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应用磁共振相位对比法,观察正常志愿者及空蝶鞍综合征(ESS)患者中脑水管水平脑脊液(CSF)的流动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及对比研究.方法分别筛选38例ESS患者(ESS组)及38例正常志愿者(对照组),计算中脑水管水平CSF的流速、流量率、心动周期等指标,并研究其与心动周期的关系.结果中脑水管水平CSF流动在一个心动周期内表现为双向流动,即收缩期向下流动和舒张期向上流动,对照组收缩期向下最大流速、舒张期向上最大流速、平均向下流速、平均向上流速及平均流速分别为(5.231±0.262)、(4.902±0.281)、(3.083±0.191)、(3.032±0.151)、(3.151±0.162)cm/s,ESS组分别为(6.244±0.356)、(6.091±0.430)、(3.916±0.196)、(3.812±0.273)、(3.690±0.291)cm/s,两组各项流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收缩期向下最大流量率、舒张期向上最大流量率、平均向下流量率、平均向上流量率、平均流量率、平均净流量率分别为(0.050±0.003)、(0.050±0.004)、(0.030±0.002)、(0.031±0.002)、(0.030±0.003)、(0.004±0.001)ml/s,ESS组分别为(0.058±0.003)、(0.063±0.005)、(0.039±0.002)、(0.038±0.003)、(0.038±0.003)、(0.004±0.001)ml/s,两组各项流量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收缩期向下最大流速对应心动周期、舒张期向上最大流速对应心动周期、平均心动周期分别为(40.890±37.096)、(501.026±19.374)、(719.511±14.946)ms,ESS组分别为(35.921±6.218)、(531.553±16.764)、(770.700±21.579)ms,两组各项心动周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S患者CSF部分疝入鞍区,但该区分流对中脑水管水平CSF流动各项指标无影响.

  • 标签: 脑导水管 磁共振成像 空蝶鞍综合征 相位对比 脑脊液
  • 简介:摘要目的多睡眠监测是诊断睡眠障碍的重要方法,是对小儿鼾症诊断的金标准,从而可以在临床实践中找到提高儿童多睡眠监测准确率的护理方法。方法为患儿提供的温馨、舒适环境及生理、心理护理、收集基本资料外,更加强了对电脑图电极的监测。结果通过临床经验总结,通过加强对脑电图电极的监测及固定,使其失败率由15%下降到5%,提高了儿童多睡眠监测准确率。结论保证睡眠监测质量的最好方法是确保脑电图电极联的质量,所以要求护理人员应熟悉各脑电图电极的安置位置及牢固的固定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儿童多睡眠监测脑电图的准确率。

  • 标签: 儿童 多导睡眠监测 脑电图 护理
  • 简介: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vestibularaqueductsyndrome,LVAS)是以前庭水管扩大伴有感音神经性耳聋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独立病症,由Valvassori等[1]于1978年首先描述并正式命名.是先天性内耳畸形的一种,Okumara等[2]进一步将其分为合并耳蜗畸形(如Mondini畸形)与不合并耳蜗畸形两个亚型,但前者不列入LVAS的范畴.其临床发病率约占儿童和青少年感音神经性聋的15%.随着CT、MRI等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大前庭水管综合征逐渐被报道,为了加强对该病的认识,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 标签: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 LVAS 胚胎发育 病因学
  • 简介:摘要文章结合本人实际就工作中遇到的水润滑水水压波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及时找出诱发原因,为杜绝这一重大隐患,设想在原有的调压阀旁另外加装一电动阀支路,实现能远程控制阀门的开启、关闭,并能实时远程调节阀门开度大小,从而提高机组的开机成功率以及保证机组的稳定运行。

  • 标签: 水电厂 技术供水 远程控制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脊柱外科中脑脊液漏的防治措施。方法选择于我院2015年8月-2016年7月期间行脊柱后路手术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发脑脊液漏8例。术中给予患者无缝修补及强化漏口缝合等措施,并置管持续引流,给予其术后相关防治措施。结果患者均治愈且未留后遗症,同时无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生。随访6-12个月,未出现复发以及脑脊液囊肿等,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术中对患者实施正确、及时的修补、缝合干预等措施,并有效结合术后切口干预、药物等处理手段,利于防治临床脊柱手术中脑脊液漏。

  • 标签: 脊柱外科 脑脊液漏 防治措施
  • 简介:一、摘要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Neurotrend-7脑组织氧代谢监测仪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在全麻下行开颅术的患者术中持续进行脑组织氧代谢监测,观察12例颅脑损伤患者在血肿清除前后和8例动脉瘤夹闭术中临时阻断载瘤动脉时脑组织氧分压(PbtO2)、脑组织二氧化碳分压(PbtCO2)、脑组织pH值(pHbt)的变化.结果①12例颅脑损伤患者在血肿清除后,PbtO2、pHbt分别从(16±7)mmHg、6.99±0.12增加到(28±6)mmHg、7.11±0.09(P<0.05),PbtCO2从(59±6)mmHg下降到(46±5)mmHg(P<0.05);②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后,PbtO2、pHbt分别从(24±6)mmHg、7.12±0.05下降到(13±4)mmHg、7.04±0.06(P<0.05),PbtCO2从(45±6)mmHg升高到(56±4)mmHg(P<0.05).结论脑组织氧代谢监测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监测手段,能直接动态反映脑组织的病理生理变化,及时发现脑组织缺血缺氧,以指导治疗.

  • 标签: 脑组织氧分压 脑组织二氧化碳分压 脑组织pH值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外伤术中脑膨出的临床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1994年3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278例脑外伤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9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在术中出现脑膨出,通过对其脑膨出原因进行分析进而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必要时实行颅内降压,对69例脑膨出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此69例患者在经治疗后,28例死亡,病死率达40.6%,其余41例患者存活,对其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8例为Ⅱ级,11例为Ⅲ级,13例为Ⅳ级,9例为Ⅴ级。结论在脑外伤术中出现脑膨出患者实施针对性临床治疗的同时,适当控制血压、消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以及对其脑内供血进行调整等方法有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脑膨出 脑外伤 治疗观察
  • 简介:摘要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index,BIS)能较好监测大脑皮质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对预测体动,术中知晓以及意识的消失和恢复都具有一定的灵敏度,同时还可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已成为麻醉深度监测的重要手段。本文对BIS在临床麻醉中应用的进展作一简要的综述。

  • 标签: 脑电双频指数 麻醉深度监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脑卒中患者应用康复护理方案加以护理,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9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7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康复护理,对比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护理 满意度 并发症
  • 简介:摘要脑电爆发抑制(burst suppression, BS)作为临床麻醉中常见的神经电生理现象,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发现,BS与患者年龄、基础状态以及麻醉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但是,全麻期间BS与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以及病死率等并发症的关系仍存争议。文章阐述了BS的概念,对BS的影响因素、术中脑电BS与术后转归进行总结,期望能为临床麻醉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爆发抑制 脆弱脑功能 术后谵妄 脑电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脑室引流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5例脑室出血行脑室引流术的护理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通过脑室引流,掌握脑脊液的变化,及时掌握病情变化并进行救治,减少病人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结论脑室引流术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是脑室出血治疗中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护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脑室出血 脑室引流术 护理
  • 简介:脑电活动是客观反映脑机能变化的客观指标,脑电活动有自发脑电和诱发脑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对自发脑电及诱发脑电的提取及处理有很大的发展,如自发脑电的提取已发展有动态脑电,数字化脑电,图像与脑电信号同步的数字化视频脑电,功能与形态结合的功能定位脑电.如视、听、体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事件相关诱发电位等的提取均有专门的仪器,它们不仅用于科学研究近十余年已用于临床,尤其是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对促进功能神经外科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医疗水平要求的提高等多方面的因素而促进了此项检测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并在城市大医院里开展,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神经外科 手术中 脑电监测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事件相关诱发电位 自发脑电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分析脊柱手术中脑脊液漏的治疗方案与预防措施,并总结其疗效结果。方法:研究以我院在 2010年 2月至 2020年 5月期 间内脊柱外科内并发脑脊液漏患者群体中抽选观察对象,总计18例,在 excel表格应用中结合 mod函数将 18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组 9例 、一组为特殊组9例 ,两组分别以常规治疗方案以及持续性腰部蛛网膜下腔引流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统计后续疗效预防结果,并进行对比与总结。结果:治疗结果显示,特殊组患者在持续性腰部蛛网膜下腔引流之中,各项治疗指标均低于常规组,且组间对比间的差异十分明显,由于P值小于 0.05,故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具备成立条件。结论:脑脊液漏患者需要规范治疗与采取预防措施,而持续性腰部蛛网膜下腔引流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在预防严重并发症中具备良好的预防价值,所以经本文研究,该治疗方案可在临床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脊柱手术 脑脊液漏 治疗 预防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