I Rx-WB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505~-0.664,χ2=0.064~5.501,Fisher确切概率法,均P>0.05)。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结果显示,99TcmO4-显像T/NT与Rx-WBS显像评分呈中度相关(r=0.530,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sTg水平是预后ER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sTg水平预测ER的最佳临界值为5.90 ng/ml、灵敏度为83.76%、特异度为59.81%。结论给予较高剂量131I治疗的中高危DTC患者,不论甲状腺99TcmO4-显像提示残留甲状腺多少均可以得到同样的ER比率;且术后2个月内行首次131I治疗,可能获得更好的治疗疗效。另外,psTg是预测无转移中高危DTC患者临床ER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放射性核素治疗 碘放射性同位素 甲状腺球蛋白 分化型甲状腺癌 疗效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首次行131I清甲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22年3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DTC全切或近全切术后首次行131I治疗的1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1例、女性108例,年龄24~78(46.5±11.9)岁。将患者按首次行131I治疗的剂量(2.96 GBq、3.70 GBq和5.55~7.40 GBq)分为3组进行研究。按清甲成功的判断标准,即131I治疗后(4±1)个月131I诊断性全身显像示甲状腺床无放射性浓聚,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方式、131I治疗前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131I治疗距离手术的时间、131I治疗剂量对清甲效果的影响。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59例DTC患者首次行131I清甲的成功率为70.4%(112/159)。2.96 GBq组的首次131I清甲成功率为58.3%(21/36),3.70 GBq组为69.2%(63/91),5.55~7.40 GBq组为87.5%(28/32),3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71,P<0.05) 。手术方式为全切的DTC患者的清甲成功率为74.2%(95/128),高于近全切患者的54.8%(17/3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2,P<0.05)。治疗前TSH水平≥30 mU/L患者清甲成功率为73.9%(99/134),高于治疗前TSH水平<30 mU/L患者的52.0%(13/2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4,P<0.05)。患者在性别、年龄、131I治疗前血清Tg水平以及131I治疗距离手术的时间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11~3.073,均P>0.05)。结论131I治疗剂量、手术方式、131I治疗前TSH水平是影响DTC全切或近全切患者清甲成功率的因素。

  • 标签: 碘放射性同位素 分化型甲状腺癌 放射性核素治疗 清甲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总结和分析我科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人术后行131I治疗的护理要点和防护方法。方法 对8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人术后行131I治疗,严格执行防护隔离制度,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积极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治疗结束后电话随访。结果 80例病人行131I治疗后效果满意,康复出院。结论 在医—护—患的共同努力下,131I治疗能很好地控制甲状腺癌的复发及转移,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甲状腺癌 放射性核素131I 护理观察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计算不同甲状腺-颈部刻度模体和测量位置对便携式γ谱仪的全能峰探测效率影响,为更加准确开展人体甲状腺内131I活度现场测量提供指导。方法在对4种典型的甲状腺-颈部模体和用于甲状腺内131I活度测量的便携式3英寸NaI(TI) γ谱仪进行建模的基础上,结合可能的现场测量情景,利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计算便携式NaI(TI) γ谱仪在不同测量距离、不同甲状腺深度、不同甲状腺体积等条件下的全能峰(364.5 keV)探测效率。结果NaI(TI) γ谱仪的探测效率随探测器与颈部表面距离增加而显著递减,紧贴颈部表面的探测效率约为距颈部表面15 cm的15倍;探测效率随甲状腺深度增加而明显降低,在颈部表面测量时,深度为2 mm的探测效率约为30 mm的3.6倍;探测效率随甲状腺体积增大而减小,在颈部表面测量时,体积为1 ml的探测效率是30 ml的1.71倍;探测效率随探测器中心偏移而降低,尤其是在颈部表面测量时,中心偏离2 cm会导致探测效率下降约15%。结论利用便携式NaI(TI) γ谱仪开展人体甲状腺内131I活度准确测量,不仅需要掌握探测效率刻度时的测量距离,还需了解所用刻度模体内的甲状腺深度与体积。

  • 标签: 131I 甲状腺-颈部模体 便携式γ谱仪 探测效率 蒙特卡罗模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患者全身辐射剂量代谢的影响因素,为辐射防护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至9月于3家三甲医院住院的72例DTC术后患者[男性27例、女性45例,年龄15~75(42.79±14.23)岁]的临床资料,其中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23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4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5例。根据服用131I后48 h全身辐射剂量是否达到安全标准将患者分为安全组(48 h全身辐射剂量≤23.30 μSv/h)和危险组(48 h全身辐射剂量>23.30 μSv/h),比较各因素对全身辐射剂量代谢的影响。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各单因素及多因素联合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最佳临界值及诊断效能。结果危险组和安全组比较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甲状腺2 h摄碘率(t=-2.56,P=0.01)、24 h摄碘率(Z=-2.07,P=0.0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Z=-2.83,P=0.01)、游离甲状腺素(Z=-2.70,P=0.01)、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χ2=6.80 ,P=0.01)、甲状腺超声提示是否存在甲状腺残留组织(Fisher确切概率法,P=0.03)等6个指标显著影响了131I治疗DTC术后患者的全身辐射剂量代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 h摄碘率[OR=1.27 (95%CI:1.03~1.57)]和Tg水平[OR=2.51 (95%CI:1.21~5.20)]对全身辐射剂量代谢有影响(P=0.03、0.01),24 h摄碘率和Tg水平越高的患者其48 h全身辐射剂量达到安全水平的可能性越低。24 h摄碘率+Tg水平(联合指标)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 (95%CI:0.65~0.87)、灵敏度为94.87%、特异度为46.88%、最佳临界值为-0.71。结论24 h摄碘率和Tg水平是131I治疗DTC术后患者全身辐射剂量代谢的影响因素,利用这两个因素建立联合指标进行辐射剂量评估可为调整患者住院时长提供参考。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碘放射性同位素 近距离放射疗法 辐射剂量 预测模型
  • 作者: 岳园芳 刘建井 尹国涛 戴东 徐文贵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核医学科,天津 300308,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分子影像与核医学诊疗科,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060,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核医学科,天津 300308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分子影像与核医学诊疗科,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060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机器学习方法为131I治疗后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构建左甲状腺素钠片最佳初始剂量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接受131I治疗后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最终达标的266例DTC患者[男性78例(男性组)、女性188例(女性组),年龄18~70(40.0+11.5)岁]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共16项)和出院后定期复查的甲状腺功能相关数据及左甲状腺素钠片每次的调整剂量。通过计算随机森林模型重要度筛选出较为重要的临床特征;以筛选出的特征为自变量,以左甲状腺素钠片达标剂量为因变量构建多种回归模型,通过交叉验证选出准确率最高的模型。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卡方检验。结果266例患者的体重、身高、体重指数、体表面积、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收缩压/舒张压、术后甲状旁腺激素、达标时左甲状腺素钠片剂量分别为(68.4±12.9)kg、(165.8±12.8)cm、24.6±3.5、(1.9±0.2)m2、(140.1±19.1)g/L、(88.6±5.5)fl、(125.7±18.9)mm Hg/(82.7±12.4)mm Hg、(4.1±2.2)pmol/L、(117.0±30.1)μg/d。通过特征筛选,重要度排在前6位的临床特征依次为体表面积、体重、血红蛋白、身高、体重指数、年龄,其重要度均数依次为0.2805、0.1951、0.1315、0.1252、0.1080、0.0819。径向基核的支持向量回归(SVR)模型预测左甲状腺素钠片剂量的准确率(53.4%,142/266)最高,高于经验给药的首次达标率(15.0%,40/266);SVR模型在女性组中预测左甲状腺素钠片剂量的准确率高于男性组[60.6%(114/188)对35.9%(28/7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1,P<0.001)。结论基于机器学习构建的SVR模型有望提高经131I治疗后的DTC患者左甲状腺素钠片的首次达标率,并且在女性患者中更有效。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碘放射性同位素 甲状腺素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唾液腺功能受损是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化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产生严重影响,唾液腺功能受损发生率随着头颈部疾病发病率的增高而增高,亟需明确的防治手段。目前已有大量国内外研究结果揭示了唾液腺功能放射性损伤的部分机理并提供了一些防治措施予以临床参考。笔者重点综述由131I治疗引起的唾液腺功能损伤的机制、症状、诊断及防治措施。

  • 标签: 碘放射性同位素 分化型甲状腺癌 钠碘转运体 唾液腺功能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转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131I治疗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21年3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8例肺转移性DT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2例、女性66例,中位年龄54.3(17~77)岁,中位随访时间4.19(1.13~23.45)年。对患者行131I治疗,治疗前后进行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Tg)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等血清学检测及胸部CT、131I全身显像、颈部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动态评估肺转移灶的进展情况。根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及131I治疗前血清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g)水平变化评估131I治疗疗效,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疾病控制组和疾病进展组。计算第2次131I治疗前较首次131I治疗前sTg与TSH水平比值的变化率(ΔsTg/TSH)。采用χ2检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对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对上述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最佳临界值评估ΔsTg/TSH对疾病进展的预测价值。结果108例患者中,术后经131I治疗达到疾病控制的患者86例(79.6%),即为疾病控制组;疾病进展的患者22例(20.4%),即为疾病进展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年龄、病理学类型、DTC原发灶的长径、首次131I治疗前的血清sTg水平、ΔsTg/TSH、肺转移灶的长径、肺转移灶是否摄碘、肺转移确诊时间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3.194,χ2=19.142,H=-2.888、-2.499、-4.140,χ2=15.380、4.069、10.362,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病理学类型、ΔsTg/TSH、肺转移灶的长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3.059、0.048、4.140,OR=21.314、1.050、62.798,95%CI:1.112~408.369、1.009~1.092、1.528~2 581.064,均P<0.05)。ΔsTg/TSH预测疾病进展的最佳临界值为-0.785%,ROC曲线下面积为0.809(95%CI:0.701~0.917,P<0.001)。结论病理学类型、ΔsTg/TSH和肺转移灶的长径是影响肺转移性DTC术后131I治疗疗效及预测进展的独立风险因子。

  • 标签: 肿瘤转移 分化型甲状腺癌 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促甲状腺激素 刺激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核素治疗中辅以综合护理,对临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试验者是2021.01至2022.09在医院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60例,均在术后提供131I核素治疗,以随机信封法分作相同例数2组,护理方案为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比对不同护理模式下各项护理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不良心理、满意度及依从性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综合护理进行干预,利于消除或缓解患者不良心理,进一步提升其依从性与满意度的同时,还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借鉴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131I核素 分化型甲状腺癌 综合护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根据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不同危险度分层结果,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进一步行131I治疗,但131I可对周围人群产生辐射,因此正确评估患者体内的辐射剂量,对辐射防护个体化及131I治疗流程的优化至关重要。DTC患者术后131I治疗期间辐射剂量的测量方法主要分为体内和体外测量两大类,体外测量包括尿液测量法和血液剂量测定法;体内测量主要包括局部测量法和全身测量法,笔者就辐射剂量相关测定方法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碘放射性同位素 分化型甲状腺癌 体内测量法 体外测量法
  • 简介:摘要131I全身显像可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转移或复发的诊疗方案提供主要依据,是目前临床不可或缺的辅助诊疗方法。然而,由于多种生理或病理原因,可能会导致131I全身显像假阳性,这对正确解读131I全身显像、判断是否存在复发和转移造成了较大困难。因此,了解造成131I全身显像假阳性的原因对DTC患者的正确诊治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笔者从病因学的角度对DTC患者131I全身显像假阳性的原因进行综述。

  • 标签: 碘放射性同位素 分化型甲状腺癌 放射性核素显像 假阳性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人性化护理在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8月在我院接受131I治疗的104例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2例行人性化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SF-36评分显著高对照组(P

  • 标签: 分化型甲状腺癌 人性化护理 常规护理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