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对三个《飘》的译本的第一章的前两段进行对比研究,对影响译作的时代背景因素和翻译中的遣词用句两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与探讨,在赏析中让我们的翻译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得以提高。

  • 标签: 翻译 《飘》 时代背景 遣词用句
  • 简介: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历经万般艰辛于1934年创作成功的不朽之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问世之后,很快被译成多种语言文本出版。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部著作先后用61种文字印行了600多次共3000余万册。这部世界名著的中文译本在我国出版,也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书中主人翁保尔的英雄形象,也深深教育和激励了我国广大读者特别是一代又一代青年,引导了一批批热血青年踏上为祖国的独立解放和繁荣富强而出生入死、英勇奋斗的历程,创造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

  • 标签: 中文译本 书店钢铁 新知书店
  • 简介:OfStudies是英国著名散文家培根的说理性散文,其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说理透彻的特点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了众多读者追捧、学习的对象。要做到严谨、练达地翻译这样一篇优秀的说理性散文,使读者接受并通过译文欣赏原文,实属不易。本文试从解构主义的角度,从"原文与译文的关系"和"意义的不确定性"这两个方面分析OfStudies的三篇中文译文,说明翻译的多样性和原文与译文的互补关系,进而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说明译文在帮助读者学习原文时所发挥的作用。

  • 标签: 译者主体 解构主义 互补共生 意义的多样性
  • 简介:世界名着《蒙古入侵时期的突厥斯坦》的中文译本终於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於2007年出版了。这是译者张锡彤、张广达两位前辈对中国西域历史研究的重大贡献。不过这个贡献却迟到了多年才得以与中国学术界见面。

  • 标签: 中文译本 突厥斯坦 入侵 蒙古 迟到 上海古籍出版社
  • 简介:1919年,受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委托,陈望道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译本,于1920年8月第一次在上海出版。陈望道1891年出生在浙江义乌西乡山区分水塘村。青年时代,他怀着救国救民的梦想留学日本,结识了日本著名进步学者、早期的社会主义者河上肇、山川均等,并读他们译介的马克思主义著作。陈望道精通外语,汉语功底深厚,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这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让他成为《共产党宣言》汉译者的最佳人选。1919年底,陈望道带着戴季陶提供的一本日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回到家乡。在翻译《共产党宣言》的过程中,

  • 标签: 中文全译本 共产党宣言 宣言中文
  • 简介:笔者以不同时期出版的《瓦尔登湖》的3个中文译本为例,运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思想,比较分析译语文化介入问题。通过比较发现,不同的译者在译语文化因素的介入上表现出各自差异。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对原文文本文化的诠释上走的是从归化译语到回归源语表达的演化过程。另外,不同译者在处理译语文化介入上同样存在着侧重归化或侧重异化的现象。

  • 标签: 《瓦尔登湖》 3个中文译本 译语文化介入 归化 异化
  • 简介:关联理论是关于语言交际的认知语用学理论。关联理论把语言交际看作是一种“明示一推理”的过程,提出“语言交际是按照某种思维规律进行推理的认知活动”[1],也就是要在交际者之间寻找一种最佳的语境效果,使交际中的说话人能够明确地表明说话意图,听话人通过推理达到最佳关联,明白他的意图。Sperber和Wilson把“关联”定义为“当,且仅当一种假设在一定的语境中具有某一种语境效果时,这种假设在这个语境中才具有关联性”[2],这个定义表明在关联程度中语境效果越好则关联性越强,而它也不是唯一的确定因素。还取决于听话人在理解和获取话语信息时所付出的努力。可以大致概括为一个公式:

  • 标签: 关联理论 《红高梁家族》 文化因素 英译本 Sperber 语境效果
  • 简介:从宏观层面对杨译本与霍译本进行了再比较。就翻译的目的来看,杨宪益与霍克思都有充分再现原著不朽的文化艺术价值、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意向,因此他们在译文中尽可能完整地保留原文的内容,传达原文的文化意象。可就其现实的读者群而言,霍译的理想与现实更接近。总的说来,任何一部译作都是时代的产物,没有读者的译作就不成其为作品。杨译本与霍译本的存在就意味着原文的重生,意味着译者的成功。

  • 标签: 时代背景 翻译目的 合作方式 理想与现实
  • 简介:摘 要:自古至今,三国诗人曹操的《龟虽寿》,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高度赞扬,其英译也有多个译本。众多译本中,许渊冲先生与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文更是受到众人推崇,因此对比分析两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十分重要,以帮助诗作更好地传递出原文内涵,并创作出最佳译本

  • 标签:
  • 简介: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之间的互动交流。翻译实践中,人们必须注意文化要素的处理。以《促织》的四个英译本为例,从政治文化要素、科举制度名词、宗教文化词语、古代礼教因素四个方面,探讨汉语典籍英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问题。通过多个译本的比较,归纳典籍英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一般原则与方法。

  • 标签: 《促织》 典籍英译 文化要素
  • 简介:衔接是构成语篇的语义概念,语篇连贯的关键就在于合理使用各种衔接手段。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使用的衔接手段也必然不同。本文以欧文的《TheAuthor’sAccountofHimself))(作者自序)及其中文译本为语料,以韩礼德和哈桑对衔接手段的划分为依据,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使用衔接手段的差异及造成这种差异的文化因素,期望对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使用衔接手段以及英汉翻译工作者有所帮助和启示。研究发现由于英语是形合语言而汉语是意合语言,所以对衔接手段的使用,英语语篇要比汉语多,汉语语篇的连贯主要通过逻辑关系来表达。

  • 标签: 衔接 英汉语篇 韩礼德 哈桑
  • 简介:摘要:《源氏物语》是日本小说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杰作。《源氏物语》的中译本已经有很多版本,这些译本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日本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在中国的译介和传播,也对后续对文学作品进行进一步研究有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关于《源氏物语》的研究已经做了很多,且研究涉及的多个方面。本文主要从文献学的角度,采用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针对《源氏物语》在中国的译本译本的研究情况,进行具体的介绍、整理、分析,通过研究现状分析对中译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同时对未来的中译本研究提出一些浅显的见解,希望能对今后对《源氏物语》中译本进行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用的借鉴。

  • 标签: 《源氏物语》 中译本 译本研究
  • 简介:《资本论》是马克思倾尽毕生精力完成的宏篇巨著,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奠定了牢固的科学基础和理论依据。1867年,《资本论》第1卷德文第1版在德国汉堡正式出版。它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历经一个半世纪,经久不衰,在人类思想史上不断创造着奇迹。今年是《资本论》正式出版150周年,值此之际,中央编译局推出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42卷(《资本论》第1卷德文第1版)和第43卷(《资本论》第1卷法文版)。第42卷以《资本论》第1卷1867年德文版为底本,同时参考收录该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第2部分第5卷,而MEGA共收录《资本论》第1卷的6个不同版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在收入《资本论》第1卷德文第1版时,对该版1987年以单行本形式印行的中译文作了全面仔细的修订,并编写了翔实可靠的资料。

  • 标签: 《资本论》第1卷德文第1版 150周年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42卷
  • 简介:满族是我国北方地区分布很广的少数民族,信仰基督教的人口并不多,但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东正教和天主教翻译的满文圣经译本。过去的圣经译本研究中,关注点都在汉文圣经译本中,很少涉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圣经译本,鲜有从民族语言文字角度的叙述和研究关注,偶有涉及民族文字圣经译本的著述,错误和纰漏也很多。本文将考述满语圣经翻译的历史沿革状况。

  • 标签: 满语圣经 利波夫措夫 贺清泰
  • 简介:首部英文全译本关于金庸作品英译本,最近又有新的进展,令人感奋.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英译本第一卷,2018年2月22日由英国麦克莱霍斯出版社(MacLehosePress)全球发行出版。这是该书首次被译成英文出版。英文版《射雕英雄传》先在伦敦书店内销售。

  • 标签: 《射雕英雄传》 《鹿鼎记》 《神雕侠侣》 法文版 出版社
  • 简介:中国茶文化历经数千年发展,至清朝《红楼梦》成书之际已相当成熟,书中多处对'茶'进行细致描述,该文以杨宪益、戴乃迭与霍克斯、闵福德的英译本为基,从接受美学角度探讨两个译本中茶名的翻译,以期对我国茶文化翻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接受美学 红楼梦 茶名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