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治疗出生子代性别(secondary sex ratio,SSR)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分娩的胎儿性别数据,分别按移植卵裂期胚胎与囊胚、体外受精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semination,ICSI)受精胚胎、不同来源精子行ICSI治疗胚胎进行分组比较,并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ANOVA检验(方差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及Fisher’s确切概率法。结果IVF-ET治疗男女出生为116∶100(1 158∶998)。移植卵裂期胚胎1 310个分娩周期与移植囊胚433个分娩周期进行比较,出生男女性别:108∶100(870/809)147∶100(277/189),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IVF胚胎1 306个分娩周期与移植ICSI 胚胎433个分娩周期进行比较,出生男女性别为121∶100(879/724)97∶100(264/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取精来源精子男女出生为90.2∶100(37∶41),不同来源精子行ICSI治疗出生子代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睾丸穿刺来源精子子代出生略高于附睾穿刺来源精子子代出生。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移植胚胎期别是影响出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囊胚移植出生高于卵裂期胚胎出生,移植IVF受精胚胎出生高于移植ICSI受精胚胎出生。胚胎期别是影响出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体外受精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囊胚 卵裂期胚胎 精子来源 出生性别比
  • 简介:摘要:本文以贝克尔生育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与我国人口的实际发展情况相结合,普遍认为在家庭平均受教育水平偏高或者偏低的前提下,通常都会选择多生育子女,以此来实现人口效用的最大化,从宏观的角度上分析,受教育水平对于人口率的影响是复杂的,不仅仅是线性关系。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中国人口率出现迅速下降,并渐趋于稳定。值得注意的是,经济的腾飞与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落实密切相关。为此,本文重点围绕教育与人口率与人口素质进行思考,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 标签: 教育 人口出生率 素质 原因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辅助生殖技术中出生单胎新生儿第二性别(secondary sex ratio,SSR)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00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生殖中心通过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出生的7020例单胎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新生儿的母亲年龄、授精方式、移植胚胎类型、移植胚胎期别等因素对单胎新生儿性别的影响。结果在7020例新生儿中,男婴3730例,女婴3290例,总SSR为113∶100。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方式出生新生儿SSR明显高于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授精方式(121∶10095∶100,P<0.001),其他因素对出生新生儿SSR无显著影响。分层分析中,在IVF组和ICSI组间除了母亲年龄≥35岁组、囊胚期胚胎移植组的IVF和ICSI出生的S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的IVF出生新生儿的SSR都高于ICSI(<35岁组:P<0.001;新鲜胚胎组:P=0.001;冻融胚胎组:P=0.003;卵裂期胚胎移植组:P<0.001)。在IVF组内和ICSI组内分析显示各影响因素之间的SSR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胎妊娠中授精方式对新生儿SSR产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OR=0.792,95% CI=0.712~0.881,P<0.001)。去除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胎妊娠中授精方式对新生儿SSR影响有统计学意义(aOR=0.793,95% CI=0.713~0.883,P<0.001)。结论授精方式是辅助生殖技术中影响出生单胎SSR的因素,IVF较ICSI可提高SSR比值。

  • 标签: 生殖技术,辅助 精子注射,细胞质内 常规体外受精 第二性别比
  • 简介:摘要:对于教育和性别之间的关系,首先是教育和个人社会化之间的关系,对于教育究竟应该怎样对人进行社会化。有学者主张,教育体制是个人社会化的重要机制,教育不仅要传递一套重要的价值观、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共存,更要让每一个人认同其应扮演的角色;再者,普及的国民教育制度能确保每个国民获得自我实现的教育机会,因而教育有助于社会平等的实现。那么,对于中学生性缺失的现象,应该如何去进行教育,进行引导呢?这是目前对于中学教师来说,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将针对此展开详细探讨,希望能够对广大中学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 标签: 性别缺失 自主性 引导作用 家校合作
  • 简介:摘要:对于教育和性别之间的关系,首先是教育和个人社会化之间的关系,对于教育究竟应该怎样对人进行社会化。有学者主张,教育体制是个人社会化的重要机制,教育不仅要传递一套重要的价值观、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共存,更要让每一个人认同其应扮演的角色;再者,普及的国民教育制度能确保每个国民获得自我实现的教育机会,因而教育有助于社会平等的实现。那么,对于中学生性缺失的现象,应该如何去进行教育,进行引导呢?这是目前对于中学教师来说,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将针对此展开详细探讨,希望能够对广大中学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 标签: 性别缺失 自主性 引导作用 家校合作
  • 简介:摘要: 关于中学生的性别教育问题一直是学校教育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性别教育问题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对于中学的教师来说,无论是在课堂中还是在平时的生活中,都应该增强学生性教育的意识。尤其是对于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个时候他们正是处于青春叛逆期,这时候他们的心理和身体都会出现巨大的变化,所以教师应该尤其要关注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健康。但是在现阶段的教育中,关于中学生的性别教育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主要是围绕中学生性教育存在的问题而展开讨论。

  • 标签:   中学生 性别教育 存在问题
  • 简介:摘要: 关于中学生的性别教育问题一直是学校教育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性别教育问题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对于中学的教师来说,无论是在课堂中还是在平时的生活中,都应该增强学生性教育的意识。尤其是对于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个时候他们正是处于青春叛逆期,这时候他们的心理和身体都会出现巨大的变化,所以教师应该尤其要关注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健康。但是在现阶段的教育中,关于中学生的性别教育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主要是围绕中学生性教育存在的问题而展开讨论。

  • 标签:   中学生 性别教育 存在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性别对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LBWI)临床结局的影响及ELBWI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ELBWI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性别分为男婴组和女婴组,比较两组患儿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存活率和死亡率;根据两组患儿结局再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二分类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ELBWI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637例ELBWI,男婴组311例,存活率57.9%(180/311);女婴组326例,存活率57.4%(187/326)。男婴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肺出血和重度脑室内出血发生率高于女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LBWI存活率呈逐年增加趋势(P<0.01);两组存活率、积极救治死亡率和放弃救治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放弃治疗(P<0.01)和肺出血(P<0.05)导致两组ELBWI死亡风险增加。结论男性ELBWI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重度脑室内出血的风险高于女性ELBWI;放弃治疗和肺出血是导致所有ELBWI死亡的共同危险因素。

  • 标签: 性别因素 婴儿,超低出生体重 并发症 存活率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控制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中,新生儿疾病筛查的作用。方法 研究时间段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以我中心开展的新生儿筛查工作进行分析,筛查量为23017例。对新生儿出生3d后的足跟血滤纸干血斑标本进行采集,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结果 在本次筛查工作开展中,对23017例新生儿进行筛查,显示有30例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患儿,发病率为0.13%,检出43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n,CH)患儿,发病率0.19%。其中有70例患儿经过正规诊疗,显示经过诊疗后患儿转归情况良好,所有患儿智力发育情况均达到正常水平。结论 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能够早期诊断先天性遗传代谢缺陷病,并对其开展早期治疗,对于控制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 标签: 出生缺陷 人口素质 新生儿疾病筛查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按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的要求,对我县2019至2021年在监测医院内10541例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至产后7天内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发现。出生缺陷儿143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5.66/万,缺陷顺位为多指、外耳畸形、先心病、马蹄内翻足、唇腭裂,出生缺陷发生农村高于城镇,孕母文化程度越低,发生率越高。

  • 标签: 围产儿 出生缺陷 发生率
  • 简介:摘要:人口问题一直在我国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这是一个战略性、长期性的问题,关乎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发严重,社会各界都在关注着该问题的总体走向,据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据总人口13.50%,与2010年相,上升了5.44个百分点,这就预示着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在进一步加深,本文将针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理念做出探索,以推动我国的平稳、持续、快速发展,并提升我国的社会发展水平。

  • 标签: 人口老龄化 人口均衡发展 策略探讨
  • 简介:摘要:《出生医学证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规定的法定医学证明文书,自1996年卫生部统一印制以来,卫生部和公安部联合下发了4个规范性文件,卫生部也下发了多个文件,尤其是2009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的通知》(卫妇社发[2009]96号)对《出生医学证明》的首次签发、换发、补发、印章管理、废证管理、档案管理等做了明确规定。出生证自问世以来,经过6次修订,承载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功能,其业务范围也在逐步扩大,是申报国籍、户籍、取得公民身份号码的医学依据和凭证,现已广泛用于新生儿落户,申报生育险、入托、入学、出境等多个方面社会功能,成为公民终身的医学法律文件。

  • 标签: 出生 证明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孕妇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和出生身长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200例单胎产妇为研究对象,收集产妇孕前体重数据,并记录产妇入院后体重变化数据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和出生身长数据,通过数据对比产妇孕期增重给新生儿体质量和身长带来的影响。结果 对比正常组,孕期增重超标组其巨大儿发生率相对较高。孕期增重不足组其巨大儿发生率明显低于增重正常组(P<0.05);新生儿出生身长未见明显变化(P>0.05)。和增重正常组相比较,孕期增重不足组其各项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期增重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要求孕妇从自身情况出发对孕期体重进行科学控制,进而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孕妇增重 新生儿 体质量 身长
  • 简介:摘要报道1例皮肤化生性滑膜囊肿。患儿男,14岁,因额部囊性肿物6月余就诊。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囊腔样结构,囊腔内见宽带状绒毛状突起,囊壁由类似增生性滑膜的多种细胞结构组成,部分区域覆盖纤维蛋白样透明结缔组织,而部分区域高度细胞化,排列着多层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免疫组化示上皮样细胞及梭形细胞弥漫表达波形蛋白和组织细胞标记CD68,细胞角蛋白及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阴性。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结果,诊断为皮肤化生性滑膜囊肿。

  • 标签: 滑膜囊肿 化生 皮肤
  • 简介:摘要:目地:了解沈阳市铁西区近三年出生缺陷基本情况,分别从驻区产院及地段上报情况和出生缺陷发生相关因素两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讨论分析、总结经验,为今后降低沈阳市铁西区出生缺陷发生率提供指导及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驻区产院发现的出生缺陷儿数的资料。结果:通过分析结果显示铁西区出生缺陷发生率为97.3‰,先天性心脏病是出生缺陷主要疾病,多发生于28周以下,产母户籍类型以及年龄是影响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影响因素。

  • 标签: 预防 缺陷
  • 简介:摘要:目地:了解沈阳市铁西区近三年出生缺陷基本情况,分别从驻区产院及地段上报情况和出生缺陷发生相关因素两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讨论分析、总结经验,为今后降低沈阳市铁西区出生缺陷发生率提供指导及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驻区产院发现的出生缺陷儿数的资料。结果:通过分析结果显示铁西区出生缺陷发生率为97.3‰,先天性心脏病是出生缺陷主要疾病,多发生于28周以下,产母户籍类型以及年龄是影响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影响因素。

  • 标签: 预防 缺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增生性咽炎实施微波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对象为本院诊治的慢性增生性咽炎患者,共72例,选取时间为2020年6月-2021年5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方式对患者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前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后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微波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治疗的有效率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97.22%VS77.78%),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慢性增生性咽炎 微波治疗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Thomas Kearns和Paul Mahon认为,消除阻碍男性从事护理工作的刻板印象和预设,对解决日益严峻的护士短缺问题和提升护理多元化至关重要。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