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注射溶脂针是近年来兴起的非手术整形方式,其作为一种有创治疗本身存在一定的风险。目前对于注射溶脂针引起的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报道较为少见。2020年10月,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肛肠烧伤科收治1例在美容院行溶脂针注射术后注射部位出现感染的患者。患者右上臂、腹部、腰部及背部有多处包块,大小约3 cm×4 cm,皮肤色红,皮温高,有明显波动感,有触痛。经检查诊断为皮肤脓肿,行脓肿清创术,彻底清除脓腔内坏死组织并予以持续负压引流。病理活检为慢性肉芽肿病变。行分泌物培养为快速生长型非结核分枝杆菌。微生物基因检测为免疫原分枝杆菌。内科治疗选用阿米卡星静脉滴注1个月,口服克拉霉素6个月,服用药物期间无特殊不适,停药半年后复查,患者病灶已完全愈合,无复发。

  • 标签: 感染 非结核分枝杆菌 注射剂 美容业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在部分难治性和危重皮肤病的治疗中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IgG的Fab段和Fc段可以通过结合各种自身抗原、自身抗体、补体等来介导特定的下游效应,以达到抗炎效果。该文综述IVIG的治疗机制,其在重症药疹、难治性皮肌炎和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等重症皮肤病中的应用,以及特殊人群使用和不良反应等。

  • 标签: 免疫球蛋白类,静脉内 皮肤疾病 重症皮肤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对结肠癌患者术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结肠癌患者共10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化疗治疗,观察组采取化疗治疗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生存时间、治疗前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二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比较,P>0.05,而治疗后两组机体免疫功能均升高,而观察组机体免疫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0.00%高于对照组60.00%,P<0.05。结论:化疗治疗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对结肠癌的治疗价值高,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参芪扶正注射液 化疗 结肠癌患者 术后机体免疫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阿司匹林联合人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川崎病患儿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在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中选取60例,对30例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30例,分别进行阿司匹林单一治疗和阿司匹林联合人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法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人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儿童川崎病,能快速减轻患儿症状,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阿司匹林 人免疫球蛋白 川崎病 静脉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采用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疾病为恶性淋巴瘤,随机抽取94例患者,其中最早就诊于我院的时间为2020年10月,最晚就诊于我院的时间为2021年10月,通过抽签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的例数为47、方案为常规化疗,观察组的例数为47、方案为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选取的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治疗效果情况。结果免疫功能指标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观察组均较优;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观察组较高。结论恶性淋巴瘤患者接受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后,自身的免疫功能得以增强,有利于临床症状的缓解,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恶性淋巴瘤 艾迪注射液 化疗 免疫功能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价值。方法:奇偶数分组法均分62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对照组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观察组免疫球蛋白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分析二者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96.77%较对照组70.97%明显较高(P

  • 标签: 利妥昔单抗 免疫球蛋白 冲击治疗
  • 简介:摘 要:近年来,免疫诊断领域发展迅速,相关技术和产品不断涌现。免疫诊断领域的快速发展对荧光检测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外众多医院已开始在实验室开展免疫诊断技术的临床试验中发现,肿瘤等疾病的诊断主要依赖荧光免疫检查。但是目前荧光免疫平台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荧光标记物荧光寿命短、荧光信号受外界干扰影响难以监测等。此外,由于多种化学成分对多种荧光分子具有抑制作用,导致了在临床中使用的荧光检测试剂的用量非常大。荧光免疫平台的技术发展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和检测手段。

  • 标签: 荧光免疫 反应平台 微流控载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陶泽新 李仁鹏 宋艳艳 徐爱强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山东大学预防医学研究院 山东省传染病预防控制重点实验室,济南 250014,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济南 250014,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济南 250012,山东大学预防医学研究院 山东省传染病预防控制重点实验室,济南 250014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济南 250014
  • 简介:摘要加强免疫是某些疫苗完成基础免疫一段时间后,为持续保持对某种病原体的免疫力而再次进行的接种。本文对疫苗加强免疫的一些基础理论和常见疫苗加强免疫的作用与效果进行阐述,探究了在加强免疫方面普遍关注的3个热点问题,重点强调了“做好疫苗基础免疫是根本,加强免疫是保障”的公共卫生观点,以期为提高对加强免疫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科学指导疫苗免疫工作实践提供科学参考。

  • 标签: 疫苗 公共卫生 加强免疫 价值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不同生产年代医用注射泵和不同品牌注射器之间的匹配性影响。依据JJF 1259-2018《医用注射泵和输液泵校准规范》,采用IDA-5输液设备分析仪,在不同注射泵流量设定值下,分别研究了两台不同年代医用注射泵匹配三种品牌注射器的流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注射泵流量设定值的增大,在使用不同品牌注射器时,其流量示值重复性均呈变好趋势;其中两种品牌注射器均能达到校准规范要求,但灵洋注射器与较早年代医用注射泵匹配使用时,存在较大流量相对示值误差,本文分析了其产生误差的原因,为今后医用注射泵及注射器的配套使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标签: 注射器 注射泵 流量
  • 简介:摘要免疫吸附可选择性清除致病抗体,目前在神经免疫性疾病中取得良好效果。致病抗体的类型和滴度对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严重程度起重要作用。自身免疫性脑炎一线免疫治疗包括类固醇激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或免疫吸附。免疫吸附可选择性快速消除自身抗体,可作为多模式免疫治疗的一种选择。

  • 标签: 免疫吸附技术 抗体 血浆置换 自身免疫性脑炎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我国已经成功消除了孕妇及新生儿破伤风,但目前成人含破伤风成分疫苗接种覆盖率仍较低,发生破伤风感染的危险不容忽视。为了解破伤风对人类的威胁以及现阶段破伤风免疫制剂用于成人暴露后免疫的情况,本研究对国内外破伤风的发病情况、破伤风免疫制剂的接种现状和暴露后免疫建议等进行综述和梳理,从而为破伤风免疫制剂的暴露后免疫程序和使用规范提供科学支撑。

  • 标签: 破伤风 破伤风免疫制剂 暴露后免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使用适宜规格的注射器(注射针)接种疫苗可以减少疼痛和受种者接种损伤,合适的注射针和针管长度可以确保疫苗到达期望的组织部位,以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不少国家基于研究证据和实践经验在预防接种操作指南中给出注射器(注射针)规格选用推荐,但中国缺少类似推荐。本共识专家组通过收集当前国内外疫苗接种用注射器(注射针)生产标准和选用操作指南、医疗注射相关原始研究和综述等,基于现有理论证据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预防接种单位的实践经验,形成中国疫苗接种用注射器(注射针)选用专家共识,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预防接种单位人员接种操作参考使用。

  • 标签: 疫苗接种 注射器 注射针 规格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百日咳是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尽管实施了全民免疫计划,百日咳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现有的百日咳疫苗控制效果欠佳,需要新的疫苗来预防疾病,同时预防百日咳的感染和传播。研发新型百日咳疫苗,需要深入研究百日咳的发病机制和免疫机制,尤其是保护性免疫机制。随着对保护性免疫机制的进一步了解,黏膜疫苗再次受到重视,并采取了新的方法,如鼻腔免疫、外膜囊泡及减毒活疫苗。该文对百日咳免疫机制及黏膜免疫作一综述,以期对新型百日咳疫苗的研发提供思路。

  • 标签: 百日咳 免疫机制 黏膜免疫 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和探讨免疫检验中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应用价值。方法 基于等量电脑随机法下,将76例乙肝患者(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均分为基础组和研究组,各38例;分别给予2组乙肝患者以ELISA(酶联免疫吸附分析)和ECLIA(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验,对比两组免疫检验结果。结果 研究组在甲胎蛋白阳性检测率、甲胎蛋白水平及血清CA15-3含量数据方面均优于基础组(P

  • 标签: 乙肝 免疫检验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定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免疫检验工作中全面落实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参与我院临床免疫检验的20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104例设为研究组,采用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措施;其余10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未实施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比较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19%,显著高于对照组82.69%,x2检验结果17.026,P值0.000。研究组的甲胎蛋白、血清胰岛素、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癌胚抗原等免疫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控制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免疫指标,具备推广价值。

  • 标签: 免疫检验 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