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熊晶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9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介入科,江西赣州34100
  • 简介:目的:本文主要分析脑血管介入治疗中全程介入护理的作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1年8月-2022年7月收录的78例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以抽签法为分组依据,将患者均等分为39例对照组(常规护理)、39例实验组(全程介入治疗),对比指标:①并发症发生率。②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评分却在对照组之上,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制定脑血管介入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模式时,全程介入护理措施的应用,可以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出现,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全程介入护理;脑血管介入治疗;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展开临床护理研究,了解全程护理模式对患者手术状态的优化效果。旨在完善护理模式,提升介入治疗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这一年时间内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共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ACTH、Cor、SAS、SDS、CRP以及血糖在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了解全程护理干预下患者手术治疗状态优势。结果除血糖之外,观察组在各项评分方面上涨幅度均低于对照组,说明患者受手术影响较低,不会由于手术产生较大心理压力及情绪波动等情况,术后状态变化较小。结论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保障患者心理状态,减少应激反应对身体状况的影响,继而提升介入手术治疗效果。因此这种护理模式适合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介入治疗 全程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介入护理结合介入手术护理配合路径图在癌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癌症患者50例,采用掷骰子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干预护理结合介入手术护理配合路径图。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舒适程度、心理状态、等待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Kolcaba舒适度量表(GCQ)、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量表(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VAS、SAS、SDS评分较低,GCQ评分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等待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结论:综合介入护理结合介入手术护理路径图应用于癌症患者,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舒适度,缓解负面情绪,缩短等待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 标签: 全程介入护理 护理配合路径图 肝癌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介入护理联合介入手术护理配合路径图对肝癌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82例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介入护理联合介入手术护理配合路径图;比较两组护理有效率、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观察组SF-36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全程介入护理联合介入手术护理配合路径图,可改善肝癌患者的疼痛情况,缓解焦虑、抑郁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提高介入治疗疗效和生命质量。

  • 标签: 全程介入护理 路径图 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调研讨论对患肝癌病人在介入护理和手术过程中施以路径图的临床意义。方法:探究样本是在我院接受肝癌介入的患者。治疗时间是2022 年2 月1 日至7 月30 日。探究样本共计70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第一组给予常规护理;第二组给予全程介入护理介入手术护理路径图配合相配合。对比剖析两组的病疼程度、候诊时长、住院时长,心理状态、生活品质,其他不良症状等指标值。结果:实施介入护理后,两组VAS、SDS、SAS指标值均小于干预前,生活品质指标值大于干预前;实验组的VAS、SDS、SAS、候诊时长、住院时长和其他不良症状的指标值全部小于对照组,实验组的生活品质指标值大小对照组。结论:全程介入护理介入手术护理配合路径图相联合的护理模式,有效缓解肝癌痛病人病痛程度,释放压力,减少术后不良症状,提升护理品质和患者生活品质。

  • 标签: 肝癌 介入护理 介入手术 配合路径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介入护理联合介入手术护理配合路径图在肝癌患者中的效果观察。方法:本次试验共纳入80名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配法进行两组分配,其中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全程介入护理联合介入手术护理配合路径图进行干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缓和的疼痛程度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经干预后VAS评分均有所下降,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程介入护理联合介入手术护理配合路径图的实施可以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全程介入护理 介入手术护理配合路径图 肝癌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护理模式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德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8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其等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44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给予患者全程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心理状态、自我成长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变化。结果对CHD患者给予全程护理模式后,干预组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常规组,干预组的心理状态显著优于常规组,干预组的自我成长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干预组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HD患者实施全程护理模式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自我成长水平,降低其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从而使患者更快的康复。

  • 标签: 全程护理 冠心病 介入治疗 生活质量 心理状态 自我成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护理期间应用全程护理模式所取得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医院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选取80例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全程护理干预,记录并比较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经护理,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以P

  • 标签: 冠心病 介入治疗 全程护理模式 生活质量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全程介入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本院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匀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全程介入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所得数值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全程介入护理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对介入手术患者实施全程心理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实施介入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86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全程心理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顺利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顺利度为42(97.67%),对照组手术顺利度为33(76.74)%,两组结果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实施介入手术治疗的病人给予全程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获得更加的满意的治疗成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介入手术 心理护理 手术顺利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程护理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焦虑效果观察。方法在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接收的心脏介入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参与本次研究,使用数字抽样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并对护理过程中患者的焦虑状态进行记录。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情况相差不大(P>0.05),经过护理后,两组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焦虑情况均得到有效改善,观察组手术患者的改善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更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全程护理在心脏介入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确切,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对心脏介入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全程护理 心脏介入 手术患者 焦虑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全程介入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所具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共合理选取出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分为A组(观察组)35人,B组(对照组)35人,B组患者主要开展普通PCI治疗护理,针对A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开展日常普通PCI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程介入护理,最终来比较A组与B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A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PCI治疗过程中得到全程介入护理后,所获得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B组心肌梗死患者,两组之间的护理效果形成较大差距,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介入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中的应用可以取得明显的护理效果提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升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可以进行普及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PCI 全程介入护理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对其采取全程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纳入了在2023年3月至2023年12月时间段内,自行前往我院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共计有68例,分组方式为抽签法,各34例,对比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实行全程护理模式,干预组与对比组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不良事件情况实施组间对照。结果:(1)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护理前心理状态评分P值>0.05,无差异。干预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护理后焦虑心理、抑郁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比组患者,P<0.05,有差异。(2)干预组(8.82%)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绞痛、心力衰竭、再狭窄、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低于对比组(32.35%)的患者,P<0.05,有差异。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对其采取全程护理模式效果显著。

  • 标签: 冠心病 介入治疗 全程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行急性PCI的全程介入护理的效果及价值。 方法:择取我院于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全程介入护理。 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肌梗死、心率失常等复发情况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值<0.05)。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PCI全程介入护理时,护理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心肌梗死情况,促进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PCI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效果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沟通在恶性肿瘤病患介入治疗护理中的有效作用。方法:选择的所有病患均来自我院2020-2021年诊治的74例恶性肿瘤病患,全部给予介入治疗后分别给予基础护理(参照组)和全程沟通护理(观察组),对比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病患的SAS和SDS评分、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基本无差异(P>0.05);护理后评分均比护理前好,且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比参照组更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比参照组更高(P

  • 标签: 全程沟通 恶性肿瘤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沟通在恶性肿瘤病患介入治疗护理中的有效作用。方法:选择的所有病患均来自我院2020-2021年诊治的74例恶性肿瘤病患,全部给予介入治疗后分别给予基础护理(参照组)和全程沟通护理(观察组),对比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病患的SAS和SDS评分、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基本无差异(P>0.05);护理后评分均比护理前好,且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比参照组更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比参照组更高(P

  • 标签: 全程沟通 恶性肿瘤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的全程介入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筛选出本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一共9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以其为研究对象。将90例患者分配至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全程介入护理的方式,在研究中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从研究数据可见,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在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住院时长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全程介入治疗干预方式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中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能够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长,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方式在治疗中的成效,因此我们应当在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治疗中大力推广全程介入护理方法。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 全程介入护理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