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明代华南民族众多,人口分布亦不平衡。从文献记载来看,广州、建宁、潮州、肇庆、福州、琼州、桂林等府是人口较多的地方,南雄、太平、平乐、廉州、高州、韶州等府则是人口较少的地方。由于各地人口数量不同,加之地域面积有所差异,人口密度呈现出较大的差距。大体说来,人口较多的地方人口密度较大,福州、漳州、建宁、邵武、广州、潮州、肇庆、桂林等府即是如此。但是,有些人口较少的地方人烟也相当稠密,兴化、南雄即是如此。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这些地方面积较小的缘故。从民族成份来看,瑶、壮、黎等少数民族分布广泛,在华南人口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汉族和其它民族大部分都从事农业生产,都对当时华南地区的开发做出过贡献。

  • 标签: 明代 华南 地理环境 人口分布 不平衡性
  • 简介:地理学是进行人口教育的优势学科,人口教育是国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人口地理研究的趋势主要有:从人口数量到人口质量的研究;从人口分布到人口迁移的研究;从人口单方向研究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综合研究。在讲解我国人口问题时,把人口地理研究趋势与人口国情教育相结合,将有助于青年学生摸清"家底"和了解优势,激发他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增强爱国主义激情,做到"知国、爱国、报国",更好地成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可靠接班人。一、认清人口的两重属性

  • 标签: 国情教育 地理研究 青年学生 人口年龄结构 单方向 人口与资源
  • 简介:[摘要]人口地理主要包括人口增长,人口迁移和人口合理容量等内容,书本种文字性的内容比较多,学生主要是感性的认识,很难掌握好其关键内容,图表分析在此内容分钟有着较好的效果,本文从图表分析类型图开始,介绍其形式特点和应用,为高中地理人口教学提供一定的建议和方法。[关键词]人口地理教学图表分析很多种版本的高中地理教材人文地理的第一章开篇都是从人口地理开始。主要包括人口增长,人口迁移和人口合理容量。文字性的内容比较多,学生学习完了之后,主要是感性的认识。比如,中国和印度人口总数多,欧美等国家人口数量少。印度和非洲以及拉丁美洲人口增长比较快,欧洲一些国家连续多年出现负增长,中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的速度比较慢。人口增长的快慢,人口数量的多少,这些都是定性地认识人口问题。人口普查和人口统计的发展使得人口问题可以越来越精确地分析。它为我们制定合理科学的人口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本文就高中人口地理教学中人口统计图表类型和特点、读图方法和技巧做详细的阐述,以和同行交流……

  • 标签: 中的图表 人口地理教学 图表分析
  • 简介:现阶段我国人口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已经从初始阶段向成熟阶段过度,很多城市都独立开发了人口地理信息系统。目前开发的人口地理系统都遇到瓶颈,严重限制了人口地理信息系统功能进一步完善。研究首先对国内人口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状况进行归纳,概括一般性的人口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然后着重讨论限制人口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两个瓶颈使用面插值方法突破地理编码的限制,获取任意区域的人口信息,实现多年人口普查数据的统一;使用双线数据存储的方法,有效解决人口数据的更新问题,保证人口数据的现势性。

  • 标签: 人口地理信息系统人口普查地理编码面插值现势性Populati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studie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人口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有了新的发展.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美国人口地理学的发展历史,然后重点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人口地理学的新发展作了详细阐述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人口地理学应该借鉴的方面.

  • 标签: 人口地理学 近期进展 美国
  • 简介:宋代人口地理研究的一部力作辛德勇北宋靖康之乱以后,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三次北人南徙大潮。这次移民活动,不仅彻底改变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南北对比形势,而且对于全国经济、文化的地理格局,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对于这次移民活动及其影响,却...

  • 标签: 人口地理 移民活动 靖康之乱 研究方法 北方移民 人口问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人类在地理环境的改造中不断发挥着主观能动作用,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人口知识属于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任何经济活动都与人口的分布有关,人文地理要素与自然地理要素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在历年高考命题中,

  • 标签: 地理环境 专题复习 人口 自然地理要素 人文地理 能动作用
  • 简介:高中地理必修2是高中地理课程的人文地理基础,包括人口城市、工农业城市、交通线路等内容。本模块的主要原理集中在各种人类活动的区位条件选择,包括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中工农业区位因素选择、人口和环境关系原理、城市聚落和城市化原理等。其中人口内容放在学习的第一章是知识结构的需要,也是认知人类活动的需要。

  • 标签: 单元内容 地理环境 人口 解读 人类活动 关系原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人口的分布与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的发展对人口分布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人口分布的合理与否也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在这里,本文就广西的经济与人口分布的关系作一些探讨。人口分布的地理适应律认为:人口的分布基本上与经济职业的地理分布一致。而各种经济职业的地理分布又随经济地理类型而异。其中,地理经济类型就是直接由生产力布局决定的经济类型(包括:原始采猎型、

  • 标签: 人口分布 地理分布 生产力布局 区域开发 生产结构 农业经济
  • 简介:2011年4月28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从发布的主要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出现了低生育率、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数据显示,2000至2010年年均人口增长率从1990至2000年的1.07%下降到0.57%;我国0到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16.60%,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到14岁人口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

  • 标签: 中人口 人口问题 问题分析方法
  • 简介:以夏朝建立为标志的中国古代文明诞生是中国史前人类社会演进史上一个里程碑,其产生原因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研究者提出了大量的理论来解释文明社会起源的动因,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假说能够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本文评述了文明起源最为流行的限制理论的成功与不足,复原了夏朝建立前后的气候变化,发现夏朝的建立恰好对应于4.2-4.0kaBP全球降温事件。本文依据文明起源的战争理论,但认为人口增长本身不是触发人口-资源失衡进而引发战争的一个独立变量,引入气候突变作为独立变量,认为人口增长、气候突变、人口迁徙和地理限制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人口-资源失衡,引起人群之间的战争是夏朝建立的主要原因。该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中国第一个王朝为何诞生于中原地区而不是其他地区,为何诞生于4.0kaBP前后而不是其他时间。

  • 标签: 夏朝 气候突变 人口增长 限制理论 人口-资源失衡
  • 简介:分析了徽州人口流动的特殊性,认为其人口流动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既包括区域外的徽州人口流动,又包括区域内的徽州人口流动.从地形和山水形胜两方面探究地理地貌对徽州区域内人口流动的影响及其影响下的徽州流动人口构成,以期推动学术界对徽州区域内人口流动问题的进一步考察和探究.

  • 标签: 徽州 人口流动 区域内 地理
  • 简介:人地关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永恒命题,也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作为人地关系思想中最受关注的思想之一,地理环境决定论强调了地理环境对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本文对地理环境决定论进行现代地理学解读,认为地理环境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得以实现的基础,也是区域差异的原因,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制约或促进作用。对2005年中国省区级人口密度、单位面积上人均GDP和生产性土地资源率进行分析,并与胡焕庸人口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胡焕庸人口分界线依然是中国人口分布差异的基线,人均GDP空间分布与生产性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情况与区域人口分布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进一步分析表明,胡焕庸线不仅展示了中国人口分布差异情况,更在于其揭示了中国资源环境基础的区域差异特征,这也是其长久以来依然能够被实践验证的真正原因。胡焕庸线的存存及其合理性充分说明了地理环境在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对待不同的地区.必须因地制宜,按照其地理环境特征来确定其发展方向和目标,并制定相应发展政策。

  • 标签: 人地关系 胡焕庸线 地理环境决定论 生产性土地资源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