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药品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报告分析评估及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干预方法和措施,可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疗机构管理者对药品不良反应上报工作的重视、加强卫生行政部门的督导。方法对比分析干预前后用药的合理性、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知度、行政管理干预的方法。结果干预后,不和理用药例数下降,护理操作冲管率达100%,药师干预率100%,卫生行政部门对全师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工作督导率为100%,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十四家医疗机构开展培训2次。结论在采取干预措施后,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拓宽药师为患者和医师及护士的服务内容、提高医疗机构管理质量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干预措施
  • 简介:摘 要:目的 : 探讨减少或避免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控制护理风险。方法:通过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进而护理人力资源,加强护士继续教育等。结果:主要原因是系统原因,沟通不足,任务因素,评估不到位。结论 :提高工作能力 ,合理沟通 ,强化管理,科学评估是预防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内科护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医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器械在临床工作越来越普及。医疗器械在给我们带来实惠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发生不良事件。我们应该越来越重视医疗器械的不良事件。下面就简要概括医疗不良事件的定义、原因及预防措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种类、发生原因,统计不同职称和不同时段的发生率,探讨如何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针对对我院截止于2017年年底所上报的所有护理不良事件20起进行资料收集统计,进行最后的分析研究。结果20件护理不良事件中I级16件,Ⅱ级3件,Ⅲ级l件。20件护理不良事件分类情况为管道滑脱(30.00%)、跌倒/坠床(30.00%)、用药错误(15.00%)、手术延期(10.0%)、输液相关事件(5.00%)、其他(5.00%)。此次研究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所初级职称护士发生率占比最高,占到全部的65%;而接下来的25%为护师职称。晨、午、夜间占65%,剩余35%发生在正常上班期间。结论我院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中,患者多数属于I级伤害,分析发现,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类别相对集中,而有针对性的制定的预防措施也达到预期效果,切实可行。

  • 标签: 护理 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护理不良事件指的是在医疗机构护理过程中发生的,诸如窒息、烫伤、跌倒、用药错误等与病人的安全密切相关没有预计到或者不被希望发生的计划之外的事件。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各级医务人员越来越重视患者安全问题,并且在医疗卫生系统对医院等级进行评审中已将护理不良事件纳为评审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对当前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现状出发,分析如何积极应对护理不良事件

  • 标签: 护理 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近年来血糖试纸作为一种快速即时监测血糖的工具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其不良事件发生率也呈显著上升趋势。文章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近年来收到的220例血糖试纸的可疑不良事件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血糖试纸生产企业应加强产品稳定性研究工作和不良事件监测工作,血糖试纸经营和使用单位应加强对血糖试纸使用人员的培训与指导。

  • 标签: 血糖试纸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原因,采取相应防范对策,积极分享,减少或避免类似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方法回顾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主动上报67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分类、原因,责任护士的职称,工作年限及发生时间分布。结果(1)护理不良事件排在前3位的是给药错误、管路问题、静脉输液;(2)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因素占80.6%,其中违规操作又是主要原因;(3)护士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主体人群占71%;(4)白班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高风险时段共占57%,尤其是在输液高峰期、交接班时段。结论加强三基基础知识培训;培养护士慎独精神,提高执行力;规范护理流程,加强重点药物管理;加强护理质量控制,建立非惩罚性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系统,定期召开不良事件分析与分享,有效减少和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

  • 标签: 不良事件 分层培训 质量控制 患者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对策,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分析我院2017年上报的270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分析报表,总结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结果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ADE的重要原因;老年患者的ADR/ADE发生率高,应慎重用药;重视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肿瘤药物应用要谨慎合理;发生药品不良反应要积极上报。结论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原因 对策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存在的原因并提出防范对策,旨在增强护理人员护理风险意识,保证护理安全,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高效的护理服务。方法总结2015年至2018年我院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共109例进行分析。结果低年资、低学历护士及工作繁忙、人员紧缺时是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发时间段,其发生主要原因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业务素质差、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医嘱不严谨、心理状态不佳等。结论临床护理工作中可以通过健全管理制度体系,重视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个体心理需求,加强护士培训等措施防范护理缺陷的发生。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科常见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探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肾科2015年1月—2017年11月发生的30起护理不良事件,对护理不良事件的种类、原因、当事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最主要的原因是违反操作规程和制度,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差或沟通不良;护理不良事件的种类主要是跌伤和坠床,标本错误,用药错误等;低年资的临床护士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当事人。结论根据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种类、高发人群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安全管理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临沧市518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进行分析,为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指导。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对2016年收集的518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不良事件可疑医疗器械共涉及21种(类),占前三位分别是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注射穿刺器械、植入材料和人工器官。结论: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提供监测质量,为保障公众用械安全服务。

  • 标签: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报告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神科护理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原因进行逐一分析,并总结出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抽选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入我院精神科的病人180例为分析对象,2016年、2017年各90例,对2016年70个不良事件案例发生的原因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找出预防和护理的对策,运用于2017年的护理工作中。结果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的种类很多,发生次数最多的有摔倒和伤害,其中部分不良事件的发生和护士护理操作有关,施与护理对策后,2017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针对精神科护理存在的不安全事件问题,在及时找出原因,并施与针对性的护理改良措施后,可有效的提高护理水平,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不安全事件 原因和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容易出现的差错事故进行探讨,并总结其防范措施。方法?选择从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共29例进行回顾,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并总结其防范对策。结果手术室护理人员应该时刻谨记工作宗旨,提高业务能力,增强法律意识,怀有高度责任心,防范于未然,将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阶段,减少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手术室护理工作差错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在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应该认真、仔细、严谨,不能有丝毫的掉以轻心。手术室的管理者也应该不断的总结经验,提高护理人员的严谨作风和业务水平,完善相关工作制度,防范护理缺陷,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不良事件 差错事故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在住院老年患者中开展专项病房护理对于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 100 例,选取时间段为 2017 年 1 月至 2017 年 8 月。利用随机数字表格法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0 例。对照组老年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观察组老年患者接受专项病房护理。分析护理后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 结果 观察组中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在老年患者住院治疗的过程中,实施专项病房护理措施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率。

  • 标签: 安全管理 病房护理 老年患者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引起跌倒护理不良事件的原理并分析处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4月发生的106起跌倒不良事件的原因以及与护士资历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在造成患者跌倒发生的原因中,评估失误、措施不完善、缺乏沟通成为主要原因,而且资历越深的护理人员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概率越低;结论建立非惩罚性上报系统,完善的管理体系对患者的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

  • 标签: 护理不良 跌倒 处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在骨科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骨科住院患者69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成两组,常规组34例骨科住院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治疗组35例骨科住院患者给予品管圈管理,对比两组骨科住院患者之间的护理管理差异。结果两组骨科住院患者护理管理后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且治疗组骨科住院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5.71%)明显低于常规组骨科住院患者(26.47%),两组相比P=0.02。结论品管圈在骨科护理不良事件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骨科护理 不良事件管理
  • 简介:摘要目标分析并探究医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以及相关风险控制管理措施。方法将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未实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以及风险控制管理视为对照组,另将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实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以及风险控制管理视为观察组,记录并对比两组发生不良事件的例数。结果观察组发生不良事件的例数为12例,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的例数为69例,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分析医院发生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原因,同时做好针对性的风险预防措施,有助于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上的普遍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医疗器械 不良事件 风险控制管理 监测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我院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特点,针对性采取措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2015年至2016年全院116例护理不良事件回顾性分析。结果116例护理不良事件中排前3位的分别是医嘱处理错误,输液相关事件,给药错误。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违规操作,查对制度不严,责任意识,风险意识不强,观察,巡视不到位等。护士的资历与不良事件有关。护理不良事件多发生在白班。结论需重视工作流程改进,加强安全风险管理,加强低年资护士的学习与培训,加强关键环节与质量控制才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