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出常用有效的乳腺增生药物,通过对比总结找去治疗乳腺增生治疗不同程度乳腺增生的最佳治疗药物和方案。方法选取240名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患者,其中轻型病例76名,中型85名,重型79名。随机将这些病例分为对照组和三个治疗组,对照组使用消结安胶囊及VE胶囊进行治疗,三个治疗组则分别使用消结安胶囊+VE胶囊+1黄体酮、2溴隐亭、3三苯氧胺进行治疗。结果分别对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2~3个月的治疗,再过3个月后回来复查,最后经统计可得出对于不同程度乳腺增生的治疗效果。对于轻型乳腺增生患者,各种治疗方案所得出的结果无明显差异,采用“消结安胶囊+VE胶丸”即可;而中型患者则有一定差异,宜采用副作用较少的“消结安胶囊+VE胶丸+溴隐亭片”;重型患者差异更大,应采用效果最好的“消结安胶囊+VE胶丸+三苯氧胶片”。结论经临床治疗观察,对于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患者的治疗方法有所差异,应当因人而异,因病而异,采取合理可行的治疗方法。

  • 标签: 不同程度 乳腺增生 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不同雾化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小儿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给予超声雾化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气及肺气功能的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为98.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8.33%,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气及肺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气及肺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超声雾化治疗,更好的能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压缩泵雾化 超声雾化 小儿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64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A组(25例)、B组(24例)和C组(15例),分别采用钢板内固定法、外固定架外固定法和克氏针外加石膏固定法,比较三组患者骨折愈合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从短到长排列依次为A组<B组<C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A组(96.0%)>B组(87.5%)>C组(73.3%),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较多,制定最适合患者的方案,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内固定 外固定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上常见恶露持续时间长、多次反复的现象,与传统的恶露规律不符,尤其是剖宫产术后的部分患者,但查不到病理原因,因此,需研究血性和浆液性恶露的规律。方法通过记录每天卫生巾上血染的格子数评估,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恶露持续时间比较两组恶露持续时间均为正态分布(P>0.01),平均时间顺产组为33.9±12.0d,剖宫产组为39.6±13.1d(P=0.00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剖宫产产妇的子宫复旧慢于顺产者,剖宫产是恶露时间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 标签: 剖宫产术 分娩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产妇和初产妇巨大儿的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住院分娩的单胎头位,排除GDM及其他合并症经产妇巨大儿86例为A组,同期分娩的初产妇巨大儿86例为B组,比较其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结果A组在急诊剖宫产率、阴道分娩率、母婴并发症等方面高于B组,而择期剖宫产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产妇和初产妇巨大儿相比,经产妇巨大儿更应引起重视,对其产前的仔细评估,产时的恰当处理,对其分娩方式的恰当选择,对于减少母婴并发症均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经产妇 初产妇 巨大儿 分娩方式 妊娠结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急性牙髓炎不同处理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用于本次临床研究的40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是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这一时期内由我院收治的,将这4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开髓后封入失活剂的方法进行处理,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开髓后开放引流术的方法进行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情况及急性根尖周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1.5%,对照组的总治疗有效率为78.5%,观察组的总治疗有效率比之对照组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持续疼痛发生率为2.0%,对照组的持续疼痛发生率为11.0%,观察组的持续疼痛发生率比之对照组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急性根尖周炎发生率为6.5%,对照组的急性根尖周炎发生率为16.0%,观察组的急性根尖周炎发生率比之对照组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开髓后封入失活剂的方法治疗急性牙髓炎比开髓后开放引流术的方法疗效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牙髓炎 失活剂 引流术 临床疗效 处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8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保守治疗)、试验组(手术治疗)各34例,观察临床疗效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疗效优良率为85.3%,对照组为79.4%,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试验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握力评分、畸形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均有良好疗效,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其中手术方案能够提高关节功能、减轻畸形程度。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100例妇产科手术不同阵痛方法的临床比较比较阵痛方法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到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妇科手术的患者100例,将100例患者分为A、B、C、D四组,每组25例,A组患者在手术后采用哌替啶100mg进行肌肉注射镇痛;B组采用连续硬膜外导管注入罗比卡因镇痛;C组使用镇痛泵进行镇痛,镇痛泵内药物为生理盐水200ml+芬太尼5ml+0.2%布比卡因50ml镇痛;D组采用罗哌卡因、酒石酸布托啡诺混合液连续镇痛。分别记录术后4、24、48h之内4组患者的疼痛镇静评分,观察并记录血压、脉搏、等基本体征以及家属对镇痛的总体满意度。结果四组患者的总体评分大致相同,相差不大。结论各种妇产科镇痛方法对手术后的镇痛有很好的效果。

  • 标签: 妇产科 手术 不同阵痛方法 临床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药物流产与无痛人流终止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100例,对照组孕妇给予药物流产,研究组孕妇采用无痛人流术终止妊娠,结果研究组孕妇的出血量、腹痛时间和出血时间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孕妇,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孕妇二次清宫的机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孕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药物流产相比,无痛人流终止妊娠的效果更好,且更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药物流产 无痛人流 妊娠 二次清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检查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16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检查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例数为80。实验组采取无痛胃镜检查。对照组采取常规胃镜检查。观察两组患者检查过程中的反应情况、检查后的主观感受、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胃镜操作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检查过程中流涎、恶心呕吐、躁动、咳嗽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检查后无不适和愿意再检查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舒张压水平、血氧饱和度、心率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检查前和检查中收缩压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检查前和检查中收缩压水平、舒张压水平、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胃镜操作时间为4~8min,平均时间为(5.77±1.32)min;对照组患者胃镜操作时间为5~12min,平均时间为(6.57±1.44)min;两组比较,实验组胃镜操作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常规胃镜检查比较,无痛胃镜检查可以减少患者检查过程中流涎、恶心呕吐、躁动、咳嗽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检查后无不适和愿意再检查的发生率,对患者舒张压水平、血氧饱和度、心率影响较小,胃镜操作时间可显著缩短,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无痛胃镜 普通胃镜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不同修补术治疗腹股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腹股沟疝患者分为三组,进行传统疝修补术30例,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30例,无张力疝修补术30例,对3种术式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的治愈率分别为100%、96.7%和66.7%。结论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修补术 腹股沟疝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芬太尼在胸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型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胸外科手术治疗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药物不同将42例患者分成两组,舒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每组21例,对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镇痛效果,术后苏醒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舒芬太尼的VAS评分明显低于芬太尼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舒芬太尼组的麻醉清醒时间为14.3±2.4min,芬太尼组的麻醉清醒时间为20.3±5.3min,舒芬太尼组的麻醉清醒时间明显低于芬太尼组,t=7.391,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胸外科手术中应用舒芬太尼术中镇痛效果好,术后苏醒快,可优先选择。

  • 标签: 舒芬太尼 芬太尼 胸外科手术 麻醉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硬膜外注射芬太尼后,临床所产生的效果,并且与静脉注射芬太尼的情况进行比较,当前二者在临床应用中依然存在一定的争议。方法选取40例患有乳腺癌的患者,患者均为女性,年龄最小的为30岁,最大的为70岁,分别在手术前向患者注射芬太尼,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是硬膜外组,另外一组是静脉组,前者予以硬膜外给药,后者予以静脉给药,进而对临床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苏醒后均处于清醒的状态中,并且在手术后并没有出现过不良反应,但是硬膜外组与静脉组从镇痛作用来比较,前者要优于后者。结论在今后临床麻醉的过程中,采用硬膜外或是静脉注射芬太尼均可,但是前者的效果更为明显。

  • 标签: 硬膜 静脉 芬太尼 临床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