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低频脉冲 治疗乳房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选取时间: 2019年 4月 -2019年 11月,共选取本科室 61例乳房发育不良患者进行此次研究,采用电脑随机数字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 2组,对比组 30例,研究组 31例,对比组进行手法治疗,研究组进行低频脉冲 治疗,分析两组的丰乳疗效以及治疗 3个疗程后的胸围值。结果:数据结果显示:研究组的丰乳治疗效果优于对比组,治疗 3个疗程后研究组的胸围值大于对比组,两项对比差异均比较显著, P< 0.05。结论:在乳房发育不良患者中采用低频脉冲 治疗,能够良好的提升丰乳治疗效果,增大治疗 3个疗程后的胸围值,以此提升在临床中的运用价值,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低频治疗仪 手法 乳房发育不良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低频脉冲治疗治疗哺乳期乳汁淤积的效果。 方法:病例选取时间: 2019 年 1 月 -2019年 10 月,共选取本科室 82 例产妇 患者进行此次研究,选用电脑随机数字法,将研究对象分为 2组,对比组 41 例,研究组 41 例,对比组进行常规护理,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低频脉冲治疗 ,分析两组的乳房肿块、疼痛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 数据。结果:数据结果显示:研究组的乳房肿块小于对比组,疼痛评分也小于对比组,治疗总有效率大于对比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低频治疗治疗,能够良好的减小乳房肿块,降低疼痛评分,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应该广泛的推荐运用。

  • 标签: 低频脉冲 哺乳期乳汁淤积 乳汁分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频脉冲治疗对行椎管内分娩镇痛产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北京美中宜和妇儿医院在2019年6-12月行椎管内分娩镇痛的孕足月单活胎初产妇4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200例:低频脉冲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产妇以低频脉冲仪进行治疗;B组采用传统方式诱导排尿,比较两组产妇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A组产妇中有18例改行剖宫产,B组产妇中19例改行剖宫产,均剔除本研究。两组孕产妇的年龄分别为(29.9±3.3)岁和(29.9±3.3)岁,身高分别为(165.3±4.0)cm和(165.6±3.8)cm,体质量分别为(68.6±5.4)kg和(68.6±5.5)kg,体质量指数(BMI)分别为(25.0±1.4)kg/m2和(25.0±2.0)kg/m2,罗哌卡因总用量分别为(94.2±32.7)mg和(94.1±32.5)mg,芬太尼总用量分别为(188.4±65.5)μg和(188.2±65.1)μg,第一产程时长分别为(696.6±313.5)min和(706.8±306.1)min,第二产程时长分别为(62.7±31.4)min和(59.9±34.5)min,第三产程时长分别为(5.6±5.8)min和(5.3±5.3)min,总产程时长分别为(765.0±323.2)min和(772.2±318.4)min,胎儿出生体质量分别为(3 339.0±339.0)g和(3 328.4±327.6)g,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孕产妇会阴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后尿潴留发生率为1.65%(3/182),B组尿潴留发生率为6.08%(11/18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1,P<0.05)。结论孕足月单活胎初产妇腰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下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使用低频脉冲治疗,能够有效降低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

  • 标签: 足月分娩 尿潴留 镇痛,病人控制 麻醉,产科 视觉模拟量表 低频脉冲治疗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低频治疗仪对产后恢复的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实验所研究的对象是2019年2月-8月入院进行生产的产妇,产妇数量为66例,依照摸球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康复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低频治疗仪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腰部疼痛情况以及乳汁分泌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低频治疗仪对产妇产恢复所起到的效果。结果:将采用两种不同康复治疗方式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以后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腰部疼痛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且乳汁分泌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低频治疗仪 产后恢复 治疗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 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老年急性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70例老年急性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的患者,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化设计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两组在药物治疗原发病的前提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治疗前及4周后吞咽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治疗组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2.54±1.01)明显低于对照组(3.06±1.06),治疗组吞咽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 =6.000,P

  • 标签: 低频脉冲电刺激 脑卒中 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低频脉冲治疗仪 对产后乳腺疏通的应用效果。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6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前来本院分娩后的产妇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需要开展乳腺疏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硬币随机法,对 210 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热敷和按摩疗法,观察组则为 低频脉冲治疗仪, 分析应用成果。 结果: 从 治疗水平 上看,观察组 产妇的疼痛度评分 为( 1.6±0.8 )分,对照组为( 2.9±1.2 )分,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乳腺管的疏通用时上,观察组为( 2.1±1.1 ) d ,对照组则为( 3.2±1.3 ) d ,以观察组用时更短,护理治疗更有效。 结论: 采用低频脉冲治疗仪 对产后乳腺疏通具有重要帮助,患者痛苦少、患者接受度高,是值得推广应用的。

  • 标签: 低频脉冲治疗仪 产后 乳腺疏通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在脑卒中患者偏瘫肌痉挛中采用低频神经肌肉点刺激联合巴氯芬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9年2月~2020年9月作为本次研究时段,选取时段内我院就诊的50例脑卒中偏瘫肌痉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分组法,均分成25例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巴氯芬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fugly meyer评分与Ba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肌痉挛 巴氯芬 电刺激 神经肌肉
  • 简介:【摘要】 目的:证明低频电疗法治疗腹直肌分离的有效性。方法:检索 5个数据库纳入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采用 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检索文献 82篇,最终纳入文献 12篇。 Meta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对腹直肌分离治疗的有效性 [相对危险度( OR) =5.43,95%可信区间( CI) : ( 3.57-8.27) ];腹直肌分离距离 [均数差( MD) =-0.73, 95%可信区间( CI) :( -1.09, -0.37) ];腹围 [均数差( MD) = -4.38, 95%可信区间( CI) :( -5.90, -2.87)];腰背痛 [相对危险度( OR) =1.59, 95%可信区间( CI) : (1.28,1.98)]。结论:低频电疗法可改善腹直肌分离及其并发症。

  • 标签: 腹直肌分离,低频电疗法,随机对照, Meta-analysis,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在脑卒中患者偏瘫肌痉挛中采用低频神经肌肉点刺激联合巴氯芬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9年2月~2020年9月作为本次研究时段,选取时段内我院就诊的50例脑卒中偏瘫肌痉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分组法,均分成25例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巴氯芬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fugly meyer评分与Ba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肌痉挛 巴氯芬 电刺激 神经肌肉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究手法护理联合低频脉冲治疗仪在母婴分离产妇乳房护理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收治的 70 例母婴分离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实验组( n=35 )和常规组( n=35 )。其中实验组采用手法护理和低频脉冲治疗仪共同护理,常规组采用手法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泌乳活动时间、乳房胀痛时间等状况均短于常规组,在产后 48 小时内泌乳量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母婴分离产妇乳房护理采用手法护理联合低频脉冲治疗仪可减少泌乳时间且增大泌乳量,缓解乳房胀痛。

  • 标签: 产妇 手法护理 低频脉冲治疗仪 母婴分离 乳房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新型 线路接地故障定位装置,可用于 35 kV及以下电压等级小电流接地系统线路运行维护中,当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发生后,线路接地告警停运,可将本装置运用于故障区段查找及精确定位。本文介绍使用发射低频 线路接地故障定位仪后查找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后运用“二分法”的案例,同时对使用效率进行分析。

  • 标签: 新型 线路故障 定位运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量也在逐步增加,电厂汽轮发电机组作为电网的供能设备,是产生电力的源泉。据此分析,汽轮发电机组的振动可能引起电网的低频振荡。本文分析了引起电网低频震动的原因,针对各个部分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结论。本文就汽轮机侧引发的电网低频振荡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一些观点,希望引起读者的共鸣。    关键词:汽轮机;低频振荡;数字电液调节系统    电力系统的各部位有时会出现低频的振荡,并且这也是一直以来物理学者研究的重点,有的学者提出低频振荡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共振,电力系统中的扰动频率与自然频率相一致时就会产生震动的现象。本文针对汽轮机侧引发的电网低频振荡进行简要的研究,希望为其日后的发展提供帮助。     1、汽轮机调节系统简介    汽轮机的调节系统主要有两种:液压调节和数字电液调节( digitalelectro-hydrauliccontrolsystem, DEH),目前国内单机容量在 125MW以上的机组几乎全部采用了 DEH。     1.1DEH功率控制模式     DEH功率控制主要有两种模式:     1.1.1阀位控制。阀门开度直接由操作员设定进行控制。根据设定所要求的开度, DEH与阀门位置(简称阀位)反馈信号进行比较后,输出控制信号到伺服系统,从而控制执行机构(即调节汽门)的开度,达到改变功率的目的。     1.1.2功率反馈控制。 DEH接收现场功率信号与给定功率进行比较后,送到控制器进行差值放大,综合运算输出阀门开度信号,与阀位反馈信号进行比较后,输出控制信号到伺服系统。     1.2汽轮机调节系统对机械功率的影响    汽轮机的机械功率为高压缸和中低压缸的功率之和。分析显示:汽轮机组机械功率的变化跟调节阀门开度的变化成正比关系。调门快速波动将造成汽轮机功率快速波动,若调节阀门稳定不动,汽轮机功率将不会快速波动,其他热力参数的变化造成机械功率的变化较慢,不会落入低频振荡的范围。     2调节系统波动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2.1控制器部分     2.1.1调门流量特性曲线与实际偏差大    调门流量特性曲线是调门开度与流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在其承载力发生变化时 DEH就是根据曲线发生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使其满足汽轮机的需要。但是,要是曲线与实际的差别大,尤其是在曲线的转弯处进行操作时,会造成几组的负荷量增加并产生振动。因为这个原因而产生的振动危害是巨大的。因此,制造厂在提供调门流量特性曲线时,应该实事求是,按照具体的情况进行汇报,并且在绘制调门流量特性曲线的之前还要仔细的研究检查,并且在绘制的过程中要减少差错的出现,保证调门流量特性曲线的准确性,在绘制完成后还要进行实验,以保证调门流量特性曲线的绘制的与实际相符。     2.1.2调节系统速度变动率过小    速度变动率也是调节系统的重要部分,是汽轮机因负荷量变化而产生转速变化的重要反映。汽轮机调节系统速度变动率过小,会导致静态的曲线过于平缓,对调节系统产生影像,会使调节系统的不稳定,甚至导致负荷摆动,对汽轮机的正常运作产生不利的影响,进而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的健康。 DEH的速度变动率由人工设定,在设定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则,不能随意的进行改变。     2.1.3调节系统迟缓率过大    迟缓率是与调节系统相关的又一重要目标。调节系统的迟缓率过大,主要是因为调节部件的磨损和损耗产生的,会造成机组负荷的有机摆动,因此,要对调节系统进行近期的迟缓率测试,使其满足调节系统的正常运行。满足相关的条文规定,确保汽车的正常运行。     2.2伺服系统     2.2.1阀门控制卡    为了防止伺服阀卡涩,一般都在阀门控制卡处为伺服阀整定合适的振荡电压,用以保证调速汽门有微小的波动(颤振)。整定的振荡电压以不能用肉眼观察到调门波动为宜。在机组正常运行中,如振荡电压的幅值增大,调速汽门的波动幅值就会增大直至引起负荷振荡。因此,要定期对振荡电压进行观测,发现异常时要及时处理。     2.2.2伺服阀    据统计,由油质污染造成伺服阀卡涩故障的约占 40%;由伺服阀本身的结构特性(弹簧管疲劳或磁钢磁性变化)引起的伺服阀振动,导致汽门摆动的约占 10%。另外,运行过程中油质劣化(油中进水、酸值增高等)会使部套锈蚀、卡涩,也会造成调节系统摆动。因此,应加强对抗燃油的油质监督,运行中的机组要定期取样化验,不间断地滤油,防止油质劣化。     2.3执行机构    执行机构包括油动机、调门以及连接机构,容易造成调门波动的原因主要是连接机构。如果连接机构出现间隙,在调门开到一定位置时,阀内的高压汽流将会影响调门的稳定性。如某厂 200MW机组在运行中某一负荷点发现门杆有上下串动现象,负荷反复波动值达 15MW甚至更多。停机对连接卡兰解体检查,发现门杆连接卡兰与套的间隙达到了 4~ 5mm,对门杆连接卡兰进行改进消除间隙后问题得到了解决。调速汽门机械部分故障在运行中发生较少,容易被人忽视。     2.4阀位反馈系统    阀位反馈系统不正常将导致机组阀门控制不正常,甚至会使阀门控制不能收敛而发散造成负荷波动。用于 DEH中阀位反馈的位移传感器的原理都是将位移量转换成电信号。在汽轮机控制系统中常用的一种是线性位移传感器 LVDT。阀门波动的原因是否是阀位反馈引起的可通过观察阀位反馈曲线和实际阀门波动趋势是否一致进行判断。导致 LVDT工作不正常的原因通常是:线圈磨损和芯杆偏斜;现场环境温度高于 LVDT允许工作温度。     2.5功率反馈系统    功率反馈系统工作不正常将会使功率控制出现波动。 2007年 7月 3日某发电厂 300MW机组因发变组出口断路器合闸位置信号消失, DEH判断机组解列(实际在网上),发出“ OPC”信号,共造成 11次负荷振荡,最终机组跳闸解列。检查原因是断路器送入 DEH的位置信号只有一个“合闸”位置信号,一旦该信号消失,就判断为“分闸”,这种设计方式在电源消失、断线、 DI通道或硬件故障等情况下及易误发脱网信号而引发 OPC动作。因此机组并网 /解列信号判断必须采用“三取二”方式或“合闸”与“分闸”综合判断。     3、结束语    汽轮发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是电厂运行的保障,因此保证汽轮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转是关键所在。汽轮机侧引发的电网低频振荡是火电机组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如果没有及时解决不但会影响汽轮发电机组的正常工作,还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因为电力系统的扰动而引起的电网振动,是目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必须加强技术创新,使我国发电机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保证汽轮发电机组的正常运作,减少振动的现象发生。在此之外,还要提高电厂运行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自身素质,增强个人技能,提高责任意识和监督意识。最后,还要完善监督管理体制,对汽轮发电机组进行详细严谨的检查,保证其正常的使用。针对汽轮机容易引起的振动的各个环节进行预防检查,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王梅,吴竞昌,蒙定中 .大电网系统技术 [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5.     [2]方思立,朱方 .电力系统稳定器的原理及其应用 [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6.     [3]卢强,孙元章 .电力系统非线性控制 [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3.     [4]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安保线功率振荡问题研究 [R].北京: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1999.

  • 标签:
  • 简介:摘要 为了能够提高航天器的实际载荷比,实现平台与低频电缆网的减重,可以利用采用矩阵电缆网技术来实现,为航天器电缆网的设计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本文以某航天器低频电缆网的设计为例 ,对航天器低频电缆网的相关设计原则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该低频电缆网各项功能具体的实现方法进行介绍。此外还整理归纳了地面测试阶段的相关措施,在对该航天器电缆网的初样进行验证后发现 ,该低频电缆网的整体设计合理可行 ,完全能够满足对航天器各项任务要求。除此之外,本文还对航天器低频电缆网热控涂层进行了相关的论述,并对航天器的整体设计进行了研究。

  • 标签: 热控涂层 低频电缆网 矩阵设计 优化减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有暴力倾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状态下脑自发神经活动特征以及其脑功能异常的神经病理生理机制。方法纳入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5例(男24例、女11例)。采用PANSS评分评估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利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 MOAS)评分将患者分为暴力组和无暴力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采集所有患者静息状态下脑fMRI数据,基于DPABI V2.3(Data Processing & Analysis of Brain Imaging, DPABI)软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后得到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及分数低频振幅(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fALFF)图,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2组图像差异。提取所有患者全脑区的ALFF、fALFF值与PANSS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暴力组(n=18)较无暴力组(n=17)右侧顶上回、右侧顶下缘角回ALFF值减低,而右侧小脑下部、左侧小脑下部和左侧丘脑的fALFF值增高(均经GRF校正,体素水平P<0.01,簇水平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n=35)右侧小脑下部、小脑蚓部、右侧颞中回ALFF值与PANSS阴性症状评分呈正相关(r=0.437、0.610、0.656);右侧角回fALFF值与PANSS阴性症状评分呈负相关(r=-0.723);左侧内侧额上回fALFF值与PANSS敌对性评分呈正相关(r=0.647,均经GRF校正,体素水平P<0.01,簇水平P<0.05)。结论相较于无暴力患者,伴有暴力倾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个脑区ALFF、fALFF值存在差异,提示伴有暴力行为的患者多个脑区自发神经活动异常。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暴力 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分数低频振幅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s-fMRI)评估自杀未遂青年抑郁症患者经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CBT)联合氟西汀治疗后脑区比率低频振幅(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 fALFF)的变化情况。方法招募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来自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的自杀未遂青年抑郁症患者45例,以及与其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CBT联合药物治疗组(简称联合组)和单纯抗抑郁药治疗组(简称药物组)。联合组给予8次CBT联合氟西汀抗抑郁治疗;药物组给予单纯氟西汀药物治疗。分别于基线期和治疗后采集rs-fMRI数据,采用HAMD24、自杀意念量表(Scale for Suicide Ideation, SSI)及其治疗后的减分率(ΔHAMD24、ΔSSI)评估临床症状和自杀意念程度。采用fALFF分析治疗前后脑功能活动的变化,并对临床心理量表及fALFF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基线期联合组fALFF值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的脑区为左小脑后叶(t=4.312)、右前扣带回(t=4.079)、左顶下小叶/颞上回(t=3.983)、左尾状核(t=4.109)、左额上回/额中回(t=5.191),而左角回(t=-4.607)的fALFF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治疗8周后联合组抑郁症状较药物组显著改善,自杀意念显著降低。治疗8周后联合组fALFF值高于药物组的脑区为右额中回/额下回(t=3.456)、左小脑后叶/小脑前叶(t=5.120);低于药物组的脑区为左额内侧回/膝下前扣带回(t=-4.045;P<0.05,AlphaSim校正)。相关分析示:基线期联合组左额上回fALFF值与HAMD24分呈负相关(r=-0.600,P=0.002),右前扣带回fALFF值与SSI分呈正相关(r=0.428,P=0.037);治疗8周后,右内侧前额叶fALFF值与SSI减分值(ΔSSI)呈正相关(r=0.518,P=0.010)。结论经8周CBT联合药物治疗后,自杀未遂青年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单纯药物治疗,患者脑局部自发活动发生显著改变,尤其以额叶-边缘系统和小脑最为显著,提示CBT联合氟西汀治疗可能对这些脑区的自发性活动产生有效调节并能重塑脑的情感处理过程及认知环路。

  • 标签: 抑郁症 自杀未遂 认知疗法 磁共振成像 比率低频振幅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rTMS)辅助治疗脊髓皮样囊肿术后神经痛的减轻状况。方法 以 2015年 6月 -2018年 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 50例脊髓皮样囊肿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25例患者,对照组利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rTMS)刺激患者双侧 M1区,采用“ 8”字线圈;试验组患者利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rTMS)刺激患者双侧 M1区(用“ 8”字线圈) +骶尾部(用圆形线圈)。结果 对照组无痛人数 8人,轻度疼痛人数 6人,治疗有效率为 56.0%;试验组患者无痛 11人,轻度疼痛 10人,治疗有效率为 84.0%,说明试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试验组患者平均康复事件在 36.23天左右,对照组在 45.39天左右,相比对照组试验组康复更快。讨论利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rTMS)刺激患者双侧 M1区(用“ 8”字线圈) +骶尾部(用圆形线圈)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神经痛症状,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rTMS 脊髓皮样囊肿 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耳鼻喉医院耳内科住院治疗的成人单侧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进行听力学、前庭功能评估、影像学检查和血清甲状腺功能检测;给予相同的治疗方案,记录疗效,并随访3个月以上。应用SPSS 20.0软件分析伴发症状(耳鸣、耳闷、回音、旋转性头晕)、耳聋程度、发病诱因、基础疾病、前庭功能(双温试验)、耳蜗电图、内耳MRI钆造影及甲状腺功能等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55例患者中痊愈76例(49.0%),显效1例(0.6%),有效19例(12.3%),无效59例(38.1%),总有效率为61.9%。其中有24例(15.5%)患者在随访中出现了听力波动,1例(0.6%)进展成梅尼埃病。单因素分析显示:前庭功能、耳蜗电图、内耳MRI与患者预后存在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耳闷、前庭功能、耳蜗电图、内耳MRI与患者预后存在相关性。两种分析均表明耳鸣、回音、旋转性头晕、耳聋程度、发病诱因、基础疾病与患者的预后无显著相关性(P值均>0.05)。其中旋转性头晕与性别密切相关,女性高发。病程≤1周的患者耳聋程度与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病程≤1周患者的前庭功能异常率与>1~≤2周和>2~≤4周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功能异常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P<0.05),但甲状腺功能异常与听力预后无明显相关性(χ2=0.009,P=0.923)。结论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的预后与耳鸣、回音、旋转性头晕、耳聋程度、诱因、基础疾病及甲状腺功能血清学异常无相关性;发病1周内就诊,耳聋程度与预后呈正相关;甲状腺功能异常是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前庭双温试验、耳蜗电图异常及内耳MRI钆造影内淋巴积水是预后不良因素。

  • 标签: 听觉丧失 突发性 低频 预后
  • 简介:苏州华旃航天电器有限公司  江苏省苏州市 215129 摘要: 正常情况下,低频非密闭电连接器广泛应用于军用的电子设备之中,因其可靠性的特点,会直接影响军用设备的正常运行。当周围空气出现了湿度接近饱和的状况时,又可能是金属与环境中的低温物体进行换热时,在金属的表面,会出现凝露,进而降低电连接器的绝缘性。在大气中,富含重组的氮化物以及硫化物,其会与水汽进行结合进而形成盐溶液,盐溶液的出现会使金属的表面出现电解腐蚀的状况发生。因此,金属的表面镀层出现致密度不高并有较多孔隙呈现时,就会为盐溶液的电解腐蚀提供微电池场所,当出现金镀层与中间镀层的电位差越来越大的现象时,点解腐蚀的程度就会越严重。在军用中的电子设备工作环境十分复杂,并且十分多变,低频非密封电连接器其自身若出现了等级不够的现象,在经历高温、湿热以及盐雾等不同程度的恶劣环境因素的侵害,就会导致电连接器的故障频频发生的现象。

  • 标签: 低频非密封电连接器 密封防护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