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拟通过超声心动图估测的跨肺压与实测跨肺压进行对比来探讨估测跨肺压梯度(transpulmonary gradient,TPG)是否可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数据库,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进行静脉肺动脉连接手术,具有血流动力学监测及超声检查结果的患者,根据公式分别计算出TPG,进行一致性检验分析。结果最终入选27例,其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4.0±1.6)岁,体重(15.2±3.3)kg,身高(99.1±11.2)cm。其中右心室双出口9例(33.3%),肺动脉闭锁7例(25.9%)。血流动力血监测TPG为5~16(10.1±3)mmHg,超声学参数估算TPG为5.8~20.3(11±3.3)mmHg,其组内相关系数分析显示ICC值为0.117<0.4,P=0.277,两者结果不一致。结论在围期通过静脉肺动脉连接管道开窗估测的TPG并不准确,且较实际值高,因此围期仍推荐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 标签: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 跨肺压 超声心动图 血流动力学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拟通过超声心动图估测的跨肺压与实测跨肺压进行对比来探讨估测跨肺压梯度(transpulmonary gradient,TPG)是否可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数据库,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进行静脉肺动脉连接手术,具有血流动力学监测及超声检查结果的患者,根据公式分别计算出TPG,进行一致性检验分析。结果最终入选27例,其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4.0±1.6)岁,体重(15.2±3.3)kg,身高(99.1±11.2)cm。其中右心室双出口9例(33.3%),肺动脉闭锁7例(25.9%)。血流动力血监测TPG为5~16(10.1±3)mmHg,超声学参数估算TPG为5.8~20.3(11±3.3)mmHg,其组内相关系数分析显示ICC值为0.117<0.4,P=0.277,两者结果不一致。结论在围期通过静脉肺动脉连接管道开窗估测的TPG并不准确,且较实际值高,因此围期仍推荐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 标签: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 跨肺压 超声心动图 血流动力学监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胸腹主动脉替换中应用经股静脉至股动脉转流实施腹腔脏器灌注保护的经验。方法2016年9月至2020年8月,50例患者接受股静脉至股动脉转流体外循环辅助下胸腹主动脉替换。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21~69岁,平均(40.5±12.4)岁。早期25例患者单纯应用部分体外循环技术,2019年11月起开始使用体外循环联合选择性腹腔脏器灌注技术,应用球囊导管经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灌注温血,经肾动脉灌注4℃ HTK液,25例患者接受了脏器灌注。结果体外循环(116.9±35.4)min,转流中最低中心温度(34.7±0.7)℃。术后早期死亡3例(6%,3/50),灌注组无死亡。术后截瘫并发症4例(8%,4/50),术后新发肾功能衰竭透析治疗6例(12%,6/50),其中腹腔灌注组2例(8%,2/25),无灌注组4例(16%,4/25)。结论经股静脉至股动脉浅低温部分体外循环结合选择性腹腔脏器灌注是有效的脊髓和腹腔脏器保护措施,可提高胸腹主动脉替换的安全性。

  • 标签: 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 部分体外循环 脊髓保护 器官保护
  • 简介:摘要随着肺动脉靶向治疗的进展及围手术期心肺支持水平的提高,门静脉肺动脉高压(portopulmonary hypertension,PoPH)患者接受肝移植的临床预后有所改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成功开展重度PoPH患者肝移植1例,该受者经过肺动脉靶向治疗及体外膜氧合支持,成功度过了肝移植围手术期,术后随访22个月,心肺功能稳定,移植肝功能良好。

  • 标签: 肝移植 肺动脉高压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全身麻醉用于经皮肺动脉瓣植入(PPVI)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心脏中心全身麻醉下PPVI患者6例的临床资料。于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T2)、手术开始前(T3)、肺动脉瓣植入前(T4)、肺动脉瓣植入时(T5)、肺动脉瓣植入后即刻(T6)和出手术室(T7)时记录SBP、DBP、HR、CVP、SpO2和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于T4和T6时记录右心室收缩压(SRVP)和舒张压(DRVP)、肺动脉收缩压(SPAP)和舒张压(DPAP)。记录中有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前术后心肝肾功能等。记录术后气管导管拔除时间、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等。结果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16±4)岁,体重(41±12) kg。与T1~4和T6,7时比较,T5时SBP、DBP、HR、rSO2和SpO2降低(P<0.05);与T1~5时比较,T6,7时CVP降低(P<0.05);与T4时比较,T6时DRVP降低,DPAP升高(P<0.05)。所有患者未见麻醉和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手术室内拔除气管导管后转入病房,5例患者术后转入ICU。6例患者均顺利出院,进入随访阶段。结论全身麻醉用于PPVI的效果较好,肺动脉瓣植入过程中应加强对肺循环和体循环血流动力学的监测,维持循环功能稳定。

  • 标签: 麻醉,全身 肺动脉瓣
  • 简介:摘要肺动脉瘤(PAA)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其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仅为0.007 3%。通常没有特异性的体征,咳嗽或呼吸困难可能是其首发症状。发生肺动脉夹层或瘤体破裂时,可突发胸痛,咯血、窒息、心包填塞等是最常见的死因,所以需要积极的外科干预。该文报道3例PAA患者,均以呼吸困难就诊。术前检查发现肺动脉瘤累及主肺动脉及其左、右分支。3例患者均接受了肺动脉瘤切除伴人工血管置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肺动脉瘤 人工血管 手术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婴幼儿右侧肺动脉缺如(ARPA)的外科诊疗经验,提高婴幼儿ARPA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2月至4月,3例右侧肺动脉缺如患儿接受外科诊疗,均为男性,手术时间分别为出生后33天、85天和20个月,3例均行心脏增强CT扫描,其中1例行肺静脉逆行楔形造影。明确诊断及术前评估。3例患儿均于非体外循环下,探查解剖出闭锁动脉导管,继而采用"二段法"重建右肺动脉(RPA)。术后随访其肺动脉血流、肺动脉高压进展及抗凝治疗。结果3例患儿心脏CT三维重建均于无名动脉根部见异常"憩室"或"芽迹",中探查其为闭锁动脉导管的一端,另一端则连接肺门血管;肺静脉逆行楔形造影可明确显示患侧肺血管分布及发育。重建RPA后肺动脉高压即刻缓解。术后3例患儿均痊愈出院(100%),早期复查1例出现右肺动脉血栓,予以肝素持续抗凝后血栓消失,2例右肺动脉血流持续通畅。3例患儿目前服用华法林或阿司匹林规律抗凝。结论ARPA可诊断、可治疗。婴幼儿期行"二段法"肺动脉重建效果良好。术前CT三维重建见异常"憩室"或"芽迹"具有重要提示意义,目前肺静脉逆行楔形造影为诊断金标准。

  • 标签: 右侧肺动脉缺如 婴幼儿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门静脉高压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少见且严重的门静脉高压并发症,临床极易漏诊,治疗十分困难。笔者将从该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及预后等方面深入阐述。

  • 标签: 高血压,门静脉 高血压,肺性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MR,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2018年10月-2020年10月,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3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给予所有纳入患者均采用MR,CT肺动脉造影进行诊断,以临床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研究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30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中,经病理诊断符合率占比100.00%;经MR,CT肺动脉造影检查后的符合率分别为93.33%(28/30)和96.67%(29/30),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CT肺动脉造影检查对于肺动脉栓塞患者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检出率,可进行推广、采纳。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MR CT肺动脉造影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64排128层螺旋CT肺动脉CTA对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肺动脉CTA检查的患者61例,将其分为两组分别进行128层采集成像以及16层采集成像,检查后对比两组患者图像质量、血管噪声值以及软组织噪声值,分析64排128层螺旋CT肺动脉CTA对患者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准确度与特异性。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检查结果对比后,发现使用128层采集成像患者组检查得到图像质量评分要高于使用16层采集成像患者组,且128层采集成像患者组检测软组织噪声值和血管噪声值要明显低于16层采集成像患者组,经SPSS23.0系统分析处理得出三者P<0.05。结论:64排128层螺旋CT肺动脉CTA诊断肺动脉栓塞具有成像图片质量高,血管噪声值、软组织噪声值低等优点,能够得到较为准确的影像诊断结果,值得在基层县级医院临床上推广运用。

  • 标签: 肺动脉CTA 肺动脉栓塞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小剂量对比剂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诊断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时间: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间;研究对象:纳入316例高度怀疑PE患者;分组:根据CTPA检查时所用对比剂量不同划分为甲组(注射对比剂28 ml)与乙组(注射对比剂50 ml)各158例,评价诊断结果。结果:甲组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肺段动脉CT值、统计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 noise ratio,CNR)均略低于乙组,P0.05。结论:小剂量对比剂CTPA检查诊断PE价值高。

  • 标签: CT肺动脉造影 肺动脉栓塞 诊断 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发生于肺动脉的黏液瘤1例。患者女,23岁,因间断咳嗽、咳痰1个月,加重伴气短半个月就诊。胸部CT平扫示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见不规则形稍低密度影;肺动脉CT血管造影示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扩张,管内充盈缺损影。MR肺动脉增强血管成像示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扩张,管内异常信号,T1WI呈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稍高信号,ADC图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延迟期可见强化。病理诊断:肺动脉黏液瘤。

  • 标签: 黏液瘤 肺动脉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由多种诱因引起的肺血管重构、肺小动脉痉挛、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增殖等,使得肺动脉压(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PAP)逐渐升高,终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近年由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新治疗药物的研发,PAH患者预后明显改善。PAH的靶向治疗药物主要作用于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前列环素(prostaglandin I2,PGI2)、内皮素(endothelin-1,ET-1)三条经典途径中的不同靶点。其应用及联合应用、手术治疗等方法均大大改善了PAH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相对于成人来说,儿童多是先天性心脏病相关PAH(PAH associated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PAH-CHD)、特发性PAH(idiopathic PAH,IPAH),发病年龄小,还未出现肺血管病变,因此预后更好。该文就儿童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儿童 肺动脉高压 靶向药物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肺动脉栓塞(APE)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MSCT)与肺动脉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效果及价值体会。方法:研究时间及对象为2020年3月—2021年3月接诊且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50例APE患者,术前均行MSCT、肺动脉MRI检查,对照分析组间栓塞显示情况、间接征象检出情况。结果:(1)在不同栓塞部位诊断方面,肺动脉MRI诊断准确率(100.00%)高于MSCT(90.00%),P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肺动脉MRI技术 急性肺动脉栓塞 诊断效果 价值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采用主动脉夹层内隔绝疗法,以探究其手术的护理与配合效果。方法:本次60例研究者,均是来自2019年1月~2021年3月,本院治疗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所有的研究者均给予术前、中、术后护理并观察病人的治疗效果并对其进行总结。结果:主动脉夹层内隔绝中加强手术护理与配合,60例病人均已顺利完成手术且效果较好。结论:根据以上表述,将主动脉夹层内隔绝疗法应用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的治疗中,其操作简单、创伤小,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护理与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前肺灌注缺损百分比(PPDs%)与术后残余肺动脉高压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阜外医院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并于术前术后均行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的37例CTEPH患者[男21例、女16例,年龄(50±12)岁]。将术后肺动脉平均压(mPAP)高于30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归入残余肺动脉高压组,余归入无残余肺动脉高压组。计算PPDs%用以代表肺血流灌注缺损程度,探讨术前术后肺动脉压力阻力及肺血流灌注的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残余肺动脉高压发生的因素。另采用配对t检验及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明显降低mPAP[(50.22±11.72)与(26.41±10.61) mmHg;t=12.599, P<0.001]、肺血管阻力[(10.06±5.48)与(2.89±1.58) Wood单位;t=8.086, P<0.001],减少灌注缺损肺段数[(13.79±2.11)与(5.52±2.82)个;t=11.593, P<0.001]。残余肺动脉高压组患者(11例)术前PPDs%明显高于无残余肺动脉高压组[26例;(57.48±5.88)%与(47.77±11.09)%;t=-3.458, P=0.002]。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术前PPDs%是影响术后残余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因素[比值比(OR)=1.106,95% CI:1.006~1.216,P=0.036]。结论核素肺V/Q显像可反映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疗效,术前肺血流灌注缺损程度是术后残余肺动脉高压发生的影响因素。

  • 标签: 肺动脉 血栓形成 动脉内膜切除术 高血压,肺性 通气/灌注显像 99m锝聚集白蛋白 99m锝高锝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