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临床检验学》课程中《出血血栓疾病检验》单元教材内容和课时结构进行了比较深入研究,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课堂目标教学又要强调单元整体教学。课堂教学是单元整体教学主要环节,应针对不同内容选择不同教学活动方式,并注重采用多种评价反馈方法对存在总是及时进行补救,可取得明显教学效果。

  • 标签: 临床检验学 目标教学 《出血及血栓性疾病的检验》 单元整体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流变检测在血栓疾病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0例伴有血栓疾病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50例受检者为对照组。对2组血流变检测指标比较,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流变学指标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全血切变率和血液黏度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血栓疾病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与红细胞压积全部为正相关,与血沉为负相关,与血浆黏度无相关性。结论:血流变检测为临床诊断血栓疾病提供重要参考,一定程度提高了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血流变检测 血栓性疾病 应用
  • 简介:摘要遗传性出血血栓疾病(BTD)是一组与凝血系统、血小板功能和纤溶系统相关异质性疾病。除常见BTD外,常规实验室诊断这类疾病有很大难度,常需要进行特殊实验检查方能明确诊断。因此,可能会延误患者诊治,甚至危及生命。随着高通量测序(HTS)技术在临床实践中使用得愈发普遍,BTD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了长足进步。

  • 标签: 高通量测序 出血性疾病 血小板疾病 分子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妇产科肿瘤患者术后血栓疾病发生原因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行肿瘤术并发生术后血栓疾病患者35例作为临床研究观察组,选取同期术后有血栓疾病倾向患者35例作为临床研究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华法林钠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指标均明显下降,而观察组患者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产科肿瘤患者术后血栓疾病治疗应以避凝抗凝为主,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华法林可以作为临床治疗有效药物加以使用。

  • 标签: 妇产科 肿瘤 术后血栓性疾病
  • 简介:参与血栓形成因素十分复杂,包括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一些止血基因因子变化与血栓形成明显相关,如蛋白C(PC)、蛋白S(PS)缺陷、莱顿五因子(FactorVLeiden)突变和凝血酶原G20210A突变等[1];另一些因子变化病因虽尚不清楚,但其血浆中蛋白浓度变化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包括FⅧ、FⅪ、FV等,其中FⅧ水平增高与血栓疾病关系目前最令人关注,因为其发生率和相对危险远高于PC、PS和抗凝血酶(AT)缺乏.

  • 标签: 血浆凝血因子Ⅷ 血栓性疾病 心肌梗死 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目的探讨妇产科肿瘤患者术后血栓疾病治疗措施。方法选择我院收治100例妇产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红蛋白指标明显较高,血小板数量明显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远远高于对照组7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肿瘤患者术后血栓疾病患者实施抗凝化治疗,有着显著临床疗效,有效改善了血红蛋白与血小板指标,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血栓性疾病 妇产科肿瘤 抗凝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对血栓疾病患者进行诊断治疗时,分析血浆D-二聚体检验结果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6月,研究对象为我院登记34名血栓疾病患者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时期在原登记34名健康人员为健康组进行观察对照,引导所有人员均接受院内血浆D-二聚体检验,对比检查结果分析检测价值。结果:对本次34例患者进行检查,发现其阳性检查率为61.74%,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781.64±2.27)μg/L均要明显高于健康人群,比较不同疾病检查结果,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急性肺栓塞患者阳性检出率更高,血浆D-二聚体水平也要高于其他患者。结论:在血栓疾病患者进行检查后,发现其体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员,说明该指标在临床疾病诊断评估方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血栓性疾病患者 血浆D-二聚体检验 结果的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P并发血栓疾病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间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5 223例AP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合并血栓疾病分为并发血栓组、未并发血栓组。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发病时间,病因,AP严重程度,BISAP评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定量(D-D),纤维蛋白原定量(FI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乳酸脱氢酶(LDH),血糖水平,有无低白蛋白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血栓诊断日期、血栓部位、临床表现是否抗凝治疗。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AP并发血栓疾病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独立危险因素预测AP并发血栓疾病效能。结果5 223例AP患者中46例(0.88%)并发血栓,发生于AP发病后8.50(2.00~15.00)d;发病年龄为66(52~74)岁;合并血栓疾病多为SAP患者(23/46,50%);多为下肢深静脉血栓(19/46,41.3%),其中37例(80.4%)患者在发现血栓后行抗凝治疗,住院期间未发现出血情况。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并发血栓组患者年龄高于未并发血栓组,APTT值延长、D-D值升高,WBC降低,AP严重程度中SAP明显增多,BISAP评分≥3分患者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P严重程度(OR=3.017,95% CI 1.799~5.061,P<0.001)和年龄(OR=1.029,95% CI 1.000~1.059,P=0.049)是AP患者并发血栓独立危险因素。AP严重程度、年龄预测AP并发血栓疾病AUC分别为0.714、0.625,灵敏度分别为67.4%、47.8%,特异度分别为70.6%、77.9%。结论AP严重程度和年龄是AP并发血栓疾病独立危险因素,’应早期警惕并予以临床干预。

  • 标签: 胰腺炎 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血栓疾病患者护理管理风险评估。通过分析血栓疾病特点和危害,提出针对性护理管理策略,本文介绍如何进行有效风险评估,以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和安全性。

  • 标签: 血栓性疾病 护理管理 风险评估 护理质量 患者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在社区居民心血管血栓疾病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5月就诊于我社区站60例患有心血管血栓疾病患者,按照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人,对照组患者未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抽血检测患者PT、APTT、FIB指标情况。结果通过比较各组指标,观察组患者PT、APTT、FIB指标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在社区心血管血栓疾病起到明显作用,但为得到广泛应用,作为社区医务者应加强对此药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对药物依从性。

  • 标签: 阿司匹林 应用 心血管血栓性疾病
  • 简介:摘要我院自2006.7-2010.6收治各种原因脾切除病人59例,其中病理性脾切除11例,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48例,术后血小板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术后发生血栓疾病7例,多发生在门静脉系统,可能与脾切除术后脾静脉断端血栓有关,断流术后血栓发病率较高,应与门静脉属支损伤有关。

  • 标签: 脾切除术 血小板 断流术 血栓性疾病
  • 简介: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有较高发生血栓疾病危险。我们研究了一种多重预防方法,于1995年在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forSpecialSurgery,HSS)开始运用。它包括术前对患者患血栓疾病(VTE)风险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在术前、术中、术后应用一系列安全有效预防措施,以降低术后血栓出血风险。这些措施包括术前停用促凝血药物患者自体血采集;使用硬膜外低压麻醉,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HA)中股骨侧处理之前,静脉给予肝素;术后使用充气加压装置,患肢穿戴弹力袜并强有力地主动背伸和跖屈踝关节,同时尽早下床活动,以降低血液淤滞。如果这些措施能够很好地实施,对于术前没有VTE诱发因素且术后能早期活动患者,不需要术后使用强效抗凝药物,从而减少常规使用抗凝药物导致并发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及医疗费用。此方法已在近万例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应用,结果显示血栓出血发生率以及总死亡率均很低。

  • 标签: 血栓性疾病 人工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妇科术后患者产生静脉血栓疾病比例、危险因素临床诊治等相关情况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妇科术后产生静脉血栓疾病15例患者有关资料,其中14例患者为下肢静脉血栓,1例患者为肺栓塞。结果妇科术后患者实施盆腔淋巴结清扫能够使静脉血栓疾病发病率明显提高,采用彩超检查可对静脉血栓疾病患者进行确诊,采用CT肺血管三维扫描方法可对肺栓塞患者进行确诊。结论妇科盆腔术后患者产生静脉血栓疾病比例较低,但呈现出不断增长趋势。恶性肿瘤特别是卵巢癌和实施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产生静脉血栓疾病危险因素,及时正确地诊治才能获得良好愈后效果。

  • 标签: 静脉血栓 妇科患者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阿司匹林在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社区居民心脑血管血栓疾病应用现状影响因素,为社区医生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方式,对就诊于我中心社区站心脑血管血栓疾病患者阿司匹林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根据服用阿司匹林情况将高血压患者分为3组:规律服药组、不规律服药组和未服用组,并分析患者不规律服药或不服药原因。结果接受调查220例中,仅108例(49.1%)规律服用阿司匹林,112例(50.9%)不规律或未服用阿司匹林。患者未服用或不规律服用阿司匹林主要原因是:担心出现副作用、医生未指导和有慎用症等。结论阿司匹林在社区心脑血管血栓疾病中未得到广泛和正确使用。社区医生应加强对患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心脑血管等血栓疾病发病率。

  • 标签: 阿司匹林 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伐沙班治疗老年人血栓疾病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2012年10月至2017年11月服用利伐沙班老年住院患者301例,年龄60~102岁(86.5±8.4)岁。根据患者适应证、肌酐清除率、缺血和出血风险等综合评估制定抗凝方案,分为利伐沙班2.5~5.0 mg/d组72例、10.0 mg/d组205例、15.0~20.0 mg/d组24例。检测应用利伐沙班前后肝、肾功能及凝血指标,记录观察期间致死性出血、心源性死亡、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出血和缺血事件。结果纳入患者利伐沙班剂量(9.3±3.0)mg/d,最小剂量2.5 mg/d。随访(14.9±13.9)个月,最长随访48个月。利伐沙班治疗后发生颅内出血1例、心源性死亡3例(1.0%)、全因死亡20例(6.6%)。累积发生率为25.2%,其中55.0%(11例)因肺炎、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非致死性出血事件40例(13.3%),累积发生率为42.4%;缺血事件7例(2.3%),累积发生率为16.0%,其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2例,脑梗死3例,下肢静脉血栓栓塞2例。与用药前比较,凝血指标中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FIB)升高,D-二聚体降低(P<0.05)。结论与既往文献报道比较,高龄老年血栓疾病患者应用偏低剂量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安全有效,但需综合评估患者出血缺血风险,选择合适剂量利伐沙班,个体化用药。

  • 标签: 利伐沙班 血栓栓塞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有高危因素剖宫产术后预防静脉血栓疾病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选择本院收治有高危因素剖宫产术患者86例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预防处理,惯出增加低分子肝素预防处理,观察两组术后静脉血管性疾病发生情况出血率。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2.33%显著低于对照组20.93%,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4.65%与对照组6.98%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有高危因素剖宫产术患者实施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有效减少静脉血管性疾病发生,并控制产后出血,预防危险情况,预防价值较高。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高危因素剖宫产术 静脉血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探讨减少胸部肿瘤患者开胸术后发生血栓疾病护理方法,得出结论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减少胸部肿瘤患者开胸术后血栓疾病发生。

  • 标签: 血栓性疾病 护理干预 胸部肿瘤/外科学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感染在老年病患者血栓基本发病中临床意义。方法:将2016年9月2日~2018年3月17日期间我院收治74例老年病合并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又将观察组分为观察A组与观察B组,每组37例,前组采用基础病与抗感染联合治疗;后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另选择同期74例老年病未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与观察A、B两组患者血栓疾病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栓疾病发生率12.16%显著高于对照组2.70%(P<0.05)。观察A组血栓疾病发生率18.92%;,显著高于观察B组5.40%(P<0.05)。结论:合并急性感染老年病患者是血栓疾病高发人群,采用基础病、抗感染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能够明显降低血栓疾病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病 急性感染 血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血栓疾病患者中实施利伐沙班治疗方式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研究于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集入院就诊老年血栓疾病患者75例作为客观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值法,划分利伐沙班组、华法林组、基础治疗组各25例,华法林组采取华法林治疗,利伐沙班组使用利伐沙班治疗,基础治疗组实施基本尿激酶药物治疗,对三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不同治疗方式干预后,利伐沙班组患者血红蛋白以及肝肾功能(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谷氨酰基转移酶、肌酐)效果与华法林组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患者凝血功能(白小板、血凝血酶原、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与华法林组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华法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利伐沙班 老年 血栓性疾病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预防产后血栓疾病时应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双下肢气压泵进行预防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2021年8月-2022年8月在我院进行分娩56例产妇作为实验探究对象,应用奇偶数分类法进行分组,均有28例产妇,常规组患者应用双下肢气压泵进行产后血栓疾病预防,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进行产后血栓疾病预防,对比两组患者股静脉血流情况和血浆黏稠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高峰、股静脉平均速度和血浆粘度等指标均优于常规组,对比P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钠 双下肢气压泵 预防 产后血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