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小脑共济失调是散发性小脑共济失调的常见原因。根据是否合并相关肿瘤,自身免疫小脑共济失调(ACA)可分为副肿瘤ACA和非副肿瘤ACA。各类ACA的典型表现包括步态障碍、四肢与躯干共济失调、脑脊液轻度炎性反应及特异性寡克隆区带阳性,免疫抑制治疗有一定效果。抗神经抗体对ACA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新型抗神经抗体谱的发现推动了对ACA认识的深入。文中对ACA的临床特征和诊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小脑 共济失调 自身免疫 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ANA和自身免疫肝病相关抗体联合检测对自身免疫肝病诊断的价值。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29例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组(PBC组)和53例非自身免疫肝病组的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抗核抗体(ANA);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11例自身免疫肝炎组(AIH组)和53例非自身免疫肝病组的血清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核抗体(ANA)和肝抗原抗体(SLA)。结果PBC组的AMA(96.5%),ANA中的核膜型、着丝点型、核多点型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自身免疫肝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BC组1例AMA阴性者ANA为核膜型;AIH组的ASMA(90.9%)、ANA中肌动蛋白型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自身免疫肝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A、ASMA对自身免疫肝病诊断有意义,ANA的某些核型对自身免疫肝病诊断有提示指导意义,故联合检测能提高自身免疫肝病检出率。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病 抗核抗体 抗线粒体抗体 抗平滑肌抗体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肝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抽选5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自身免疫肝病患者,设为常规组及实验组,均行自身抗体检测,分析两组检测情况。结果:在无其他因素的干扰之下,实验组自身抗体检出率高于常规组。结论:自身抗体检测应用价值较高,能提高检出率,满足患者疾病诊断需求,及时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保障医院整体诊断水平的提升,值得推广。

  • 标签: 自身抗体 自身免疫性肝病 诊断
  • 作者: 罗蓉蓉 石远凯 韩晓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1年第11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检验科 100021,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临床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2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药理研究中心 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药监局药物临床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 创新药物临床PK/PD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32
  • 简介:摘要肝癌是我国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12.5%,早期发现并及早治疗可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在目前临床常用的肝癌诊断方法中,血清甲胎蛋白(AFP)诊断效能仍不甚满意,而超声对小病灶不敏感,CT存在放射暴露的问题,因而亟需探索新的肝癌诊断相关标志物。在临床症状出现前,肝癌患者血清中就已存在靶向肿瘤相关抗原的自身免疫抗体(AAB),目前文献报道较多的有抗p53、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信使RNA结合蛋白和葡萄糖调节蛋白等AAB。单个AAB在肝癌诊断中的特异度高,但灵敏度较低,多个AAB联合检测可提高肝癌诊断的灵敏度,AAB联合AFP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肝癌的检出率。目前AAB与肝癌预后关系的研究较少,是未来需要继续探索的方向。

  • 标签: 肝肿瘤 自身免疫性抗体 诊断 预后
  • 作者: 罗蓉蓉 石远凯 韩晓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1年第11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检验科 100021,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临床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2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药理研究中心 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药监局药物临床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 创新药物临床PK/PD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32
  • 简介:摘要肝癌是我国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12.5%,早期发现并及早治疗可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在目前临床常用的肝癌诊断方法中,血清甲胎蛋白(AFP)诊断效能仍不甚满意,而超声对小病灶不敏感,CT存在放射暴露的问题,因而亟需探索新的肝癌诊断相关标志物。在临床症状出现前,肝癌患者血清中就已存在靶向肿瘤相关抗原的自身免疫抗体(AAB),目前文献报道较多的有抗p53、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信使RNA结合蛋白和葡萄糖调节蛋白等AAB。单个AAB在肝癌诊断中的特异度高,但灵敏度较低,多个AAB联合检测可提高肝癌诊断的灵敏度,AAB联合AFP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肝癌的检出率。目前AAB与肝癌预后关系的研究较少,是未来需要继续探索的方向。

  • 标签: 肝肿瘤 自身免疫性抗体 诊断 预后
  • 简介:药物抗体引起的免疫溶血反应是指患者在使用某种药物后,体内产生相应的药物抗体,导致机体出现溶血反应,从而引起免疫溶血性贫血(druginducedimmunehemolyticanemia,DIHA),严重的DIHA导致的血管内溶血可危及患者生命。在我国,DIHA的个案也时有报道,然而,现有的检测药物抗体的方法还不够规范,对于药物抗体检测结果的意义在认识上也不统一,导致我国对于DIHA的关注度和检出率远低于欧美等国。本文就药物性抗体引起免疫溶血反应进行探讨,以引起临床重视。

  • 标签: 药物抗体 溶血反应 免疫性
  • 简介:摘要随着对自身免疫脑炎认识的深入和新型抗神经抗体不断被发现,很多抗体相关神经免疫综合征作为疾病实体获得确认。同时一些伴有多种抗神经抗体阳性或者表型重叠的自身免疫脑炎病例引起了临床关注。通过复习相关文献,探讨自身免疫脑炎的这种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机制与临床意义。

  • 标签: 自身免疫 脑炎 抗体 表型 重叠综合征
  • 简介: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在自身免疫肝病诊断中运用自身免疫肝病抗体谱检测方法的价值与准确度。方法:选取 80 例自身免疫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研究对象的就诊时间为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6 月,将 25 例原发性胆汁胆管炎设为对照组,将 24 例慢性病毒性肝炎设为研究组,将 31 例自身免疫肝病患者设为试验组,通过酶联免疫法对各组的抗肝肾微粒体抗体Ⅰ型、抗肝细胞溶质抗原Ⅰ型、抗多核点抗体、抗可溶性肝抗原 / 抗肝胰原抗体、抗线粒体抗体和跨膜糖蛋白 210kd 抗体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各项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研究组,组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值得进行统计( P<0.05 );经过血清检测得知, AIH-Ⅰ 型患者 LC-1 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 AIH-Ⅱ 和 AIH-Ⅲ 型患者( P < 0.01 ), AIH-Ⅱ 型患者 LKM-1 检出率明显高于 AIH-Ⅰ 和 AIH-Ⅲ 型患者( P < 0.01 ),而 AIH-Ⅲ 型患者 SLA/LP 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 AIH-Ⅰ 和 AIH-Ⅱ 型患者( P < 0.01 )。结论:自身免疫肝病抗体谱有助于提高自身免疫肝病的早期诊断,对该病的分型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病 诊断价值 精准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免疫抗体对女性不孕不育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原发性不孕不育女性患者128例为观察组,另选取继发性不孕患者136例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EMAB、AOAb、AZP的阳性率。结果观察组EMAB、AOAb、AZP阳性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AB、AOAb、AZP的临床检测对女性不孕不育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免疫性抗体 女性不孕不育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肝病患者实施自身免疫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2021年4月收治50例自身免疫肝病患者和50例病毒性肝病患者,50名健康志愿者,分别为自身免疫肝病组、病毒免疫肝病组和对照组,对3组研究对象的线粒体抗体(AMA)、抗肝肾微粒体(LKM)、抗肝细胞胞质抗原(LC)、抗可溶性肝抗原(SLA)、抗核抗体(ANA)阳性检出率分析。结果:自身免疫肝病组的AMA、LKM、LC、SLA、ANA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病毒性肝病患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肝病患者进行诊断时,自身免疫抗体检测能有效的对肝病类型进行诊断,为医师制定后续的医疗方案提供依据,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测 肝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肝病诊断中使用自身免疫抗体检测的效果。方法:选择70例自身免疫肝病患者,分为自身免疫肝炎组(31例)、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组(39例),同期选择5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组(28例)、丙型病毒性肝炎组(22例)。4个亚组均实施自身免疫抗体检测。结果:自身免疫肝炎组检出18例自身免疫抗体阳性患者(58.06%);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组检出自身抗体阳性患者36例(92.30%),对比乙型病毒性肝炎组、丙型病毒性肝炎组的自身抗体阳性率,P<0.05。结论:在肝病诊断中使用自身免疫抗体检测,可以对患者所患疾病类型进行有效区分,有助于诊断以及治疗患者,对患者预后进行判断。

  • 标签: 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测 肝病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多种自身抗体在原发性胆汁肝硬化(PBC)及自身免疫肝炎(AIH)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2012~2014年本院提供的35例PBC患者、13例AIH患者和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抗线粒体(AMA)-M2亚型抗体、抗3E(BPO)抗体、抗Sp100抗体、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抗体、抗gp210抗体、抗肝肾微粒体-1(LKM-1)抗体、抗肝特异性胞质1型(LC-1)抗体、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抗SLA/LP抗体)、抗Ro-52抗体。结果35例PBC中抗AMA-M2抗体、抗3E(BPO)抗体、抗Sp100抗体、抗PML抗体、抗gp210抗体、抗LC-1抗体、抗SLA/LP抗体、抗Ro-52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2.15%、77.21%、15.63%、56.25%、6.88%、9.38%、6.25%、56.25%,而以上8种自身抗体在13例AIH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8.52%、18.52%、14.81%、14.81%、7.41%、3.70%、7.41%、66.67%。抗LKM-1抗体在PBC中未检测出,而在AIH的阳性率为11.11%。结论抗AMA-M2抗体、抗3E抗体、抗PML抗体、抗gp210抗体的联合检测对PBC的诊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而对AIH的诊断意义不大,而LKM-1对PBC的诊断没有价值,而对AIH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自身免疫肝病自身抗体谱检测对PBC、AIH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肝硬化 肝炎 自身免疫性 自身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生殖免疫抗体检测对不孕不育诊断进行临床分析探究。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300例不孕不育患者,在病例选择时分别设置自然流产组、原发性不孕组和继发性不孕组,并进行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卵巢抗体(AoAb)和抗心磷脂体(AcAb)的检测分析。结果在抗心磷脂体阳性率的检测上,自然流产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且原发性组和继发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抗精子抗体的阳性检出率上,三组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抗子宫内膜抗体的检测上,自然流产组和继发性组差异较小,但明显高于原发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抗卵巢抗体(AoAb)的对比中,原发性组高于自然流产组,两组差异显著,但是原发性组和继发性组之间则差异较小。结论生殖免疫抗体检测对不孕不育的检测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进行阳性检出率的确定,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生殖免疫性抗体检测 不孕不育 抗精子抗体 抗子宫内膜抗体 抗卵巢抗体
  • 简介:自身免疫疾病(AID)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数人认为患者免疫系统不能识别"自身"组织而启动了免疫反应。目前一些公认的自身免疫病如SLE、皮肌炎、硬皮病、混合结缔组织病、类风湿关节炎等也尚未明确靶抗原和自身抗体。但近年自身免疫水疱病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中重要成果之一是注射自身抗体到动物体内从而证实其致病作用,称为"被动转移"实验。

  • 标签: 自身抗体 动物模型 自身免疫性 被动转移 型胶原 自身免疫病
  • 简介:[ 摘要 ] 目的:研究甲状腺自身抗体免疫甲状腺疾病中 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在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9 月来我院就诊的 32 例免疫甲状腺疾病 患者以及 32 例正常体检人员 为研究对象,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分析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水平( 40 .52± 9 .01 )以及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水平( 2 7 .40± 5 .01 ) 与对照组的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 37.79±10.63 ) 以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水平( 21 .54 ±8.64 ) 相比较高 (p< 0.05)。 结论:患者体内的 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能够反映免疫甲状腺疾病类型, 提高了临床上的诊断效率 ,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甲状腺 自身抗体 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 仔细比较自身抗体检查在自身免疫肝病诊断中的应用。 方法 选择分析本院自 2017 年 -2018 年期间于本院就诊的自身免疫肝病患者 40 例作为分析对象,其 中选择正常健康者 40 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之间分别检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记和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 ANA 、 SMA 、 AMA 、 AMA-M2 、抗 LKM-1 及抗 SLA/LP 。 结果 观察组的各项指标阳性率分别是 88% 、 33% 、 10.2% 、 19.2% ;对照组相关指标阳性率分别为 65.21% 、 92.1% 、 88.6% ; PS 的 ANA 阳性率 57% ;病毒性肝炎患者当中的 HBV 、 HCA 组的 ANA 阳性率分贝是 5.21% 和 3.2% 。 结论 自身抗体检测可以作为自身免疫肝病诊断的必备手段,但需要借助其他的检测和病毒性肝炎数据指标进行严格的鉴别,以此避免出现任何的误诊情况。

  • 标签: 自身抗体 自身免疫性 肝病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