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法治是一种合作性秩序,但同时也是一种对抗性秩序,这种秩序存在着秩序盲区、高成本和励讼等问题。引入礼来优化法治可以填补法治的秩序盲区、预防和过滤诉讼并适应中国国情需要。社会秩序存在第一性秩序和第二性秩序之分。第一性秩序是没有对抗和强制的社会秩序,如礼俗或宗教信仰所维持的秩序;第二性秩序是第一性秩序遭到破坏后依靠强力来维持的秩序,法治属于这种秩序的典型形态。第二性秩序需要通过第一性秩序才能完美地发挥秩序作用。礼让性秩序是一种无需强力维持的第一性秩序,是通过教化人的非理性的情感、情绪和习性来实现的秩序,它可以和法治相容并存,并弥补对抗性秩序的不足。把握传统礼乐文明的精神,建立适应现代文明的新礼俗,不仅可以接通中国传统文明的断脉,而且还可以使中国得到优化,彰显法治中国特色。

  • 标签: 中国法治 礼让性秩序 对抗性秩序 礼法并重 新礼
  • 简介:法律文化的进步和制定有对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法律文化的生命力,就必须推动法律文化的现代化发展。

  • 标签: 法治语境 法律文化 传统法律
  • 简介:市场化、法治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是法治评估生成的重要土壤.在一国同一政治框架范围内,法治更多地表现为同质化特征.因此,一国范围内的法治评估尤其是地方法治评估并无太多意义.只有在不同政治框架下的国家或地区之间,法治评估才更能凸显其价值.法治评估更多是晚近时期国际性非政府组织在世界范围内的比较法治评价活动.由于市场化和法治化程度不高等因素,中国法治评估缺乏内在生成性,更多具有外部“嵌入式”特点和中国特色,面临着评估机构、评估对象、社会转型期法治评估等一系列困惑.在现有发展阶段,中国不宜过多关注法治评估.应当全面深化改革,从而为法治评估创造适宜的生成土壤.

  • 标签: 法治评估 地方法治评估 专项法治评估 困惑 改革
  • 简介:中国学会组织撰写的《中国建设年度报告(2017)》日前正式发布,报告包括依法行政、司法体制改革、知识产权保护等12个部分。这是我国连续第10年发布关于中国建设的年度报告。报告全文共约4.3万字,系统、全面地反映了2017年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成就。

  • 标签: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年度报告 中国法 司法体制改革 知识产权保护 学会组织
  • 简介:五、关于人权的法治保障(一)生命健康权保障——健康保障与疾病防治。1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则》,围绕“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从健康水平、疾病防控、妇幼健康、医疗服务、计划生育、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保障等7个方面提出了25项主要发展指标。

  • 标签: 年度报告 法治建设 卫生服务体系 生命健康权 中国 医疗卫生保障
  • 简介:建设科学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评标准,把法治建设的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对法治建设的评价,不仅要看立法、执法、司法、法学教育等部门所提供的数据,更重要的是看人民群众的获得戚和满意度。本文建立了包括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党内法规体系和法治效果体系的在内的法治评估指标体系。在问卷调研的基础上,对我国法建设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诊断和考评,既指出近年来在法治建设的各个领域取得的进步,又指出在问责和社会秩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 标签: 法治评估 满意度评价 指标体系 问题指标
  • 简介:系统地研究中国律史最早是从清朝末期开始,晚晴时期著名律学家薛允升和法学家沈家本曾先后撰写过关于中国律史研究的著作。在清末时期,京师大学堂、京师法政学堂等院校先后开设了“中国古今历代法制考”等法律史的课程,供学习者学习。在19世纪20~40年代,中国律史已经初步形成了学科雏形,其学科形成的标志是出版了一批中国律史通史以及其他专著,并且出现了大量专家学者。19世纪50年代后,我国法律史研究领域获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 标签: 中国法律史 法律史研究 19世纪50年代 京师大学堂 学科形成 清朝末期
  • 简介:德国司法系统在'积极违反契约'理论提出前已形成针对拒绝履行的固定裁判规则,并开始区分期前、期后拒绝履行。'积极违反契约'的理论贡献在于论证对期前拒绝履行采取法律措施的正当性,并指明个别类推履行迟延规则的法律续造方法。德国联邦最高法院以该理论为基础,逐步厘清拒绝履行属违约行为,并确定期前、期后拒绝履行二分模式。在现行《德国民法典》加入'预期违约'概念后,拒绝履行逐渐消解在现有的给付障碍原因中。中国应坚持期前、期后拒绝履行的二分模式,将期前拒绝履行纳入预期违约,将期后拒绝履行归于迟延履行但无须设定宽限期之特殊情形。

  • 标签: 拒绝履行 积极违反契约 预期违约 宽限期 不完全给付
  • 简介:因同一生活事实引发不同责任规范可得同时适用的责任竞合问题,始终是法律适用上的难题.从责任原因和受保护客体角度,对责任竞合可作不同界定,并会引致不同的实体和程序效果.我国现行法上的民事责任竞合规范,应从体系价值的实现角度加以解释对合同预定范围内的风险分配事项,应贯彻合同责任规范,同时执行具有特殊规范目的之法律规则;对非属合同风险分配的事宜,则应采纳统一的法定救济标准,不因责任领域的不同归属而作差别对待.除此之外,责任基础区分的其他实体和程序效果仍可维持,允许请求权人自由选择.

  • 标签: 责任规范 请求权竞合 请求权规范竞合 统一救济规则
  • 简介:摘要法学是与社会形态、政治环境、人文因素等紧密联系的学科,法学发展过程中其内部因素产生的种种联系我们称之为法学发展规律。了解法学发展的规律,在很大程度就能够理清发展的本质。鉴此,本文即从基础性与法教义学、学术争鸣、现象本质等几个视角入手,简单分析了新中国学发展规律。

  • 标签: 基础义学争鸣
  • 简介:摘要本文围绕《中国史》一书,笔者主要从立法概况和行政法律这两个方面来浅谈自己的收获,以期为其他读者共勉。

  • 标签: 中国法治史 立法概况,行政法律
  • 简介:奶业,是关系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也是食品安全领域代表性产业、农业现代化标志性产业和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为提振广大群众对国产乳制品信心,进一步提升奶业竞争力,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出台了《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

  • 标签: 中国奶业 补钙 国务院办公厅 农业现代化 食品安全 协调发展
  • 简介:将抽象的法治概念量化为具体的法治指标已经成为法治建设的国际趋势。通过对法治理念、法治政府目标的界定及法治政府评估的实证可见我国目前的法治政府评估依然停留在形式法治层面。建设法治政府评估指标体系应当完善限权指标、将公民基本权利设为一级指标、公民实质参与的量化,目的是对现行法治政府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补充丰富,推动法治政府的建成。

  • 标签: 法治 法治政府 评估进路 评估指标体系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建设一路披荆斩棘,实现了从无到有,再到不断发展完善的历史性突破。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法建设的发展历程,总结经验和成就,立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对法治建设的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

  • 标签: 改革开放 法治建设 依法治国 发展
  • 简介:先秦时期和古希腊罗马时期是中西方古典法治思想的开端,对后世法治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中西方古典法治思想的差异集中体现在法的产生根源、构件侧重、实施适用、变更观念、权威效力五个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是中西方在政治人权、农商经济、法律文化和社会结构上存在差别。考察并汲取中西方古典法治思想的差异和有益之处,对我国法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古典 法治思想 差异 启示
  • 简介:国法查明是国际私法一项基本制度之一,是审理案件的必要程序,是正确适用外国法律的基础和前提,对司法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对外国法查明的性质,外国法查明的主体,外国法查明的适用以及外国法无法查明时等问题的解决还存在一些问题,我认为我们应该找出方法,积极地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外国法查明制度更好的发展。

  • 标签: 外国法 查明外国法 查明缺陷 外国法的完善
  • 简介: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法建设经历了法制恢复重建、依法治国方略确立、发展和全面推进四个历史时期,初步实现了从人治到法治、从依法治国到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转变.历史经验启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构建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构建完善的权力运行监督体系和强化社会法治建设.我国法模式应立足于中国国情,分三个阶段性的目标,分层次稳步推进.

  • 标签: 改革开放 法治建设 发展历程 路径选择
  • 简介: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SilkRoad)是古代世界贯通中西方的道路,是商业之路,文化之路,艺术之路,音乐之路,宗教之路,也是文学之路.《走上丝绸之路中国文学》一书收录了23篇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学者撰写的论文,文章结合丝绸之路的历史文献对此书加以评点,表达作者对相关问题的看法.

  • 标签: 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文学 李希霍芬
  • 简介:推动法学科学化和现代化是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学学术共同体的历史使命。深入开展法学范畴研究、协同推进法理研究、并将法学范畴研究和法理研究有效对接,是实现法学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论文以追忆1988年"全国法学基本范畴研讨会"为铺垫,论述了在中国学新时代全面深化和拓展法学范畴研究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法学体系的重要意义,探讨了深化和拓展法学范畴研究的路径和方法;分析了大力推进法学范畴研究与法理研究互相对接的客观必然性、现实必要性和方法上的可能性,探讨了法学范畴研究和法理研究互相对接的路径和方法。把法学范畴研究与法理研究对接起来,其要义就是把"权利本位"与"法理中心"并轨,构建以权利为本位、以法理为中心的新时代中国理学。

  • 标签: 法理 法学范畴 权利本位 法理中心
  • 简介:基于核心素养的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实施以来,为使课堂教学更好地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体现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们一直在积极探索《道德与法治》的“变”之路,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转变措施进行研究。一、从“知识本位”向“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转变“知识本位”将原本宽泛的教育概念狭隘化,把知识传授等同于教育本身。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则是活动式、探究式。有了一定的情境、案例和问题的设置,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体验感悟式的学习就有了一定的载体。因此,情境案例探究式教学更契合《道德与法治》课的特点。

  • 标签: 学科教学 法治 道德 教育教学改革 探究式教学 教育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