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老》、《》的汉文部分跟《训世》成书时间仅相差约十年,又同是朝鲜人所编写的汉语口语教科书,可是它们的语言却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文章通过三个表格列出“老”与《训世》的词汇差异一百多项,认为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不外乎四个方面:《老》《》有些词沿用《原老》《原》而未改;方言背景不同;文体和内容有异;编者个人用词习惯不同。文章举例分析了其中的前两个方面。初步结论是:《老》《》与《训世》的方言背景不同,《训世》中存在南方官话的成分;《老》《》使用的语言是明代前期(15世纪后期)的北方官话,其中还保留了一些元代“汉儿言语”的成分,《》中可能还存在少量南方官话的成分;《训世》编者李边所习得的可能是15世纪后期朱明皇朝上层人士所说的口语,其中的南方官话成分或许是北上的皇室集团从江淮地区带过去的,因此跟《老》《》所反映的地道的北京话相比呈现出若干不同的面貌。

  • 标签: 《老乞大谚解》 《朴通事谚解》 《训世评话》 词汇差异 近代汉语
  • 简介:根据人与人之间称呼方式、称呼情感、称呼内容等方面的不同,把《通事》中的称谓语归纳为八类,并据此分析了《通事》称谓语在语用上的特点。

  • 标签: 《朴通事》 称谓语 种类 特点
  • 简介:量词应用的普遍化是汉语有别于印欧语系的重要特点之一。汉语量词也有自己的发展历程。古汉语里量词远不如现代汉语发达,计数时很少用量词,两汉以后名量词逐渐多起来,而表示动作时仍很少用量词。前辈语法学者早就注意到量词的存在,《马氏文通》已提到“凡物之公名有别称以记数者,如车乘马匹之类”,但尚未为量词专立名目。黎锦熙先生把这类词专门叫做量词,并且说:“运用量词是一个待整理的特点。”可是仅仅把它作为名词的一个附类。量词独立成类已经是解放以后的事了。关于量词的历史发展情况,我们现在还不能理出比较清楚的线索,因此,对量词的段代描写和专书分析就显得十分必要。元代是古汉语向近代汉语过渡的重要阶段,弄清楚元代量词的情况,对于科学的汉语量词发展史的建立是有重要意义的,所以我们除了利用大量的小说戏曲资料外,还把眼光移到了《老乞大》这样的外国人学汉语的会话手册上。

  • 标签: 老乞大谚解 汉语量词 近代汉语 黎锦熙先生 现代汉语 类词
  • 简介:本文主要以校正厅版《孟子》中的否定句为研究对象,旨在对该文献中的否定句进行整理并对其使用特点加以探讨。在语法上,16世纪朝鲜语的否定句主要包括“否定句”“否定句”“否定句”等种类以及长句否定句和短句否定句两种形式。校正厅版《孟子》中的否定句在整体上趋于长句否定句的形式,其符合并充分体现了16世纪朝鲜语否定句的特点。在校正厅版《孟子》的否定句使用中,双重否定句可以依据否定形式和否定因素两种不同的标准来进行类型划分:以否定形式的区别为标准,其可以分为直接型否定和隐含型(间接型)否定;而以否定因素的区别为标准,则可以划分为否定因素相似型否定和否定因素不同型否定。其双重否定句中的“否定之否定”,既可以通过语义转换来形成,也可以通过句法关系来实现。

  • 标签: 《孟子谚解》 否定句 双重否定句
  • 简介:本论文以初刊本《杜诗》中的颜色词为研究对象,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杜诗原文中的颜色词进行分类,按照颜色词的不同类别分析其翻译现象,从而系统地考察《杜诗》中颜色词的翻译方法,以及出现不同翻译方法的原因。

  • 标签: 杜诗谚解 杜诗 颜色词 翻译方法
  • 简介:存在句在《老乞大》和《通事》中均有广泛的分布。文章在穷尽考察、描写的基础上,着意开展了内外两项对比研究:一方面求同,确认了二书的成书年代;一方面辨异,区别了二书的语料价值。

  • 标签: 《老乞大》 《朴通事》 存在句 对比 异同
  • 简介:孝义市位于吕梁山脉中段东麓,晋中盆地的西南端。古称中阳、永安,唐贞观元年邑人郑兴以孝行闻名于朝,敕赐名孝义。孝义素称"戏剧之乡"。据考证,早在金元时代,境内已有杂剧和影戏形成,到元明之际已是无村不庙,无庙不台,无台不戏,到清末各种梨园班社簇拥

  • 标签: 碗碗腔 孝义 晋剧 元明之际 民间艺术 金元时代
  • 简介:有人从批判的角度说,文化精英、经济精英,加上权力精英,形成一个铁三角,垄断大部分资源,造成社会的严重不公。这样的概括全面吗?回望百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1949年以前,新生的知识分子和企业家阶层对权力精英构成制衡,双轮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其后,这两个阶层被连根拔除。经历30年的空白期,曾经被淘汰出局的他们又一次回到时代中心。这一次,他们将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怎样的影响,国人拭目以待。

  • 标签: 现代化进程 导读 文化精英 1949年 企业家阶层 经济精英
  • 简介:<正>茶,是我国茶叶文化发展过程中派生的又一文化现象,所谓"谚语",用许慎《说文解字》的话说,":传言也",也即是指群众中交口相传的一种易讲、易记而又富含哲理的俗话。

  • 标签: 文化发展过程 闲说 秋露白 植茶 清明时节 秋茶
  • 简介:《老乞大》《通事》作为早期的对外汉语教科书,以接近口语的对话体编写,真实反映了从元末到清中期北方汉语口语的面貌,具有重要的语料价值。本文着重考察了《老》《》诸版本中"给""馈"二词的使用情况,并在分析语料的基础上总结其各种用法。

  • 标签: 《老乞大》 《朴通事》 “给” “馈”
  • 简介:其实对手工的兴趣可以追溯到学龄前。那时候父母工作忙,将我托付给邻居个小脚老奶奶照看。老奶奶每天在家活动不方便,成天做些针线活打发时间,小小的我也学着她的样子胡乱缝些小东西玩。简单的小钱包、沙包,给娃娃做个小裙子、小衣服什么的。

  • 标签: 袜子 学龄前 奶奶 手工 衣服
  • 简介:谚语是语言中的精华,精练而富于哲理,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英语谚语,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容易在汉译的过程中失真,致使翻译不能很好地表达原义.本文重点探讨了英翻译的有关技巧,以期能对英的汉译、汉用起到帮助作用.

  • 标签: 英谚 汉译 技巧
  • 简介:文章运用音形义互证、古代文献与现代口语互证、越语与其他吴语互证等方法,对《越》若干疑难条目进行考辨,考释了一些冷僻方俗字词,纠正了《〈越〉点注》及大型辞书一些解释错误。

  • 标签: 《越谚》 《〈越谚〉点注》 方言 俗字 考释
  • 简介:形式短小,用语通俗,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却蕴含着智慧的哲理.有些甚至可以称之为警句.诀比较生动形象,而且准确精炼,它琅琅上口、顺口溜出,易记、易懂、易传.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在民族音乐中诀的运用及其艺术性.

  • 标签: 民族唱法 诀谚
  • 简介:1.Betterearlythanlate.宁早勿迟。2.Betterbesurethansorry.事后后悔不如事前拿准。3.Bettertoaskthewaythangoastray.问路总比迷路强。4.Betteragoodfriendthansilverandgold.宁要好友不要金银。

  • 标签: BETTER 英文谚语 趣辑 教学 英语 初中
  • 简介:我在海口市青少年宫结识了一位好朋友,她叫郑。她有一双水汪汪的眼睛,黑亮的头发一直披到肩上,真叫人羡慕。有一天,郑对我说:“我爸爸妈妈都出差了,临走时给了我30元钱,让我自己买菜煮饭,你跟我一块到菜市场买菜好吗?”听后,我高兴地答应了。我和郑来到菜市场,这里热闹非凡,我们走到卖虾的摊子边,只见一只只活生生的虾跳来跳去,还把水溅到我们的脸上。我问那位卖虾的阿姨:“这虾多少钱一斤?”阿姨和蔼地说:“10元钱一斤。”“给我称半斤吧!”我对阿姨说。那位阿姨给我称了半斤虾,接过我给的10元钱后,匆匆找钱给我,给了我两张5元钱,又忙着招呼别的客人

  • 标签: 品行端正郑 郑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