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儿科护理的不良事件产生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护理对策展开分析。方法 截取某院儿科65例不良事件出现的病例资料当成研究对象,对事件的种类、出现时间、造成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经研究可知,儿科不良事件出现的类型涵盖:用药失误、坠床、院内感染等,而事件频繁出现的时间段在8:00-12:00之间,出现的原因受到护理人员行为、工作量、家属的安全观念的影响。结论 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增强家属的安全观念、科学实施护理工作可以减少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得发生几率。

  • 标签: 儿科护理 不良事件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基层医院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研究不良事件的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 2019年西藏芒康县人民医院 有32 例护理不良事件,并对其进行调查统计。结果 将32例不良事件以护理缺陷、一般差错、严重差错、事故进行分类。将32例护理不良事件根据护士工作年限、护士专业职称、护士学历、科室分布这些情况来统计分析。护士工作年限中工作小于3年的护士发生不良事件的最多为(62.50%)。护士专业职称中低职称的为高发人群(62.50%)。护士学历中低学历的护士造成不良事件分发生最多(71.88%)。科室分布各科室以内儿科为主(34.38%)。结论 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的培训,进行系统的学习,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度,提升自身的护理能力,培养其对患者的责任心,能起到对护理不良事件防范的作用,同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基层医院 护理安全 不良事件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原因,提出相应对策,进一步研究患者接受PDCA管道安全护理后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4月-2020年10月收治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法分为对比组(N=38例,常规护理)与试验组(N=38例,PDCA管道安全护理),观察管道护理结果与患者满意度两项指标。结果:对比组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78%,试验组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63%,P<0.05。对比组患者满意度为78.94%,试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4.73%,P<0.05。结论:在患者安全管道护理中,通过掌握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开展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让患者更加满意临床护理工作。

  • 标签: 管道护理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公民的法律意识以及自身权利的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医院需要不断提升对于医疗防线的控制,特别是对于一些重症患者不良事件护理出现的防范。ICU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本文针对ICU护理中的不良事件出现原因进行分析,并在为不良事件的防范探讨恰当的解决方法。

  • 标签: ICU护理 不良事件 原因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科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以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对我院儿科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之间在儿科护理中发生的不良事件情况,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在这96例不良事件中,有4例为药物不良反应,占比为4.17%,6例为烫伤,占比为6.25%,8例为工作流程问题,占比为10.42%。19例为坠床或跌倒,占比为19.79%,有11例为留置针意外拔管,占比为11.46%,14例为用药错误,占比为14.58%,24例为输液外渗,占比为25.0%;其中坠床/跌倒、输液外渗以及用药错误不良事件占比明显更高(P

  • 标签: 儿科 不良事件 原因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包括压力性损伤、跌倒/坠床、烫伤/冻伤、非计划拔管、静脉炎、用药错误、输血错误、药物外渗9大类,对患者可造成各种程度不同的伤害,严重可引发医疗纠纷,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应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可提升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护理安全及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护理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及对策。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2019年~3月~2021年3月护理资料,对相关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发生原因,并进一步总结出对策。结果:在我院精神科2019年~3月~2021年3月,共出现81例护理不良事件,经统计主要包括:跌倒、攻击、伤人、破坏医疗设施等,分别占比33.33%、22.22%、18.52%、14.82%,此外还包括外出(9.88%)、食噎(1.23%),而发生原因又包含多方面,如环境、操作、态度、沟通等多种,其中占比最高的是操作不当(37.04%)。结论:在精神科中要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就应当从评估患者病情、强化管理、严格执行制度等方面做起,以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精神科 不良事件 护理 对策
  • 简介:摘要:由于护理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护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良事件,有的可能导致护理危机。重视重症监护风险预防,最大限度地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频率,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健康和经济损失。对于儿科护理从业者而言,患者的特异性要求提高对临床护理实践的要求,加强儿科护理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工作要求,这对减少儿科护理中的不良情况发生频次具有很大意义。本研究以新生儿科发生的护理不良反应为例,分析护理不良反应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

  • 标签: 新生儿科 护理不良事件 原因 预防
  • 简介:【摘 要】目的:通过分析精神科护理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的原因,做好防控工作以降低医院面临的法律风险,同时做到对病患及其家属负责,致力于提升医院整体的服务水平。方法:以2019年1月-2021年6月实际的病例为基础数据展开整合归纳,探究出现不良事件的类型和其风险,最后反思总结得到结论,为本院精神科接下来的医疗护理工作指明方向。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 不良事件 医疗制度
  • 简介:摘 要:确保患者健康,减少护理不良事故的发生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进步,新医疗设备、新医疗技术等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在提升医院医疗水平的同时也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如何杜绝不良事故发生,提升护理工作质量也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本文就此展开了讨论,详细分析了常见护理不良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在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

  • 标签: 常见护理 不良事件 发生 原因 应对
  • 简介:摘要:目的 随着近年来医疗水平及人们安全保健意识提高,放射科每年收治患者数量明显增多,各类突发事件发生风险也相应增高。常规应急处理方案虽然也能起到一定的防范效果,但得不到十分满意的程度,患者诊疗期间不良事件、并发症风险高,医患纠纷频发,严重影响医院整体形象。如何提升放射科不良医疗事件分析管理质量,是众多临床医务人员研究的重点。

  • 标签: 放射科 不良医疗事件 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面触发工具(GTT)用于检测ICU患者不良事件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GTT白皮书中触发器的内容,结合国内不良事件上报范畴及部分ICU专科指标,建立16项触发器,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病案室2018年7月—2019年6月入住ICU的1 683例患者的病历,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按照抽样间隔数随机抽取421份出院患者病历,剔除重复病历得到审查病历420份,采用GTT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际用于审查的病历420份,16项触发器中,14项显示阳性,触发器阳性频次为128例次,涉及患者62例;确定不良事件51例次,涉及患者43例,检出率为10.24%(43/420);51例次不良事件中,E级37例次(72.55%),F级13例次(25.49%),H级1例次(1.96%),未发现G级和I级。同年度ICU自愿上报不良事件18例,上报率为1.07%(18/1 683)。结论GTT可有效应用于ICU患者不良事件的检出,设计合理的触发器能提高检出率。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全面触发工具 不良事件 触发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发现护理问题,并且解决相对的护理问题,以此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方法:从2020年8月到2020年12月,通过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我院一共发生心血管内科护理不良事件共50件,并通过各种调查和研究分析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总结和归纳。结果:经过本文的研究和调查对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类和总结,原因从护理人员、管理人员以及患者本身为切入点进行归纳。主要是因为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整体素养不强,护理观念缺乏等因素。管理人员对心血管内科护理缺乏规范的制度进行管理,管理机制存在着漏洞。患者由于病情的进展和延续,精神和心理具有强大的压力,经济上也存在着巨大的负担,对护理人员的要求随之提高。结论:医院的管理人员应当健全心血管内科护理的管理措施,从严要求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养,提高护理质量,最终达到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心血管内科护理 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对策与建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不良事件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50例患者精神疾病的住院患者作为了研究对象,并且随机划分为了对照组25例,实验组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之上采用的是防跌护理方法,针对患者跌倒发生的几率进行了比较。结果:实验组跌倒发生几率明显要比对照组低一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精神科住院患者 跌倒不良事件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全面风险管理策略,构建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文化体系,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建立全员参与的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体系,主要包括成立医院安全质量管理委员会、成立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小组、建立高危风险评估体系及信息评估平台、建立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及案例分享信息平台、制订全面风险控制流程,比较应用全面风险管理策略前后的效果。结果:应用全面风险管理策略后,全员参与不良事件管理积极性提高,主动评估上报高危风险事件例数增加,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全面风险管理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寻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总结出有效的管理对策。方法 收集本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文件资料82例,分类统计各科室不良事件数据,以及按照事件等级、事件类型进行分类,并计算出所占比例,以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为管理对策的制定提供数据信息参考。结果 在科室上报方面,非手术科室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最高,占比为58.54%,依次是手术科室(19.51%)与辅助科室(14.63%);在事件等级方面,Ⅳ级事件发生最多,占比为57.32%,然后是Ⅲ级事件,占比为42.68%,Ⅰ级事件没有发生;在事件类型方面,错误事件发生了37例,占比为45.12%;在发生原因方面,诊疗不良事件共计发生了31例,占比为37.81%,临床管理总计35例,占比为42.68%。结论 82例不良事件经过以上分析后,确定了不良事件发生的规律与原因,以便于进行医疗管理的改进与完善,以此来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与质量,将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控制在最小程度。

  • 标签: 医疗安全 不良事件 不良后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消毒供应室既往存在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总结,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对干预前、后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在我院消毒供应室工作的25名护理人员,分析实施细节管理法前、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质量。结果:干预前、后的护理不良事件、环境管理、物品摆放、无菌区/污染区管控评分相比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通过对消毒供应室既往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总结,提出给予细节管理法进行干预,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 标签: 细节管理法 护理不良事件 消毒供应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寻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总结出有效的管理对策。方法 收集本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文件资料82例,分类统计各科室不良事件数据,以及按照事件等级、事件类型进行分类,并计算出所占比例,以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为管理对策的制定提供数据信息参考。结果 在科室上报方面,非手术科室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最高,占比为58.54%,依次是手术科室(19.51%)与辅助科室(14.63%);在事件等级方面,Ⅳ级事件发生最多,占比为57.32%,然后是Ⅲ级事件,占比为42.68%,Ⅰ级事件没有发生;在事件类型方面,错误事件发生了37例,占比为45.12%;在发生原因方面,诊疗不良事件共计发生了31例,占比为37.81%,临床管理总计35例,占比为42.68%。结论 82例不良事件经过以上分析后,确定了不良事件发生的规律与原因,以便于进行医疗管理的改进与完善,以此来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与质量,将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控制在最小程度。

  • 标签: 医疗安全 不良事件 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