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腰骶椎骨折临床上并不少见,近年来关于内固定重建腰椎骨盆稳定性的报道较多,但仍没有一种既安全又可靠、且较为成熟的固定方法。我院从2005年12月至2007年3月应用腰椎髂骨内固定融合术治疗12例腰椎骨折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下腰椎骨折 固定治疗 临床 骨螺钉 内固定融合术 腰骶椎骨折
  • 简介:摘要对32例腰椎退行性变患者采用腰椎后路动态稳定系统非融合技术治疗,术前客观评估,术后密切观察并健康宣教,有效干预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时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术后病人恢复优20例,良7例,可4例,差1例。

  • 标签: 下腰椎疾病 腰椎后路动态稳定系统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3月到2016年2月收治的1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的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治疗方法均为手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评价本研究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治疗以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的患者,为患者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可以更好的促进患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下腰椎失稳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的同时行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其适应证.方法:回顾总结我院运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的同时行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患者8例,平均随访6~15个月.结果:术后6~15个月,患者无一例术后局部复发,植骨块均骨性融合,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的同时行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能在不影响结核病灶的前提下保证脊柱的稳定性,促进植骨块的骨性融合和病灶的愈合.但该手术创伤较大,应选择全身情况较好的病例,并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

  • 标签: 下腰椎结核 手术治疗 前路病灶清除术 椎体间植骨术 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L3-5)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科共收治腰椎骨折患者32例,其中爆裂骨折18例,均获得随访。结果无论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治疗后均无神经损伤症状的进一步加重。结论与胸腰段骨折相比,腰椎骨折有其自身的临床特点。对于合并明显神经损伤、脊柱稳定性破坏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 标签: 下腰椎骨折 临床特点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脊柱结核占骨与关节结核的首位,约占50%,腰椎结核最常见。腰椎结核的发病率低,仅占2%-3%1,但该节段解剖结构复杂、生物力学要求高。腰椎结核手术治疗主要由病灶清除和脊柱功能重建两部分组成,而病灶清除是控制感染的关键。治疗目的是彻底清除病灶,解除神经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性,矫正脊柱畸形。目前治疗腰椎脊柱结核的手术方式仍存在一定的争议2。本文结合历年来学者们对腰椎结核的手术治疗成果,就前后路联合治疗腰椎结核做一回顾总结。

  • 标签: 下腰椎 结核 前后路联合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神经根管骨性容积的评价方法,为神经根管提供一种定量测量指标.方法福尔马林浸泡尸体标本20具,先后采用螺旋CT(SCT)扫描及灌腊法测量L3,4、L4,5、L5S1左、右侧神经根管容积.SCT扫描范围自L3上缘至S2上缘,利用O2图像工作站将原始扫描图像进行3D重建,分别以上、椎弓根中点及内、外缘所围成的区域作为神经根管的容积,并与灌腊法直接测量神经根管容积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测量方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用螺旋CT三维重建方法重建腰椎神经根管骨性容积简便、易行、可靠,可为临床神经根管源性疾病诊断提供定量指标;容积评估更能反映神经根管真实变化;以上、椎弓根中点及内、外缘所围成的区域作为神经根管的容积评估标准,人为操作误差明显减少,且与椎间盘、神经根管变化密切相关.

  • 标签: 神经根管 容积 测量 螺旋C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此文旨在分析腰椎疾病患者脊柱内镜腰椎融合术后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脊柱内镜腰椎融合术的8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比实施不同护理方法,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32%,常规组为19.51%,且在疼痛评分和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常规组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给予脊柱内镜腰椎融合术后患者科学、全方位的护理措施,对促使患者尽快康复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脊柱内镜 腰椎融合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astTMQuadrant通道椎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护理。方法对76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MastTMQuadrant通道椎骨融合,术前重点做好心理护理,训练指导,术后做好密切观察病情,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相应的出院指导,并定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都获得了椎间完全融合,术后原发腰腿痛症状缓解或消失,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效。结论MastTMQuadrant通道椎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应用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腰椎滑脱患者的康复。

  • 标签: 腰椎滑脱 Mast TM Quadrant 通道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实验的研究时段为: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间,实验对象为:在此期间本院收治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患者的临床病历调取分析以后,选择其中11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告知患者实验目的。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进行治疗,最后对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临床有效率进行记录,术后进行半年随访,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半年的VA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为49-107min,平均69min,术后住院时间为2-6d,平均3.2d。疗效评价:4例可、56例优、50例良,优良率为96.36%;患者术前和术后不同时段的VAS评分对比有较大差异,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疗效显著,不会出现明显并发症,治疗优良率也较高,且创口较小,所以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后路内镜辅助腰椎内固定术联合加味紫金丹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于我院骨科就诊治疗的腰椎滑脱症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后路内镜辅助腰椎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手术基础上联合加味紫金丹治疗。对比两组腰椎功能评分(JOA)、疼痛评分(VAS)、术后并发症、滑脱复位率及椎间融合率。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JOA评分较高,VAS评分较低(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椎间融合率较高(P<0.05);术后滑脱复位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后路内镜辅助腰椎内固定术联合加味紫金丹在腰椎滑脱症患者治疗中获得更加显著的效果,有助于促进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复,最大程度上缓解腰椎疼痛感,提升椎间融合率,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  腰椎滑脱症 后路内镜辅助下腰椎内固定术 加味紫金丹 腰椎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后路内镜辅助腰椎内固定术联合加味紫金丹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于我院骨科就诊治疗的腰椎滑脱症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后路内镜辅助腰椎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手术基础上联合加味紫金丹治疗。对比两组腰椎功能评分(JOA)、疼痛评分(VAS)、术后并发症、滑脱复位率及椎间融合率。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JOA评分较高,VAS评分较低(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椎间融合率较高(P<0.05);术后滑脱复位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后路内镜辅助腰椎内固定术联合加味紫金丹在腰椎滑脱症患者治疗中获得更加显著的效果,有助于促进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复,最大程度上缓解腰椎疼痛感,提升椎间融合率,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  腰椎滑脱症 后路内镜辅助下腰椎内固定术 加味紫金丹 腰椎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实施内镜辅助腰椎融合术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3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实验组:内镜辅助腰椎融合术(Endo-LIF)。收集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切口长度、引流量更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疼痛程度评分更低(P<0.05)。结论:内镜辅助腰椎融合术可以有效减少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疼痛程度,有助于促进术后恢复,预后较好,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腰椎退行性疾病 内镜辅助下腰椎融合术
  • 简介:目的分析腰椎骨折的损伤特点,探讨改良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thoracolumbarinjuryclassificationandseverityscore,TLICS)系统指导腰椎骨折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腰椎骨折病例资料89例,按AO分型:A3.1型22例,A3.2型22例,A3.3型31例,B2.3型6例,C1.3型8例。用改良TLICS系统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确定治疗方案。对比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影像结果,观察植骨融合情况以及内固定是否存在弯曲、松动或断裂现象。采用Frankel分级标准评定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手术病例切口无感染。随访12~60个月,平均29.2个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现象。在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及椎管占位恢复方面,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末次随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2例患者植骨融合良好,脊髓神经功能有Ⅰ~Ⅱ级的恢复。结论由于腰椎具有完全不同的损伤特点,应根据损伤类型和程度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改良TLICS系统是指导腰椎骨折治疗的较好方法。

  • 标签: 腰椎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减压术 外科 骨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