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陆续进入临床试验中,人们对疫苗的期望随之加大,使得其认为注射疫苗后就能彻底的消灭新型冠状病毒,但并非如此,其知识一种预防手段,即便注射后还会有一定几率产生感染,对于此种情况就有人对疫苗怀有较为极端负面态度,将疫苗的问题无限放大,以至于出现群众不愿接种,从而疫苗接种工作的进行。

  • 标签: 新冠免疫 注射疫苗 心理免疫
  • 简介:摘要:现阶段,在科学养殖技术全面创新以及改进的背景下,集约化养殖背景下的畜禽出现免疫应急反应极为明显,此种现象对畜禽自身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完全阻碍了畜禽的正常成长。从实际生产现状来看,脂多糖并不是唯一引起动物免疫应激的一项因素,而LPS产生的效果良好,能够有效的对动物免疫应激进行模拟,所以在免疫应激机理方面应用极为广泛。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全面探究了注射色脂多糖诱导慢性免疫应激对于仔猪生长性能造成的诸多影响,获取相关数据,以此为后期提供良好的依据。

  • 标签: 递增注射脂多糖 慢性免疫应激 仔猪生长性能
  • 作者: 杜文龙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1-11-25
  • 出处: 《健康女性》2021年3期
  • 机构:陕西省彬州市人民医院 陕西 咸阳 7135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免疫球蛋白静滴联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治疗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10例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病例资料开展研究,分为A组和B组,各55例。A组采用免疫球蛋白静滴联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治疗,B组仅接受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治疗后记录效果。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低,对比无差异(P>0.05)。A组临床各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B组(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静滴联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治疗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建议推广。

  • 标签: 免疫球蛋白静滴 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自身免疫性脑炎
  • 简介:摘要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是含有多价抗原特异性的IgG抗体,具有广谱抗病毒、细菌及其他病原体等多种功能。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体内IgG水平低,容易发生各种类型的感染,IVIG能迅速提高血液中IgG水平,增强机体抗感染和免疫调节功能,作为一种常规的辅助治疗措施,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但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并不支持疑似或明确感染的一般新生儿常规应用IVIG,而对于极低/超低出生体重的败血症患儿,延长IVIG的使用时间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益处。针对早产儿预防性使用IVIG来降低晚发型败血症的发生,建议结合各家NICU院内感染的实际情况及IVIG临床使用性价比来综合考量。

  • 标签: 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 感染性疾病 新生儿
  • 简介:摘要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是含有多价抗原特异性的IgG抗体,具有广谱抗病毒、细菌及其他病原体等多种功能。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体内IgG水平低,容易发生各种类型的感染,IVIG能迅速提高血液中IgG水平,增强机体抗感染和免疫调节功能,作为一种常规的辅助治疗措施,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但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并不支持疑似或明确感染的一般新生儿常规应用IVIG,而对于极低/超低出生体重的败血症患儿,延长IVIG的使用时间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益处。针对早产儿预防性使用IVIG来降低晚发型败血症的发生,建议结合各家NICU院内感染的实际情况及IVIG临床使用性价比来综合考量。

  • 标签: 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 感染性疾病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在重症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01~2020.01时段接收82例重症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采纳常规治疗,观察组41例采纳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分析治疗效果,观察组有效率(97.56%)较对照组(85.37%)更高,优势明显,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方案,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具有增强抗病毒能力的效果,患儿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静脉注射 重症小儿手足口病 人免疫球蛋白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实施超声引导下关节腔穿刺注射术治疗风湿免疫性关节炎的有效性。方法:此次选择本院治疗的风湿免疫性关节炎患者作为入组研究成员,共选择2018.2-2020.2期间治疗患者62例,入组后利用双盲法进行分组,探析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关节腔穿刺注射术治疗方法、比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探析组与比照组对比,各项指标均占据比对优势(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关节腔穿刺注射术在风湿免疫性关节炎治疗中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超声引导 风湿免疫性关节炎 关节腔穿刺注射术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晚期乳腺癌化疗患者采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晚期乳腺癌化疗患者,共计84例,收治时间范围介于2020年1月到2021年6月之间。按照双盲法对患者分组,其中42例设为参照组实施常规化疗治疗,另外42例设为研究组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对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免疫功能指标,研究组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晚期乳腺癌化疗患者采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进行治疗的效果极为理想,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必要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晚期乳腺癌 参芪扶正注射液 免疫功能 治疗效果 化疗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类异常免疫攻击肝细胞和/或胆管上皮细胞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免疫球蛋白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以及上述任意两者间同时存在的重叠综合征。目前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药物治疗主要以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免疫调节治疗。以抗CD20单克隆抗体针对B淋巴细胞敲除治疗目前在免疫球蛋白G4-SC及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治疗也取得改善效果。目前已有若干免疫细胞输注、免疫因子靶向药物的临床试验已进行或正在开展中。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病 利妥昔单抗 调节性T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急性期心率变异性(HRV)、心率减速力(DC)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无反应KD的关系。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9年5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KD患儿679例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儿童150例为健康对照组。根据接受初始IVIG治疗14 d内患儿疗效,将其分为IVIG敏感组和IVIG无反应组。比较2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接受初始IVIG治疗前的HRV、DC、血常规、肝功能、肌钙蛋白I(cTnI)、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IVIG无反应KD的危险因素。结果679例KD患儿中失访3例,余676例中IVIG敏感586例,IVIG无反应90例。IVIG敏感组及IVIG无反应组的HRV指标及DC均低于健康对照组,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VIG无反应组的正常窦性N-N间期标准差(SDNN)[(65.84±38.22) ms比(82.56±21.41) ms,P=0.004]、低频功率(LF)[(192.59±114.10) ms2比(258.18±162.75) ms2,P=0.048]均低于IVIG敏感组。IVIG敏感组及IVIG无反应组的白细胞(WBC)、血小板(PLT)、hs-CRP、ESR、丙氨酸转氨酶(ALT)、cTnI及NT-proBNP均高于健康对照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IVIG无反应组的ESR[(90.32±37.91) mm/1 h比(65.81±25.34) mm/1 h,P=0.019]、cTnI[(0.83±0.35) μg/L比(0.52±0.18) μg/L,P=0.037]及NT-proBNP[(854.64±293.02) ng/L比(584.95±177.11) ng/L,P=0.011]均高于IVIG敏感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DNN(OR=0.783,95%CI:0.341~0.979,P=0.021)、NT-proBNP(OR=1.195,95%CI:1.061~1.428,P=0.034)是预测IVIG无反应K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DNN、NT-proBNP可能是IVIG无反应KD的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川崎病 心率变异性 心率减速力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动物免疫接种的目的在于促使动物机体对疫病产生抵抗作用,以维持动物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与稳定,保证动物机体的健康状况,通过正确的免疫接种,能有效避免传染性疫病的发生与蔓延。由此可见,动物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但动物免疫接种效果受到接种技术影响较大,在动物免疫接种实践中,应当注意对接种技术的合理应用,以保证预期免疫效果的实现。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围绕动物免疫接种技术进行论述,希望能够为相关作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动物 免疫接种 接种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核转录因子κB(NF-κB)是细胞内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根据信号成分和生物学功能,激活NF-κB的信号转导通路分为经典和非经典2种途径。NF-κB在几乎所有细胞类型的细胞质中普遍表达,并且与免疫调节和免疫耐受密切相关。许多疾病,包括癌症、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都与NF-κB的调节失衡有关。本文综述了经典和非经典NF-κB信号转导通路在免疫调节和免疫耐受中的作用以及基于NF-κB信号转导通路在疾病中的治疗。

  • 标签: 核转录因子κB 免疫调节 免疫耐受
  • 简介:摘要胰腺导管腺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隐匿性强、侵袭性强、易转移、耐受放化疗的特点,故其5年生存率极其低(<8%)。寻找全新的治疗方法是目前改善胰腺导管腺癌预后的迫切需要。近年来,针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重要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以及免疫细胞治疗等多种方法治疗胰腺导管腺癌的临床试验大量开展,令人失望的是尚未取得满意的临床获益。胰腺癌癌巢的特殊微环境使得免疫治疗并不像其他恶性肿瘤发挥预期的效果。本文详细介绍了胰腺癌抑制性免疫微环境特点以及不同类型的免疫疗法国内外的最新临床研究,并从免疫微环境特点出发分析联合治疗机制与潜力。

  • 标签: 胰腺肿瘤 免疫治疗 肿瘤微环境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乙肝疫苗免疫后无应答者,分析再次接种的免疫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所纳入的研究对象(n=60),是本辖区医疗机构2019.7~2020.7月收治的乙肝疫苗免疫后无应答者。再次接种根据根据剂量不同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n=30,原剂量注射)和实验组(n=30,追加剂量)。分析观察再次接种者抗-HBs阳转率以及药副作用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抗-HBs阳转率为76.67%,实验组抗-HBs阳转率为100.00%,实验组抗-HBs阳转率高(P

  • 标签: 免疫应答 乙肝疫苗 再次接种 免疫效果
  • 作者: 高琦 许巍 殷菊 申昆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1年第18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一科,北京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过敏反应科,北京 100045
  • 简介:摘要严重过敏反应是一种速发、可全身多系统受累并危及生命的超敏反应,肌内注射肾上腺素是一线治疗,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是急救时重要的给药装置。2021年,欧洲变态反应与临床免疫学会发布的严重过敏反应更新指南中,对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的应用做了推荐指导,现对该部分内容进行解读,包括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的优势、处方适应证、药代动力学数据、剂量选择和长期管理等,以期提高儿科医师对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的认识和未来规范化使用。

  • 标签: 严重过敏反应 肾上腺素 自动注射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单纯变应性鼻炎(AR)患者接受螨变应原注射液皮下免疫治疗(SCIT)后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对2015年8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在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AR诊疗中心完成螨变应原注射液SCIT全疗程的单纯AR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SCIT疗程为156周,分为4个阶段,第1~14周为剂量递增阶段,每周注射1次,用药剂量由第1周5 TU逐渐递增至第14周5 000 TU;第16~52、53~104和105~156周为剂量维持阶段,每5周注射1次,剂量均为5 000 TU。按注射针次数统计不同性别、年龄患者以及疗程不同阶段、注射不同剂量药物后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分析不良反应的分型(按发生时间≤30或>30 min分为速发型和迟发型)、分级(1~5级)、临床表现和转归。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302例,男性175例,女性127例;年龄5~60岁,≤14岁者187例,>14岁者115例。302例患者共接受药物皮下注射13 687针次,发生全身不良反应者46例120针次,不良反应发生率按例数统计为15.23%,按针次数统计为0.88%。120针次不良反应中,速发型55针次(45.83%),迟发型65针次(54.17%);严重程度为1级者94针次(78.33%,主要表现为鼻痒、眼痒、咳嗽、瘙痒等),2级23针次(19.17%,主要表现为对吸入支气管舒张剂有反应哮喘、腹泻等),3级3针次(2.50%,对吸入支气管舒张剂无反应哮喘2针次,喉水肿1针次)。男性和女性患者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4%(76/8 091)比0.79%(44/5 596),χ2=0.89,P=0.35]。≤14岁患者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14岁患者[1.14%(97/8 536)比0.45%(23/5 151),χ2=17.59,P<0.01])。疗程第16~52周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1.86%(40/2 153)]高于第1~14周[0.99%(51/5 169)]、第53~104周[0.72%(23/3 194)]和第105~156周[0.19%(6/3 1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40,P<0.01;χ2=14.30,P<0.01;χ2=41.69,P<0.01)。注射剂量<5 000 TU时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剂量为5 000 TU时[1.11%(51/4 579)比0.76%(69/9 108),χ2=4.45,P=0.04]。经干预后全身不良反应缓解或自行缓解,转归良好。结论完成螨变应原注射液SCIT全疗程的单纯AR患者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8%,主要为1级不良反应;≤14岁患儿、疗程第16~52周和注射剂量<5 000 TU时发生全身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更大。

  • 标签: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变应原 免疫 主动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两种狂犬病疫苗免疫程序对抗体效价的影响。方法将献血浆者按照基础免疫剂量分成两组,第1组初次免疫2剂,第2次、第3次各免疫1剂;第2组初次、第2次、第3次均免疫1剂;两组间隔时间一致。在初次免疫后第14、28、42、56、70、84天,检测献血浆者血浆中的狂犬病抗体效价,考察是否符合单人份生产用原料血浆抗体效价标准(≥8 IU/ml)。结果初次免疫后第14、28、42天,第1组献血浆者抗体阳转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65、8.69、4.11,P<0.05);仅在初次免疫后14 d内,第1组抗体效价≥8 IU/ml的比例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5, P<0.05);距初次免疫第56、70、84天两组血浆抗体效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免疫程序期间,大剂量的狂犬病疫苗免疫程序能取得较好的免疫应答效果,但长期抗体水平与小剂量免疫程序无明显差异。

  • 标签: 狂犬病疫苗 免疫程序 效价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肝癌具有高度异质性,不同患者甚至同一肝癌组织内部的分子特征明显不同。目前的临床和病理学分型不能准确评估肝癌的异质性,随着肝癌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以及代谢组学等多组学研究和技术的发展,肝癌的分子分型取得了较大进展,而肝癌免疫微环境的深入研究推动了肝癌免疫分型的认识,但是目前均未能转化为指导临床实践的策略。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肝癌患者取得重大突破,正在成为晚期甚至中期肝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手段。本文对有关原发性肝癌的分子和免疫分型以及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肝肿瘤 分子与免疫分型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甲状腺肿瘤患者生化免疫检验中生化免疫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检查准确性。方法:本次入组100例患者本医院疑似甲状腺肿瘤患者,抽取时间段为2018.2-2021.2,对患者分别实施化学发光免疫法、放射免疫法检测,将检查结果对比病理结果,判定检查的准确率、特异性、灵敏度。结果:本次经过病理确诊阳性患者90例,化学发光免疫法与放射免疫法检测的准确率、特异性、灵敏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化学发光免疫法指标优势性更强(P<0.05)。结论: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在甲状腺肿瘤疾病诊断中具备较高的灵敏度,为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的检查手段,能够尽早为患者进行甲状腺肿瘤疾病诊断并给予针对性治疗。

  • 标签: 放射免疫法 化学发光免疫法 准确率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