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在直肠癌根治术领域的实际应用效果,并与传统的全身麻醉方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选取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入住我院三甲医院的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样本进行分析,共取样本178例,女性比男性多10人,年龄控制在30-75岁之间,其中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与传统全身麻醉的样本数量相近,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上述样本进行分析。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与传统麻醉麻醉效果、术后身体机能恢复方面具有同样效果,但在术后不良症状控制方面,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的效果更为优良。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手术效果 样本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表面麻醉对提高全麻苏醒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理收集全身麻醉手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早期表面麻醉组(A组)、拔管前表面麻醉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A组于气管拔管前10min向气管注入0.5%丁卡因3ml;B组于气管拔管前2min向气管注入0.5%丁卡因3ml;C组不用药。观察围拔管期MAP、HR、呛咳反应、烦躁痛苦等情况。结果A组围拔管期MAP、HR平稳,明显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组呛咳反应评分和烦躁痛苦评分明显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气管拔管前早期行表面麻醉,患者围拔管期MAP、HR平稳、呛咳反应轻、烦躁痛苦小,提高了全麻苏醒质量。

  • 标签: 早期 表面麻醉 全身麻醉苏醒质量
  • 简介:摘要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静脉或肌肉注射进入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疼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称为全身麻醉。本文从全麻药物,麻醉药给药途径,麻醉深浅判断及麻醉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 标签: 全身麻醉 给药途径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患者全身麻醉后苏醒延迟的病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间发生全麻后苏醒延迟的老年患者40例,并对苏醒延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老年患者均安全度过全麻恢复阶段,未出现任何严重的并发疾病。全麻后苏醒延迟的主要原因是麻醉用药代谢缓慢,其次还有肝肾功能减退、药物分布容积下降及术前睡眠时长较短,术后体温偏低等。结论40例老年病患全麻后苏醒延迟的病因较复杂,需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手段,避免并发疾病的出现。

  • 标签: 苏醒延迟 全身麻醉 老年患者 病因 麻醉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椎管内麻醉全身麻醉在高龄患者应用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从而得到高龄患者比较适合的麻醉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高龄患者200名,这200名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都要进行麻醉剂的使用。然后随机把这200名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20名,对照组80名,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实验组采用椎管内麻醉,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进行治疗,最后再对患者进行治疗后的观察,观察期为4个星期。结果在治疗200名患者时治疗效果都很明显,麻醉效果也很满意,但是在后期观察中,实验组有17名患者血压在麻醉治疗后出现了异常,但是经过处理对健康都没有影响,对照组有23名患者血压在麻醉治疗后出现了异常,经过有效的治疗后对患者的健康没有影响。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患者在治疗前期都要进行心电图、血压等病史的检查,并且也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依据高龄患者的主要的身体状况在治疗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及麻醉方法,并且做好治疗前的准备,加强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减少麻醉剂的使用量,从而减少临床对患者身体的危害。

  • 标签: 椎管内麻醉 全身麻醉 高龄患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高龄患者在手术中应用椎管内麻醉全身麻醉的效果,旨在提高两种麻醉方法应用于高龄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在手术室按照完全自愿的原则随机选取170例接受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的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整合其相关麻醉资料做系统回顾性分析。结果170例研究对象的麻醉处理均得当,麻醉效果令人满意。其中42例患者麻醉后出现血压异常反应,但一经处理均无不良影响发生。结论据高龄患者的身体状况采取最佳的麻醉方法,注意做好术前的各项评估与准备并加强术后及术中检测,从而减少麻醉对其造成的损害。

  • 标签: 椎管内麻醉 全身麻醉 高龄患者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在中深度镇静下行红外线全身热疗的麻醉管理。方法对42例ASAI~Ⅱ级恶性肿瘤患者在中深度镇静下行全身热疗86例次治疗,核心温度(参考肛温)40.0—41.8℃,维持240min以上。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其中26例次恒温期使用p2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全部例次使用升压药多巴胺,5例次舌后坠影响通气放置了口咽通气道。无其他并发症。结论深度镇静用于红外线全身热疗简便易行,患者经济舒适,较为安全。

  • 标签: 深度镇静 麻醉 恶性肿瘤 红外线 全身热疗
  • 简介:摘要目的全身麻醉手术中护理人员的配合研究分析。方法以我院60例需要进行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进行为手术期护理。结果护理人员和麻醉师进行配合,避免了患者因麻醉或手术而引发的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无用药及护理相关问题出现。结论手术室内护理人员同麻醉师、治疗医师之间进行配合,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意外出现的几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手术室 全身麻醉 配合
  • 简介:摘要七氟醚麻醉诱导方式应用在患儿的全身麻醉中,具有诱导快、苏醒快,各项生命体征比较稳定,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的优点,是患儿手术中理想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七氟醚 麻醉 诱导 儿童患者 全身麻醉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全身麻醉在血小板减少剖宫产手术中的具体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于我院行剖宫产术的血小板减少产妇5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9例)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29例)实施椎管内麻醉,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51.7%vs75.9%),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全身麻醉相比,椎管内麻醉可有效改善新生儿评分水平,减少窒息发生,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椎管内麻醉 全身麻醉 血小板减少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老年病人接受全身麻醉术后对其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提高老年认知能力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随机自由选择2011年02月~2014年01月间我院发生的30例全身麻醉后老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通过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术后半天、一天、三天及准许出院前分别进行简单智力状态系统检测评定(MMSE),最后对比分析。结果30例病人在术后早期,与接受手术前进行比较,都出现了一定的认知功能障碍,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人全身麻醉后认知功能障碍受到如下几种因素影响麻醉程度的不同、血氧饱和度、手术过程中血压的波动、年龄等,其中影响因素最大的应该是异氟醚这种吸入的麻醉药物。

  • 标签: 全身麻醉 认知功能 术后 老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在乳腺手术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和研究。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乳腺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喉罩)和对照组(气管插管),每组50例,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O)、置入前(T1)、置入即刻(T2)、置入后3min(T3)、拔出前(T4)、拔出即刻(T5)、拔出后3min(T6)的HR,MAP,拔出时呛咳、返流误吸及术后咽喉不适、咽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与T0时比较,观察组(喉罩)T1一T4,对照组(气管插管)T1时HR、MAP显著降低(P<0.01);与T1时比较,对照组(气管插管)T2—T6时HR、MAP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T2、T4、T5时HR低于观察组(喉罩)(P<0.05),T2—T4时MAP显著低于T组(P<0.01)。结论喉罩麻醉不仅能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还有操作简便、舒适度高、心血管反应轻等优点,是短小手术中理想的麻醉方式选择。

  • 标签: 喉罩 气管插管 全身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老年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方式实施非心脏外科手术术后认知功能变化进行较深入地探讨。方法收集20例择期实施非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患者都不具有神经系统疾病史。其中10例患者实施全身麻醉方法,10例实施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方法,对患者术前、术后认知功能进行评分测定。结果术后3天与7天20例患者中分别有70%和50%产生认知功能紊乱。术后早期产生认知功能紊乱的两组患者没有明显差异,年龄与术后认知功能测试的视觉再生及钉板试验项目存在一定的关系(P<0.05)。结论患者在非心脏外科手术后尤其是高龄患者早期产生认知功能紊乱,医生应提高相应重视程度。

  • 标签: 麻醉 认知功能障碍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预防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9月本院接收治疗的100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50例患者。护理干预组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在对比过程中要记录下两组患者的重要数据。例如前后焦虑评分、术后镇痛剂使用情况、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等。结果这100例患者在术前和术后一天24小时的焦虑测评分值存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护理组的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护理干预组(P<0.01),镇痛剂使用率也高于护理干预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有着很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的降低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全身麻醉手术 苏醒期 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温保护对老年全身麻醉开腹手术患者体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入住我院的全麻下行开腹手术的老年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棉被覆盖保温方式;实验组在常规保温方式基础上给予电子加温仪加温静脉输入液体(37℃)。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2h、麻醉后2h、术后24h腋温;并检测患者个时间点的C-反应蛋白;观测患者术后患者发生寒颤和发生感染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体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C-反应蛋白高于对照组,且寒战和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老年全麻下开腹手术患者接受输液加温后,可使患者温度波动幅度减小,术后寒战和感染的发生率降低

  • 标签: 全身麻醉 围术期低温 输液加温
  • 简介:摘要探讨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4年6月在我院54例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全身麻醉的手术患儿的为围麻醉期处理。结果拔管后进行镇静评分4例为1分,38例为2分,10例为3分,2例为4分。疼痛评分14例为无痛,28例为轻度疼痛,10例为中度疼痛,2例为剧烈疼痛。结论小儿全身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过程中,一方面要熟练掌握麻醉用药的方法及小儿生理解剖特征,另一方面应增强学习小儿护理及相关医学知识。

  • 标签: 小儿全身麻醉 苏醒期躁动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全身麻醉应用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1月诊治的予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2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两组,每组61例,对照组予吸入式全身麻醉,研究组予腰硬联合麻醉,比较分析两组麻醉效果、麻醉后血压心率的变化及术后疼痛、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的麻醉效果好于对照组,麻醉后血压心率的变化幅度较小,术后不良反应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式各有优点,但腰硬联合麻醉的术后镇痛效果较好,操作简便,费用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腰硬麻醉 全身麻醉 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全身麻醉在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和有效处理的对策。方法分析产生全身麻醉手术后不同并发症的情况,并采取不同的处理对策。结果术后不同并发症患者的情况包括延迟苏醒、产生躁动情绪、术后寒战、恶心呕吐现象、产生高血压病情等。结论在全身麻醉的术后恢复期,要对患者进行严格密切的监护,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面对各种并发症。

  • 标签: 全身麻醉 术后的并发症 处理对策