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康复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23.02-2024.02期间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45例)和观察组(中医康复护理,45例),对比两组腰椎功能和腰椎功能障碍。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腰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腰椎功能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效果明显,且对患者疾病的长期预后有显著效果,对改善腰椎功能以及降低疼痛都很有效。

  • 标签: 中医康复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进行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症的临床治疗实践效果研究。方法:对我院在2018年1月份到2018年8月份收治的74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症病患,将其按照随机性原则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病患的治疗后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病患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病患在治疗效果上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患术后并发症情况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统计对比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在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病症时,在治疗效果等情况均要显著优于传统的开放式手术治疗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有助于腰椎功能的有效恢复,在医学临床治疗上具有非常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 腰椎管狭窄 腰椎不稳
  • 简介:摘要目的40例椎体结核病灶清除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术需行锁骨静脉穿刺置管术围手术期锁骨静脉置管的护理防护与关注。方法我科椎体结核病灶清除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术40例,选用锁骨静脉穿刺置管至上腔静脉,提供通畅的静脉通道,用以进行围手术期大量输液、输血、静脉营养、化疗、测量CVP等。结果一次成功置管36例,反复穿刺4~5次者4例。操作时间10~30min。有3例由于误穿锁骨动脉产生了局部血肿,但未出现心律失常、气胸、空气栓塞、血胸等并发症。经临床护理观察,锁骨静脉穿刺置管法可减轻病人的痛苦,固定好、不易脱出、不易感染、维持时间长,是一种可靠、实用、安全的置管方式。结论锁骨静脉穿刺置管是围手术期对重要手术是有效重要措施,既能确保护理质量,又能提高护理人员专科护理技能。

  • 标签: 锁骨下静脉 围手术期 置管 护理关注与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Quadrant通道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3-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6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33)、观察组(n=33),观察组给予Quadrant通道MIS-TLIF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术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VAS评分、ODI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VAS及ODI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给予Quadrant通道MIS-TLIF治疗,在提升临床效果的同时降低VAS评分、ODI评分,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Quadrant通道下MIS-TLIF 腰椎退行性疾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脊柱内镜辅助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ELIF)已成为脊柱外科最具代表性的微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之中。然而,该技术具有较长的学习曲线,且手术医生对该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把握不准时,可能会给患者带来相应的不良后果。目前我国脊柱外科专业尚无脊柱PELIF技术相关专家共识。为规范该技术在国内腰椎各类疾病中的应用,由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脊柱微创学组及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腰椎研究学组牵头,通过改良Delphi调查研究法制定了本共识,以供广大同道参考。本共识内容包括PELIF技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优势和劣势、术前评估、麻醉方式及手术操作、并发症处理及预防和术后随访。

  • 标签: 脊柱 内镜 腰椎 椎间融合术 并发症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手术配合的方法。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行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手术治疗的患者110例,均给予密切手术配合,观察手术效果。结果110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83.7±3.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7.3±2.4)ml,术后,无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0.0%,住院时间平均(4.1±0.4)d。结论行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患者时,给予密切配合后,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使患者术后尽早康复出院。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 手术配合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椎间盘镜后路手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之间的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40例参与调查研究,以两组对比的形式展开护理效果反馈,两组均采用椎间盘镜后路手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模式,跟踪患者情况为其3个月,结合患者的感染、神经损伤、骨质增生、腰椎不稳等并发症反应与护理的满意、较满意、不满意几率,分辨护理的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几率小,满意率高,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椎间盘镜后路手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围手术期进行护理的优化处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椎间盘镜下后路 手术治疗 游离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发生于腰段椎管内无骨质破坏的硬膜脊索瘤1例。患者男,35岁,以腰痛伴双下肢痛就诊。患者行腰椎CT检查示腰2/3椎体水平椎管内硬膜下一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边界欠清,肿块局部见钙质密度,无邻近骨质破坏。腰椎MRI示病变呈卵圆形,大小约2.5 cm×1.2 cm,边界清楚,于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欠均质明显强化,同水平马尾神经受压。术后病理证实为硬膜脊索瘤。

  • 标签: 脊索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椎间孔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患者实施术后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自2015年9月-2017年7月的45例椎间孔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术后给予相应的护理,分析其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前、术后的疼痛评分。结果护理后,45例患者均在术后3-7d下床活动,8-12d出院,无并发症的发生,且术后患者的疼痛感评分明显低于术前,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椎间孔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对患者的影响较大,在术后给予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椎间孔镜下 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术后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的微创外科治疗方法。方法2005年5月至2007年10月.对12例离断骨块突向椎管侧方或旁中央侧方的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借助相关特殊器械采用后路内窥镜技术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至2年,中位随访时间16.5个月。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7例,良5例。所有病例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无硬脊膜破裂致脑脊液漏,无神经根损伤,无血肿致压。结论后路内窥镜技术是一种微创外科新技术,对治疗离断骨块突向椎管侧方和旁中央侧方的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有其适应证,但对较大的离断骨块及其突向中央区域者,不适宜行后路内窥镜技术手术。

  • 标签: 后路内窥镜检查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椎体后缘离断
  • 简介:[摘要]目的椎间孔镜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方法对30例椎间孔镜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疗效。结果30例手术患者均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术后VAS疼痛评分2-3分显著低于术前VAS疼痛评分5-8分,患者住院时间3-4d。结论椎间孔镜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我院的平均住院日。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髓核摘除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扩张通道管手术系统(PIPELINE)微创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TLIF)及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1年9月,25例腰椎退行性疾患,所有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腰部疼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及感觉异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应用PIPELINE扩张通道管手术系统行TLIF及单侧椎弓根螺钉术(12例),B组行传统开放手术(13例)。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第一天及术后7天检查生化圈套,测定肌酸激酶水平变化,并在术前1天和术后3月和一年对两组病人进行VAS评分和ODI评分,并同时给予影像学检查。结果术后肌酸激酶水平,微创组明显低于开放组,术后3月VAS和O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0.2)比(2.9±0.5),(15.6±2.2)比(12.0±3.7),P<0.05。术后一年VAS和O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0.8)比(2.2±0.9),P<0.05,(12.0±3.7)比(14.6±3.2),P<0.01。术后一年融合率无差异(P>0.05)。结论应用扩张通道管手术系统微创行微创手术对椎旁肌剥离少,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患者康复快,与传统手术相比有很大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脊柱融合术 腰椎 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经我院治疗的2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CT引导经皮穿刺髓核摘除术的治疗方法。结果本组所有手术穿刺均获成功,术后1年随访19例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无效1例行外科开放手术治疗。结论CT引导经皮穿刺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想方法,应进一步加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CT 经皮穿刺 髓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于CT引导的椎间盘穿刺臭氧治疗方面的疗效分析。方法我科于2007年10月到2012年3月,4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CT引导进行椎间盘穿刺臭氧治疗,对该类患者疗效及手术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在CT引导进行椎间盘穿刺的42例患者中,其穿刺操作的成功率为100%,有效率达90.4%。结论CT引导的椎间盘穿刺臭氧治疗在临床上具有微创、无痛苦、安全性高、疗效好、操作简便等优点,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是为患者解除痛苦的有效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试析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护理配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患者78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使用临床基础护理,观察组使用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效果的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配合在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中较为重要,对患者减轻痛苦效果显著。

  • 标签: 皮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微创介入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及研究组患者分别行常规的开刀手术及CT引导微创介入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优良率及治疗前后ODI指数及JOA评分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ODI指数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JOA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T引导微创介入治疗可有效恢复患者的腰椎功能,手术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CT引导 微创介入 腰椎间盘突出症 ODI指数 JOA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通道MIS-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展开研究,并将患者分成两组(A组与B组),两组患者统一进行微创颈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A组在固定通道辅助进行,B组在可扩张通道(Quadrant通道)辅助进行,对比疗效。结果: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但手术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指标低于B组,卧床时间短于B组;在手术疼痛上,A组术后各个时段VAS评分低于B组,P

  • 标签: 固定通道 可扩张通道 腰椎管狭窄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侧双通道内镜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2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10例,采用经通道显微镜双侧减压技术)和观察组(10例,采用单侧双通道内镜减压技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ODI评分进行对比。结果:研究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VAS评分、OD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双通道内镜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被推广运用。

  • 标签: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减压 腰椎管狭窄症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