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在胰腺癌晚期患者预后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51例胰腺癌晚期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得到SII、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最佳截断值,并以此分组,分析各组年龄、性别、饮酒、糖尿病、血管侵犯、肿瘤位置、肿瘤大小、转移、辅助化疗等的统计学差异,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总体生存率,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组的差异,应用Cox回归分析对有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提示高SII组与低SII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0个月[95%可信区间(CI):8.6~13.1]和16个月(95%CI:14.4~18.7),高NLR组与低NLR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9个月(95%CI:7.2~11.2)和13个月(95%CI:11.6~15.2),高PLR组与低PLR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0个月(95%CI:8.5~12.1)和14个月(95%CI:12.7~15.8,均P<0.05)。COX回归单因素分析,转移[风险比(HR)=1.742,95%CI:1.181~2.570]、血管侵犯(HR=1.604,95%CI:1.123~2.293)、SII(HR=1.169,95%CI:0.826~1.734)、NLR(HR=1.078,95%CI:1.027~1.131)、PLR(HR=1.043,95%CI:0.742~1.385,均P<0.05)与预后明显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血管侵犯(HR=1.802,95%CI:1.185~2.740)、SII(HR=2.454,95%CI:1.524~3.953)是上述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胰腺癌晚期患者高SII提示预后不佳,SII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胰腺癌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法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对胰腺癌患者总生存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至2019年12月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57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有无黄疸、胰腺炎、糖尿病,血CA19-9、总胆红素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有无行根治性手术,肿瘤TNM分期、肿瘤部位等。通过约登指数确定SII最佳临界值,根据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SII组和低SII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降低患者选择偏倚,对患者进行1∶2匹配,卡钳值取0.1,比较两组患者总生存期的差异。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患者的预后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计算累积生存率,通过Log-Rank检验进行曲线之间的差异分析。结果SII最佳临界值为765,倾向性评分匹配前高SII组(125例)和低SII组(332例)的有无胰腺炎、血总胆红素水平、是否根治性手术及TNM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倾向性评分匹配后,高SII组(113例)和低SII组(182例)间除CA19-9外,其余上述临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A19-9水平、SII、是否行根治性手术、不同TNM分期均与胰腺癌患者总生存期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CA19-9水平、高SII、未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及更差的TNM分期为患者总生存期短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高SII(HR=1.882,95% CI 1.446~2.450,P<0.001)与患者预后差呈显著相关。高SII组患者总生存期明显短于低SII组(P<0.001),高、低SII组患者平均生存期分别为8.86、11.38个月。结论SII对评估胰腺癌患者总生存期具有重要的价值,SII越高,总生存期越短。

  • 标签: 胰腺肿瘤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总生存期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对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2月至2022年1月杭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90例接受CRRT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90 d内患者生存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60例和死亡组30例,记录其年龄、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估(SOFA)评分、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白蛋白(ALB)等临床基线资料。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接受CRRT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外周静脉血中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计算SII;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接受CRRT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死亡患者SII与临床基线资料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比较SII、SOFA评分、APACHEII对接受CRRT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采用Kaplan-Meier曲线描述患者生存变化情况;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接受CRRT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90 d死亡的因素。结果死亡组SII(2636.74)、C反应蛋白(CRP)[(92.45±29.74)mg/L]、SOFA评分(12.83±3.24)、APACHEII(28.30±7.51)高于生存组[(341.92)、(50.24±16.13)mg/L、(10.00±3.12)、(25.13±6.87)],ALB[(2.50±0.53)g/dl]低于生存组[(2.79±0.61)g/dl](P<0.05)。接受CRRT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死亡患者SII与CRP、SOFA评分、APACHEII呈显著正相关,与ALB呈显著负相关(P<0.05)。SII、SOFA评分、APACHEII预测接受CRRT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6、0.827、0.736,其中SII预测AUC大于SOFA评分、APACHEII(P<0.05)。高SII组(23/46,50.00%)接受CRRT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90 d生存率低于低SII组(37/44,84.09%)(P<0.05)。SII是接受CRRT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90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SII能较好地预测接受CRRT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90 d死亡风险,辅助临床评估短期预后。

  • 标签: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dex, SIRI)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90 d时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入院时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和单核细胞计数计算得出SIRI。在发病后90 d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转归,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3~6分定义为转归不良。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SIRI与转归不良的独立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价SIRI对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纳入303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男性178例(58.7%),中位年龄69岁(四分位数间距60~78岁),69例(22.8%)转归不良。转归不良组SIRI显著高于转归良好组(1.53±2.45对3.51±4.73;P<0.05)。多变量logistic分析显示,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优势比(odds ratio, OR)1.230,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151~1.315;P<0.001]和SIRI(OR 1.240,95% CI 1.074~1.432;P=0.003)与90 d时转归不良显著独立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SIRI和NIHSS评分单独以及联合预测转归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1(95% CI 0.650~0.792;P<0.001)、0.824(95% CI 0.771~0.878;P<0.001)和0.853(95% CI 0.804~0.902;P<0.001),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59、8.00和0.23,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9%和73.9%、76.8%和75.6%、75.4%和82.5%。结论入院时高SIRI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转归不良独立相关,SIRI可作为静脉溶栓患者转归的预测指标。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炎症 血栓溶解疗法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与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并联合TNM分期预测患者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2014年至2016年收治的248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46例,女102例;中位年龄67岁;同期化疗134例,单纯放疗114例。计算患者放疗前SII,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SII的最佳临界值,分为低SII组和高SII组。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比较不同水平SII联合TNM分期患者的预后以及对生存的预测价值。结果根据ROC曲线确定治疗前SII最佳临界值为740.80,将全组患者分为低SII组(<740.80,150例)和高SII组(≥740.80,98例)。低SII组患者放疗后客观缓解率显著高于高SII组(86.0%∶75.5%,χ2=4.39,P=0.036)。低SII组和高SII组患者1、3、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78.6%、45.6%、32.3%和71.0%、28.3%、16.4%(χ2=11.22,P=0.001),两组1、3、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67.0%、36.9%、32.0%和45.5%、17.5%、12.5%(χ2=15.38,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治疗方式和放疗前SII为患者OS及PFS的独立影响因素(HR=1.39~1.60,P<0.05)。放疗前SII较低且临床分期偏早患者的预后优于其他亚组(χ2=13.68、13.43,P=0.001)。SII联合TNM分期预测生存的曲线下面积(AUC)(0.70)高于SII(0.63)及TNM分期(0.62)(Z=2.48、2.57,P<0.05)。结论SII对于食管癌放疗预后生存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放疗前SII越高患者预后越差,SII联合TNM分期可提高预测准确性。

  • 标签: 食管肿瘤 放射治疗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临床分期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对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食管癌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7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303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放疗前SII将患者分为高SII组(SII>648)和低SII组(SII≤648),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预后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减少选择偏倚。结果所有入组患者放疗前SII水平与T分期和TNM分期显著相关(χ2=8.015、8.619,P=0.018、0.013)。高SII组OS和PFS均低于低SI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443、12.383,P<0.001)。高SII组和低SII组1、3、5年OS分别为64.9%、27.1%、19.4%和84.9%、43.9%、30.5%,高SII组和低SII组1、3、5年PFS分别为46.4%、20.3%、13.3%和67.8%、34.8%、26.5%。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T分期、淋巴结转移、化疗和SII为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经倾向得分匹配后,高SII组OS(χ2=4.264, P=0.039)和PFS(χ2=5.376, P=0.020)仍低于低SII组,匹配后的多因素分析显示,SII仍然是OS(HR=1.357, P=0.037)和PFS(HR=1.393, P=0.022)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SII是食管癌根治性放疗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可作为预后的有效预测指标。

  • 标签: 食管鳞癌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放射治疗 预后
  • 作者: 努尔胡吉•麦麦提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10-18
  • 出处:《智慧医学》2022年2期
  • 机构: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 喀什地区 844000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胰腺癌患者预后关系。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医学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以Stata10.0软件对提取数据分析。结果 较高SII水平的胰腺癌患者其OS会相应的缩短,SII与CSS之间存在相关性;亚组分析得出,当SII临界值超出600时,OS缩短与高SII有直接的关系,而当SII临界值小于600时,SII与OS没有相关性,在治疗的方法中,如果患者选择手术和非手术治疗,那么其高SII与OS缩短有直接关系,混合式治疗高SII与OS缩短没有相关性,在胰腺癌分期中,Ⅰ-Ⅲ期和Ⅰ- Ⅳ 期出现的高SII均与OS缩短有直接的关系。讨论 SII可以作为胰腺癌患者预后的标志物,SII水平越高,患者预后效果更差。

  • 标签: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胰腺癌患者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胰腺癌患者预后关系。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医学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以Stata10.0软件对提取数据分析。结果 较高SII水平的胰腺癌患者其OS会相应的缩短,SII与CSS之间存在相关性;亚组分析得出,当SII临界值超出600时,OS缩短与高SII有直接的关系,而当SII临界值小于600时,SII与OS没有相关性,在治疗的方法中,如果患者选择手术和非手术治疗,那么其高SII与OS缩短有直接关系,混合式治疗高SII与OS缩短没有相关性,在胰腺癌分期中,Ⅰ-Ⅲ期和Ⅰ- Ⅳ 期出现的高SII均与OS缩短有直接的关系。讨论 SII可以作为胰腺癌患者预后的标志物,SII水平越高,患者预后效果更差。

  • 标签: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胰腺癌患者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1年12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住ICU治疗的73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组(住ICU>10 d组)和B组(住ICU≤10 d组),结果表明创伤性休克患者诊断初期的系统免疫炎症指数是创伤性休克患者ICU停留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与患者ICU停留时间呈负相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 癫痫(epilepsy,EP)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反复发作性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致暂时性大脑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疾病;脑结构、神经细胞、细胞器及炎症因子等异常都可诱发癫痫,而无论何种脑损伤都有炎症反应的参与,本文将从上述结构说明免疫炎症反应与癫痫的关系。脑损伤可诱发或加重癫痫,癫痫亦可导致及加重脑损伤。

  • 标签: 癫痫 炎症 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前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病理完全缓解(pCR)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3月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确诊并接受新辅助化疗和乳腺癌保乳或改良根治术的119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术后病理分为pCR组(n=19)和非pCR组(n=10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SIRI。依据治疗前SIRI分为SIRI≤0.25(n=10)、0.26~0.50(n=42)、0.51~0.75(n=29)、0.76~1.00(n=19)及>1.00(n=19)共5组,比较5组患者的pCR率。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治疗前SIRI与pCR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pCR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治疗前SIRI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pCR的预测价值。结果pCR和非pCR两组患者在肿瘤大小(Z=2.26,P=0.024)、腋窝淋巴结转移(χ2=5.73,P=0.017)、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χ2=8.77,P=0.003)、Ki-67(Z=2.68,P=0.007)、细胞学核分级(χ2=5.08,P=0.024)、治疗前中性粒细胞计数(Z=2.44,P=0.015)、治疗前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Z=3.04,P=0.002)及治疗前SIRI(Z=3.29,P=0.001)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SIRI≤0.25组的pCR率为50%(5/10),0.26~0.50组为21%(9/42),0.51~0.75组为10%(3/29),0.76~1.00组为11%(2/19),>1.00组为0(0/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28,P=0.006)。患者治疗前SIRI与pCR呈负相关(r=-0.30,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OR=0.50,95%CI为0.28~0.89,P=0.019)、腋窝淋巴结转移(OR=5.43,95%CI为1.19~24.83,P=0.029)、HER-2(OR=7.54,95%CI为1.65~34.36,P=0.009)、Ki-67(OR=1.03,95%CI为1.01~1.05,P=0.008)、细胞学核分级(OR=0.20,95%CI为0.04~0.92,P=0.038)、治疗前中性粒细胞计数(OR=0.54,95%CI为0.32~0.92,P=0.023)、治疗前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OR=0.00,95%CI为0.00~0.01,P=0.007)及治疗前SIRI(OR=0.03,95%CI为0.00~0.37,P=0.007)为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pCR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OR=0.31,95%CI为0.14~0.72,P=0.007)、腋窝淋巴结转移(OR=10.97,95%CI为1.35~89.61,P=0.025)、HER-2(OR=6.47,95%CI为1.18~35.65,P=0.032)、Ki-67(OR=1.04,95%CI为1.00~1.07,P=0.029)、细胞学核分级(OR=7.87,95%CI为1.01~61.35,P=0.049)及治疗前SIRI(OR=0.03,95%CI为0.00~0.58,P=0.020)为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pCR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治疗前SIRI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pCR的曲线下面积为0.74(95%CI为0.65~0.82),敏感性为68.0%,特异性为75.3%;治疗前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预测pCR的曲线下面积为0.72(95%CI为0.63~0.80),敏感性为48.0%,特异性为84.2%;治疗前中性粒细胞计数预测pCR的曲线下面积为0.68(95%CI为0.59~0.76),敏感性为61.0%,特异性为83.7%。结论治疗前SIRI可用于预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pCR,SIRI低的患者更易获得pCR。

  • 标签: 乳腺肿瘤 新辅助化疗 炎症
  • 简介:摘要:肺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近来越来越多研究显示免疫炎症因素在肺高血压形成及血管重构中起着重要作用,抗炎相关药物可能成为治疗肺高血压的新靶点。本文就肺高血压中免疫炎症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肺高血压 免疫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及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对比剂急性肾损伤(CI-AK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10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急诊PCI的674例STEMI患者,根据时间先后将所有患者以2∶1方式建立训练集(450例)与验证集(224例)。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CI-AKI,将训练集患者分为CI-AKI组(92例)和非CI-AKI组(358例)。收集所有患者当次入院信息及急诊血生化指标,并计算SII。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训练集中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CI-AKI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模型区分度与校准度。结果CI-AKI发生率为20.4%(92/450)。CI-AKI组年龄、女性比例、sdLDL-C、基线肌酐、尿酸、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SII均高于非CI-AKI组(P均<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非CI-AKI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46,P=0.001)、LVEF(OR=0.916,P<0.001)、sdLDL-C(OR=4.754,P<0.001)、尿酸(OR=1.012,P=0.007)、eGFR(OR=0.994,P=0.002)、lnSII(OR=2.471,P<0.001)是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CI-AKI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SII截断值为1 179.07×109/L时,预测CI-AKI的曲线下面积为0.688,敏感度为73.9%,特异度为61.5%;sdLDL-C截断值为1.147 mmol/L时,预测CI-AKI的曲线下面积为0.709,敏感度为65.2%,特异度为77.4%;SII及sdLDL-C联合年龄、LVEF、尿酸、eGFR预测CI-AKI的曲线下面积为0.847,敏感度为88.0%,特异度为70.6%。模型的拟合优度良好(χ²=6.913,P=0.546)。结论SII、sdLDL-C对CI-AKI有一定预测价值,SII及sdLDL-C联合年龄、LVEF、尿酸、eGFR对CI-AKI预测的意义较大。

  • 标签: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造影剂 急性肾损伤 胆固醇,sdLDL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ion response index,SIRI)与大面积脑梗死(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MCI)患者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并接受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的50例MCI患者临床资料。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IRI与MCI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建立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SIRI预测价值和最佳截止值。结果50例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的MCI患者,预后良好组12例(24%,12/50);预后不良组38例(76%,12/50),其中住院期间死亡9例(18%,9/50)。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54±11)岁与(63±9)岁,t=2.72,P=0.015]、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3.91±2.64)kg/m2与(26.72±3.28)kg/m2,t=3.01,P=0.006)]、中性粒细胞计数[7.08(5.12,7.38)×109/L与10.59(8.91,14.64)×109/L,Z=5.72,P<0.001)、白细胞计数[(9.09±2.80)×109/L与(13.20±3.49)×109/L,t=4.16,P<0.001]、SIRI[2.49(1.78,4.75)与8.34(5.17,13.61),Z=3.84,P<0.001)、哥拉斯哥昏迷评分[12(9,14)与8(6,10),Z=3.36,P=0.002)和淋巴细胞计数[1.58(0.91,1.91)×109/L与0.77(0.59,1.02)×109/L,Z=3.30,P=0.00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优势半球梗死患者预后较非优势半球梗死患者差[22例(91.67%,22/24)与16例(61.54%,16/26),χ2=6.21,P=0.013]。预后良好组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预后不良组[2(1,5)d与8(3,19)d,Z=2.78,P=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IRI及哥拉斯哥昏迷评分与患者临床预后相关(SIRI:OR:2.378,95%CI:1.131~5.003,P=0.022;入院哥拉斯哥昏迷评分:OR:0.548,95%CI:0.307~0.980,P=0.043)。SIRI预测不良预后的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871(95% CI:0.765~0.976,P<0.001),敏感度为78.9%,特异度为88.3%,最佳截止值为4.96。哥拉斯哥昏迷评分预测MCI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不良预后的敏感度为89.5%,特异度为58.3%,AUC为0.791(95% CI:0.638~0.943,P=0.003),最佳截断值为11.5。结论术前SIRI是MCI患者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临床转归的有效预测指标,SIRI值>4.96预示临床结局不良。

  • 标签: 脑梗死 开颅去骨瓣减压术 全身炎症反应指数 预后
  • 简介:摘要免疫炎症反应是机体对于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可以分为感染性免疫炎症和非感染性免疫炎症。目前关于免疫炎症在眼部的研究进展主要聚焦在2个方面,一是经典的免疫炎症性眼病的靶向药物或靶点分子治疗研究,二是以往认为的非免疫炎性眼病的免疫机制研究。经典的免疫炎症性眼病如变应性结膜炎、免疫性角膜病变、非感染性葡萄膜炎、视神经炎和甲状腺相关眼病等发病机制中的免疫炎症关键分子是生物治疗的重要靶点。近年来发现在感染性眼病和眼部肿瘤中,免疫炎症机制也有着不可或缺的调控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新近研究揭示免疫炎症在传统观念认为的非炎症性眼病,如近视、青光眼、白内障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免疫炎症广泛参与从眼前段到眼后段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通过调控免疫炎症对相关眼病进行免疫治疗的相关研究已引起全球眼科界的重视。眼科医生应关注免疫调控在各种眼科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相关眼病的免疫疗法研究进展,深入探讨免疫炎症调控治疗眼病的新策略,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 标签: 免疫 炎症 免疫相关眼病 发病机制 免疫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青光眼是由于病理性眼压升高引起视神经结构和功能损害而导致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具有多因性、强异质性的特点,长期以来降低并控制眼压以减轻视神经损害是青光眼主要的治疗策略。然而,临床实践中发现,尽管部分青光眼患者眼压得到控制,但视神经损害仍持续进展,因此非眼压依赖性的继发视神经损害仍为青光眼发生和发展病理机制中亟需解决的瓶颈问题和研究热点。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基础研究领域已取得突破性进展,青光眼患者缓解局部免疫炎症反应可促进部分视觉恢复。但是由于目前尚无标志性临床应用成果,因此重视基础和临床研究相结合,促进成果转化为目前当务之急。研究者及眼科医师应从青光眼-免疫炎症理论出发理解眼部免疫稳态的重要性,关注眼脑之间生理病理过程的相互关联及全视路的病程进展,充分理解和有效利用新的生物学研究技术为青光眼致病机制研究带来的机遇与启示,进而为全临床青光眼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作用。

  • 标签: 青光眼 视神经损伤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细胞免疫治疗同步全身化疗在晚期肺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于2019年12月至2021年9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9名晚期肺癌患者,分为传统组(29名)和同步组(30名)。传统组行全身化疗法,同步组行细胞免疫治疗同步全身化疗。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同步组林场有效率73.3%(22/30)显著高于传统组64.2%(18/29)。比对差异明显(P0.05);经治疗,同步组T细胞亚群水平较传统组有显著优势。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细胞免疫治疗 同步全身化疗 晚期肺癌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前,针对结直肠癌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在内的许多治疗方案因耐药变异及患者个体化原因导致疗效欠佳,现阶段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精准、有效的治疗措施。研究表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涉及炎症免疫及胆固醇代谢等多个过程,并存在多类潜在的交互反应,明确各类因素的调控机制有助于为结直肠癌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治疗 分子机制
  • 简介:摘要炎症性肠病是指一组以胃肠道慢性炎症为特征的慢性、复发和缓解交替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复杂,其中免疫因素被认为是主导因素。瘦素是一种脂肪细胞来源的激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瘦素具有调控免疫细胞和炎症信号通路等多重功能。本综述通过总结近年来有关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瘦素调节免疫机制以及免疫调节剂的相关研究进展,介绍瘦素参与炎症性肠病免疫稳态及其对炎症性肠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潜在作用,讨论通过瘦素拮抗剂来降低炎症反应、抑制炎症信号通路对炎症性肠病的潜在免疫治疗意义。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瘦素 瘦素阻断剂 免疫治疗 促炎因子 炎症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